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二月 27, 2010

曼谷芭提雅游 (三)

第三天我们一伙前往一个芭提雅附近的海岛(忘了名了,导游也好像没说)做水上水下活动。到岛上之前我们先在一个水上浮台玩跳船伞,所谓跳船伞既是快艇拉着降落伞转个一大圈带你在高空飞翔。玩了后我的感言是“天上十分钟,地下五分钟”,母亲说感觉我很快就下来了,而我觉得在上面蛮久的。

离开浮台到了岛上后才发现我们三人竟盘川不足,唯有在岛上随便走走看看,无聊啊。在岛上花上了数个小时才离开,天热是酷热得很。

导游赚钱时刻到了!我们被带到蜜蜂园,看演示、听解说、享受冷气、试产品。吾本没意思打开钱包,但最后还是把持不住买了蜂皇浆,这东西花了吾数百块钱,而且最终还是“送”给了泰国政府海关人员。很多团友也买了好多产品,不动如山只有那几个老江湖,早早就在休息处等候了,眼不见耳不听为净,恭喜他们逃离了陷阱。

很差的晚餐,又是中餐!又是清炒蕹菜,清蒸非洲鱼等等等等等!那个所谓东炎,里面是一堆豆腐,海鲜肉类缺席,健康极了!过去数天都是这样吃的。

晚餐后,一些团友去看69秀,而剩下的团友包括吾一家人就前往当地最大型的购物商场,也没什么特别,闷极了。时间到,团员集合,一个个发飙。引爆点是一位中年团友不满导游告知他俩夫妇接下来一天一早就会被送往机场干等数小时。接下来一个个团友说出了他们累积了数日的不满,投诉最多的还是食物!导游以一敌众而面不改色,有诸葛亮舌战群雄的风范,令我佩服佩服佩服。麦哥很快就安抚了大家的情绪,一流!

按摩时间到了,按摩了有整个小时吧。然后我们去吃八百泰币的鱼翅燕窝螃蟹配套的夜宵,只见现场座无虚席,食客走了一座又来一座,餐馆老板发大财啊。

曼谷芭提雅游 (二)

第二天七时正久等其他乘客,八点半方抵达“克隆三”(Khlong San)码头,大概迟了一个小时吧。在码头上了船后,我们就在湄南河(Chau Phraya River 泰王河) 乘风破浪观看河边景色及建筑物等,之间有船小贩把舢舨停在我们的船旁兜售各种旅游纪念品。我们的船在郑王庙停了一会儿就回航了。

接下来我们一团去祭拜四面神。四面神位于闹市中心,附近好刚建好了一个快铁站,以后信徒游客要来这儿也方便多了。四面神旧称四面佛,是兴都教的创造之神Brahma,所以名字从四面佛改为四面神较为贴切。四面神位处露天,没立庙,香火鼎盛,信徒源源不绝举香朝四面神的四个面孔下跪、祈求、许愿,在烈日下诚心祭拜。

过后我们前往野生世界,看大马也有的东西,不外是飞禽走兽加表演,吾对这样的安排真是哭笑不得。事情看两面,其实也非没有所获,吾发现中国崛起对泰国旅游业的影响真的很大,在海豚表演环节上,当局竟先以华语解说英语其次,华语俨如国际语言。开心的事,接下来数天有好些节目语言也以华语为主,可见大陆人蜂拥在世界各地旅行大幅度的影响当地。

炎热的午后让吾吃不消,所幸之后是长途之旅,我们一团前往芭提雅(Pattaya)以消耗整个晚上。途中免不了又安排一个什么文化表演(Alangkarn), 四处打量好像只有我们一团,开什么玩笑?不过,那表演也不错啦,值得一看。还有,这个节目的首选解说语言是华语哦。

看到了一路上的丰田车,我想到了马来西亚的骄傲-普腾,我没有荣幸,反之我很肚烂。来玩都会不开心,吾要普腾赔偿精神上的损失。

抵达芭提雅日已落。晚间节目色情味十足,有性交秀(俗称69)等等等,我需与家人选择看人妖秀,那些人妖们专业的演出不仅值得门票,也值得掌声鼓励。某些团友不满意这些安排,说在吉隆坡都不知已看了好几回了,呵呵,起火了,火苗尚小。

