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十二月 27, 2014
談中庸說儒教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四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焦点课题:谈中庸说儒教•勇瑜
谈中庸说儒教
“教”之原义为“教化”。《说文解字》如此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先生是上,学生是下;先生教,学生学。故儒教乃指以儒家学说教化人。
儒教由孔夫子始,经后人不断阐发扩充孔门教义,渐成体系。中国汉代,儒教被帝王定为“国教”,儒教自此方茁壮成长,惟也逐渐失真,不同时期都有不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儒教添了自己的东西,成了社会制度一部分後,儒家更须为许多陋习背负罪名,乃至民国时期有打到孔家店之说,乃至中国文革时期有批孔之说。若回到经典,可发现孔夫子实在是冤大头。
儒家虽自成一家,惟其经典如六经,皆是流传已久之古籍,非孔子所书,孔子只作整理修改,“述而不作”而已。故六经可谓华夏经典,归于儒家乃只因儒家奉之为圭臬。除六经外,宋时诸儒启发自禅宗各派,专研儒家“性理”之说,故有朱子之定“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大学》《中庸》之文甚简,乃取自《礼记》。
近来,众人高呼挺“中庸”,实乃针对极端者。众人如此爱“中庸”,可曾好好读《中庸》?
按普遍解法,中有不偏不倚之义,庸则是平常之义。
《中庸》言:“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大家要政府行中庸之政,要政府对国内各意见各有取舍,并考虑现实情况,以照顾各方利益,因为若只取一端,就已成了极端。斜塔不调正,反而加重之,塔身倒塌,迟早而已。中庸为调整之法。
以上是对处理事情而言,中庸之义非仅止于此。取庸字“平常”之义,中庸也有劝人活在当下的意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口里咀嚼食物却不知其滋味,思绪不知已漂往何方,这根本就不是活在当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也有做好本份之义。身为何种角色,就该扮演好该角色,不怨天尤人,不埋怨为何命运不好等等,因为埋怨就是想太多。只须做好本份,自然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这是儒者所深信的天道运作法则。
《中庸》亦于多处谈“诚”,主要是要求先对自己坦诚,然后自然而然的能真诚对待外人。许多人因不肯对自己坦诚,不肯接受自己不足或阴暗的一面,想方设法遮遮掩掩,最终才会酿成种种错误。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对自己坦诚,觉得自己不肯要不肯做的东西,肯定不好意思给予他人。
以上只列举部分例子,《中庸》里尚有许多类似的精华待读者慢慢体会。从前,蒙童必修四书五经;如今"何谓四书五经?"则已变成“常见问题”。所幸国内读经班逐渐增多,使家长有机会让孩子接触四书五经等。可是,儒家哲学思想精 髓,尚须经过生活历练方可得知其可贵之处。初读之似乎懂了,後来经历某些事情后,方知之前之“懂”并不算真懂,此时此刻之懂才是真懂才是真心得!
比起小孩,成人由于身处复杂环境,成长时更接触各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观,故更需要这种修身知识。知道了,还须练习,如《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有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越多人勤于修身,社会风气肯定越来越好。
既然现在人人喊中庸倡中庸,那就顺带仔细读读《中庸》,了解《中庸》思想,尝试于生活中实践中庸的修身法,那才是“中庸”最可贵之处。
标签:
登報 published,
華夏
星期五, 十二月 19, 2014
守住本土華語文使用之地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七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守住本土华语文使用之地
民主行动党辛苦多年,上届大选获几乎所有华裔选民支持,即便如此,改朝换代仍旧遥遥无期,只因友党马来选民票数不够多。
痛定思痛,该党高层或许觉得华人票根已稳,与其把马来选民都交托友党,不如自己也力争马来票,最近一年可见该当确实欲淡化华人色彩,如积极招纳马来裔党员,栽培马来裔党员等等,甚至在最近的党大会上破天荒鼓励代表用马来语阐述各项议题。
当然,民主行动党向来都标榜自己为多元族群政党,所以这回让“国语”当大会主角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该党数十年来都被视为在朝华基政党的头号对手,竞选的地区往往都是以华裔居多的地区,就如前所言,该党上届大选大捷,靠的是广大华裔选民的票数。
虽说非所有华裔都受华语文教育,但是受国民教育或已英语文为母语的华裔绝对不占多数,若看华文第一大报销售量,每天可上十万份,从中可知谙华文的人数可不少。
政经文教,文教活动场合是我国华语文主要“露脸”之地。政经场合,华语文当媒介的机会,所剩无几。经济,商店招牌弃用华文、商用车辆不能印上华文字体、上市企业股东大会和年度报告不用华语文等如今已成平常事。政治,全马应该只有马华公会还可于正式场合用华语,就是指以华语讨论事项,演讲和以华文写会议记录等。
每逢大选,华教课题也是各政党的心头爱,政党皆知华社心系华教,善于利用此课题,便可得到许多华裔选票。所以,当几乎所有华裔选票都投往某个政党时,除了其它重要议题如执政能力、执政透明度、清廉度等等,理所当然也期待该政党可以为华教也出一份力。
民主行动党受几乎所有华裔选民的委托,在情在理,是否应在该党的正式场合也保留空间给华语文呢?为何不可令友族习惯听台上的人讲着自己听不懂的语言呢?多一份以华文书写的会议记录,会很难做到吗?
