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七月 01, 2014

吉隆坡中環廣場食閣的印度面包(Roti Canai/Kerala Prata @ KL Sentral)

曾在吉隆坡中环广场呆上三年。客户在这里,当时我几乎天天都来此处上班。

此处附近卖的都是典型的“贵食”,若就近吃午餐,很少吃到价钱马币十块以下的食物。

当然,若要便宜又好吃的传统华人小食,可顶着烈日,跨过四条车道的大马路到十五碑印度街,再走一段路进入位置隐秘的华人小贩中心。这小贩中心是当地的“珍珠”,可说是没有竞争者,午餐时间去都是爆满的。

如果懒得走那么远,可以选择中环广场内的食阁。当然这里是不卖非清真食物的,要吃猪肉请另往他处找。

这里的nasi kukus蛮好吃的,午餐都是大排长龙,有机会会介绍给大家。

这里也有华人杂饭,有分素食和非素食,菜色都很中式,只差无猪肉而已,这档口也有一众支持者。

今天要介绍的是其中一挡的印度面包(roti canai或kerala prata)。

当时我的生活是轻松写意的,这方面要感谢上天教导我的心想事成奥秘(我后来闲惯了心里也不好受觉得很过意不去,就辞职了)。当年我几乎天天用完早午餐才上班,吃完早午餐已是十一点多,开车到此处时往往已是午间一点左右,所以我很少在这里吃午餐,最多是下午茶时间往食阁品尝这道印度面包。

我最爱的是他的沙丁鱼印度面包,做得真的很香,趁热吃感觉真的很棒 。

至于其空版面包,也很脆,胜过外面许许多多的嫲嫲档!何况又便宜呢!






星期二, 六月 24, 2014

漢字啊漢字



中国越南两国最近为了南海诸岛而起纠纷,越南国内因而民族情绪高涨,部分人出来搞排“中国”,不过这些“暴民”对中国和汉字的关系搞不清楚,看到挂着汉字招牌的厂,就认定是中国厂,一律打砸抢烧,总之是汉字就不放过。这种针对“汉字”的暴乱,殃及的不仅仅是中国厂商而已,连本国、新加坡、台湾、日本及韩国的厂都逃不过劫难,因为这些国家地区或多或少也在使用汉字。

笔者的公司在越南也有设厂。暴乱发生时,笔者某同事恰巧在越南厂处理公务,据她回来叙述,场面实在惊人,我们是美国公司,没有受到暴动牵连。我们的厂附近是中国著名品牌“海尔”的工厂,被暴民打砸抢烧不在话下,损失惨重。该同事也说,某台湾厂经理向她埋怨,那些暴民怎么连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也分不清楚呢?笔者听了心里暗笑,越南人如今用的是ABC,如何识得汉字呢?不过,依该台商的说法,隐约已可知中文书写系统慢慢的分成两大派系,即以中国为代表的简体字,以台湾为代表的繁体字,令人感觉到好像是两种不同的书写系统般。

曾几何时,越南人也大量使用汉字。越南人使用汉字有超过千年的历史,非常的悠久啊!我们去越南游其名胜古迹,处处还可见写上汉字的牌匾,倍感亲切。想不到法国殖民者一来,搞什么越南拉丁化,汉字传统竟然就此被“谋杀”掉了。

越南人之所以使用汉字,须归功于华夏的一大支柱-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曾大兴于越南皇朝时期,数世纪以来,儒家士大夫都是越南社会的中坚“知识份子”,他们都在主导着社会的文化风气。由于须经常研习以中文书写的儒家经典,士大夫想当然耳都须掌握好汉字这门基本功夫。其实,这情形不光只出现在越南,帝国时期的日本和韩国也不例外的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当年的“儒家文化圈”,这些国家都有份啊!掌握汉字成了“掌握知识”的唯一条件。换做是一位穆斯林,要深入了解《古兰经》知识,就须看回阿拉伯文版的《古兰经》,因此阿拉伯文可以说是“借经典而保语言”。我们也可看到某些基督教堂,甚至还主办希腊语课程,目的就为了鼓励信徒好好研究早期希腊文版的圣经。或者看看佛经吧!以中文写成的佛经,只有《六祖坛经》才得到“经”的地位,其余的经都是翻译自印度的啊!佛经里头尚保留了许多音译的梵文或巴利文原文,使这两种语言不会彻底绝灭。

如今华夏瑰宝儒家思想已从中日韩越等社会里“消失”,中文缺了这“灵魂”,使得众人学习中文的动机只剩下中国崛起所带来的“钱途利益”,而非是为了学习中文世界独有的智慧与知识。笔者每当想起,就觉得很可惜。其实,笔者曾向某些对外汉语教师了解过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动机,得到的答案很令笔者意外,很多时候,这些外国人其实是想趁学习中文来好好了解华夏文化啊!难道我们华夏子民只能向外人介绍粗浅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文化吗?我们在形而上方面还有很多宝藏可以介绍给他们啊!

