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月 28, 2014

當宗教不再純粹是信仰

宗教功能本是为普罗大众提供信仰。宗教祖师爷把教义教导给信众,而信徒可以祖师教导之言或宗教经典为依据以作身心灵修炼所用。

当宗教祖师的徒子徒孙渐多后,为了便于管理,宗教就有了组织形式,建立各种制度等,方便传播教义和管理信众。神职人员就是因宗教组织而生的职位,以从事诠释经典教导信众等等的工作。

当宗教成了一种拥有严密制度的组织后,宗教可说已是以“人”为中心,事事都离不开人。譬如,组织要生存,就须有信徒,故广招信徒成了必要。而确保信徒不离开组织,也是宗教组织的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信徒把某些教义当教条,把宗教教条融入信徒生活里,信徒万万不可违背,违背就须受惩。说实话,这根本是变相的“恐吓”。此时,宗教可说已变了质,失去了原有旨在教导信徒锻炼身心灵的用意,反而成了玩“抢地盘”游戏的组织,所谓的“政治化”也。

回教的唯一一部经典乃收集一连串通过穆圣口中所出天启句子(Ayat)的《古兰经》。古兰经的部份句子成了回教徒的教条,不过稍嫌不足以成为可应付整个社会,就以不同版本的《圣训》补上。《圣训》地位仅次于《古兰经》,成书目的为记录穆圣及圣门弟子言行举止供信徒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从历史角度声称百分之九十九的《圣训》都是伪造的。其实,回教法完全采自《古兰经》的其实并不很多,《古兰经》只贡献回教法的基础而已,而且并不精确,有许多灰色地带,任人依景诠释。

穆斯林在不同的社会与地域都有不同的信仰方式。极端者就如塔利班,其领导班子凭自己对穆斯林社会的完美想象图以暴力建立起“神圣完美无暇”的伊斯兰国度。温和的穆斯林则就勤力行五功来作身心灵锻炼。在印尼这世俗政权国度,就可见到有不同面貌的穆斯林,有极端主义团体,但多数的穆斯林都活得很世俗。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穆斯林也生活的比较世俗,去舞厅、喝啤酒的穆斯林大有人在,他们的宗教色彩不浓。

今日,我国穆斯林的世俗一面渐渐消退,“回教”课题渐渐已成使我国社会继续分裂的毒瘤。马来社会爱把回教当作身份象征,回教已非纯粹是对真主的信仰,回教反而多了“制造”马来人身份的功能。令人惊讶的是,马来社会对政府所成立的宗教警察机构好像并不在意!毕竟这些机构所做的一切,都大大干涉了穆斯林的私生活。这些宗教警察可以随时捉拿他们认为不守教规的穆斯林。从这里可看出,在我国,身为穆斯林,似乎不纯粹是学习如何荣耀真主这么简单,生活上还须受宗教警察诸多管制,或不在“主麻日”去清真寺礼拜就会受穆斯林社会大力抨击等等。这些都是以恐吓方式来控制信徒的行为,与《圣训》里穆圣以智慧和温和态度处理事情有着天渊之别。

且让我们看看回教与佛教的分别。佛教也有戒律,佛教强调入寺的僧人须遵守戒律。僧人犯戒,其师父就会处罚该弟子,而该僧人也会名誉扫地,受社会排斥。但佛教戒律对非沙门中人完全不起约束的作用。入世间的佛教徒,完完全全有自由选择要不要遵守佛教五戒。原因很简单,真有心要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是自然而然的会去守戒,何必要求他人从旁监督?

所以,回教在本地已成了控制穆斯林的工具。我国马来人思考任何事,都惯性的不能超脱狭隘的教义范围。他们完全不敢涉猎其他宗教的书籍思想,就只因怕受到回教权威的对付,甚至是须面对来自马来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笔者在跨宗教交流论坛与各宗教信徒交流时,碰到不少马来人,对佛教的知识几乎是零。有些甚至还不能分辨宗教和华人文化的区别,以为十二生肖是佛教的东西。前往书局参观,十之八九的马来文著作都是关于回教的书籍。有者甚至还认为,穆斯林需要确保周遭环境都遵守回教教义,所以虽然啤酒节禁止穆斯林参加,但身为穆斯林,有必要阻止啤酒节的宣传,甚至有朝一日把啤酒赶出马来西亚。

问题是,身为信徒,若不涉猎本宗教外的思想,就跟本无法对自己的信仰有新心得,这对宗教师尤其重要。宗教师如果只是重新讲解其他人的诠释,那多一个宗教师与少一个宗教师根本无差。我们举儒教为例,儒教经过隋唐禅宗各派的思想冲击后,在宋一代终于出现了新的诠释方法,宋朝一班大儒终于开拓了儒教关于性理的新领域。早期的回教文明之所以辉煌一时,就是拜回教学者不抗拒接触古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思想所致。这也是前首相马哈迪呼吁马来人以英语文学数理的原因,他的本意就是要马来人不成为思想僵化的回教徒,而是仿效早期回教徒勇于涉猎他家思想的精神。

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只要非回教徒去了解回教,而不让回教徒了解其他宗教。这根本对国民相互了解完全没帮助。原因很简单,这些都是单向的。真正的了解应该是双向的才对。政府应该了解,让回教徒了解其他人的宗教,只会对回教徒本身有好处。担心回教徒因而失去回教信仰是很可笑的事,那是“毫无信心”的表现,也是“失去地盘”的心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