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二月十七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
这种语言,才有生命!
很多人都对马来西亚式英语津津乐道。马式英语,也如新加坡式英语,参杂他语,很有本土特色,没在这里生活,不太可能明白。
马式英语特色太多,引入词汇,颠覆文法,或直译他语成英语,几乎成了新语言,外国人要听懂,很难。还好,他们只是〔听〕不懂而已。写方面我们的人还蛮有规有矩的。
新加坡领导曾觉得新式英语大行其风,属事态严重,故苦口婆心呼吁其国民使用正确英语。
本土华语,也很有特色。但论玩颠覆,又没马式英语玩得那么彻底,至少中国、香港、台湾等地人还能听懂少许。
中国大陆人口多,论中文文献书籍消费,中国市场最大。故有人觉得,不论文法或词汇,凡事该依中国所定,才不致孤芳自赏,闭门造车,为保留本土特色而不能走上〔正轨〕。
惟各地风俗气候民情各异,就如本国,政治生态、气候、民族宗教结构,皆与中国不同,语言本地化,理所当然,根本是水到渠成,没经人手〔加工〕,自然得很。
我们可以借鉴马式英语,甚至新式英语。玩国际游戏,没必要铲除自身特色。其实,有特色,人家才会留意你,没有特色,谁会觉得你特别?
学习正规中文,是很重要,惟身在本地,用上所谓〔非正规〕本土词汇文法,也无不可。若在学府,老师可以再花点心思,向学生介绍各国对某事某现象所使用之不同词汇,如菜市场、巴刹等。甚至可以再介绍各籍贯人士所使用的生僻词汇生僻字,如稀饭闽南潮州人称之曰糜等。现今,语言工具书林林总总,越出越专越精深,很好用。不论是纸版或电子版,学府不妨自备一些。
汉字简繁体课题,也可依同样道理处理。最好是学生能简繁并用,学些日本另外所创异体字。迎合中国,也不拒港台日。
中文经相互交流,必能在各地开花结果,若他地有好词好句,有朝甚至能回馈中国本土。这种语言,才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