很可惜,儒家思想就像世界上许多宗教一样,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渐渐成了死板的教条,光泽不再。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日韩越等区人民都觉得儒家思想不合时宜,觉得僵化的儒家思想使社会停滞不前,故许多知识分子都不再推崇“儒家思想”,无人再奉儒家经典为尊,汉字因而失去了“传播知识与智慧”的作用,惨遭唾弃,“欧化”成了主流。日韩越自此都想方设法从其语言里抽掉汉字。但日本的“去汉字”运动不太成功,日人如今仍须使用汉字。我们看看日本动漫就好了,里头充斥着大量的汉字,就可知道日语已完全摆脱不了汉字。而朝鲜和韩国在推广”谚文”做得非常好,他们的子民如今已可说不太会汉字了。越南做得最彻底,直接用拉丁字母为越南语拼音。越南国父胡志明先生虽然谙中文识汉字,但胡志明本人也鼓励其国民弃用汉字,乃至把越南人发明的汉字衍生品“字喃”与“汉喃”也扔得一干二净。
笔者读过以越南“汉喃”所写成的诗,可说没有一个字读得懂。汉喃看起来就是传统以“六书”方式造成的字,有部首有上下左右部件等,结构与平常的汉字无异,但其字并不能在现有的中文汉字字库里找到,谙中文的人一旦看到这种字会以为是电脑汉字乱码,而事实上这些字在越南语里个个都有其意义。汉喃就像是某些日本汉字甚至是中文方言汉字,看起来是汉字但又很陌生,这种“令人陌生”的汉字,在日语里的例子有“駅”“沢”“凩”等,而在广府文里的例子有“哋”“乜”“搣”等等,汉喃的“奇字”比日文广府文等来得更多。

老实说,若中文方言书写继续脱离规范书面语而自辟新路,未来必会成为另一种“汉喃”,无法为众华人所读懂。各方言都有自己的句型结构、用词、字体等等,学界有些说法还认为所谓的“方言”根本就非“方言”,而是“语言”,原因是实在不能跨语沟通。笔者有时浏览“维基百科”,都可看到“粤文”“吴语”等方言选项。而且现在网络有许多的交流管道,看到

若方言白话文全面用于社会上或学堂里,方言群就仿佛从华夏族另辟新枝,成了新“族群”。届时不但说话不能通,连文章也不能通。在台湾,曾有人提倡推广台语文,那是一种以罗马拼音拼写闽南语的书写系统,由传教士所发明,而且发展得相当完善。如果类似台语文走入了社会和教育机构里,那岂不等于不上了越南语的后路?汉字的领域岂不又消失了一大块?同理,若繁体字简体字各走各路,数百年后,“繁体人”不认得“简体字”,“简体人”不认得“繁体字”,除了方言文问题之外,中文还分裂成两种书写符号,两者渐渐变得毫不相干。

汉字竟有这么多的隐忧,想来真惆怅。

星期五, 六月 20, 2014

人身就是欲望

人不可能断欲


求财是"求"


求幸福也是"求"


求开悟也是"求"


求是人在此生的动力


但要获 但要得


绝不能"求"个不停


因为

“求”的另一面是"乏"

“我”的作品

完成了作品



莫回头


看回自己的作品


一旦回头


你会惊叹

何时完成了该作品


那根本不是"你"的作品

見神與際遇

偶尔见到光

偶尔见到菩萨


偶尔见到天使


偶尔见到上天的化身


会改变现实际遇吗?



不会

只是 

毛毛虫 

在你心灵最深处

悄悄破茧

上天與自性

我想了好久

觉得六祖说的自性


明明就是"上天"


其实我不该想了这么久


想得越久 就离自性越远

星期六, 六月 14, 2014

何謂奇跡?

什么是奇迹?

这是我找到了“心想事成”奥秘之后所发生的奇迹。目前正写着书分享秘诀,尚未完成,打算出纸张版和电子版,出版社我还没找,先完成书了再说。

一)午餐后上班,傍晚六七点就回家。

二)在家里上班。

三)不必上班,薪水照拿。去度假,却无须拿假,也没人知道我去度假。天天睡到自然醒。

四)自己的“内心”对三年来白拿薪水过意不去,想要先离职才打算,又怕离职后无收入,而此时突然间有马币数万元入袋,顺利离职。

五)三年前曾经签了一间公司的聘约,最终毁约。三年后,刚离职后的一星期,就收到猎人头电话,为我安排这间公司的面试。面试者,正是三年前同一个人。最终,一次面试就顺利受聘。薪水比前一间公司多出百分之二十多。

以上是比较重要的事。其实还有更多奇迹,如想要成为特约作者,不久就成为某杂志的特约作者;想要“中奖”,就突然赢得了比赛;想要吃某某东西,第二天就有人请吃。诸如此类的事件很多很多。

你们如果生活不如意,千万莫因此心灰意冷,更不要去喝毒药跳楼等等,因为很多事情并没有你想象中的不能解决,你只是不知道方法而已。你只要学习我发现的奥秘,你必定可以活出一个美好的人生。

