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二月 14, 2014

Chap Go Meh (Malam ke Lima Belas)

Biasanya Hari Chap Goh Meh melambangkan penamatan bagi Tahun Baru Cina (Lunar New Year). Chap Goh Meh ditulis dalam Bahasa Cina ialah 十五瞑. Tulisan itu kalau dibaca dalam Bahasa Mandarin ialah Shi Wu Ming. Chap Goh Meh adalah pembacaan dalam Bahasa Hokkien. Maksud Chap Goh Meh ialah waktu malam hari ke lima belas. Ya betul, memang hari Chap Goh Meh merupakan hari ke lima belas bagi Tahun Baru Lunar.

Biasanya orang ramai akan main Tang Lung pada waktu malam Chap Goh Meh. Bagi mereka yang masih bujang, mereka boleh memain pelbagai permainan seperti membaling Mandarin Orange ke sungai. Mereka akan menulis nama mereka dan cara untuk berhubung dengan mereka atas Mandarin Orange dan lepas itu membaling Mandarin Orange itu ke sungai. Kepada mereka yang mengutip Mandarin Orange dari sungai , adalah terpulang kepada mereka sama ada mahu menghubung pembaling.

Bari Orang Johor Bahru, Tahun Baru Lunar berakhir selepas Persembahan Dewa-Dewi Kuil Johor Lama. Perayaan itu biasanya disambut pada hari ke dua puluh lebih Tahun Baru Lunar.

Di sini saya menbuat satu puisi lagi untuk Hari Chap Goh Meh.

Dah sampailah Hari Chap Goh Meh,
Tetapi hati masih di Hari Pertama,
Musim Perayaan memang singkat sekali,
Harap sangat dapat terus berulang lagi


星期一, 二月 10, 2014

Bai Ti Gong (Sembahyang kepada Tuhan)

Perayaan Bai Ti Gong adalah banyak popular di kalangan Kaum Hokkien Tiong Hua tetapi sekarang pun disambut oleh Hakka, Katonis dan lain lain.

Maksud Bai Ti Gong ialah Sembahyang Kepada Tuhan Yang Maha Mulia.

Bai Ti Gong dalam Bahasa Cina adalah ditulis sebagai 拜天公. Perkataan ini kalau dibaca dalam bahasa Mandarin ialah Bai Tian Gong, dibaca dalam Bahasa Hokkien pula adalah Bai Ti Gong.

Sempena meyambut peraayaan Bai Ti Gong. Saya telah mencipta satu puisi di bawah: 

Waktu dah masuk tengah malam,
Bunyi letupan mercun disana sini,
Buah-buahan, kuih-muih di atas meja,
Ti Gong Kim dibakar di depan rumah,
Ambil colok menghadap langit,
Semua ini tanda bersyukur kepada Tuhan


星期六, 二月 01, 2014

Tahun Baru Cina(Lunar New Year) pada tahun 2014

Tahun Baru Cina sepatutnya dipanggil Lunar New Year sebab bukan sahaja orang Tiong Hua yang meyambut hari perayaan ini. Contohnya ada orang asli golongan Jakon di Labis Johor yang juga menyambut Tahun Baru Lunar yang mereka katakan ini tradisi nenek moyang mereka. Mereka pun ada makan Reunion Meal pada hari Tahun Baru Eve, mereka pun ada membersihkan and mehiaskan rumah mereka, sama dengan Kaum Tiong Hua di sini. Orang Korea dan kaum-kaum lain pun ada menyambut Tahun Baru Lunar. Dulu Orang Jepun pun menyambut Tahun Baru Lunar juga tetapi selepas Perang Dunia Kedua orang Jepun telah pun memindah hari perayaan ini ke haribulan 1 January setiap tahun.

Sempena Tahun Baru Cina, saya telah menghasilkan satu sajak untuk menerangkan suasana tahun baru cina di Malaysia. Suasana Tahun Baru Cina di negara China memang tidak sama dengan suasana di Malaysia. Cuaca di tanah besar China itu saya rasa sekarang pun sejuk sekali. Malaysia tidak ada empat musim sepertu di tanah besar China. Sejak dilahirkan, setiap kali saya menyambut Tahun Baru Cina cuaca pun panas sekali, sinar mata hari pun serik sekali.

Di bawah ialah sejak saya:

Serpihan kertas merah merata-rata,
Bunyi bunga api berkali-kali,
Kawasan perdagangan bersenyap sunyi,
Muka orang ramai berseri-seri

@segamat, johor

Di sini memang banyak orang suka memain mercun pada Tahun Baru Cina Eve, jadi serpihan kertas merah itu hasil darpida selepas mercun habis menyala.Banya kedai tidak berniaga, jadi semua jalan-jalan yang sangat sibuk pada hari biasa pula senyap sunyi pada tahun baru cina.

西元二零一四之甲午新年慶祝詩作

中国大陆有四季,这里却阳光常照,即使先辈迁移此地,华人仍不忘过农历新年的习俗,延续祖先的传统。

农历新年在中国大陆也称为春节。本地若跟足中国大陆使用春节一词,实在不妥,毕竟两地气候已不一样。

本地华人已不把中国大陆当故乡。所以古代流传的文学作品等,本地华人读来实在没什么味道,譬如许多新年诗作最爱用的词“春风”,本地何来春风?本地读者岂能体会?