千万莫为了争取他族支持而辜负那些投给该党的种种希望啊!
民主行动党辛苦多年,上届大选获几乎所有华裔选民支持,即便如此,改朝换代仍旧遥遥无期,只因友党马来选民票数不够多。
痛定思痛,该党高层或许觉得华人票根已稳,与其把马来选民都交托友党,不如自己也力争马来票,最近一年可见该当确实欲淡化华人色彩,如积极招纳马来裔党员,栽培马来裔党员等等,甚至在最近的党大会上破天荒鼓励代表用马来语阐述各项议题。
当然,民主行动党向来都标榜自己为多元族群政党,所以这回让“国语”当大会主角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该党数十年来都被视为在朝华基政党的头号对手,竞选的地区往往都是以华裔居多的地区,就如前所言,该党上届大选大捷,靠的是广大华裔选民的票数。
虽说非所有华裔都受华语文教育,但是受国民教育或已英语文为母语的华裔绝对不占多数,若看华文第一大报销售量,每天可上十万份,从中可知谙华文的人数可不少。
政经文教,文教活动场合是我国华语文主要“露脸”之地。政经场合,华语文当媒介的机会,所剩无几。经济,商店招牌弃用华文、商用车辆不能印上华文字体、上市企业股东大会和年度报告不用华语文等如今已成平常事。政治,全马应该只有马华公会还可于正式场合用华语,就是指以华语讨论事项,演讲和以华文写会议记录等。
每逢大选,华教课题也是各政党的心头爱,政党皆知华社心系华教,善于利用此课题,便可得到许多华裔选票。所以,当几乎所有华裔选票都投往某个政党时,除了其它重要议题如执政能力、执政透明度、清廉度等等,理所当然也期待该政党可以为华教也出一份力。
民主行动党受几乎所有华裔选民的委托,在情在理,是否应在该党的正式场合也保留空间给华语文呢?为何不可令友族习惯听台上的人讲着自己听不懂的语言呢?多一份以华文书写的会议记录,会很难做到吗?
千万莫为了争取他族支持而辜负那些投给该党的种种希望啊!
标签:
登報 published,
華夏
星期五, 十二月 12, 2014
華校應當變變變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获刊于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华校应当变变变•勇瑜
我国华校自有特色。课内各科目以华语文教学,课外也有如书法华乐等传统华夏艺术活动,华校因而有“传承华夏文化”的形像。
华校有独中与华校。就读华校,须报考政府考试。由于父母皆望子女能成绩标清,华小故亦以助学生“获甲”为重任。许多华校致力耕耘,考试成绩很耀眼,华校故又有“考试成绩顶呱呱”的形像。
惟与华校竞争者,除国民学校外,尚有劲敌如国际学校。故华校理应精益求精,不可仅仅满足于现有特色而已,何况华校还须顾及政治因素,更是不可不设法加强自身地位好自保。
喜闻某些华小办静坐,不啻是个好点子,华校锦上又添花,这种创意应该学。
静坐非宗教仪式,静坐纯粹是运动,静坐可令忙碌的脑袋休息,即如俗语所谓“静心”。每日静坐十分钟,只要得法,长年累月下,人不再轻易胡思乱想,心常定而不乱。心定有助思路清,思路清有助勤思考,勤思考有助长智慧。那些办静坐的学校皆有数据证明静坐之功效。
如勉强扯上宗教,实则各宗教亦有类似的静坐故事。基督教耶稣基督曾于野外禁食四十日,日日静心祷告。回教穆圣于圣洞闭关坐静多日,后得见大天使加布里显现,传授天启句子。华人印度人对静坐更不陌生,无论是相片或雕像,佛陀、印度瑜伽行者等往往都是以静坐形像示人。还有,中国先秦古籍《庄子》《孟子》里形容静坐甚多,“坐忘”“养气”等词皆一一可见于典籍。宋儒乃至明代大儒阳明子,皆视静坐为日课。
静坐只是引子,笔者所强调的重点还在于华校须不停创新。除学术外,华校也应在其它领域培养学生,使学生不但很会考试,也能在融入现代社会当儿,保有良好人格。
例如,目前许多人都大谈方言式微之问题,华校亦可考虑与现有华团合作,办方言班,有兴趣的学子都能报读。方言根底好的人多是老前辈,他们多数都已事业有成甚至退休享乐安享晚年了,如果无所事事,这些老前辈大可考虑为本身籍贯族群献力,教方言。
又如,今人以几乎不读华夏传统精髓-儒家思想之四书五经。校方可与校外各儒教团体合作,为学子开办四书五经班。四书五经曾是华夏数千年的“经典”,今人虽已弃之一旁,惟其在华夏民族心里之地位仍尊贵,故许多华裔父母想必会很乐意让孩子读之。而且,以目前的教育而言,有“授业”,有“解惑”,华裔子弟所缺,恰恰是“传道”-即“修养”课。四书五经很看重个人修养,视锻炼心性为人生大事,对学子、父母、乃至整个社会而言,皆佳事也!这些都可为华校形像锦上添花!
