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二月 26, 2010

赴華研講座:現代漢語方言的形成及在馬來西亞的流播

昨日放工后前往华研赴一场讲座如题。主讲人为来自中国大连任教于马来亚大学的崔彦博士,主持人为郑庭河博士。

崔博士简单的介绍汉语各方言,早期分类有:官吴湘赣闽粤,后期则有晋微平加入。在介绍各方言发音等等差异时因缺于示范,吾听得一头雾水。

方言的形成与汉族历来五次大迁徙有关。而且各方言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东南方,其余地区都是说官话的。崔教授提出了与各方言有关的数据包括人口分布地区来源等等。

崔老师提到了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如当今普通话般的共同语,在秦以前称“雅言”,之后另有名称为“通语”(没记错好像是出自汉代扬雄所作之“方言”,扬雄这人不简单,吾易经老师曾提及此人在易经上另有卓越成就),再到后来就索性成了“官话”。

之后崔老师讲解方言在马来亚的情况。吾才发觉原来当年大量华人遭卖猪仔来马与清政府与英国所签之卖国条约有关也,就是在当时清政府打败仗而应外国强权所求允许大量华工出洋。华人出洋也带来了各种方言,其中以闽语(闽语中之厦门语)在二战前最为强势,乃各华侨首要沟通语言,所以是许许多多非闽籍华人之第二语言,其地位犹如今日之粤语。想想今日闽语之没落,粤语经各种媒体强力推销而成为人人必学之语,风水轮流转,真是不胜唏嘘。

当崔老师提到,总而言之,方言在马来西亚的发展逐渐萎缩,这是拜通婚、政策、心理、聚落、人数所赐,这五点是方言成长或衰落的重要因素。

讲座历时45分钟左右,之后进入问答时间。吾发问如下:

有个现象,香港媒体自造字体以代表某个粤语发音,难道一直以来汉字中都没那个字?如果真的是没有那个字,为何该字体还能保存下来?这跟方言中的“文白异读”有关吗?

崔老师回答说在“方言”这书里有很多所谓的方言字,很多当今的方言字都能找着。

我想想,最大的原因是古时文章乃用文言文书写,文字表达上干净利落,不像今日白话文需把文章口语化,所以各方言还能行文白异读来读懂文章。由此看来,文言文对统一讲各语言的中华民族还是位居首功的。另一原因可能是古时官僚富豪阶层皆习官话以方便沟通,民间则自由各讲各的。

其他听众也陆陆续续抛出问题,有些人对自身的方言还相当自负,例如有为听众所闽语乃唐朝官话,也有为听众说唐诗要用闽语来念较顺口。这些说法本人认为有待考察,找出证据才能服众。

感谢华研举办此讲座,感谢两位博士抽空与大众分享知识,吾获益不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