星期日, 六月 01, 2014

提升我國華語水平

 我国华人籍贯繁多,先辈在中国故乡生活,自不必常其他籍贯打交道,但齐齐南来马来亚后,生活环境已与故乡大不同。各籍贯先辈之间因欠缺共同语而常闹误会,乃至有械斗事件等等。

但马来亚并非中国大陆,马来亚最大族群是马来族,而且尚有其他族群。因此华人之间不该有籍贯坐大的现象,华人间有必要团结合作,好向统治者争取经济教育文化等的权益。

有鉴于此,一群先辈为了团结全体华裔,就一致决定以华语为华人之间的共同语。以华语为共同语的原因是自中国满清政府乃至民国,华语就已经是官话,所有人,无论是来自广东省也好,福建省也罢,如要上京考试或做官等,都须略通官话,好与全国不同方言群的人沟通。基于同理,先辈也想在本地做到不同籍贯间华人也能以华语来交流。

多谢先辈的远见,后代多受到华语教育的好处,很明显的,如今我们华人之间不再那么的强调籍贯。我们各籍贯的学生一齐在校学习。我们跨籍贯间的婚姻也越来越多。我们前往中国大陆和台湾经商工作时,只须稍微注意口音与用语方面的问题,就能做到与当地人沟通无误。目前,中国的企业都想要“走出去”,可想而知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马投资,制造工作机会给国民,而谙华语可算是其中一项优势。况且,与中国人台湾人通婚的大马人更日渐增多,许多还是属于中产阶级之间的通婚,这都是拜我们懂得他们的“普通话”所赐。

目前马来西亚人的华语水平虽然不是太差,但也有一些须要改善的地方。其中一例是我们多数人无法流畅的以完整的华语来表达,往往须要借用英语、马来语、方言词来表达意思,这种“语法”我们称之为“罗惹式”语言,例子有“我接受不到咯”,“踏brake”,“我beh tahan”,“带mai我去”等等。

长期以“罗惹”方式来讲华语只会使自己的华语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可使我们无法与人顺利沟通。请想想,一天我们身在中国大陆,开口闭口“烧水”,当地人听了可能还真的“烧一壶水”来呢。或者我们说我们很“眼睡”,“眼瞓”等等,当地人听了还要费时去猜测到底我们是在表达些什么!

这些都不是好习惯,讲方言时就该好好讲方言,而讲华语时也该好好的讲华语。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之间纵然跨籍贯交流,也不怎么使用华语。我们可以与同籍贯者说方言母语,而与不同籍贯者锻炼华语。我们何必舍弃“共同语”,而去学习其他人的方言与他们沟通?跨籍贯沟通是我们锻炼华语的好机会,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机会才行。 难道我们真的很想以英语或马来语为我们不同籍贯华人间的共同语吗?

先辈为我们做了一切,我们应该珍惜他们的一番苦心,好好的说好华语。我们都想要其他族群来了解我们的语言与文化,那么我们就该以身作则,说得一口正确的华语(口音则不是问题)。我们若是一口罗惹式的华语,友族听了都会觉得没有“standard"(水准),又岂有兴趣学习优美的华语呢?

加影QQ中西餐小食店

常到加影逛某间神庙。其乩童服务不错。我非常支持该庙。

往往逛完该庙后,正临午饭时,往往不知何处用膳,就只去品尝加影的著名沙爹。一间是马来人经营的“sateh kajang Haji Samuri”,一间则是由华人经营的“restoran malaysia”。吃沙爹都吃到怕了,再美味的食物也不能一直吃,吃得多该食物就变得普通了。

那天,偶然发现到了坐落在锡米山(sungai chua)的这间QQ小食馆。外观其实并不起眼,其店外的街道车水马龙,很难泊车。

当天店内只有一座客人,感觉很不妙,不过在大热天下,店内胜在有冷气。问老板有何介绍,老板介绍了QQ面和瓦煲老鼠粉,我就依老板的建议了。心理其实也没多大期待。

很快麵上了,卖相很普通,没惊喜。吃了才知道是好料。难怪价钱会比较贵。

甜咸刚刚好,汁不多也不少,很香。面条口感有有弹性,类似手工面,其实我觉得是手工面。味道殊胜的原因在于老板肯以药材为麵汁打底,我本身就吃到了一些药材。炸云吞很香脆,不错。其他配料有虾等等,如果以其价钱来看,很合理。老板一碗麵能赚多少啊???

