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于西元二零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 四民异业而同道
中国明代大儒阳明子有句名言 - “四民异业而同道”。四民指的是士农工商,其实背後也有各行各业的涵义。这句话的意思是常人不分职位贵贱,都能“得道”,道是《大学》明明德的道,是凭在日常生活中的修炼而获得。
明代时期人口大增,官位僧多粥少。要做官,大略唯有两条大路可走,一是自层层又重重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不然就是跟朝廷买官。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一生中考了多次科举,却屡屡落空。像《儒林外史》内的范进那样老来中举,算是很幸运了。有者考了几次不行,或因不愿再蹉跎岁月,或因生计原因,最终投入其他行业。而阳明子的那句名言,听进科场失意者心中,备感安慰,是绝佳的鸡汤。阳明子的徒子徒孙更是在这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当中有些更逐渐演变成民间新兴的宗教。
现代社会所流行的价值观,相信大家应该也有所认知与体会。有人问我,业余时间为何要写书,为何不用在投资的研究上,为何不接软件项目开办软件公司,“可以赚更多”。这里头的思维,对你我而言,岂会陌生?这种思维,对吗?错吗?我倒是认为,银行户头多一个零,选择就更多一点,所吃所喝所买所用,更美味更可口更美观更优良,那种感觉是很实在的。而且很奇怪的,随着金钱上的无忧,对艺术美感也有所要求了。
这就是目前我们所活在的社会。或许在古代物质丰盛经济发达的朝代,也出现过相似的情况,我没有读遍朝代史,没法去印证。不过,有些人爱以罗马帝国为饱暖思淫欲的例子,引用各种淫乱行径的纪录说明为何罗马後来“理所当然”的衰败了。可我从来不认为国家的衰败是如此简单直接,衰弱理应是由多个远因,再加上多个近因所导致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其实,若人人皆晓得“四民异业而同道”的道理,加上减少宣扬诸如富人成功录、名言之类的价值观,就不会有送餐员被轻易被用作“低贱、辛苦”的例子,更不会听到“不要瞧不起从事某某行业的人哦,他们的收入随时比你这位白领还要高!”这种以收入高低论职业,明显很有问题的话。
职业的意义在于令我们既能“自我实现”,又能“兼顾营生”。送餐员准时领取食物,整齐的放入箱子,安稳的骑车,完整无缺的送到点餐人手上,风雨无阻。这种敬业精神,是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的实现,足以为自己带来工作满足感而自豪,长期做下去身心肯定会起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