由于导游把许多其他天的行程挤进第二日,我们就在水上市场要关的半个小时前匆匆赶到参观,这个水上市场很商业化,跟我在龙虎门看到的不一样,就是石黑龙假扮游客试探元始门的那个,不知是一样的吗?可能此水上市场非彼水上市场吧。

晚餐也是一样烂。

星期五, 二月 26, 2010

曼谷芭提雅游 (一)

趁穆斯林开斋佳节母亲没做工,吾与家人出游曼谷与芭提雅。

我们的亚航飞机于黄昏时刻起飞,并在当地时间五点多抵达,到站后再去与之前已联络好的导游见面。导游是一位年龄四五十岁左右的“安哥”,自称“麦哥”,华裔泰国人,说得一口流利星马式中文,说话幽默风趣,善于化解游客投诉(之后再提)。麦哥大部分时间都很尽责,但有时对游客的问题与投诉置若罔闻。我们的旅途中有数名团友发飙,请容本人之后再提。

我们上了一辆7人休旅车,就往酒店出发,酒店乃位于“马卡桑”(Makassan)的“曼谷皇宫”(Bangkok palace)。完成登入酒店房手续,并安置了行李后,麦哥带我们三人吃晚餐,地点就在我们下榻酒店的不远处。途中我们陆陆续续与同一团的游客集合,他们都入住不同酒店,以北马人居多。

好了,晚餐地点到了,哇食物好真叫人失望,今晚我们竟然是吃中餐。但是,吾肚子饿了所以也不计较,横扫桌上菜肴。

晚餐后是当地时间八点多,导游也没为我们安排节目,我们就被送回酒店了。本来还想搭德士前往当地出名的市集,但根据晚餐前从那儿回来的团友所述,市集处交通混乱,加上下了雨积水更变本加厉。母亲听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本人着实扫兴。

之后我提议到酒店附近走走,家人也没问题,我们就去乱走一通了。我们在一个路边摊买了马来西亚也有的蚝煎,偷偷的带回酒店房内吃,哇,味道还真不错!很香脆。我们三人大快朵颐很快就解决了那包蚝煎,我是觉得意犹未尽啦,呵呵。

就这么过了数小时的第一天。

金馬士沈慕羽紀念館(紅樓四館)一游

好不容易能顺利参观位于金马士的沈慕羽纪念馆啊!或称红楼四馆




纪念馆外观平凡、里面却五脏俱全。

一踏入,映入眼帘乃三尊马来西亚华教斗士先贤。分别为族魂林连玉先生、族英沈慕羽先生及还健在的陆庭渝先生。
华教三斗士的雕像

在这里,吾有幸遇到陆庭渝老实本尊,真难得啊!陆老师非常谦虚,当我称赞他为华教鞠躬尽瘁时,他亲描淡些,说“顺着走而已”。再来就是陆老师唱起歌来竟然还是中气十足,胜我这年轻人数倍有余!看来陆老已摆脱了当年丑闻的阴影。现在他在金马士专心修养写作,兼职为纪念馆游客解说,可谓终身献身华教,这份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陆老侧影

纪念馆负责人陈女士夫妇实在做的太棒了!这纪念馆简直是在造福金马士甚至全马人啊!里面的布置非常专业,通过这些布置与设计可看到陈女士夫妇的用心,也可知道他俩投入了多少的心血!一个内容充实的纪念馆就出现在一所简单的排屋里,民间该没有几个能做得像他俩啊!

他们夫妇对沈慕羽的敬意是不容否定的。他们收藏了沈老的各剪报,他们教导当地小孩华教歌曲、他们的图书馆的书籍收藏绝对是琳琅满目,甚至还有好些绝版书!他们为当地人设立了展览各艺术品的空间,直接鼓励了艺术活动,他们听取各方意见在屋子一角准备了文房四宝好让爱书法人留下墨宝,间接鼓励了书法活动,以及种种,华社有希望啊!

纪念馆的书籍及文物很充实。此照片所示乃冰山一角而已。

各种墨宝

各书籍文物等

墙上的一张张贴纸告诉了我们华教的奋斗史


最后,陈女士与陆老还希望本人写下感言,吾唯有献丑留下笔迹。

还有,悄悄告诉你,陈女士跟我透露,董教总对这纪念馆的生死简直是不闻不问哦!