吃完麵,吃瓦煲老鼠粉,也很香,热腾腾的,配料也有各种类。但实话实说,这非我所吃过的最佳老鼠粉,我只能说水平必市面上的胜一筹,真正好吃的会胜很多筹。而且我嫌其老鼠粉过于油腻,好在不大份,适可而止最好。

WP_20140412_005
QQ麵-卖相普通味道佳

WP_20140412_006
瓦煲老鼠粉-配料多元稍嫌油腻

星期日, 五月 25, 2014

從中越南海糾紛談漢字前景

中国越南两国最近南海起纠纷,越南国内因而民族情绪高涨,部分人出来搞排“中国”,看到写着汉字的厂,就认定是中国厂,一律打砸抢烧,总之是汉字就不放过。这种针对“汉字”的暴乱,殃及的不仅仅是中国厂商而已,连本国、新加坡、台湾、日本及韩国的厂都逃不过劫难,因为这些国家地区或多或少也在使用汉字。

曾几何时,越南人也大量使用汉字,有超过千年的历史,非常悠久。发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曾大兴于越南皇朝时期,儒家士大夫在当时是越南社会的中坚“知识份子”,主导社会的文化风气。由于须经常研习儒家经典,士大夫想当然耳都须掌握汉字好读经典原本。这种情形也出现在帝国时期的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都是“儒家文化圈”的一份子,其人民若要熟读儒家经典,懂得汉字就成了基本功。换做是一位穆斯林,要深入了解《古兰经》知识,就须看回阿拉伯文版的《古兰经》,故阿拉伯文成了必经之途。如今儒家思想已从中日韩越等社会里“消失”,中文缺了儒家这“灵魂”,学习中文的“动机”只剩下中国崛起所带来的“钱途利益”,而非是为了学习中文世界独有的智慧与知识如儒家思想,很可惜。

日韩越地区的语言结构与中国的完全不同。古时的汉字书写系统自成一套,是仿先秦口语而成的文言文,在中国一直已来都与口语发展脱节,更莫说要用来完整表达非汉字发源地的日韩越区各语。源于民间所需,中国的口语渐渐发展成了白话文,而日韩越区则出现了不同的表音字符。日本人有依汉字结构演变的“假名”,韩国人的“世宗大王”整理推广了形状独特的“谚文”,而越南则自行创造“汉字”,即“字喃”与“汉喃”等。虽然这些地区各语各有表音字,但长久下来仍奉汉字为宗,书写文书时还是依文言文规范,使各国人民间有法相互笔谈。

儒家思想就像世界上许多宗教一样,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僵化死板变教条,因此失去了光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日韩越等区人民都觉得儒家思想不合时宜,觉得僵化的儒家思想使社会停滞不前,故许多知识分子都不再推崇“儒家思想”,无人再奉儒家经典为尊,汉字因而失去了作用,惨遭唾弃。日韩越自此都想方设法从其语言里抽掉汉字。日本的“去汉化”不太成功,如今仍须使用部分汉字。朝鲜韩国基本上并不需使用汉字来写韩语。越南做得最彻底,直接用拉丁字母为越南语拼音。越南国父胡志明先生谙中文识汉字,但胡志明本人也鼓励其国民弃用汉字,乃至把越南人发明的汉字的衍生品“字喃”与“汉喃”也扔得一干二净。

笔者读过以越南“汉喃”所写成的诗,可说没有一个字读得懂。汉喃看起来就是传统以“六书”方式造成的字,有部首有上下左右部件等,结构与平常的汉字无异,例子有“𤾓𢆥𥪝𡎝𠊛”等等。但其字并不能在现有的中文汉字字库里找到,谙中文的人一旦看到这种字会以为是电脑汉字乱码,而事实上这些字在越南语里个个都有其意义。汉喃就像是某些日本汉字甚至是中文方言汉字,看起来是汉字但又很陌生,这种“令人陌生”的汉字,在日语里的例子有“駅”“沢”“凩”等,而在广府文里的例子有“哋”“乜”“”等等,汉喃的“奇字”比日文广府文等来得更多。

老实说,若中文方言书写继续脱离规范书面语而自辟新路,未来必会成为另一种“汉喃”,无法为众华人所读懂。这非危言耸听,目前的方言白话文作品令许多人根本读不懂已经是事实,因为方言都有自己的句型结构、用词、字体等等,行文完全口语化,基本上就是另一种“语言”,根本就非“方言”。而现在就连“维基百科”都有“粤文”“吴语”等方言文选项。若一朝这种方言白话文全面用于社会上或学堂里,方言群就好像从华夏族另辟新枝,成了新“族群”。同理,若繁体字简体字各走各路,数百年后,“繁体人”不认得“简体字”,“简体人”不认得“繁体字”,除了方言文之外,中文还将因而分裂成两种书写符号,两者渐渐变得毫不相干。汉字书写一旦四分五裂,华夏一族尚有何可荣耀之处?

关心此课题者应该好好去思考汉字的前途。我们可考虑借恢复儒家文化圈来维持汉字的统一性,这是较快的方法,毕竟儒家思想在各地生存已久,只须重新确立其权威地位,就能恢复旧时的辉煌。

星期三, 五月 21, 2014

談方言文讀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六月一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语文漫谈:谈方言文读•勇瑜

马路过海边、关夜学、吃生活…这些张家港方言,你听懂几个?_文读

国内华裔籍贯众多,方言多不胜数,有闽潮客粤福莆仙等等。每个方言都有独特语言习惯,更有许多特别的词汇、格言、谚语等等,而先輩多是以口口相传方式把这些方言里的知识智慧等传下。

