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一月 26, 2017

即興壞詩一首

你在上 我在下 你摇啊摇啊摇 我乐啊乐啊乐


你在上 我在下 你摇啊摇啊摇 我乐啊乐啊乐

星期四, 一月 19, 2017

何止無新生這麼簡單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七年一月十七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 - 何止无新生这么简单勇瑜




何止无新生这麽简单

华小无新生,不是新鲜事,这些坏消息,年年都重复。

微型华小,早已关了好几间。有些还在等着搬迁,可也不知还要等上好几年。

园丘、乡村、小镇青年人,离开家乡远赴他方,一天回乡探望,发现曾经渡过美好小学时光的华小,竟然显得冷清清。他们觉得很伤感、很可惜。可是,他们会回乡定居以把孩子送往自己的母校吗?

中学毕业後,家乡无高等学府,园丘乡村和小镇的青年,只好离乡背井,向落在远方的高等学府报到。多数学子,都纷纷涌往雪隆区,这里的国内高等学府,可谓最多最集中,其他地方尚不可及。这些外地青年,一个接一个的到来,渡过三四年的学府生涯後,也渐渐习惯了学校的当地生活。

毕业後,凡在雪隆区深造的,往往都会留在雪隆区发展。在四方深造的,除了留在国外或前往国外,多数还是会来全国政治商业中心 - 雪隆区发展。无数的跨国公司、本地大集团、各种商业机构的全国总部,皆设立在雪隆区。这里的工作种类,工作机会,甚至是生意机会,比起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多上数倍。他乡的青年,会舍弃这些而回家乡去吗?家乡有跨国公司吗?家乡有大企业吗?家乡有他们专长的工作种类吗?

游子渐渐成了雪隆人。在这里,从家乡所带来的乡音,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用不上几句,甚至没有机会用,只有趁回乡时才能一解对乡音的牵挂。至于他们的子女,对乡音更是越来越陌生。每一次回乡,只感觉到,为什么满街尽是老人,走了几条街,竟然看不到几张年轻的面孔。

成了雪隆人的游子,为了方便,干脆把身份证的地址也换了。反正已习惯了雪隆的生活,就干脆在雪隆区投票。殊不知,自己转换地址的当儿,家乡也因而少了一张华人选票。二三十年後,雪隆区华人选民倍增,雪隆的华人选区,还是那寥寥几个。几十万的华人选票,就只能换得少过十位的华人国会议员。家乡的选区?莫说华人选区,早已连混合选区都不是了。华人老选民往生了,青年已成他乡人了,华小关的关、搬的搬了,还谈什么华人选区呢?

星期二, 一月 10, 2017

巴生港口新國泰海南咖啡店 Sin Kok Thye @ Port Klang

这间海南咖啡店位置偏远,就在在西马的最西边。😄

星期天又不开,周末要来一定要在星期六!

不过,当天我是周日来。所谓周日,并非星期天。请你查阅词典。

其店外观简陋,一看就知道属于二战前的建筑物。


店前排满了电单车,就如一般的海南咖啡店一样,店内有许多老伯在高谈阔论。 



来到传统海南咖啡店,当然要点海南咖啡了。

其咖啡,实话实说,我嫌有点薄。好喝的海南咖啡都要“厚厚”(闽南语)的,可是,我喝的这杯没有这种“厚厚”的口感。咖啡香却是有的。


来到海南咖啡店,也必须点海南麺。我去任何一间传统海南咖啡店,都会点。其还难麺炒得很香,配料刚刚好,不多也不少,很好吃。而且在不放猪油渣下,又能炒得这么香,非常难得。我三两口就吃完了。下次来我想点二人份。


最後一个必须点的,就是海南鸡扒啦!这家咖啡店的鸡扒很不错,味道非常传统,其酱汁吃得出不是那种工厂制作,而是家庭式的,不太甜,也不过咸。当然,不算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鸡扒。可是,水准可算是中上了。


星期日, 一月 01, 2017

非宗教認證?禁止入內!

整个2016年忙着修改书稿,竟然一篇时事评论都没写到。赶紧在2016结束前写了一篇,可惜赶不及在2016年登出。
此文于公元二零一七年一月一日獲刊登于《南洋商報》言論版 - 非宗教认证 禁止进入?/勇瑜




非宗教认证?禁止入内!