我国华校自有特色。课内各科目以华语文教学,课外也有如书法华乐等传统华夏艺术活动,华校因而有“传承华夏文化”的形像。
华校有独中与华校。就读华校,须报考政府考试。由于父母皆望子女能成绩标清,华小故亦以助学生“获甲”为重任。许多华校致力耕耘,考试成绩很耀眼,华校故又有“考试成绩顶呱呱”的形像。
惟与华校竞争者,除国民学校外,尚有劲敌如国际学校。故华校理应精益求精,不可仅仅满足于现有特色而已,何况华校还须顾及政治因素,更是不可不设法加强自身地位好自保。
喜闻某些华小办静坐,不啻是个好点子,华校锦上又添花,这种创意应该学。
静坐非宗教仪式,静坐纯粹是运动,静坐可令忙碌的脑袋休息,即如俗语所谓“静心”。每日静坐十分钟,只要得法,长年累月下,人不再轻易胡思乱想,心常定而不乱。心定有助思路清,思路清有助勤思考,勤思考有助长智慧。那些办静坐的学校皆有数据证明静坐之功效。
如勉强扯上宗教,实则各宗教亦有类似的静坐故事。基督教耶稣基督曾于野外禁食四十日,日日静心祷告。回教穆圣于圣洞闭关坐静多日,后得见大天使加布里显现,传授天启句子。华人印度人对静坐更不陌生,无论是相片或雕像,佛陀、印度瑜伽行者等往往都是以静坐形像示人。还有,中国先秦古籍《庄子》《孟子》里形容静坐甚多,“坐忘”“养气”等词皆一一可见于典籍。宋儒乃至明代大儒阳明子,皆视静坐为日课。
静坐只是引子,笔者所强调的重点还在于华校须不停创新。除学术外,华校也应在其它领域培养学生,使学生不但很会考试,也能在融入现代社会当儿,保有良好人格。
例如,目前许多人都大谈方言式微之问题,华校亦可考虑与现有华团合作,办方言班,有兴趣的学子都能报读。方言根底好的人多是老前辈,他们多数都已事业有成甚至退休享乐安享晚年了,如果无所事事,这些老前辈大可考虑为本身籍贯族群献力,教方言。
又如,今人以几乎不读华夏传统精髓-儒家思想之四书五经。校方可与校外各儒教团体合作,为学子开办四书五经班。四书五经曾是华夏数千年的“经典”,今人虽已弃之一旁,惟其在华夏民族心里之地位仍尊贵,故许多华裔父母想必会很乐意让孩子读之。而且,以目前的教育而言,有“授业”,有“解惑”,华裔子弟所缺,恰恰是“传道”-即“修养”课。四书五经很看重个人修养,视锻炼心性为人生大事,对学子、父母、乃至整个社会而言,皆佳事也!这些都可为华校形像锦上添花!
标签:
登報 published,
華夏
星期三, 十二月 03, 2014
感謝獲頒西元2014年大馬中文部落格祭十博推薦獎
感谢上天!感谢筹委会!以下是我得奖原因:
純粹毛遂自薦。余對華夏思想及本國社會宗教文化等課題研究多時,欲把心得傳達出去。稿件曾多次獲大報刊登。今次則欲借貴平臺繼續在網絡上傳播心得于眾人。
我所写的关于〔心想事成秘法〕之书计划明年出版。读了此书你不单可知心想事成之秘,也可知我们华夏圣贤的智慧与知识并非如教科书那样死板板毫无乐趣泛道德主义的!知道越多我就越惊讶!知道越多你就越惊讶!
希望可以与更多人分享不用诡计多端心机处处也能活得富裕的秘法。
純粹毛遂自薦。余對華夏思想及本國社會宗教文化等課題研究多時,欲把心得傳達出去。稿件曾多次獲大報刊登。今次則欲借貴平臺繼續在網絡上傳播心得于眾人。
我所写的关于〔心想事成秘法〕之书计划明年出版。读了此书你不单可知心想事成之秘,也可知我们华夏圣贤的智慧与知识并非如教科书那样死板板毫无乐趣泛道德主义的!知道越多我就越惊讶!知道越多你就越惊讶!
希望可以与更多人分享不用诡计多端心机处处也能活得富裕的秘法。
星期一, 十二月 01, 2014
淡边的金馬士姆斯達法雞飯(Nasi Ayam Gemas Mustafa @ Tampin)
我不可不说,此店鸡饭可“完胜”许许多多其他的华人鸡饭。而且此店经营者乃印裔穆斯林,我心想,到底厨师师从何人?鸡饭乃华人的传统食物,而这位印裔穆斯林店主竟能把鸡饭做得如此出色美味,实在令人佩服!