近年来,国内有人提出方言式微的问题,这是因为许多年轻一代少用甚至不用本身的“母语”方言,才使一众先辈为之忧心。不过,正在式微的方言其实是属于方言群人数较少的的方言如海南话广西话等等,而一些较多人使用,或获得电台电视台高层支持用来制作节目的方言其实根本没有式微的问题。如广府话在雪隆区就成了华人之间比较主流的沟通语言,许多雪隆区客家人之间甚至不用客家话,或海南人与海南人之间不说海南话,而只以广府话沟通。当然这现象对客家话或海南话的前景而言是不利的,语言不使用肯定就是渐渐退出舞台。

至于其他主流方言如闽南语等,还是在一些城市如槟城等地流行,所以论式微是危言耸听。其实闽南语甚至是有所成长,近几年闽南语节目渐渐进入了电台与电视台,虽不多但比起从前只有华语和广府话节目而言,已算是大突破。某个私立本地闽南语电视台甚至是该公司最赚钱的台。国内尚有许多市镇都有鲜明的方言区特色,如福州话通行于实兆远、永平、诗巫等地就是一例。所以国内方言情况虽非安如泰山,却也非危如累卵。

不过,国人的方言程度多是在于应付日常生活里的沟通,偶尔也会在说话时用上本身方言才有的格言、谚语等等。有一样属于方言的宝藏已丧失许久,那就是方言文读。

“文读”是一套以方言来念书面语的方法。对于广府话而言,由于香港一度以广府话为教学语,所以以广府话在校学习的香港人都有本事以纯正的广府话念出文雅的书面文,故许多港式情歌的歌词都很文雅,即使非广府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抓到其感情。当然有些香港歌如许冠杰的歌词都很“口语化”,那则非文读的作品。另举台湾为例,该地并无闽南语文读训练,若读读多数台湾的闽南语歌歌词,从用词习惯与句子结构,都有很明显的闽南语痕迹,作词者可谓不擅长闽南语文读。很可惜,在本地,我们无任何学到文读的机会,华教学府一方面须收纳各籍贯学子,一方面则须依政府规定而挤进太多课,不可能有时间再给“方言文读”课。

其实,国内各籍贯会馆可考虑开办“母语文读班”,效法当年的方言私塾,雇用专才教导乡亲以母语来念传统古籍如四书五经或现代文学等等,一方面可训练乡亲“文读”的习惯而写出优美的书面文,另一方面则可学到四书五经等祖先传统大智慧,真美事哉!

星期一, 五月 19, 2014

母語文讀班


国内华裔籍贯众多,方言多不胜数,有闽潮客粤福莆仙等等。每个方言都有独特的格言谚语词汇等等来帮助传承该籍贯的传统文化和思维。

一览国内众多方言,以广府话保留的最好,而且还不断发展。其实本地人广府人并不多,广府话得以茁壮成长的原因在于本地长期带入香港娱乐作品如电影电视剧等等,再者,雪隆区许多其他籍贯的人如许多客家人海南人等也喜欢以广府话为母语或第一语言,形成庞大的广府话使用人口。

其次是闽南语潮州话客语等等,如槟城、巴生等地是鼎鼎有名的闽南语使用地区,又如实兆远、永平、诗巫等地又多是福州人地区,而雪隆沙登是客语地区等。这些地区由某个籍贯人士占多数,所以方言保留的也不错。而其中如闽南语近年也迎头赶上广府话,有了闽南语节目电视台,也有了以闽南语来主持的电台节目。不过设立方言电视电台节目的条件非常严苛,就是要赚钱,某方言使用人口若不够多,根本就不可能会有人投资。

当然,随着本地华裔年轻人口大迁徙,许多方言区的面貌渐渐改变,然后许多方言也面临其他“语言”的竞争或因丧失了使用环境而没落受人遗忘。例如雪隆区是全国经济重镇,许多不同方言群的华裔为了谋生而来到此处落脚甚至落地生根。为了“融入”当地而学其他籍贯语言或甚至只用马来语和英语,加上一旦当地并无自己母语的使用环境,那对母语的记忆可想而知也会随之褪色,自己鲜少使用母语的话,下一代更是对母语毫无感情,因为在学府里根本学不到方言。而多数方言渐渐没落是大家都很惋惜的事情,而近几年也引起许多人关注。

依笔者浅见,籍贯性质的会馆其实可以在这方面起了一些作用。这些会馆反正年年都须办某个数量的活动好符合注册局的规定,那其实可以考虑为乡亲开办母语班。

所谓母语班不能只是教生活用语而已,而可以更深入的教导方言里隐藏的风俗习惯、格言、谚语、生动有趣的形容词等等宝贵的传统智慧。若要更深一层,会馆可以考虑办“文读班”。“文读”是一套以母语来念书面语的方法,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资产。很可惜,在这个时代,我们已无任何学到文读的机会,我们在家庭社会里学的方言,都是属于口语化方言,乃至作文时,都不可避免的把方言的语言习惯都写进去,达不到书同文的效果。

若是会馆开办“文读班”,教乡亲以母语来念传统古籍如四书五经等等,一方面可训练乡亲“文读”的习惯而写出优美的书面文,另一方面则可学到四书五经等祖先传统大智慧,实为美事啊!