笔者因此有感而发,趁此新年佳节,创作一些诗,主要想以中文表达在马来西亚过年的情形。笔者算是起个开头,无任欢迎读者帮忙提升笔者作品。总好过在家赌博或看无聊综艺节目,浪费时间。

作品一:

炮仗红千户,喜气临万家

这不算是诗,可算是对子,可通用全球有庆祝农历新年的地区。形容除夕夜笔者住宅区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红纸屑洒满多家大门口,非常壮观,故在此对子以“红”作动词用。喜气临玩家,毕竟不是每家都燃爆竹,但纵使没燃放爆竹,也能感到大家喜气洋洋,万家当然不仅有一万个家庭,而是指“家家户户”。

作品二:

正月初一日头炎,说是新春不觉春; 芦柑胶棕园里长,新地新品甘如昔。

正月初一太阳超猛,说新年是新春,此地又没有春的味道。芦柑产自中国大陆,笔者祖籍地永春的芦柑最出名。胶粽,一个指橡胶,一个指油棕,都是马来西亚最常见的农作物。芦柑在橡胶园、油棕园里生长,所以这里是芦柑的新地,这里的芦柑也算是新品种,与当初中国大陆的品种不同,但新旧品种都一样甘甜。芦柑指华夏子孙,即华人也。









星期四, 一月 30, 2014

雜志《品牌與連鎖》作品: 大馬移動電信业争霸战

各行各业都有所谓的黄金时期。黄金时期一出现,那些老早打稳基础的开荒者就常常趁此良机发光发热,把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些后知后觉的人,若有幸能搭上黄金时期尾班车,即使所吃的只是残羹剩菜,惟那些残羹剩菜也是上等食材,抵得上其他行业耕耘多年的收获。我国的锡矿业、橡胶业等就曾有过黄金时期, 不仅养肥不少人,还间接造就了无数市镇的光辉时刻。

一度雄霸天下的锡矿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销声匿迹,而有百年历史的树胶业也进展缓慢风光已逝。风水轮流转,转到了其他的行业。近十年,电信业业务可谓蒸蒸日上,轮到这行业步入黄金时期。电信业又分“固定线路”和“移动线路”,固定线路存在多年,取代电报已有数十载。而移动线路则较新,其发展趋势在近十年可谓势如破竹,节节上升,并也助相关行业-手提电话业起飞。才短短十多年,手提电话就翻新了几代,功能也日渐多样,发展至现在,是智能手机大旺时期。从前,只有少数人有“大哥大”(早期款式的手提电话),如今已是人手一机,或者一手数机。从前,手机只能拿来通话,过后手机可以发短信,后来上网潮流大热,手机功能也赶上上网潮流,用户开始以手机上 网,大玩“数据”。手机业“兴旺发”,盆满钵满者,何止是手机商,移动电信商其实亦是大赢家!皆因,手机功能有所提升,主要还是靠移动电信公司大力推动一波又一波的移动电信服务。电信公司每每推出新服务,手机商就急忙为旗下手机加入能操作新服务的新功能。本来,移动电信公司都是靠语音服务赚钱,通话每分每秒都算钱。后来有了短信功能,就开了的新销路,移动电信公司开始以非语音业务赚钱。目前,本地主要电信公司竟是靠数据服务来支撑其业务成长,这在十多年前是谁都万万都想不到的。

截至今日,本地的移动电信用户大约有四千二百万人,市场渗透率达143%。我国只有整三千万的人口,哪来的四千二百万人呢?可想而知有不少人使用多于一条移动电信线路。本地的移动电信版图是“三分天下”,大有“三国演义”之势头。这“三国”分别是“明讯”,“天地通”,和“数码网络”。其实,在“三国”之外,还有第四“国”-“U移动”(UMobile),这家公司前几年还在摇摇欲坠,后来引入新股东,渐渐恢复生机,誓要与其他“三巨头”混战,争夺移动电信业务版图。除此之外,本地还有数家“虚拟电信运营商”(MVNO)。这些运营商向“三国”租用移动电信基础设施与服务,所以他们是与“三国”共享盈利,是种双赢方案。其实,早期本地移动电信尚有“马电讯”(Telekom Malaysia)和“时光网络”(Time)这两个玩家,旗下分别有TMTOUCH和TIMECEL等预付配套品牌,惟经过一番激战,这两件公司始终拼不过“三国”,如今已经退下战场。

三大正统运营商中,老大是明讯。明讯的大老板阿南达(主要股东是Usaha Tegas,而阿南达则控制Usaha Tegas)在马来西亚名气响当当,是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大富翁。人人提到阿南达时,就一定会想起他手下的两间公司-“寰宇”和“明讯”。“寰宇”(Astro)乃本地卫星电视经营者,垄断这行业多年,品牌形象深入民间。由于是垄断生意,所以“寰宇”的钱是“不清自来”的,简直是只金蛋下不停的鹅。至于“明讯”,纵有不少竞争者,但由于该公司起步早,移动电信业尚未一飞冲天时,该公司就早已准备妥当,所以也是另一只会下金蛋的鹅。阿南达就是靠这两只“鹅”渐渐建立起他的富豪地位。而私生活上,他也有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其儿子出家为僧,许多人知道这则新闻后,只觉得世界当真有奇事。