金马士坐落于柔佛州与森美兰州边境,所以离金马士不远的城镇如淡边及昔加末等都能找到分店。不过我只尝过淡边的,实在令人回味无穷。该店不卖白斩鸡,只卖烤鸡,印象中,只有雪州八打灵十七区祖屋楼下的那著名的叉烧鸡饭档的烤鸡可相媲美。
饭更是煮得香喷喷,粒粒分明,与十七区的简直一模一样,我还怀疑十七区与此店是不是同一渊源呢。呵呵。至于汤方面,此店的有自己的特色,汤料可看到姜、花生等,也可尝到许多香料的味道,非常的“印度”特色。
View Nasi Ayam Gemas Mustafah Tampin in a larger map
金马士坐落于柔佛州与森美兰州边境,所以离金马士不远的城镇如淡边及昔加末等都能找到分店。不过我只尝过淡边的,实在令人回味无穷。该店不卖白斩鸡,只卖烤鸡,印象中,只有雪州八打灵十七区祖屋楼下的那著名的叉烧鸡饭档的烤鸡可相媲美。
饭更是煮得香喷喷,粒粒分明,与十七区的简直一模一样,我还怀疑十七区与此店是不是同一渊源呢。呵呵。至于汤方面,此店的有自己的特色,汤料可看到姜、花生等,也可尝到许多香料的味道,非常的“印度”特色。
View Nasi Ayam Gemas Mustafah Tampin in a larger map
國語與團結的迷思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四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国语与团结的迷思
毫无意外,今届巫统大会又有许多针对华裔的言论。有代表拿出数据说许多参与国民服务的华小生国语差劲,以国语能力弱为由抨击华小教育影响国民团结。
这种说法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反驳者不小心就会被牵着走,在国语弱的环节上争论不休。
不对劲之处首先是,该代表假设我国有“国民不团结”的问题。他并无在这方面提出任何证据。国内确实有不少人曾发表侮辱各族宗教文化等的言论,惟论这些案例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都只在媒体上或咖啡店内为人热闹讨论一时,往往很快就过时,被其他新闻所盖过。一般百姓依然照常上下班、堵车、接送孩子上下课、月尾等薪水、年尾等花红、周末逛商场等等。大家各过大家的生活,何来国民不团结的问题?
当我们要同心协力解决一些问题,或达成某个目标时,才来谈团结。可如果我们活得好端端的,还需要搞什么团结?假设某天个个华小生真的说得一口流利马来语,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国民之间沟通无障碍,但岂能说国民团结了?
目前国内各族主要是喜欢与自己同语言同文化的人交流,少有跨族群沟通。族群之间或许欠缺了解,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各族之间不团结。有者甚至认为没有跨族群交流就是种族主义,这是无根据的指控。要知道,族群之间欠缺了解是一回事,因偏见而侮辱他族又是另一回事。当有人因缺乏对他族的了解而产生偏见而侮辱他族或以自身的权力剥夺他族权利,那才是种族主义。不愿了解他族文化语言,或只想跟自己同语言同文化的人来往,那是人之常情,也是个人的意愿,惟我们万万不可说此人是种族主义者。
不对劲之二为,以该巫统代表认为,华裔掌握一口流利马来语是促成国民团结的条件。这番言论,是由“国民国语一定要佳”的思维所致。他忽略了我国最引以为傲之处恰恰并非是“马来伊斯兰国”,而是“多元族群与文化”的国家。“讲好国语、才是国民”与马来西亚多元的形像根本格格不入。举中国为例,不谙该国“普通话”和中文的少数民族比比皆是,又何妨他们“中国公民”的身份?何况我国许多华人子弟皆受过正规马来语文教育,说得不好不地道不流利,但多数都起码会看会写,论水准可比中国某些少数民族不懂得说普通话不懂得读写中文等好得多了。
诚然,掌握马来语的好处多多,马来族毕竟是本国人数最多的族群,懂得马来语就有机会交上马来友人,做生意者也可运用懂得马来语的优势做马来族的生意,一句话,就是为了方便!由此观之,马来语的身份应该是本国官方语言和“普通话”,“国语”则应是象征性的。任何国人学马来语的动力应是为了方便,偏激者不应把语言当政治武器,动辄以他人国语弱为由而质疑他人的爱乡爱土爱国之心。
最后,把话题带回国语会话程度。莫说华小生国语会话弱,即便是成人国语会话弱,真的有心补救,永远都来得及。问题只在于他们周围有没有个环境,华小生国语会话不好,国民服务结束后肯定会有所进步;成人若身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出一两年,国语会话堪比中小学时期所学还进步得快。但是,众所周知,华裔国民往往只能在私人界谋生,私人界又是英语世界,试问华裔成人的国语会话又会好得到哪里去?偏激者真有心要“帮助华裔说好国语”,那他们要检讨的是如何令私人界多用国语及如何使更多华裔成为公务员。当然,两者对他们而言,都有不小的代价,问题是,他们敢担当吗?
星期一, 十一月 17, 2014
上天所賜的神跡
若捉到〔要诀〕,人生处处神迹,绝非凭空想象之事。
当然,以上种种奇迹尚未能及得上当初我不工作假期任拿不通知公司而公司照出粮给我。
我三月尾,拿着一笔钱离前公司而去,未及数日,就接到来自猎人头公司的电话,要安排我到目前这间公司面世。
就如之前的文章所述,面试者与数年前竟是同一人。数年前我签了聘约放鸽子,而这回面世,对方也不知是忘了此事还是不计较,要我,还开了比前公司丰厚许多的条件。这是奇迹。
加入该公司,才发现早上八点或八点半是上班时间,这时段对我而言,有点苦不堪言,毕竟我已三四年九点多才起床,十点多甚至午间才到公司。
结果是,至今已半年,我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是近十点才到公司,最近却获通知通过试用期,而且表现属于中上。我大半时间都在〔偷懒〕,所幸仍能顺利完成工作。这又是令一种奇迹。
当然,若我因天天大迟到或偷懒而感愧疚,事情是有可能变负面的,这是〔良知〕(请参考王阳明的良知论)的作用,并非有意识就能控制。就像为何我最终意愿离开旧公司般,因为心里不踏实,而上天就成全我,让我走。
当然,以上种种奇迹尚未能及得上当初我不工作假期任拿不通知公司而公司照出粮给我。
至于我〔偷懒〕些什么,都是在学习我所兴趣的事,毕竟我的书本尚未完成,现在又多了个奇迹可在书内为〔神奇之道〕的佐证了!