星期日, 五月 18, 2014

雜志《品牌與連鎖》作品:全球十大快餐品牌

全球十大快餐品牌

大家好,别来无恙?祝大家:过个大肥年,心情顶呱呱。

过去几期本杂志多谈本土品牌,这回则“万国”化(参考清末“万国博览会”这名词),即全球十大快餐品牌,且待我们来为君一一介绍。

快餐,别称速食,顾名思义,即尽量尽快解决一餐,尽快喂饱肚子,食物来得快,吃得快。现代人生活太紧凑,搞到许多人都须吃快餐,以最少时间狼吞虎咽,再把省下的时间拿去“作战”,这是祸亦是福?但相信并非人人都长期吃快餐,有者连吃数轮已高呼无法撑下去。惟餐餐快餐者亦大有其人,可谓患上快餐上瘾症,如食大麻,欲罢不能,当然,若是小孩,更是抗拒不了快餐的诱惑,难得吃上一顿快餐,就可乐上半天了。其实快餐大受欢迎不难理解,快餐虽然可准备得很快,却不失美味,只因其规划良好的作业流程很成功使食物都保有一定的“色香味美”。

早期的快餐品牌都是那几个美式快餐,熟口熟脸但却数十载不朽。美国的软实力横扫全球,其国内快餐品牌其实功劳很大。美国著名快餐品牌如麦当劳的版图横跨欧亚美非等七大洲,可能只剩朝鲜伊朗等尚未被攻克。二次世界大战送走了老牌帝国英帝国,想不到国际快餐连锁店竟成了最新的“日不落国”。后来快餐品牌出现得越来越多,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地区的人也相继推出各式各样的快餐,美式中式日式韩式什么式都有了。

我们接下来将为你一一介绍全球十大快餐如下。这些品牌都正在或曾经做马来西亚人的生意,給活在多元化环境的马来西亚人更多元的五脏府“祭品”选择,是马来西亚人之福。

以下所引用数据属西元二零一二年,取自QSR杂志。以下排行亦以各快餐品牌于品牌创立本国外的分店多寡来分先后。

麦当劳
想起麦当劳,想起“黄色的M”,想起“汉堡、薯条与汽水”。由此可见麦当劳的品牌形象多深入民心!麦当劳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是美国梦的代表作。截至西元2012年,其在美国外共有整18710间连锁店,一句话,不管走到何处,“黄色的M”皆如影随形。麦当劳的全球基业根深蒂固,影响力巨大,巨大到财经界甚至推出了“巨无霸指数”(注:“巨无霸”为麦当劳旗舰汉堡)以衡量各地区人民的购买力。马来西亚物价近几年涨个不停,麦当劳却造福大众,推出了早午晚廉价套餐,大受欢迎,导致雪隆商业区午餐时间常现奇观,每间麦当劳都有人龙,店面较小那些的更是快要挤爆了。麦当劳除了卖那几样特定汉堡,其实也很注重搞本土化。譬如其为了符合马来西亚的国情,不卖猪肉汉堡,这形成了一件趣事,某些马来西亚非穆斯林到外地旅游时,必前往当地麦当劳一尝其猪肉汉堡,以安抚在国内吃不到猪肉汉堡的落寞心情。麦当劳也曾改变某些地区的餐厅文化。其初临香港时,在餐厅内设厕所,这对当年的香港人而言是新概念,彼时当地的餐厅食馆都没为食客设立厕所,麦当劳开了先例后,大家纷纷效法。 麦当劳菜单多姿多彩,都是依数十年来的经验而精心设计的,其著名的食品有“巨无霸”、“麦香鸡”等,于八十年代还在美国推出非汉堡类食品“麦乐鸡”,推出时一度卖到鸡肉供应赶不上销量而断市。当然,麦当劳一路走来也并非一路顺风,始终还是有挑战。她从没成功抹去给人食品不健康的印象,甚至在美国受人起诉指所卖食品害人超重。此外,身为美国公司,麦当劳九十年代搭上全球化列车开往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反而成为反全球化人士抨击对象。麦当劳因这些种种挑战而曾增长停滞,为了重振旗鼓,麦当劳开始引进沙拉、水果等比较低油脂的食品。为了刷新品牌垂垂老矣的形象,麦当劳于西元2003年作出了大举动,推出口号“I'm loving it”,中文为“我就喜欢”,并聘请流行娱乐界人士为品牌代言,频频高喊“我就喜欢”的口号,更以各语言把该口号印在食品包装上。此举是麦当劳有史以来就成功的品牌策略,赢尽年轻人的芳心,营业额亦从此再度节节上升。

