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五月 23, 2011

馬來語小插曲

近日有则新闻,语言出版局将与政府合作,强制所有广告需通过该局审核,确保马来语“显眼”,方符合官方地位。

这说明,马来文地位还弱,虽是官方语言,仍不受人民重用。

政府过去千方百计推广马来文地位,促成该语广泛使用于政府机构及官联公司,惟仍无法提升该语在民众心目中地位。故仍要想方设法限制使用他语,方法与土著至上经济政策一模一样,唯有徒增非马来语使用群反感而以。

说到这里,一日看到一则电视广告,目的在于鼓励多多使用国语。惟广告方法过时,令人恶心,一点说服力也没有,浪费钱而已。

内容是说一位马来妇女逢人见面尽是说英语,碰巧一次问路时问到一位马来青年,而对方显然不谙英语,此时马来婆的女儿看着母亲,继而摇头,然后出来“解围”,以马来话问该青年同一个问题,而事情也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这是什么烂广告
?实则国内多数马来青年都懂简单英语。英语可是中小学必修科啊!广告非常不符合国情。

还有,马来婆说英语干卿何事?马来人不能以英语为母语吗?就像某些华人以英语为母语一样,何罪之有?为何总要把种族和语文绑在一块?广告向观众灌输不确实的资讯,着实可恶。

说到底,这种广告,纯粹浪费观众时间而已。

马来语要赢得全民欢心,唯有靠市场价值一途。就像中国经济强大了,全世界也好多人学华语一样。语言若没有经济价值,就无法吸引民众学习,因为习之无用也。

星期四, 五月 19, 2011

有關馬來西亞華裔穆斯林的講座

主讲人乃郑文泉,曾在台湾留学,谙阿拉伯语,熟悉伊斯兰文化,认识多个中国回族。


海报

在中国,政府以民族与信仰合一,把汉族穆斯林归类为回族。

本地有穆斯林学者奥斯曼巴卡(Osman Bakar)曾研读论语,觉得其地位与伊斯兰圣训(Hadith)同等。圣训是穆圣的言行录,與論語一樣,為後人所編。

本国过去数十年有位著名华裔穆斯林马天英,一生致力向华人介绍伊斯兰。他通晓中英法文,于适时所罕见,因而受当时首相阿斗拉曼委以重任,影响颇深。郑先生认为马天英只做单向宣传,努力让华社理解伊斯兰,成效似乎不大。郑先生认为认识该是双向的,让华社多了解穆斯林之外,也要让穆斯林多了解中华文化。

郑先生说,不同地域令华人身份变得难定义。本地华人文化多传承自中国老百姓文化。这里的所谓华人古迹多是庙宇或百姓建筑之类,而没有那些庭园等等贵族东西。故所谓华人文化必有拜祖先等太过武断,此等文化是老百姓层次,如是贵族层次势必不同也。要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在地域太广阔,非短短数言能解释之。


现场

有位回族学者马坚,与马天英同代。他以中文翻译古兰经,也以阿拉伯文翻译论语,从而做到双向宣传。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宣扬、传承中华文化,也有责任传承、宣扬伊斯兰。同时期还有另一位回族伟人唤作白寿彝,则通晓华史与伊斯兰史,一样做到双向认识。

郑先生的结论是,公正(双向交流)方能让人信服。

其实,元朝宰相半数为回族(或穆斯林?),而明朝亦有穆斯林皇帝。而郑和疑是把伊斯兰带来马六甲并介绍给当时苏丹的第一人。郑先生说三宝乃郑和阿拉伯名的闽南语翻译。古代爪哇岛伊斯兰化运动疑为九位华人所领导。

一听众说巫吉斯族遍布沙巴东海岸,经商有道,工作勤力,相当富裕。

另有位华裔穆斯林听众说有群华裔穆斯林正办着华人穆斯林小学。

题外话:
如是我闻,马来学者在印尼自称马来裔印尼人。
如是我闻,马来穆斯林也不看五毒散。


一系列有关活动

星期一, 五月 16, 2011

昔加末兩天一夜或一日游美食與華教行

上星期友人随吾回乡,来个昔加末美食之旅。

到家已近半夜。就带友人去试试白桥沙爹。记得堂兄姐回乡时都喜欢来这边吃。我与友人吃少少,没拍到照片,呵呵。

次日(星期六)一早吃和平经济面,配上香脆的春卷与鸡翅膀,友人说春卷似乎是批发的,因其在新国曾尝过此道春卷,味道相似。

之后前往南洋旧店喝咖啡吃面包,当天顾客出奇的少,空座多得很。

星期六这天热得昏昏沉沉,"告别"南洋后与友人回家躲在冷气房也。

午餐时间就去张益记咯!友人也赞同面香得很。吃完后再次回家躲热气。

傍晚前往拉美士,想要看看温泉,竟迷路了!天色渐暗故放弃寻泉,改找“果条仔”也。

到了目的地,果条仔所处之旧店竟消失了,成为扩充道路的牺牲品。

所幸小镇叔叔阿姨亲切热心,一番询问之下终找到果条仔新店所在!