标签:
life 生活
誤入異度空間
大学时期,与三女同居不同房。某夜,正于电脑前"厮杀",一女突来问,昨日深夜可有敲打我门?答"没有"。该女说"与同房另一女同时听见有人敲其门,他俩开门看,无人,外头漆黑一片,楼上楼下皆鬼寂"。我问"几点?"。答曰"凌晨四点左右"。我立时觉得风扇所吹来的风变得格外寒冷,整身起鸡皮疙瘩。是缘前一夜明明于楼下电脑前"厮杀"至清晨五点多左右,楼下灯火通明,何来"凌晨四点屋内漆黑一片",又何来"楼上楼下皆鬼寂"?
数日后,家里突来二土生华人妇女,先在宅内走走看看,之后以酸柑汁混合香灰,置放在宅内某处。这纯粹是小枝小节,真实之细节极之繁杂,现已已无法全数亿回。
冤親債主
一日与黄师傅闲聊,他说某位博士客户,每推拿一处就可听见她发出不同叫声,有人声、有兽声等。严重时更可见她拨弄肢体作各种形态,有如乩童般灵体上身。其中一次就作老虎状要咬人。
有见此为特殊案例,黄师傅只好每按一处,就念咒数遍,期待可“超度亡灵”。有此按倒某处,更碰到“埃及军官上身”,怒骂此人前生夺我性命,我方隐入其身骚扰其人,其今生痛苦皆为报应,实为罪有应得,你又何必多管闲事?黄师傅就跟这亡灵谈判,须多次对方才肯放下离开。
就这样,与不同的亡灵作如此的谈判好多回。病人的病情果然有好转,不可谓不神奇。
”业“为佛学概念,世间一切随业力流转。
但“业障”这概念或是或非,除非可观前生后世,否则将无从得知。
惟人若深信世间种种不顺皆为其业障所致,那即使本来有力克服困难,反而因业障观念早已深植心中,而使“业障”成为事实。
同理,冤亲债主这回事,有或无,根本无从证实。但若深信自己的厄难皆拜冤亲债主所赐,想不“制造”出冤亲债主,都难。
整世人天天观想佛菩萨,临终前意识模糊,甚至是平常时,当脑波频率与平常大有不同,可以肯定的是,要见佛菩萨如见真人,并非难事。
为何要质疑冤亲债主这回事,就只因似乎只有佛教某派特别强调。其他宗派,或其他宗教,根本无此概念。
黄师傅的博士客户前来治疗时已四十多岁。前半生发生了什么事,没人晓得。其冤亲债主是否为自己深层信念“制造”,不知道,但有可能。她若是笃信冤亲债主观 念,认为冤亲债主讨债来了,使自己痛不欲生,长年累月下来,已成“事实”,那么出现每按一处便会释放出某债主的现象,也不出奇了。
星期日, 十一月 02, 2014
真關華校的事?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九日获刊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有话直说:真关华校的事?•勇瑜
语言可为族群象征,可纯粹为学习或谋生工具。
语言为族群文化象征,即是你我的母语,是祖宗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语言,所用的一字一句皆为千百年的智慧结晶,与父母兄弟姐妹交谈都用母语。我们对母语的感情只有深没有浅。
语言为学习或谋生工具,即如学英语乃为能读得英语世界各门各科好读物,或为能在英语主导的工作领域谋得良职。抱此心态者,或许对英语谈不上有感情,但生活中却离不开此语言,毕竟该语与自己的知识水平甚至职业生涯息息相关。
语言还可成“国族”象征。语言可被冠以“国语”之名,营造出“某语”代表“某国”,“某国人”必掌握“某语”的印象。好此道者认为,国人若国语程度不佳,就不配成为国民。
好了,大家都配合,大家都遵守“学好国语是国民义务”的游戏规则。母语学校强制学生学国语,国语成了必考科。学生为了有漂亮成绩,努力学习国语,甚至还上国语补习班。花这些额外钱,都是为了确保国语程度顶呱呱。这都是许多华人学子所经历之事,谈不上新鲜。
好了,国文科考获甲等,国文科及格,还是有人说三道四,说你纵然及格、获甲等,但你的会话水平不合格,不够“地道”,还带有“乡音”,甚至不常在脸书使用国语也是“罪行”。原来会话才是重点,要懂得“乡土会话”才行。原来正规国文课内容过于“正规”。原来我们要多在脸书用国语才对。原来这一切通通乃因华校的国语教学有问题。
或许,本来身为非马来人的我们,会话还算流畅,虽不懂得“乡里俗语”,但可勉强应付日常所需。入社会打滚,若运气好,成了公务员,日日使用国语,国语又岂不能越用越得心应手,又岂不会变得地道?不过,公务员一职,僧多粥少,非有心就可得,不得不靠上天的眷顾。