肯德基家乡鸡
肯德基家乡鸡也是标志高手,从没停止微笑的肯德基白发白胡子爷爷对孩童而言应该会更比圣诞老人受落。这标志已六十多岁,数十年来只修整些许,目前所见的标志与创立初年相差不远。与麦当劳一样,肯德基家乡鸡出生成长皆在美国,是美国流行文化的另一重量级代表。肯德基连锁店的出现,打破了许多快餐品牌只卖汉堡的惯例。肯德基的炸鸡实在好吃,许多人都垂涎其商业机密-“炸鸡配方”,若肯德基肯卖出这配方,肯定是令人咋舌的天价。对于中国人而言,肯德基家乡鸡比麦当劳更早“登陆”,是第一间在中国大陆营业的美国快餐连锁店。肯德基在美国外的各地共有11798间分店。肯德基家乡鸡比麦当劳早推出口号,如“finger lickin good”就曾流行一时(在马来西亚的中文口号为“好吃到吮手指”)。不过,肯德基并非死板一块而已,她在不同地区推出不同菜单及不同口号。据估计其在全球各店的菜单总计有三百多样食品。肯德基与另一汽水巨人品牌-百事可乐组成联盟,专门贩卖百事可乐旗下的汽水品牌,这是业界所认可的一流商业战略。麦当劳卖汉堡,肯德基卖炸鸡,楚河汉界分明,本来双方之间应是和平共处,但麦当劳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麦乐鸡”时,直接冲击到肯德基的销量,使肯德基也被迫推出类似“麦乐鸡”般的炸鸡黄金块。这算是肯德基与麦当劳之间比较激烈的交手纪录。九十年代,肯德基将回了麦当劳一军,推出了“香辣鸡腿堡”品牌,迅速夺走了许多汉堡迷的欢心。

赛百味
赛百味又是一家“美国制造”。截至西元2012年,赛百味在全球除美国外共有10109间连锁店,其店遍布全球超过一百个国家,实力非常雄厚。早在西元2010年,凭在美国和全球店面的总数而言,赛百味以33749的数量超越麦当劳,成为世界头等快餐连锁店。同样是卖汉堡(贴切而言应是“潜艇三文治”),赛百味却善于开拓“蓝海”市场,而非在现有的汉堡市场里与众厮杀。今人尤其是都市人越来越关注健康,赛百味就以“健康”为“蓝海”,主打低油脂多蔬菜的潜艇三文治,旨在令顾客即便吃快餐也吃得安心。赛百味的成绩也证明赛百味的健康策略打得对。曾有某美国人靠吃赛百味成功减重,引人注目,赛百味公司高层当然没错失这良机,趁机聘请该人为公司代言人,趁着新闻尚未变旧 闻时为新闻加温 ,使大众更了解认识赛百味这品牌。至于口号,麦当劳有,肯德基有,当然赛百味也有。赛百味的口号为“eat fresh",实在是绝佳口号,译成中文为“趁新鲜吃”。顾客站在陈列满满的新鲜食材的柜台前,一样样挑,“eat fresh”这口号确实有给人这种感觉。

必胜客
必胜客乃肯德基家乡鸡的姐妹,全球除美国外有5890间连锁店。必胜客主要卖意大利式餐点,最令人知晓的就是其比萨。对马来西亚的白领上班族而言,早期其他快餐连锁店不多,有提供外卖速递的更少。超时工作时,为了不想浪费时间在外用餐,往往都会叫必胜客的比萨外卖。除此之外,每逢生日、离职欢送、新人就职、升职加薪等喜事,一班人必定想到去必胜客庆祝。毕竟必胜客在快餐品牌中属于比较精致的餐厅,不会使人觉得太过“随便”,就因为格调比较高一点,普通人逛麦当劳肯德基肯定比逛必胜客多。至于品牌口号方面,必胜客的口号并不明显,其口号策略较之前所提到的麦当劳、肯德基和赛百味逊色许多,这方面还须多多加油。不过,必胜客并没省广告钱,媒体上市场 还常能见到必胜客的广告,或许是其高层有不同的品牌想法。

星巴克
星巴克卖的快餐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喝的。星巴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在美国国土外共有5727间分店。星巴克除了卖咖啡,尚有卖其他饮料如茶和热巧克力等,兼卖一些小吃如馅饼和蛋糕之类的,不致令人感觉单调。星巴克的品牌策略在于尽量让其标志曝光,其标志其实历经多次修改,不过有一样东西没变,即标志主角向来都是美人鱼,不过是换了一些“妆扮”。而今绿色的美人鱼正游往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了显得与众不同,星巴克也在菜单设计上花尽心思,在非中文区使用比较另类的英文或意大利形容词如“small"来形容小,“tall"来形容中,“grande”来形容大,“verti”来形容特大。顾客点咖啡时须熟悉这些形容词好要求自己所要的咖啡大小,而星巴克的专业咖啡师也很乐意为顾客解释。在马来西亚,白领上班族常于饭后来杯十多元的星巴克,一方面算是时尚,一方面也是一种很 好的享受,可纾解工作压力。

