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八月 21, 2017

慎防訓誡變教條

请联系作者买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七年八月廿一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 - 慎防训诫变教条

慎防训诫变教条

古时的儒教,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现时的儒教,只剩下一大堆的论文。读经班之兴起,想必是有人想振兴儒教,而且是先从儿童开始。

儒教退出中小学府已久,故鲜少华人会关心或尝试读懂儒教经典。许多更是凭着对儒教的刻板印象,如死板僵化等而加以贬之。因此,许多人不知道,儒教非常重视“童真”。

童真就是真诚,婴儿都是真诚纯朴的。如稍了解儒教,就知道儒教处处谈真诚。《孟子》提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而《易经》所谓大人,就是聖人。赤子之心,生而有之,长大过程,受父母亲友社会灌输不同的价值观,赤子之心也受蒙蔽,就不懂得真诚。儒教的格致诚正功夫,恰恰是要人回到真诚的自己,所谓“复性”也。

真诚,要就要,不要就不要,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会做作,不作无谓担忧猜想,就是这么简单。跟着并非自己的价值观而活,肯定会失去真诚之心。美剧内,时常可以看到这些情节:情侣之间、队友之间、父子之间等相互坦白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坦白一切,想有所隐瞒,首先,自己会过不了自己那关,然後亲友也完全能够感觉出来,然後关系变得疏远甚至决裂。只有真诚面对自己,才能够真诚面对别人,然後所面对的问题自然而然会迎刃而解,因为你并非戴着面具过日子。

《论语》内,孔子常说“直”,包括著名的“以直报怨”。“直”是纯朴,孔子认为,为人仅仅有直还不足,要“直而有礼”。教之与礼,并非要蒙蔽赤子之心,而是合适的表现出“直”的那面。所以,童蒙教育,不管是现代学校,还是读经班,教者还真的要小心翼翼,用四书五经之外的教材,例如《弟子规》,稍微不慎,书内所有的训诫,将一一成为教条。

孔子到孟子到阳明子,都提倡独立人格,活出自己的“良知”,由“良知”引导,走上正途,如果把童蒙班当成道德训练工厂,那已违背了儒教“赤子之心”的精神。彬彬有礼,应来得真诚,而不是“表面有礼、里面诅咒”。

相信,“老有所养”是许多父母的愿望,可是,莫忘了,父母所要看见的,是子女“真诚的孝心”,而非如机械人般的“孝行”。《论语》子夏问孝一事,就是最佳的参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