所幸,成不了公务员,我们尚可投入庞大的私人界内。这里是另一个世界,由英语主导,国语沾不上边。身在私人界,使用国语的机会微乎其微,与政府做生意打交道则另当别论。家里用母语,外边工作用英语,国语水准停在中五时,不用少用再退步到更早前时。
同理,华人在外无处使用汉语方言母语,在家也鲜用之,母语水平就“越不用越堕落”。马来语比起华人汉语方言幸运多了,是庞大人口的母语,又有政府这靠山大花人力财力大力推广支持。或许,一朝马来语若能拿下“私人界”这座江山,诸如“华人国语水平弱乃华校的错”的言论,根本将不再有市场,丝毫无法引起关注了。
语言可为族群象征,可纯粹为学习或谋生工具。
语言为族群文化象征,即是你我的母语,是祖宗一代接一代传下来的语言,所用的一字一句皆为千百年的智慧结晶,与父母兄弟姐妹交谈都用母语。我们对母语的感情只有深没有浅。
语言为学习或谋生工具,即如学英语乃为能读得英语世界各门各科好读物,或为能在英语主导的工作领域谋得良职。抱此心态者,或许对英语谈不上有感情,但生活中却离不开此语言,毕竟该语与自己的知识水平甚至职业生涯息息相关。
语言还可成“国族”象征。语言可被冠以“国语”之名,营造出“某语”代表“某国”,“某国人”必掌握“某语”的印象。好此道者认为,国人若国语程度不佳,就不配成为国民。
好了,大家都配合,大家都遵守“学好国语是国民义务”的游戏规则。母语学校强制学生学国语,国语成了必考科。学生为了有漂亮成绩,努力学习国语,甚至还上国语补习班。花这些额外钱,都是为了确保国语程度顶呱呱。这都是许多华人学子所经历之事,谈不上新鲜。
好了,国文科考获甲等,国文科及格,还是有人说三道四,说你纵然及格、获甲等,但你的会话水平不合格,不够“地道”,还带有“乡音”,甚至不常在脸书使用国语也是“罪行”。原来会话才是重点,要懂得“乡土会话”才行。原来正规国文课内容过于“正规”。原来我们要多在脸书用国语才对。原来这一切通通乃因华校的国语教学有问题。
或许,本来身为非马来人的我们,会话还算流畅,虽不懂得“乡里俗语”,但可勉强应付日常所需。入社会打滚,若运气好,成了公务员,日日使用国语,国语又岂不能越用越得心应手,又岂不会变得地道?不过,公务员一职,僧多粥少,非有心就可得,不得不靠上天的眷顾。
所幸,成不了公务员,我们尚可投入庞大的私人界内。这里是另一个世界,由英语主导,国语沾不上边。身在私人界,使用国语的机会微乎其微,与政府做生意打交道则另当别论。家里用母语,外边工作用英语,国语水准停在中五时,不用少用再退步到更早前时。
同理,华人在外无处使用汉语方言母语,在家也鲜用之,母语水平就“越不用越堕落”。马来语比起华人汉语方言幸运多了,是庞大人口的母语,又有政府这靠山大花人力财力大力推广支持。或许,一朝马来语若能拿下“私人界”这座江山,诸如“华人国语水平弱乃华校的错”的言论,根本将不再有市场,丝毫无法引起关注了。
标签:
登報 published,
華夏
星期六, 十一月 01, 2014
富都(半山芭)禤記沙煲雞飯 (Heun Kee Claypot Chicken Rice @ Pudu)
闻禤记之大名已久,常向往这在沙煲盖上放热炭的鸡饭味道会是如何,今天终于有幸尝到。看到工人在沙煲盖上的火炭,口水不经意的在嘴里滋长。
七时左右抵达该店,车位容易找,从店面外观之,客人似乎不多。踏入店内,尚有空座两三个。不过,即将吃完时,店外已有等候入座的客人了。原来大家都这么迟吃晚餐?呵呵。
除了点沙煲鸡饭外,还点了老黄瓜鸡汤。
沙煲鸡饭,饭粒粒分明,不会过软,不会过硬。饭香自是不用多说,叫我意外的是,其砂锅锅底饭焦不多,其他的店往往都是锅底一片饭焦。料也足,鸡肉腊肠够多,附加上一小碗软咸鱼,很有诚意。鸡肉非常软滑,口感类似童子鸡!
汤,味道足,够浓郁,鸡肉也跟沙煲鸡饭内的一样软滑,配鸡饭吃,另有一番风味。
七时左右抵达该店,车位容易找,从店面外观之,客人似乎不多。踏入店内,尚有空座两三个。不过,即将吃完时,店外已有等候入座的客人了。原来大家都这么迟吃晚餐?呵呵。
除了点沙煲鸡饭外,还点了老黄瓜鸡汤。
沙煲鸡饭,饭粒粒分明,不会过软,不会过硬。饭香自是不用多说,叫我意外的是,其砂锅锅底饭焦不多,其他的店往往都是锅底一片饭焦。料也足,鸡肉腊肠够多,附加上一小碗软咸鱼,很有诚意。鸡肉非常软滑,口感类似童子鸡!