你有位同事,因宗教戒律而持素。你在工作上,天天都需要与他共事,很自然的,你常常与其用午膳。他是素食者,而你也能吃素,想当然耳是到素食餐厅用餐。

当然,你可选择跟其他肉食同事用饭,大快朵颐,尝尽各种肉类。按常理,你的素食同事也没理由怨你怪你,谁要跟谁用餐,谁想吃什么,都是个人的自由,旁人无权干涉。你与素食同事的关系或许会因此变得比较冷淡,可是若是论对你个人的影响,只能算是无伤大雅。

可是,宗教戒律也有跨过纯粹用餐的时候。

一天,你发现超市突然开始把肉类商品下架。你往常光顾的肉食部,突然被移到超市的偏僻角落处,而且还多了新规矩,肉类食品都得在肉食部付账。你感觉有点麻烦,可是还可以接受。结账後,你正欲把用塑料袋装着的肉食放入购物推车内,某员工突然提醒你,你的购物推车其实不能放肉食,肉食只能放入为肉食专设的购物推车。结果,你必须同时推两辆购物推车。此时,你心里已经觉得有点不快,怎么有这种规矩给我造成诸多不便?

你开始意识到他人的教规为你带来了不变,就开始留意周遭。你才发现,不知何时,生活中很多大大小小食物,都已经有了“素”的认证标签。你在超市随手拿起了一瓶矿泉水,看到水瓶上印着“素”的认证标签。你在家里拿了一包快熟麺准备煮来吃,看到麺的包装上也印着“素”的认证标签。你读报时发现,许多食品乃至日常用品生产商,由于想要打开佛教徒市场,通通都申请了“素”的认证,毕竟只有佛教徒不吃肉,非佛教徒却能吃肉,也能吃“素”。食品生产商为了通过素认证,被逼大改整个作业流程,除了被规定需要聘请许多佛教徒,还要肤浅给相关的认证机构。

政府也变得宗教化,从税中抽出一大笔钱成立佛教大学,培养佛教法师。法师毕业後没工作?不怕不怕,政府成立了很多相关机构来发展佛教,法师们可以一边拿着高薪,一边对佛教高谈阔论,定下一条又一条的规定。这些对你有影响吗?很模糊,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你只是知道,佛教徒从中得到了很多好处,譬如许多工作机会,而你本身,缴了那么多税,却不知自己得到什么。

最糟的是,佛教徒认为,唯有活在佛教法下,才算是合格的佛教徒。所以,政府另立佛教法庭来处理佛教徒的法律问题。有些法律纠纷,免不了牵涉到非教徒。例如,非教徒夫妻一方突然改教成为佛教徒然後私自入秉佛教法庭为子女改教。由于佛教徒认为佛教才是唯一正道,佛教徒认为有义务使子女信仰佛教。所以佛教徒都赞成改教的父母也为子女改教。由于佛教法庭与普通法庭地位相等,所以一旦佛教法庭有了判决,普通法庭就做不了什么,这侵害非教徒的那方的权益。後来,诸多佛教徒要佛教法庭落实全面的佛教法,就连刑事也包括在内。你这位非教徒,感觉到越来越混乱。

在你生活的国度,如果非佛教徒是少数,若是经历以上所形容的“佛教化”,你身位少数,就不得不去适应“佛教化”;而如果非佛教徒是多数,你或许不会碰到“佛教化”这种事情。换做是在某些国家,若其部分州属或省市是以佛教徒为众,在“回归正宗宗教教规”的思潮下,其教徒极有可能会在该州属或省市积极推动社会宗教化。对一些强调要国土统一的国家而言,这种思潮,有可能令国家与社会分裂,就因为佛教徒想活在佛教化的社会制度下,而非宗教徒则觉得社会制度不容宗教法干涉。

非常可幸,佛教并非如以上所形容般,是企图干涉信徒生活一切的宗教。不过,现实中确实有类似的宗教,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笼罩生活方方面面的传统。现在,有国家级的宗教机构,就连要带非宗教认证的蛋糕进入快餐店都要管。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宗教信徒,期望活在心目中的宗教社会,认为这样做才能亲近“宇宙唯一的真理”。这种唯我教是真理的思维,是健康社会的毒药,唯有信徒愿意接受各教皆真理,才能消弭这种危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