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少时,好港漫、武侠小说、古典小说的漫画版或简化版,加上就读华小,天天都能看到方块字。
上了国民型中学,笔者没与华文绝缘。校内各科,皆以马来语教授,因非母语,笔者上课,尤其吃力,过了中一中二,方逐渐适应。
只要一到华文课,笔者本昏昏沉沉,突然变得精神奕奕。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典籍众多,故事丰富,华文老师一开口,就停不了,犹如〔讲古佬〕,娓娓道来,让笔者非常着迷,脑里满满都是故事情节,心情则随情节起伏。当时,笔者甚至喜读课外书甚于课本。当然,天天阅报,也获益良多。
虽频频埋首于方块字间,笔者之中五华文科成绩,并非一流。唯笔者并不以为意。
所以笔者不解,不解华文科封甲,尚胜过热爱华文的心?竟有学子以难得甲等为由,而不读华文科?
告别中学,就读私立大学,语言环境剧变。校内人人满口英语,校内文告处处英文,方块字变得遥不可及。所幸本地中文报,不难买到。笔者天天阅报,与方块字共舞,度过美好时光。数年下来,所写之汉字,估计不及一百。但至少还能认得多字。
工作后,方块字照旧无处可用。公司会议,要说英语;客户会议,要说英语;政府部门会议,要说马来语,所有文件电邮等,放眼望去,尽是英文。不过很奇妙,同事若都谙华语,不久就会相互之间说华语。笔者所处行业,术语众多,多源自美国,无好华文译名,故我们说话都是华洋参杂,左右脑并用,呵呵。这现象,在本地应该很普遍。
为了锻炼汉字书写,笔者工余时,写写〔布罗格〕,投投稿。这都是〔初心〕。自小所酝酿之〔初心〕,所受之熏陶,使笔者多年不曾离弃汉字。年纪越长,书读越多,方知自身传统文化优秀之处,实不输于他者;方知汉字历经大劫,还能流传至今,伟哉!更知今天能以汉字书写,投稿于本地中文报,整个过程,都是众先贤,鞠躬尽瘁,洒尽血汗,所种之树,开花结果。
也有友人,虽是华小生,所识汉字,所剩无几。使用英语马来语,就已几乎能搞定所有事。
而今,看到有房地产新项目,打着有〔国际学校〕的名堂招徕买主。很多人对国际学校趋之若鹜,花大笔钱,送子送女入校。彷佛国际学校是皇冠,其他皆下品。
华小其实也蛮抢手,众人皆说华小校风胜过国小。但依国际学校之例,笔者想,国民学校,若都以英语授课,华小恐怕会是家长的末选?
送孩子读华小,是为了能让孩子学华文?还是觉得华小比较会登科进士?
笔者认为,华小该是树立〔初心〕之地,给孩子火种,点燃热爱华文、热爱中华文化之〔初心〕。若华小以绩效闻名,应该是锦上添花,但不该本末倒置,以培养进士为校旨!
还有,众有心者,与其终日郁郁于华教之大苦大难,或四处奔波呼吁众人支持。倒不如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珍惜每个使用华文的机会。
去银行,提款存款,用华文。开支票,用华文。打电话,选华语。终止,处处用得着中文,就用吧!用得多,当局就知道华文用户多,就晓得华文服务不是摆着做样子。那么当局或可能聘请更多谙华语人士,开拓华语华文用武之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