汤,味道足,够浓郁,鸡肉也跟沙煲鸡饭内的一样软滑,配鸡饭吃,另有一番风味。
星期二, 十月 28, 2014
當宗教不再純粹是信仰
宗教功能本是为普罗大众提供信仰。宗教祖师爷把教义教导给信众,而信徒可以祖师教导之言或宗教经典为依据以作身心灵修炼所用。
当宗教祖师的徒子徒孙渐多后,为了便于管理,宗教就有了组织形式,建立各种制度等,方便传播教义和管理信众。神职人员就是因宗教组织而生的职位,以从事诠释经典教导信众等等的工作。
当宗教成了一种拥有严密制度的组织后,宗教可说已是以“人”为中心,事事都离不开人。譬如,组织要生存,就须有信徒,故广招信徒成了必要。而确保信徒不离开组织,也是宗教组织的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信徒把某些教义当教条,把宗教教条融入信徒生活里,信徒万万不可违背,违背就须受惩。说实话,这根本是变相的“恐吓”。此时,宗教可说已变了质,失去了原有旨在教导信徒锻炼身心灵的用意,反而成了玩“抢地盘”游戏的组织,所谓的“政治化”也。
回教的唯一一部经典乃收集一连串通过穆圣口中所出天启句子(Ayat)的《古兰经》。古兰经的部份句子成了回教徒的教条,不过稍嫌不足以成为可应付整个社会,就以不同版本的《圣训》补上。《圣训》地位仅次于《古兰经》,成书目的为记录穆圣及圣门弟子言行举止供信徒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从历史角度声称百分之九十九的《圣训》都是伪造的。其实,回教法完全采自《古兰经》的其实并不很多,《古兰经》只贡献回教法的基础而已,而且并不精确,有许多灰色地带,任人依景诠释。
穆斯林在不同的社会与地域都有不同的信仰方式。极端者就如塔利班,其领导班子凭自己对穆斯林社会的完美想象图以暴力建立起“神圣完美无暇”的伊斯兰国度。温和的穆斯林则就勤力行五功来作身心灵锻炼。在印尼这世俗政权国度,就可见到有不同面貌的穆斯林,有极端主义团体,但多数的穆斯林都活得很世俗。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穆斯林也生活的比较世俗,去舞厅、喝啤酒的穆斯林大有人在,他们的宗教色彩不浓。
今日,我国穆斯林的世俗一面渐渐消退,“回教”课题渐渐已成使我国社会继续分裂的毒瘤。马来社会爱把回教当作身份象征,回教已非纯粹是对真主的信仰,回教反而多了“制造”马来人身份的功能。令人惊讶的是,马来社会对政府所成立的宗教警察机构好像并不在意!毕竟这些机构所做的一切,都大大干涉了穆斯林的私生活。这些宗教警察可以随时捉拿他们认为不守教规的穆斯林。从这里可看出,在我国,身为穆斯林,似乎不纯粹是学习如何荣耀真主这么简单,生活上还须受宗教警察诸多管制,或不在“主麻日”去清真寺礼拜就会受穆斯林社会大力抨击等等。这些都是以恐吓方式来控制信徒的行为,与《圣训》里穆圣以智慧和温和态度处理事情有着天渊之别。
且让我们看看回教与佛教的分别。佛教也有戒律,佛教强调入寺的僧人须遵守戒律。僧人犯戒,其师父就会处罚该弟子,而该僧人也会名誉扫地,受社会排斥。但佛教戒律对非沙门中人完全不起约束的作用。入世间的佛教徒,完完全全有自由选择要不要遵守佛教五戒。原因很简单,真有心要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是自然而然的会去守戒,何必要求他人从旁监督?
所以,回教在本地已成了控制穆斯林的工具。我国马来人思考任何事,都惯性的不能超脱狭隘的教义范围。他们完全不敢涉猎其他宗教的书籍思想,就只因怕受到回教权威的对付,甚至是须面对来自马来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笔者在跨宗教交流论坛与各宗教信徒交流时,碰到不少马来人,对佛教的知识几乎是零。有些甚至还不能分辨宗教和华人文化的区别,以为十二生肖是佛教的东西。前往书局参观,十之八九的马来文著作都是关于回教的书籍。有者甚至还认为,穆斯林需要确保周遭环境都遵守回教教义,所以虽然啤酒节禁止穆斯林参加,但身为穆斯林,有必要阻止啤酒节的宣传,甚至有朝一日把啤酒赶出马来西亚。
问题是,身为信徒,若不涉猎本宗教外的思想,就跟本无法对自己的信仰有新心得,这对宗教师尤其重要。宗教师如果只是重新讲解其他人的诠释,那多一个宗教师与少一个宗教师根本无差。我们举儒教为例,儒教经过隋唐禅宗各派的思想冲击后,在宋一代终于出现了新的诠释方法,宋朝一班大儒终于开拓了儒教关于性理的新领域。早期的回教文明之所以辉煌一时,就是拜回教学者不抗拒接触古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思想所致。这也是前首相马哈迪呼吁马来人以英语文学数理的原因,他的本意就是要马来人不成为思想僵化的回教徒,而是仿效早期回教徒勇于涉猎他家思想的精神。
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只要非回教徒去了解回教,而不让回教徒了解其他宗教。这根本对国民相互了解完全没帮助。原因很简单,这些都是单向的。真正的了解应该是双向的才对。政府应该了解,让回教徒了解其他人的宗教,只会对回教徒本身有好处。担心回教徒因而失去回教信仰是很可笑的事,那是“毫无信心”的表现,也是“失去地盘”的心态。