明讯创立于公元一九九三年,隔年即获政府授权二十年执照建造移动电信基础设施,并提供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卫星电话、互联网、有线电视和数据传输服务。公元两千年时,明讯公司已拥有一百四十万的用户。隔年年尾,明讯客户量增长至二百三十万人,鲤鱼跃龙门,一跳成为国内最大移动电信营运商。明讯有两个品牌,即“明讯”(Maxis)和Hotlink。明讯主打预付配套、家庭配套和商业配套,而Hotlink则主打预付配套。当年,二百三十万人中,有一百二十六万人乃Hotlink的使用者。值得一提的是,Hotlink品牌曾在启用九个月后成为国内第一预付配套品牌!想当年,笔者也曾是这一百二十六万人之一。而明讯为了强化Hotlink品牌,不惜送出了上亿封的短信和上亿通的免费通话时间。在扩充语音业务的同时,明讯也没忽略了非语音业务。公元两千年,明讯启动“无线应用协议”(WAP)服务,同年后期也推出了“通用封包无线”(GPRS)服务,开始卖非语音服务。公元二零零一年尾,明讯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移动电话网络范围已能涵盖国内 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公元二零零二年,明讯老板觉得时机已到,就在此时搞上市。其上市总值竟有八亿美金之多,是只大股。马股交易所一下就又多了个重量级玩家。明讯也曾有固定线路执照,并曾在巴生谷一带有不少用户,但此业务不甚成功,无法扩充至全国范围。明讯另一败绩是在“拨号上网”服务,当年明讯在此业务有所亏损,后来就退出该市场。明讯于去年曾荣获头三名“马来西亚最有价值品牌”的荣誉。明讯非常注重品牌定位,其最新的定位是“国内首要整合通讯服务供应商”。

天地通,原名“西尔康”。上世纪九十年代,天地通曾是国内第一移动电信运营商。其领头羊地位在公元二零零一年时为明讯所夺。不过,论通讯网络覆盖率,天地通由始至终都是国内第一。目前,天地通的通讯网络覆盖全国95.2%的人口。公元二零零二年三月时,天地通共有有二百二十万用户,其中的一百二十五万用户属于天地通的预付配套用户。去年,天地通的数据业务大跃进,有17%的成长,使数据方面的收入占了总营业额的23%。天地通曾创下不少领先佳绩,该公司是国内首家执行“虚拟电信运营”合作模式的公司,也是首家提供本地及外国“国际漫游”服务的公司。在无线宽频市场上,天地通如今已有超过一百万的无线宽频用户,为国内之最。近几年,天地通耗了不少钱强打广告。为了讨华裔顾客欢心,天地通请来了在华语娱乐圈大受欢迎的王力宏为其站台。不仅如此,该公司也请了不少著名运动员打广告,当中有不少的足球球星。最近该公司推出了4G服务,竟请来世界第一飞人-博尔特来在其广告中担当大任。由此可见,天地通为了拼业务,花大钱也在所不惜。还有,天地通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取个好意头的中文名“天地通”。国内华裔虽多,却鲜少有大公司会如此看重“中文品牌名”,可见华裔用户在“天地通”管理层心中很有分量。

数码网络创立于公元一九九四年九月,比明讯年轻一岁。公元二零零一年三月时,数码网络已有了一百万名用户。数码网络曾捷足先登,为国内首家上市的移动电信公司。公元二零零二年六月时,数码网络更是率先为预付配套推出自动国际漫游和GPRS服务,企图以这些新功能抢走另两家公司的预付配套客户。当然,移动电信市场年年变,这些服务如今已是昨日黄花,移动电信市场真的是在争朝夕!数码网络不像明讯般成立两个品牌,数码网络只专注于经营DIGI这品牌。数码网络的重心主要在于预付配套客户,该公司曾经有99%的客户是预付配套客户,而由于预付配套属于“薄利多销”业务,一方面又要为客户提供稳定良好的通话服务,所以数码网络很注重其后端资讯工艺系统,不允许这些系统有任何差错。三年前,数码网络打出了“人人能上网”(Internet For All)的口号,效果蛮显著。去年,数码网络有一千万的客户,而近半是无线宽频用户,为数码网络贡献了31%的营业额。

国内移动电信运营商之间斗法,要诀都在于“快”。只要一家推出某服务,另一家很快就赶上,也推出同样的服务。这几家公司的品牌形象已稳如泰山,所做是要维持品牌良好形象而已。有时为了应对市场变化,运营商也会会其品牌重新定位。

早期,众运营商都是在斗哪家的通话配套比较廉宜,今天你每分钟降低一角钱,明天我也来效法。这拼价钱的情况在“预付配套”战场上尤为激烈。后来手机短信的使用量增加后,众运营商就把价格战复制在手机短信业务。现在,送出免费通话时间与特定数量的手机短信已经很普遍了。而且,各家公司也有类似会员优惠的销售手法,明讯就为其后付配套的长期用户设立了会员制(Maxis One Club),通过该会员制,用户忠心,就能享有不少优惠。马来西亚外劳之多众人皆知,众移动电信商也很看重外劳市场,纷纷推出廉宜的国际通话配套(IDD),抢外劳用户。

通话与短信热潮一过,新潮流来了。第一代苹果手机在美国出现时,苹果公司运用新颖的市场手法,与美国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客户若欲以较低廉首期购买苹果手机,就需拿相关的合约通话或数据配套,这样一来,手机商与移动电信商都有利可图。之后,多家智能手机生产商也有样学样,采用同样的销售模式,消费者也很喜欢这种先付少许首期,然后再“分期付款”还钱的模式。如今,除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采用这销售模式。在马来西亚,明讯赚钱嗅觉灵敏,成为本地第一家与苹果公司合作的移动电 信运营商,“秒杀”对手。明讯也是第一家引进黑莓手机配套,视窗7手机配套的公司。就连微SIM卡和4G LTE,明讯亦是推出该服务的首间公司。