赴華研講座:現代漢語方言的形成及在馬來西亞的流播

昨日放工后前往华研赴一场讲座如题。主讲人为来自中国大连任教于马来亚大学的崔彦博士,主持人为郑庭河博士。

崔博士简单的介绍汉语各方言,早期分类有:官吴湘赣闽粤,后期则有晋微平加入。在介绍各方言发音等等差异时因缺于示范,吾听得一头雾水。

方言的形成与汉族历来五次大迁徙有关。而且各方言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东南方,其余地区都是说官话的。崔教授提出了与各方言有关的数据包括人口分布地区来源等等。

崔老师提到了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如当今普通话般的共同语,在秦以前称“雅言”,之后另有名称为“通语”(没记错好像是出自汉代扬雄所作之“方言”,扬雄这人不简单,吾易经老师曾提及此人在易经上另有卓越成就),再到后来就索性成了“官话”。

之后崔老师讲解方言在马来亚的情况。吾才发觉原来当年大量华人遭卖猪仔来马与清政府与英国所签之卖国条约有关也,就是在当时清政府打败仗而应外国强权所求允许大量华工出洋。华人出洋也带来了各种方言,其中以闽语(闽语中之厦门语)在二战前最为强势,乃各华侨首要沟通语言,所以是许许多多非闽籍华人之第二语言,其地位犹如今日之粤语。想想今日闽语之没落,粤语经各种媒体强力推销而成为人人必学之语,风水轮流转,真是不胜唏嘘。

当崔老师提到,总而言之,方言在马来西亚的发展逐渐萎缩,这是拜通婚、政策、心理、聚落、人数所赐,这五点是方言成长或衰落的重要因素。

讲座历时45分钟左右,之后进入问答时间。吾发问如下:

有个现象,香港媒体自造字体以代表某个粤语发音,难道一直以来汉字中都没那个字?如果真的是没有那个字,为何该字体还能保存下来?这跟方言中的“文白异读”有关吗?

崔老师回答说在“方言”这书里有很多所谓的方言字,很多当今的方言字都能找着。

我想想,最大的原因是古时文章乃用文言文书写,文字表达上干净利落,不像今日白话文需把文章口语化,所以各方言还能行文白异读来读懂文章。由此看来,文言文对统一讲各语言的中华民族还是位居首功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古时官僚富豪阶层皆习官话以方便沟通,民间则自由各讲各的。

其他听众也陆陆续续抛出问题,有些人对自身的方言还相当自负,例如有为听众所闽语乃唐朝官话,也有为听众说唐诗要用闽语来念较顺口。这些说法本人认为有待考察,找出证据才能服众。

感谢华研举办此讲座,感谢两位博士抽空与大众分享知识,吾获益不浅!

星期五, 二月 12, 2010

庚寅虎年感言

又一个农历年。

噼里啪啦热闹群星合唱的新年歌在在提醒了新的农历年到了。

过年,越来越显得形式化,意义越发淡薄,很多东西显得复杂,不合乎当今凡是求快的社会口味。

看了很多写过年的文章,作者大都感叹气氛不如从前等,他们都很怀念古早的过年气氛。

过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是:假期-堵车-回乡-大扫除-春联-鞭炮-各种糕饼-汽水-包装水-朋友间喝茶聊天-新年歌-电视上的过时演唱会与颁奖典礼,等等等。

越来越多人不喜欢过年或只把过年当普通假期。如果过年所代表的就是以上种种所提,那么,逃年人数增加也有迹可寻。

要挽回过年的市场,还是该回到历史,教导每一个中华子民过年的由来与其意义。很高兴今年的星洲日报连续几天刊出了有关过年历史的文章,非常好。这些都该列入华小教程内,而不是只教学生们年兽等等等。

吾以为,过年,最有意义的,还是一家人吃个团圆饭啊。其次,该是亲友间互访交流促进感情吧?

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子民,还未经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影响,他们过得年是我们当今无法想象的。当时是不会有新年歌的,更别说是一连串迎合过年的电视节目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产生了这些新活动。我们听到的新年老歌,也不过是数十年前的歌曲。

现代人爱看电视节目过年,不知是喜是悲乎?其实,社团应该趁过年多主办群体活动,例如在特定地点放鞭炮,不至于使人守着电视过年。

中国自古战乱不断,过年的传统仍能延续至今,着实不易。当然,如今所看到的过年形式,绝并不可能是原汁原味,毕竟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过年的形式理所当然会有所调整。

希望中华子民继续坚守过年的传统,清楚为何要过年,了解过年的意义,方能确保过年的市场仍在,过年也绝不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