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到很好吃的炸鷄椰浆饭,然後不知怎么想起了马六甲某印尼人卖的炸鷄炒饭。
那印尼人很有本事,在我居住的公寓楼下开了间餐馆。我初迁入该公寓时,第一个印象是很多非洲人,可以说十之八九都是非洲人。我天天搭乘电梯,电梯每一次开门每一次关门,见到的往往都是卷发黑面孔,我在那边住了一年,都没改变过。我因此为公寓取了个名堂,称为【肯亚公寓】。友人每当听到我提起【肯亚公寓】,就知道我指的哪一个公寓了。为什么是肯雅而不是几内亚或其他非洲国家,老实说,我不知道,当时脑海浮现的首先就是肯雅。
第二个印象,是公寓就只有那么一家餐馆,而且还是马来餐馆。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没关系,就天天到公寓附近商业区享用华人餐吧!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也能品尝到这位印尼仁兄的厨艺。当时我对马来餐的印象,就是炒饭总是加入了不少软骨,我吃得实在辛苦。最要命的是,有些甚至先炒了一大堆的饭放入一个大桶内,待顾客点到时,就拿出来弄热一下上桌,吃这种炒饭,根本吃不到一丁点的【锅气】。
可是,我所身在的行业,加班赶工有时还真的免不了。有时,离开公司若是已晚上九点多,我只想立刻回家洗澡,洗了澡,人都懒散了,就打消了驾车到商业区吃饭的念头。反正楼下有餐馆,就将就点,下楼吃吧,随便也是一餐。结果给我发现了这个餐馆竟然也有【好料】。听老板讲的马来语,就知道原来是印尼人。
餐馆顾客不多,有时更只有我一位顾客。我很喜欢坐在餐馆外面,该处非常空旷,凉风习习,若是雨后,更加凉爽。凉风相随下,吃着热腾腾的炒饭,非常温暖我心。不仅如此,而且更觉得感恩。这种感恩,很深很深,说真的,如果要用嘴巴说出来形容一番,我还真的不会。
星期一, 二月 29, 2016
星期三, 二月 03, 2016
Bahasa Tidak Patut Dijadikan Alat Kebangsaan
Pendapat saya terhadap kalangan ini - http://thevocket.com/bila-lelaki-india-lebih-memahami-kepentingan-bahasa-malaysia
Konsep penulis dah salah. bahasa tidak sepatutnya dijadikan satu alat untuk memupuk jiwa kenegaraan. Konsep itu sudah outdated.
Malaysia bukan negara Melayu, Malaysia terdiri daripada pelbagai kaum dengan kaum Melayu sebagai kaum majoriti.
Kita boleh menggalakkan kaum minoriti untuk belajar Bahasa dengan sukarela , dengan bertujuan untuk dapat berinteraksi dengan kaum manoriti, tetapi kalau saja memberitahu kaum minoriti bahawa “sini tanah melayu, jadi kalian harus belajar bahasa kami dan kami tidak perlu memahami segala pengetahuan berkaitan dengan kaum minoriti”, maka sikap ini akan merosakkan perpaduan kaum.
Kita cuba melihat serajah, pada Zaman Kesultanan Melaka, Bahasa menjadi Lingua Franca secara semulajadi, pihak Kerajaan Melaka tidak langsung memberikan “status kebangsaan” kepada Bahasa.
星期一, 二月 01, 2016
仁嘉隆蒜香夜市油炸粿 Night Garlic Flavour Yoo Char Ker @ Jenjarom
油条,标准华语为油条,福建人称之为“油炸粿”,广东人称为“油炸鬼”。
我知道中国台湾等地有人喜欢以油条配豆浆。在本地,多数人则是喜欢以油条配咖啡乌(本地味道的黑咖啡)。
好吃的油条要香、要脆,就这样简单。
仁嘉隆这家人卖的油条,不仅香和脆,还有股蒜香,算是创意吧!这蒜香真的为其油条加了很多分。
这个卖油条的,真的是出动全家之力,其孩子都是少年,很年轻,这么年轻就会帮家人赚钱,很难得!
我试用福建话(闽南语)跟这些少女购买油条,他们都能流利回答,还不错哦!毕竟如今少年之间讲福建话,真的越来越少听到啊!福建话曾是马来亚-新加坡许多华人都会自动学习的语言,怎么会沦落了呢?
跟别家不同,他们做的都是晚间生意。大概五点多就开始炸了。大概晚上九点左右都会卖完了。曾有以此,我八点多去,其“家”附近的小路,完全停满了车,都是他们的顾客啊!
那边有数张桌椅,有些顾客就坐在那边,一边吃油条、红豆沙煎饼等等,喝着豆仁水(花生糖水)或绿豆汤。多数顾客都是来打包的。
快九点,许多车辆还陆续前来,只见老板向那些刚下车的顾客打手势,用福建话高喊“无了”!我想,他们今晚又能开心数钱了。
须提的是,离这里不远处,就是仁嘉隆著名的“飞板麵”了!在这里买了油条,步行一阵子,就到了“飞板麵”处吃拉沙面粉糕!实在太享受了!
我知道中国台湾等地有人喜欢以油条配豆浆。在本地,多数人则是喜欢以油条配咖啡乌(本地味道的黑咖啡)。
好吃的油条要香、要脆,就这样简单。
仁嘉隆这家人卖的油条,不仅香和脆,还有股蒜香,算是创意吧!这蒜香真的为其油条加了很多分。
这个卖油条的,真的是出动全家之力,其孩子都是少年,很年轻,这么年轻就会帮家人赚钱,很难得!
我试用福建话(闽南语)跟这些少女购买油条,他们都能流利回答,还不错哦!毕竟如今少年之间讲福建话,真的越来越少听到啊!福建话曾是马来亚-新加坡许多华人都会自动学习的语言,怎么会沦落了呢?
跟别家不同,他们做的都是晚间生意。大概五点多就开始炸了。大概晚上九点左右都会卖完了。曾有以此,我八点多去,其“家”附近的小路,完全停满了车,都是他们的顾客啊!
那边有数张桌椅,有些顾客就坐在那边,一边吃油条、红豆沙煎饼等等,喝着豆仁水(花生糖水)或绿豆汤。多数顾客都是来打包的。
快九点,许多车辆还陆续前来,只见老板向那些刚下车的顾客打手势,用福建话高喊“无了”!我想,他们今晚又能开心数钱了。
须提的是,离这里不远处,就是仁嘉隆著名的“飞板麵”了!在这里买了油条,步行一阵子,就到了“飞板麵”处吃拉沙面粉糕!实在太享受了!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