目前,各家移动电信公司的手机语音业绩方面已趋稳定,无甚变动。但语音和短信市场有隐忧,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免费通话和发讯息的手机应用。只要连上网络,手机用户就能以这些应用打免费电话或发免费短信。这趋势极有可能在日后侵蚀现有的语音与短信市场。是故,众运营商现都集中火力在无线宽频和高速宽频的战场上。谁能提供稳定高速的宽频,谁就有望先从敌人手上抢走宽频客户。众运营商会以数年的合约来“绑”着客户,确保客户在限定年份内跑不了,若客户提早终止应用运营商的服务,就须付“毁约金”。但宽频市场的玩家比语音市场更多,国内移动电信运营商也的挑战也更佳严峻。在国内,宽频的大玩家是马电讯,凭着UniFi横扫宽频市场。明讯为了反击马电讯,与寰宇签约,欲为其Maxis Home宽频客户提供寰宇的电视频道。除了宽频市场,众移动电信公司也经营各种各样的“内容”与“手机应用”,并十分注重“客制化”。如明讯就设立了“MyLaunchPad”网站售卖各种“内容”与“手机应用”,也设立电子书市场等等。

为了在语音与数据市场寻求突破,天地通最近两年有大动作,推出了新品牌CelcomFirst。这品牌的可贵之处在于付费模式灵活,用户能配合自身所需而定制付费模式。举例,用户可以随时从后付转成预付,也能从随时从预付换回后付。总之,这是一个为用户量身定做的配套,在行业内前所未见,创意特佳,因而推出后大受欢迎。同一时间,天地通也推出了另一个品牌PortaWifi,专供无线宽频的市场。天地通的武器千变万化,其中一样就是促销活动(Campaign)。天地通制作了不少的促销活动如"Whatchuwant?’"等等,这些活动反应良好,有助公司销量。天地通的品牌策略非常完善,就连其服务处也在品牌策略内。天地通为其服务处换上新设计,更正名为BlueCube。这是天地通为其客户带来更佳服务体验的第一步。天地通还有一个备受欢迎的短信社交品牌-Kolony。此品牌在公元二零一二年有四百五十万的客户,经营得非常成功。天地通已把在孟加拉国重 新复制Kolony模式,算是种借鉴吧!

在对手的夹击下,明讯近几年流失了不少客户。最新数据显示,数码网络目前占有27.6%的移动电信市场份额,而明讯有37.3%,天地通更是只以2.2%落在明讯后头。迹象很明显,即明讯在节节败退中,毕竟明讯曾于公元二零零七年拥有全国近半的移动电信客户。经济分析员预测,天地通将在一年内打败明讯而登顶,成为国内移动电信市场龙头!

火烧城池,兵临城下,明讯高层嗅到硝烟味,最近来个公司内部大改组,期盼能扭转乾坤。明讯想通过改组,为“明讯”这品牌“转型”,以变得更加“以客户为尊”,好了解客户喜好,夺回客户芳心。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讯为了打击强敌,火速挖来数码网络前任首席执行员-莫登伦德成为明讯的首席执行员。莫氏在数码网络任内曾替公司扩张移动电信版图,增加盈利,立下汗马功劳。莫氏入主明讯,盼能带领明讯上下再创佳绩。

另一方面,数码网络其实也不好过,在语音与国际通话战场上,数码网络四面楚歌,不只需和明讯和天地通对打,还要应付一众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偷袭。数码网络去年就不支而吃下了败仗。其“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从前年的RM43跌至RM41。至于后付配套方面,由于优势不在数码网络这边,数码网络的策略是尽量留住现有的大客户,所以没有什么大动作。

为了省下无谓的开支,数码网络与天地通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在全国共享两家现有的电信与宽频设施,双方因而无需在同一区建立重复的电信设施。共享设施后,估计两家公司每年能分别省下马币二亿元的开销,真是一大笔的数目。

当然,“商家打混战,消费人猛赞”。对移动电信服务和宽频而言,多家公司拼价钱,消费人就等着“好康”。毕竟,平民百姓图的都是便宜的通话费和上网费,不是吗?

星期一, 一月 20, 2014

規范章法至關重要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二月三日(甲午年正月初四)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 语文漫谈:规范章法至关重要•勇瑜 

规范_知更库

日前,华文理事会声明本地华语教材不宜纳入方言词汇。依其说法,主因是本地华人籍贯众多,纳入方言词,会使人看不懂。笔者认为,有关定夺可谓合情合理。毕竟,若大家都大用特用方言词,就有必要学习或使自己习惯其他籍贯者的方言,这太耗时耗力,故不可行。

众所周知,古人都以文言文书写公文及种种书籍等。如今日常生活无论大事小事都难一间文言文的踪影。虽说文言文已近消失,轮到白话文当道,而且白话文也当了几十年。白话文虽与文言文不同,但尚保留书面体的一面,以书面体白话文和与纯白话书写还是有所不同的。笔者试举香港为例。香港是个广府话通行的地区,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书写文章时还是依正规书面体来写,不谙广府话者读起来也很顺畅。就如笔者即使不谙广府话,但犹能读懂一众香港作家如陶杰马家辉李碧华等人的作品。如这些作家都以所谓"粤文",即纯白话体来写作,他们的所思所想,笔者恐怕无缘得知,因为看不懂。