果条仔美味如昔!许多道精致小菜可口诱人,吾与友人不吃猪杂也不愁,皆因选择多也。其春卷值得一试,真正自制也。友人也赞不绝口!

阿弟果条仔菜单

美味的果条仔与众小菜


注意那春卷,香脆可口哦!


就这样完成了第一天的旅程。

星期天一早,前往登雅新村吃华人抛饼(印度面包也)。我们叫了空、蛋、与沙丁。人多故抛饼上桌必慢,是以我俩先吃着经济面打打底不至于等得肚子闹别扭。等了半小时抛饼终于来了!那蛋饼内有乾坤,藏着青辣椒,加上洋葱,愈发增添那饼原有的香味,友人大赞也!他说别处无从得见此做法也。友人也注意到老板做沙丁时竟加入酱油和豆芽,我不以为意当作是噱头,吃时才觉老板这做法让我们吃沙丁饼时口感不单调,咸中带甜再带点青翠感,一句话,赞!
老板汲汲营营做抛饼,父子轮流上阵


秘诀-青辣椒与洋葱,还有豆芽,呵呵。


这天天气一样的热!身在家中浑身不自在,热气弥漫流窜四周,故又再躲在冷气房内睡个饱。

午餐,去“金蛋糕”餐厅解决,草草了事。

傍晚,准备收拾一番,回吉隆坡去了!路途中顺道停留在“沈慕羽纪念馆”(主人住家叫红楼四馆,名称非常雅致!)参观参观以示支持。去之前致电通知主人。到那处时只见陆庭谕老先生在馆外等候,真不好意思啊!

这次陆老再次充当解说员,我友人受陆老青睐得以或老先生解说指教,更于友人面前唱起歌,当真友人之福也!吾与陆老并无如此投缘也。呵呵。这次也与馆主谈了更多,馆主说某些佛教团体远从马六甲而来,在这小小地方竟也能安排出忙足一日的活动!真让吾敬佩也。馆主也说希望旅行社多多此馆,在穿插参观此馆于北上的旅程中,即使那短短二十分钟亦已够矣!可惜暂时无旅行社响应此计划。至于未来的大计划,馆主说希望得以成立教育基金,以利后代。如今馆主夫妇与陆老每个星期数天都会在纪念馆庭院处与村人齐练长生功,借此推广纪念馆。

沈慕羽纪念馆


之后前往红楼四馆小坐一会,得陆老为我两斟水,惭愧也。为避免太麻烦陆老,速速走人,呵呵。

陆老开着红楼四馆的门,手力仍猛,老当益壮!


吾再次留下了感言,也留下了一点捐款,呵呵。

就这样结束了旅程,希望友人满意吧!还没问他呢,呵呵。

阿弟果条仔

View A Ti Kuey Tiaw Kia in a larger map


昔加末华人印度煎饼

View Segamat Chinese Roti Canai in a larger map



金马士沈慕羽纪念馆(红楼四馆)

View 红楼四馆(沈慕羽纪念馆) in a larger map


星期一, 五月 02, 2011

勞動節



劳动节于吾而言没什么意义。但吾感恩能休息多一天。

现在社会,白领主导。白领都用脑力效劳雇主。劳动?往健身房里找矣!

当今的工作模式套牢了许多白领的时间,白领长期窝在办公室,白白错失了外面许许多多的致富机会!

想当然耳,你没往外跑,接触群众,又怎会探听到致富机会?

这种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是无形的囚牢,白领们无处可逃。

奇怪?这个社会不就鼓励大家一齐来发大财的吗?怎么是设计个这种工作模式呢?

更糟是白领时薪简直低得可以,起薪要看管理层脸色,幅度小的话就得认命好好挨过接下来一年了。

起薪百分之二十?跳槽能得到,呆在原公司反而得不到。公司竟甘愿花时间培养新人在等数个月让新人融入环境!本末倒置啊!

而且,公司内都有极大的贫富悬殊,不信?你比比高层薪水与底层薪水,然后算出倍数。

高层,说说话,见见人,做做决定,就是数十万数百万年薪了。底层技术人员熬夜加班牺牲睡眠换来一两个月花红或一个百分之十多的起薪经通膨冲击购买力多强就任君想像。难道,一班底层技术人员不才是公司的核心骨干吗?

我以为,要让白领坐“牢”,就需支付合理的酬劳。老板们,你们可是买掉了人家致富的机会哩!白领可能就此跟你打工数十载,与他们分享公司利润,来个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我也以为,公司,不该是某某人的致富工具,而应是社会工具,利用其减少社会失业人数。在公司效力任何一人都该分享公司利润,而绝非由投资者“扫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