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一月 31, 2011
雪华堂族谱讲座
有幸赴了这场讲座,获益不浅。讲师乃泉州华侨大学许金顶教授。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相对下日本民间直至明代才有姓。
中华是文化的认同而非血缘的认同,这正符合我一直以来对中华文化的诠释。
士族门阀崛起,助长了姓氏之风,姓氏变得重要以至记载于文本如族谱。惜很多族谱毁于三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后族谱学者失去了重要考古文件。
家谱有多种形式,包括结绳等。如今中共计划生育影响深远,以至单身女士也能入谱,有别于传统。
家谱呈现方式多种如世系图、正文等等。
中华文化有三大: 国史、地志、族谱,这三大作用大极。
族谱历经多年发展,已深入民间,成为民俗。闽南语“你这人没谱”意同“没家教”。
修谱该严谨不得大意。早期族谱三十年修,小楷查证看时辰。而族谱不准则会拜错坟!讲师说明最好以经纬纪录祠堂、宗庙、祖屋、坟墓于族谱内。
家庙宗祠村庙碑刻乃一宝!非好好保护之不可!
美国犹他收藏多种族谱,世界至多!
侨乡族谱较完整,避过大灾。故侨乡对接能复原部分中国国内毁掉的族谱。
政府介入后,资源丰富了,修谱变得更为方便容易。惟讲师曰:莫牵涉金钱,文化活动莫变商业活动,变质后乃大灾难!
研究族谱有个问题。古今族谱往往真假难辨,体系混乱,耗时耗力,极需热诚。族谱最好附有真实事际以吸引后代阅读了解。
没有族谱,就如日本人奉行的长子制,长子继承一切财产,余下儿子皆成浪人,这是浪人文化之由来,日人的侵略本性衍生于此。
讲师曰华侨供献大,非生在侨乡者所不能理解。福建华侨清末民初,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福建前线不能有工业。华侨汇钱回乡救了不少乡人,贡献良多啊!
而现金中国大陆村庄青年外迁导致村落破败,史上一般上官员退休后,皆返乡养老,故在任内致力发展故乡也。
各籍贯各拜各神,故外来者为寻求认同也参拜当地神明。
族谱很多乃纸张形式,需重防潮以防纸张受潮发黄。
观众讨论热烈,个个问个不亦乐乎。
讲座结论是,华裔马人蛮注重族谱,可喜矣。
网址hqhr.org 和谐好势华研统筹修谱工作。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