今天是人人可上网的时代,网上已成了平民百姓发表意见言论之地。任何人都可在面子书及种种论坛等以文字带出心声。这间接鼓励了许多人以方言白话来书写。粤文、闽南文等随处可见,这情况在方言地区论坛尤其明显。本来这也无可厚非,但一天报章如苹果日报等报也以粤文书写新闻,我们必须注意其影响。学生在学校学习书面体写法,在网络世界又以方言文书写,必定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当然,各籍贯者有权有自由继续书写方言纯白话文。但坚持方言纯白话书写之余,希望大家能看得远些。我们想保留本身母语(方言),而并非想从华夏文化中里分裂为另一个主体文化。本来,北京人上海人闽南人广府人等都是华人,说话不通,但文章互通。但所谓“书同文”在方言纯白话文不断壮大下,将名存实亡,话不通、文不通,广府人与北京人,上海人与闽南人,最终将分裂为不同的种族。恐怕许多华夏族都不愿见此事发生。

所以,要写白话文,还是依书面体来写才好。笔者特从《朱子文集》取出以下这段:“格物致知只是穷理。圣贤欲为学者说尽曲折,故又立此名字。今人反为名字所惑,生出重重障碍,添枝接叶,无有了期。要须认取本意,而就中看得许多曲折分明,便依此实下功夫,方见许多名字并皆脱离,而其功夫实处,却无阙耳。”。朱子乃南宋人,距今已千年,此白话文字在今天仍简单明白,所以只要以这种方式来写文章书籍等,要把知识传于后代仍然可行。

“你我母语虽不同,你我终究书同文”是华夏子民的传统。一朝被破坏,教人如何舍得?

星期二, 一月 14, 2014

雜志《品牌與連鎖》作品:品牌恩仇錄之報界風云

这期我们再来谈谈品牌之间的“演义”

古代各国,为了争土地争宝物争美人,不惜开战。打战耗人力,己方的兵兵将将被对方干掉,就没有了,要补充尚需一段时日,新兵入伍后要重新训练更是费时。

现在的人,虽说并非不必打战,但战争已算少,反而现在的战场已转移至经济领域。君不见各国虽然没有动刀动枪的打战,但是在贸易货币方面还是打得你死我活,只是现在不必再损兵折将了,而是在尽量利用游戏规则漏洞弄垮对手。

品牌的战争更不消说,战情超级激烈。现在全球化得太厉害,甲公司也全球化,丙公司也全球化,公司在全球化下,作业流程可以分拆,设立在不同国度,藉以省下成本或取得税务优惠,产品或服务又能推向全球市场,非常划算。每间公司的胃口都大得惊人,个个都动辄想抢夺全球地盘。但全球生意又岂易维持?故风水轮流转在品牌战场上常常应验。

品牌战争,有些打得露出台面,把淤青伤口通通摊开给大众看;有些则在暗地里交手,表面上是风平浪静,台面下则暗流汹涌。

本地不乏打品牌战打得非常激烈的例子,其中又岂能少得了本地中文大报?身为本地华人,若识得几个中文字,大概不会对国内数大中文报感到陌生,就算没读过,也应该听说过。报纸本身就已是品牌。提起报名就能知道该报的风格。君不见《南洋商报》当年请书法大师潘受挥毫写下《南洋商报》这四个字吗?《南洋商报》至今还在采用潘大师的墨宝啊!

马来西亚大约有十八家华文报刊。比起友族,本地华人算是非常爱阅报。虽然华人人口只有国内四分之一,中文报每日销量竟然接近一百万份!目前,本地有四大中文报,即《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中国报》、《光明日报》和《东方日报》。前四报由世华媒体所控制,《东方日报》则为启德行所拥有。据估计,目前的本地华文报读者大概有二百一十万人。依每日九十万份的销量,和每份报纸价格马币一块二元来算,那意味着每年有约马币三亿元的营业额,利润实在丰厚。这还不包括广告收入。公元二零零二年时,《星洲日报》单在西马的广告收入就有马币二亿四千多万元!如此大饼,无怪乎多家报纸都来抢着吃!

据报道,马来西亚中文报于公元二零一二年下半年的每日发行量达847,400份,《星洲日报》以404,478份称冠,其销量不仅为中文报之冠,接近一半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还胜过国内巫英文报章,马来文大报《大都会日报》平均每天也只发行379,169份(星期天405,191份),落在《星洲日报》之后。《星洲日报》还有早晚两报,早报日均发行量为386,700份,晚报17,785份;《中国报》早报日均169,700份,晚报67,791份;《光明日报》日均发行11万份;《东方日报》平均日发行量为97,900份。只活跃在东马的《诗华日报》,日均发行量则有94,843份。

本地中文报历史悠久,最早那份是公元十九世纪初的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基督教传教士所创所办,图使华人阅报而闻基督福音。这份报纸在世界中文报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为近代第一份中文报,亦是把西方的办报方式与观念传到中国和东南亚的媒介,内容和形式上都成为后期的中文报的楷模,纷纷以其方式来办报。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就是该传教士的一位印刷师傅,名为梁发,后来在中国出了本著作《劝世良言》,洪秀全有缘读上这本书,受其启发,而踏上了开创“太平天国”之路。而中国清末民初时,保皇派和革命派亦纷纷来南洋办报抢“粉丝”,宣扬各自的意识形态,其中就有孙公中山所创之《光华日报》,至今不衰仍在北马卖得满堂红,算是全马最高龄的中文报了。中华 民国成立后,本地华商也兴起办报潮流,可以为自家产品登广告,亦能通过卖广告和高销量赚钱。彼时东南亚数一数二的树胶大王陈嘉庚公就办了《南洋商报》,另一位东南亚“虎标万金油”大亨胡文虎公则创办了《星洲日报》,由于陈公胡公当时分别代表闽帮与客帮抢当华侨领袖,这两份报纸自面世就相互斗法多年,间中有精彩故事,直到新世纪,两报换上同一位雇主,干戈方止。再多十多年,这两报就可以庆祝百年诞辰了。华文报此时已变得商业味浓厚。而五一三种族暴动事件后,政府推行“亲巫”的新经济政策,华社政经文教权益间接大受压缩,华文报又多了个“华社喉舌”的角色,为本土华裔民族权益发声。