当宗教祖师的徒子徒孙渐多后,为了便于管理,宗教就有了组织形式,建立各种制度等,方便传播教义和管理信众。神职人员就是因宗教组织而生的职位,以从事诠释经典教导信众等等的工作。
当宗教成了一种拥有严密制度的组织后,宗教可说已是以“人”为中心,事事都离不开人。譬如,组织要生存,就须有信徒,故广招信徒成了必要。而确保信徒不离开组织,也是宗教组织的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信徒把某些教义当教条,把宗教教条融入信徒生活里,信徒万万不可违背,违背就须受惩。说实话,这根本是变相的“恐吓”。此时,宗教可说已变了质,失去了原有旨在教导信徒锻炼身心灵的用意,反而成了玩“抢地盘”游戏的组织,所谓的“政治化”也。
回教的唯一一部经典乃收集一连串通过穆圣口中所出天启句子(Ayat)的《古兰经》。古兰经的部份句子成了回教徒的教条,不过稍嫌不足以成为可应付整个社会,就以不同版本的《圣训》补上。《圣训》地位仅次于《古兰经》,成书目的为记录穆圣及圣门弟子言行举止供信徒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有学者从历史角度声称百分之九十九的《圣训》都是伪造的。其实,回教法完全采自《古兰经》的其实并不很多,《古兰经》只贡献回教法的基础而已,而且并不精确,有许多灰色地带,任人依景诠释。
穆斯林在不同的社会与地域都有不同的信仰方式。极端者就如塔利班,其领导班子凭自己对穆斯林社会的完美想象图以暴力建立起“神圣完美无暇”的伊斯兰国度。温和的穆斯林则就勤力行五功来作身心灵锻炼。在印尼这世俗政权国度,就可见到有不同面貌的穆斯林,有极端主义团体,但多数的穆斯林都活得很世俗。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穆斯林也生活的比较世俗,去舞厅、喝啤酒的穆斯林大有人在,他们的宗教色彩不浓。
今日,我国穆斯林的世俗一面渐渐消退,“回教”课题渐渐已成使我国社会继续分裂的毒瘤。马来社会爱把回教当作身份象征,回教已非纯粹是对真主的信仰,回教反而多了“制造”马来人身份的功能。令人惊讶的是,马来社会对政府所成立的宗教警察机构好像并不在意!毕竟这些机构所做的一切,都大大干涉了穆斯林的私生活。这些宗教警察可以随时捉拿他们认为不守教规的穆斯林。从这里可看出,在我国,身为穆斯林,似乎不纯粹是学习如何荣耀真主这么简单,生活上还须受宗教警察诸多管制,或不在“主麻日”去清真寺礼拜就会受穆斯林社会大力抨击等等。这些都是以恐吓方式来控制信徒的行为,与《圣训》里穆圣以智慧和温和态度处理事情有着天渊之别。
且让我们看看回教与佛教的分别。佛教也有戒律,佛教强调入寺的僧人须遵守戒律。僧人犯戒,其师父就会处罚该弟子,而该僧人也会名誉扫地,受社会排斥。但佛教戒律对非沙门中人完全不起约束的作用。入世间的佛教徒,完完全全有自由选择要不要遵守佛教五戒。原因很简单,真有心要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是自然而然的会去守戒,何必要求他人从旁监督?
所以,回教在本地已成了控制穆斯林的工具。我国马来人思考任何事,都惯性的不能超脱狭隘的教义范围。他们完全不敢涉猎其他宗教的书籍思想,就只因怕受到回教权威的对付,甚至是须面对来自马来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笔者在跨宗教交流论坛与各宗教信徒交流时,碰到不少马来人,对佛教的知识几乎是零。有些甚至还不能分辨宗教和华人文化的区别,以为十二生肖是佛教的东西。前往书局参观,十之八九的马来文著作都是关于回教的书籍。有者甚至还认为,穆斯林需要确保周遭环境都遵守回教教义,所以虽然啤酒节禁止穆斯林参加,但身为穆斯林,有必要阻止啤酒节的宣传,甚至有朝一日把啤酒赶出马来西亚。
问题是,身为信徒,若不涉猎本宗教外的思想,就跟本无法对自己的信仰有新心得,这对宗教师尤其重要。宗教师如果只是重新讲解其他人的诠释,那多一个宗教师与少一个宗教师根本无差。我们举儒教为例,儒教经过隋唐禅宗各派的思想冲击后,在宋一代终于出现了新的诠释方法,宋朝一班大儒终于开拓了儒教关于性理的新领域。早期的回教文明之所以辉煌一时,就是拜回教学者不抗拒接触古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思想所致。这也是前首相马哈迪呼吁马来人以英语文学数理的原因,他的本意就是要马来人不成为思想僵化的回教徒,而是仿效早期回教徒勇于涉猎他家思想的精神。
在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只要非回教徒去了解回教,而不让回教徒了解其他宗教。这根本对国民相互了解完全没帮助。原因很简单,这些都是单向的。真正的了解应该是双向的才对。政府应该了解,让回教徒了解其他人的宗教,只会对回教徒本身有好处。担心回教徒因而失去回教信仰是很可笑的事,那是“毫无信心”的表现,也是“失去地盘”的心态。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