星期四, 一月 07, 2010

華小悲歌何時了?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零年三月四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沟通平台版

柔州一华小非华族学生多过华族| 早报

从前,年纪还小时,当报章报道某某华小那年零新生,整间学校只剩友族学生数位而已。而这群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学校只剩下老师校长了。在报上所看到的老师校长 董事们都为此问题而眉头深锁,我心想,为何不干脆点,关闭此校,一了百了,反正需求已微,而且老师校长能被派到别间学校继续贡献社会,何乐而不为?

这课题,好像引不起周边亲友的兴趣,隐约觉得是个禁忌,可能周边的人对此事已引以为常了。是以我的疑惑没能获得解答。

有幸的,多年后才知道,其实马来西亚的华小命运很苦,随意说关就关是在玩弄华教的命根,皆因关了一间,往往就意味着千苦恨!是的,那个程度就是有这么严重!

每年,我们都知道,华小师资不足,而国小师资过剩。然后,“很多人”、“上头”千方百计,想把不谙华文人士往华小里塞。对这些人来说,此举就是于处理国小师资过剩问题的最良方法。这么容易、直接、麻烦少,这些人当然行此策了。

每年,我们都知道,很多临教欲升正却不得其门而入。去年甚至有京剧成为面试题的丑事,面试官员该是看“梅兰芳”看得多了,吹毛求疵的本领在此时发挥得一干二净,平常做事也这么认真就好了,我国有福气了。

大 选年,我们都知道,华小地位突然平地起雷,不再卑微,不再渺小。“尊贵的”纷纷为华小说好话,地位显赫如首相都陆续抢先为华小捎来好消息。支票先开了,能 不能兑现是后事, 不重要。大选前华小是棋子,为人玩弄摆布,大选后华小是弃子,无人问津。民主政治拿来这样玩,真的要为他们派手掌,竖起大拇指,说“够创意、有意思”。

在 马来西亚,学习华文不可思议的与不团结挂钩。分裂族群的罪魁祸首是华文教育,坚持学母语的权利就是伤害友族的感受,是一种侵略行为。学习母语危害团结,左 看右看没一处说的通,叫人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好像华小从没教马来语。事实是,华小毕业生会看会讲会写马来文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在这里,华裔的马来语口 音与说话方式要与马来裔一模一样才是国民团结才是某些人的逻辑。这样的逻辑,已烙印在许多人的脑中,所以今天我们能在网络上看到有人说“大马华裔要向印尼 华人看齐,取印尼名、说标准印尼话”,不知怎的,我想起了98年的那些冤魂。庆幸的,还没听到有人说一起拜阿拉吃清真食品也是团结尺度之一,只望不会有这 一天的来临。

马来西亚华文环境渐渐萎缩,英语在私人界大行其道,马来语也有政府力挺,使用华文的机会寥寥无几,华小生那六年的华文教育只 能说是护住了华裔的根,在马来西亚的环境里是没为个人带来什么经济利益的,毕竟在中港台经商的人士也为数不多。这些因素,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消灭 华小,可以进一步消灭华教。华文报刊杂志的市场也会因此没了。这些事要发生,还需数十年,非燃眉之急,我们无需杞人忧天。

当然,黄天不负 苦心人,上天是不会让华教各界人士的努力付诸流水的。这些年最直接的回报就是华小非华裔生逐年增加。面对强力的打压犹能取得非华裔的信任,这成果可谓卓 越。其实,只要华小数量不设限,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开,相信华小会逐渐成为各族裔家长的宠儿。华小的教学环境与制度乃其杀手锏,助其在芸芸国小中鹤立鸡 群,成为家长们的首选,成为国家教育典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