《南洋商报》自创办以来,一直都称霸国内中文报市场,达六十九年之久,更于公元一九八九年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基于国内新经济政策之规定,《南洋商报》之百分之三十需为土著所持。此事为众所知后,流言蜚语即传,说《南洋商报》已成了马来人报纸,不敢再为华社喉舌。此流言蜚语严重损坏了《南洋商报》的形象,《星洲日报》因而得利,故有传“马来人报纸”流言乃《星洲日报》之策略,以击倒对手,趁机夺走对手销量。无论《星洲日报》有否如此做,事实是《星洲日报》的确从这些流言中获得好处。在此之前,《星洲日报》于臭名昭著的“茅草行动”,遭到劫难,被指挑拨种族情绪,出版准证受政府吊销,但俗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政府半年后又恢复了《星洲日报》的出 版准证,而《星洲日报》就从这事件中得到了“敢讲敢登”的美名,并借势打着“正义至上,情在人间”的口号,同时推行不少文教活动,使到其品牌形象深得华社共鸣。《南洋商报》形象受流言蜚语打击后,不敢怠慢,其管理层找来当时的副总编辑,即目前闻名国内的“股神”冷眼冯时能,去劝说当时的土著股东出手《南洋商报》股权,以换回《南洋商报》的形象。当时这两个中文报品牌的战争,甚至还打到“买三份送三份”,“买六份送六份”的程度。就连广告刊户也大受热待,获得半买半送的优惠。另一方面,为了留人,两报当时也争先恐后为派报工友买意外保险,真是派报工友的黄金时刻。后来,《南洋商报》里头内讧不断,管理层之间闹意见不合,许多重要人物纷纷出走,有者则过档《星洲日报》,《南洋商报 》因而渐渐衰落,终于在公元一九九二年败下阵来,输给了《星洲日报》,拱手让出了国内第一中文大报的宝座,结束了领头六十九年的风光历史。之后另一大报《中国报》推出“晚报”策略,异军突起,销量扶摇直上,迫得同属一个集团的《南洋商报》跌至销量榜第三名,此时《南洋商报》更落了《星洲日报》几个马头了。九年后,《南洋商报》再经历另一场著名的风波,即马华公会收购事件,形象再度严重受损。这事在华社引起争议,深怕《南洋商报》从此成了政党喉舌,也间接令马华公会的党争越演越烈。最后,《南洋商报》也一并为《星洲日报》老板张晓卿所买去,与《星洲日报》成了“兄弟”,战争总算告一段落。世华媒体收购《南洋商报》后,《星洲日报》竟能省下整整马币一千万元的促销费!

《星洲日报》称霸西马,还不能满足胃口,东马人张晓卿入主后,《星洲日报》就开始“进攻”东马市场。鉴于《星洲日报》乃西马报,为了取得东马读者信任,其所采取的策略与其他国际品牌一样,就是“本地化”,把东马新闻列为报纸头条,新闻上以东马新闻为先,之后才轮到全国新闻和其他新闻。这策略凑效,深深威胁了东马大报《诗华日报》。《诗华日报》的东主启德行集团,就在公元二零零三年于西马创办了《东方日报》,与世华媒体旗下的四大报抗衡。创办《东方日报》,即可抢攻西马中文报市场,亦能为《诗华日报》提供西马新闻,算是划算生意。《东方日报》面世后,为中文报界带来新鲜气息,一洗报界为马华公会收购《南洋商报》事件所创的沉重氛围,也使报界不至于为一家集 团所垄断。但在商言商,《东方日报》因而也成了世华媒体集团旗下四大报的眼中钉,就如宋太祖所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四大报通过种种途径来刁难这卧在榻旁的《东方日报》。四大报用“通路封锁”策略,向代理商施以压力,若代理商代理《东方日报》,将须承担无法代理四大报风险。《东方日报》唯有积极开拓销售通路,最后不仅成功在全国的7-11便利店销售该报,也成功在全国设置了近一千个专卖东方日报的报摊。与此同时,《东方日报》也成立了自身的派报员团队,以确保派报无误。另外,《东方日报》也曾使用免费赠送报纸策略提升名气,在打响名号后,《东方日报》再接再厉以订报有优惠价或赠送礼物方式拉客,例如“定三个月送三个月”。对手虽强,但《东方日报》毕竟不是省油的灯, 在该报版位声张对手使用不义手段打压该报,也利用华社不喜报业受垄断的情绪,制造悲情,走“华社同情分”的策略,另加上积极树立“捍卫华社言论自由”的形象,多方面耕耘,总算是打稳了根基,朝每日平均十万份销量的目标前进。

报业恩仇谈不完。这些纸媒在混战时,许多网络新闻媒体也已悄悄崛起,加入战团抢读者,精彩好戏还在后头矣!

星期五, 一月 10, 2014

緬懷漢字興盛期

友人传来以下这图片,使余对当年汉字盛行于琉球国神往不已!