汉堡王
汉堡王这品牌很干净利落,其品牌名称开宗明义直接就告诉你,我卖的是汉堡,我还是汉堡之“王”呢。汉堡王也是在美国起家,在美国外有4998间分行,业务遍及全球73个国家。汉堡王在美国是第三大的汉堡专卖店。其主力产品是汉堡,与麦当劳算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汉堡王的口号为“have it your way",这口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风靡全美,使汉堡王红透半边天。而当汉堡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就把原有的英文口号直译成中文,为“我选我味”。汉堡王其英文名在世界各地都通行无阻,唯独在澳洲碰壁。因为在澳洲早已有人注册了“burger king”此名,汉堡王惟有退而其次以“hungry's jack”的名来经营,美中不足。在标志方面,汉堡王的标志会较其他著名快餐品牌逊色,其早期标志与当今标志差别颇大,但无甚特别之处,就是把“burger king”这字艺术化,算是很直接的表达。而且,其标志也随地区的语言习惯而有所改变,如在阿拉伯语通行的地区,标志上的“burger king”字体就以阿拉伯文来写,只保留标志背景的设计和颜色。

达美乐比萨
达美乐比萨是另一个著名的比萨专卖品牌,论规模在美国仅次于必胜客,在美国外达美乐共有4422间分行,出国旅行时突然想吃达美乐比萨,不愁,因为达美乐可在六十多个国家吃到。达美乐比较迟进军国际,上世纪八十年代方在加拿大开第一间国际分店。不过,达美乐在国外崛起得很快,短短一二十年就在海外开了一间又一间的比萨店。与必胜客不同的是,达美乐专攻外卖,还为此烧钱研发了外卖追踪系统。若读者曾踏入本地达美乐的店,都会留意到其店面积很小,座椅很少,似乎不打算做生意般,那是因为达美乐重外卖外带多于重现吃的客人。即便是其菜单,也尽量设计得越简单越好,以方便顾客点餐及输送。不仅如此,达美乐还为其外卖服务设定时限,保证三十分钟内会将比萨送到客人处,若无法办到,达美乐将赔偿客人,或退款,或送免费餐券。所以达美乐与必胜客,同样是卖比萨,但都各有各做。

唐恩都乐
我国马来西亚人爱吃的早餐莫过于椰浆饭、印度煎饼、或华人式的经济米粉面等。美国人则以甜甜圈为早餐主食。唐恩都乐就是卖甜甜圈出名的快餐连锁店。之前所介绍的各品牌都有出早午晚三餐,唐恩都乐也不例外,全天候都有在营业,但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唐恩都乐还是以早餐为主,尤其是本地马来西亚,并不会有多少人习惯以甜甜圈当午餐或晚饭来吃,故理所当然甜甜圈卖得最好的时刻是在早晨。唐恩都乐的甜甜圈种类繁多,早餐吃着铺满各类糖浆甜甜的甜甜圈,喝着唐恩都乐的美式咖啡,是除了椰浆饭印度煎饼之外的另一种早餐选择。唐恩都乐可在30多个国家吃到,在美国外共有3005间店。唐恩都乐的标志无甚特别典故,口号则很变化多端,几乎平均每数年就换一次口号。最新的口号则是“America Runs on Dunkin'”。或许只卖甜甜圈太单调,唐恩都乐近年也改善其菜单,目前更推出高品质咖啡,直接上咖啡擂台,与星巴克打一场。

冰雪皇后
马来西亚人对冰雪皇后很陌生,今天在首都各大商场未能见到这快餐品牌。其实冰雪皇后曾入驻马来西亚,以前要品尝冰雪皇后的“梦幻雪系列”饮料,可前往其位处吉隆坡成功广场的店面。但未知何因,不经数年,冰雪皇后就静悄悄的和马来西亚人道别。即便如此,冰雪皇后在全球除美国外尚有802间分店。冰雪皇后曾使用口号“we serve you right”多年,目前已改为“DQ:Something Different”。标志方面,创业初期的冰雪皇后就只是以简单的Dairy Queen这两字示人,非常直率。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许多顾客已惯以简称DQ称呼冰雪皇后,所以冰雪皇后干脆把标志的文字换成这两个英文字母DQ。希望DQ一天能回来马来西亚。

棒约翰
“better ingredients,better pizza”是棒约翰的口号。就美国以外而言,棒约翰共有755间分行,其实并不算多,不过也足以跻身全球三大比萨快餐连锁店。马来西亚人很幸运,能在各大商场吃到棒约翰。其策略非常简单,就是“把比萨做得最棒”,势必使顾客觉得吃比萨非到“棒约翰”吃不可,务必使顾客觉得棒约翰的比萨是最棒的比萨!比起前九位“前辈”,棒约翰其实还很年轻,于1984年才出生,无甚特别的故事,“约翰”是香港人对john的广府话译音,而棒约翰的创办人确实是约翰。上世纪九十年代,必胜客的其中一位发起人加入棒约翰。他频频为棒约翰背书,说发现了更好的比萨,言下之意是指棒约翰的比萨比必胜客的比萨好,送了有份创办的必胜客一份“大礼”。

十大品牌,各有专长。他们卖的虽都是快餐,但都很明智,没都往同一领域挤,故个个的业绩还能有所增长,乃至跻身十大内,着实不简单之极!

勇瑜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