这是当年马六甲国(图里译为满剌加)之将军(梵文laksamana,马来文照搬,图里译为乐系麻)写给琉球国王的公文。

详读该公文,发现其为正统中文写法,可见当年琉球国不仅使用汉字,还根据中文的写法即文言文来书写公文。

当年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琉球、日本等都用汉字、都写文言文,汉字风光一时啊!

而如今,汉字只能在大中华地区获官方使用,以上诸国如越南韩国等都已弃用之!日本更是能少用汉字就不用。惜矣!

目前是英文在世界肆虐!汉族和朝鲜族、越族等族沟通竟需用上英文,真令人不服气啊!


星期一, 一月 06, 2014

本地華文與方言詞匯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近日发言说在教育范围不宜使用方言词汇。

华文理事会的理由是本地华人籍贯繁杂。笔者赞同这理由。

试想想一班同学,有各种籍贯,若各自写文章时把各籍贯的用语词汇都写入文内,成何体统?老师又从何改起?

据笔者所知,香港虽然有所谓粤语字,惟不成主流。学府还是教学生以正统书面语来书写。政府机构更是如此。

即使是市面上所谓方言白话小说,不论古今,多数都是在对话内才写上方言白话,描述情节时,文笔还是归于正统书写方式。读者看不明白的只是对白,看懂情节尚不成问题。

华文报乃国内华社支柱,亦应晓得读者分为不同籍贯,有责任确保其文章归于正统,不过度用上方言词汇。毕竟如华文理事会所言,本地是本地,香港归香港。香港乃广府人天下,本地华社则是各籍贯一大堆。华校毕业生大多是靠读华文报来保持或提升自身的华文水准的。

马来西亚之所以由广府话主导媒体天下,据笔者所知,乃在于媒体高层多由“只谙广府话、不谙中文”的人所霸占。这些人不懂得读写华文,却又一口流利广府话。他们在决定电台或电视节目以何语进行时,理所当然比较倾向使用“广府话”。

再者当年香港娱乐节目纵横华人圈子,本地才有人嚣张的认为所有华裔都必然晓得广府话。遇上华人一开口就是广府话,实在岂有此理。闽南语客语潮州语又岂会输给广府话?要配合你们来学习广府话?难道学府教我们华语来忘记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在雪隆,有时与印度国同事吃饭,他们之间用兴地语交谈,笔者也曾备受冷落。有时这些人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们要尽兴,故没去理会在场有人听得懂或听不懂。

笔者还是觉得,吃饭交流,还是用共同语才公平。如果要尽兴而谈,避免邀请那些不懂得你母语的同事比较好。




漫談孔子與華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夏历癸巳年十二月十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漫谈孔子与华文●勇瑜

历史今日】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诞生| 儒家| 大纪元

孔子与华夏文化,系在一起,分不开。谈及华夏文化,不提孔子,没理由。

孔子的儒家学说,古今多少人都沉醉于其中。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被人诠释又诠释,就如大树,后人竟可从中生出枝节,洋洋数十万文章书籍围着《论语》而生,真不可思议。

孔子受万人敬仰的另一身份是“老师”。他开启民间讲学之风,门下弟子有聪明的、愚钝的、富裕的、穷困的,是所谓的“有教无类”。其门下弟子资质个性各有不同,有时,同样的问题,孔子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这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孔子甚至谦卑到说出他自身某些方面尚不如学生的话。以上种种,《论语》里通通都能读到。故孔子有“大成至圣先师”的称号。

所以,中国政府最近把教师节改至落在孔诞日,非常合理。这是继在各国设立孔子学院后的另一项推崇孔子的举动,孔子学院是外国人学华语文的地方。

俗语说,学语言,就能学到文化。穆罕穆德是阿拉伯人,其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广传各地后,连带所有穆斯林都能学上一些阿拉伯语,这是因为《古兰经》及《圣训》等等伊斯兰圣典皆以阿拉伯文书写。所有穆斯林所念的经文都是阿拉伯语,乃至某些地方的的语言吸纳众多阿拉伯语词汇,或原生文化也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而改变。可以这么说,只要一天有穆斯林,阿拉伯语就不会消失。这就是前几年大家都在热谈的“软实力”。这是阿拉伯人的“软实力”。借推广宗教,间接也推广了语言,可谓一石二鸟!

阿拉伯人活在伊斯兰的制度里,而华人则活在儒家的制度内!儒家有宗教与社会二元性,古代中国人可谓活在“神道设教”的儒家制度下,若某人有意效劳朝廷,必先熟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以应考。近代儒家社会制度已跟着帝王制度一起崩溃,今人已不奉四书五经为做人处事的参考书。这并不稀奇,任何教义或学说都能被人曲解,成为控制人的工具。就如儒家内的礼教,本意是使人晓得“克己复礼”,以礼来修心,讲求自发自省。可是千百年来有心人反而是利用礼教来束缚人,以一展自己的权威。这跟人性有关,任何时代都有人不相信“仁”道,可说十之八九的帝王就不相信儒家“内圣外王”这一套,他们手中大权在握,岂会跟你谈“内圣”?当然,今人也已了解到不能把近代中国没落的问题通通都推到儒家身上。庆幸儒家圣贤如孔子、孟子等人魅力犹在,儒家学说重人文的特点还是对全球众人有所启发。

阿拉伯人借宣传伊斯兰教推广阿拉伯语,而华人也能借以传播儒家思想来巩固华语文的地位。儒家的“天道”思想虽有宗教特性,但其学说的实践方法仍是重人文多于重宗教,乃至儒家往往不被世人视为一种宗教,而被当成一种哲学,甚至成为一种制定社会活动规则的学说。所以,儒家学说与各种宗教其实并不会有冲突,这是儒家学说的优点,有意推广儒家学说者应该好好把握这优点。

最后,笔者想说,林连玉精神奖得主兼国家文学奖得主-诗人沙末赛益,也已读过四书里的《大学》与《中庸》!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夏历癸巳年十二月十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漫谈孔子与华文●勇瑜

星期三, 一月 01, 2014

西元二零一四年新年好開頭!

昨夜没去倒数晚会,只在家中看电视倒数,看放不停的烟花。

今早比平常早起,近八点就自己逼自己醒了,也不靠闹钟,就是自己醒了。其实,夜间还醒了数次。

为的是一早去打坐中心参与西元新年第一场打坐。不知怎么的,今天很快就进入状态,整个人感到似要飘到哪里去,不过整个过程意识清醒。尽量接纳吸收来自上天所赐的力量。今早也吃素,不动黄豆制品和肉类。因为上天所赐能量如能不费在净化肉类毒素和黄豆加工毒素上当然会更好。

之后老师为众人祝福。给了鲜花苹果等。吃了所准备的素食,就离开去商场买东西了。

没想到在商场逛着,都能拾到十块钱,又一上天所显现的奇迹!也顺利把某临时所卖的年货交给了客户,今天确是丰收天奇迹天!希望代表着今年丰收奇迹满溢!

星期二, 十二月 31, 2013

西元二零一三奇迹年總結

年头我排了紫微斗数盘,由一位低调的算命师解盘,逐月预测。

现在看会分析,好事如有业余收入和赢奖等的夏历月份可谓全中,庆幸所预测的衰事并未发生。当然,所谓的命盘,其实是依夏历为准,故尚省下一个农历十二月以供对证。

我感谢上天让吉事全中!这是上天所降之福。凭着对上天的信心,近几年我过得非常不平凡。万事充满了奇迹。

近三年吧,我可说是几乎天天都睡到自然醒。我的纪录是吃了午餐到办事处已下午两点多,然后六点不到就离开了。而大致上我都是早上十点半左右才到办公处的。我这三年多就是如此过生活。然后这三年里,我不仅年年加薪,今年更升了职,你说是不是上天所赐的奇迹?当然我这里的上天并非某些基督徒或回教徒认为的“有意志的上天”。我的信仰是倾向华夏民族儒家思想的那个“天”。即便是儒家里,有人也会对天持不同看法,像董仲舒这位汉朝名儒的“天”就是有思想有意志的天。不过,我信仰的“天”是制定一切宇宙神圣自然法则的“天”,也可说是老子所谓的“道”,即至尊法则也。

今年更厉害,我用秘法向老天求不用工作而又有收入,果然我今年从五月头开始,直到九月末,完全不必上班,又有收入。这段期间,我曾在家乡休息了两个月之久,也曾去不少雪隆的名酒店度假,用尽我的酒店配套份额。就在我在家乡休息期间,某天我收到公司电邮,竟然升了职。我对升职非常的百思不解,你道为何?那是因为在我公司,若要升职,还须填一个非常复杂的升职表。升职表有许多项目,你须要为每个项目提供“证据”。比如其中一个项目是“工作项目”,你就要天下你曾参与过的每个工作项目,列出你的成就,证明你所说的成就等等,过程其实非常不简单,兼繁琐。天完后,这个表会交由一群高层审议,看看这填表人是否有资格升职。

我刚才说对升职百思不解,那是因为我今年根本没填升职表!不填升职表却获升职加薪,实在太奇了。我对上天的神力感到万分敬佩!真的非常敬佩!赞叹上天!赞叹上天!如果基督徒就会说哈利路亚!哈哈哈。

然后,我最近检查薪水单,发现自两个月前,我的薪水竟然静悄悄的起了。这又是个奇迹啊!我今年大半年不工作,竟然起了两次薪水。我实在不得不赞叹秘法的威力,而当然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上天成全我的秘法!

想当年,初毕业,最担心就是前往我某大学学长的公司。原因是我听闻那位大学学长在那间公司被操得厉害,几乎天天都半夜才离开公司。岂知,就是这么巧,我的第一间公司恰恰是学长的那间公司。

当初第一天向公司报到,老板向我介绍学长时,我吃了一惊。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完了完了!要做苦力了。之后四年,除了在马六甲的最后一年。前面三年的确是几乎天天半夜回。哈哈。我在这里有苦有乐。我且一一道来。然后才进入主题跟你们大谈“秘法”。




Ads: Local Second-hand Books Trading Site!

I get to know this site http://bookup.my/ recently. It is a online trading platform for 2nd books sellers/buyers with delivery service.

To be honest the concept is nothing new as I have seen some organizations running similar activity before in Petaling Jaya and Subang jaya. However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get to know there is a local website that does this. Perhaps BookUp is really the first site that does this.

What is so special about this site? It's delivery service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If you are seller, BookUp will help deliver books to your buyers. First you have a platform to sell your books. Secondly you will have them to help deliver your books to the buyers. As a buyer, the books will be delivered to you just like the way you made any online transaction for any physical items.

What about shipment fee? The buyer will get FREE shipment from BookUp if the total purchase amount is over MYR50. Otherwise it will be a fair game, you buy a little only then you gotta pay for the shipment fee.

What about if your books are not sold for a long time. In fact you only have 6 month time. If your books are not sold within 6 months, you can choose to take the books back or give to BookUp for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