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八月 17, 2017

首邦市大班天品 Tang Pin @ USJ Summit


这家店,让我想起了鱼香园,卖的食物都差不多一样。味道很好,懒洋洋的周末到这里用餐,很令人满意。

干捞麺薄,雪隆区少见。麺薄口感跟麺条很不一样,加上鱼碎肉炸鱼饼,很完美的配搭。


忘了以下这道美食名称,好像是吵猪肠粉。很香。应该一试。

当天有特别的菜色-就是家常菜芋头饭。就点了试试。不错。饭粒粒分明。当然家里煮的未必会比这个逊色。

浓浓的咖啡,上面竟然泡出了浓浓的泡沫。配上该店的太空包。是很不错的点心小吃。







巴生舊國泰戲院潮成五香 Chap Teo Seng Ngoh Heong @ Old Cathay Cineplex Klang

没想到巴生旧镇竟然藏着这道美食。

此处店面老旧,看来已有数十年之久。除了潮成五香这档口外,还有其他档口。

例如,有这档煮炒,炒果条麺,味道不错。


潮成的五香看起来平平无奇,却出奇好吃。


一口炒粿条麺,一口潮成【炸物】,冷冷的夜就是天堂
 

五香岂能少了特质酱料?


星期五, 八月 11, 2017

昔加末甘榜咖啡馆 Kampung Cafe @ Segamat


我是昔加末人。这家餐厅是清真餐厅,开在我家附近,可是我好像才光顾三四次。

装潢不错。还有比较隐秘的隔间给情侣你侬我侬。




烧鱼很好吃。烧鱼的火候够,然後酱料香辣十足。




吃了一大半。


饮料水准不错。并非特别特别好喝到飞上天那类。



星期二, 七月 25, 2017

BOH TEA Plantation @ Cameron Highland 金馬侖博牌茶園

此处离酒店不会太远。山路不会太长,路面情况不差,普通轿车走绝对没问题,可是真的很狭窄,碰到对面来车,有时还需要让一让,所以需要花上近四十五分钟才能到达山顶。

抵达山顶停车场後,还得走一段五百公尺的路(部分路程是爬很多级的阶梯),才能上到茶厂。由于天气凉爽,感觉爬梯级也没爬得那么辛苦。

上面其实是茶厂,其整体格局感觉就像一般的油棕园丘,不同的是这是茶园而非油棕园。

这回虽然比上回早到,才下午两点多,茶厂依旧已经接近收拾时间,工人已开始在洗地了。看不到茶厂的全运作过程,有点失望,可是踏入厂内,扑鼻而来的都是茶香。油棕厂就没这样的香味了,如果您到过油棕厂,就应该对厂所发出的一种刺鼻味道感到熟悉。

茶厂後面别有一番景色,有英式独立别墅,看款式应该是马来亚独立前的建筑物。我进入过数个油棕园,内有无数类似的房子,很英式。茶园小镇的格局,真的很油棕园很像。相信该别墅属于该茶厂经理,群花围绕,配上花园小径,景色实在非常漂亮。

这里还有茶产品专卖店。

最後,要谈谈这里独特的英式茶馆,四周都是玻璃,可以一边坐着喝茶吃点心,一边自高而下看漂亮的茶园风景。这里有卖各式各样的茶,和许多英式糕点。我点了一个英式红茶和松糕SCONE,在靠近露台处细细品尝食物、茶、凉风与风景。
















 











































  

星期二, 七月 18, 2017

《學儒學出好運氣》實體書



《学儒学出好运气》实体书

我写这本书的用意是,推广我所认识的儒家心性修炼法。儒家的四书五经,尤其是易经,都是华夏民族文化历史源头。我觉得,华人,除非是已准备要当英文人,若是要了解自己的祖先文化,有必要深入的认识儒家学说。

对稍微了解儒家的人而言,通常他们认识的儒家,不外就是政治、伦理、道德、说教等。当初我还没有深入儒家时,也抱着相同的看法。我一度认为,孔聖那套学说,都是肤浅的,完全没有一点智慧的味道。直到我因缘巧合,得以深入儒家学说,发现儒家有很多面,除了政治外,道德外,还有心性修炼这一面。我认为,儒家最核心的范围,其实就是心性修炼,这方面做好,其他方面如政治伦理就能自然而然的变好。

我发现,由于儒家已经没落,市面上解说儒家经典的书不是很多,更少书籍触及儒家心性修炼这个领域,而且,许多还是学术著作,写得非常学术化,一般大众很难消化。因此,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不如就专注写儒家心性修炼吧!要写这个心性修炼,不是考阅读思考研究就可以了,还需要实践。我把实践後所看到的神奇效果,也写入的书内。

儒家的这一套修炼法,我是这样来总结之:此道可以为你带来正当的财色,此道同样也可以助你成为圣贤。

欲购买,请电邮联系amadeus.low@gmail.com或留言此贴。

星期四, 七月 13, 2017

國語地位好尷尬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七年七月十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 马六甲王朝时的马来语



国语地位好尴尬

许多人误会,印尼语与马来语乃两种语言。其实,印尼语之根,乃廖内马来语,印尼之所以以廖内马来语为国语,除了为平衡各大语言群势力外,马来语传统上是马来群岛通用语也是一大原因。马六甲王朝时期,马来语就是本地通用语。

当时,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莫说是传来此地,诞生还要等几百年後。活在当时,眼里只有衣食住行娱乐或者宗教等,“民族”和“国语”,是很陌生的概念。所以,当时马来语的通用与流行,是自然而然的,而非被宫廷赋予“国语”地位刻意抬高。

本国许多人,尤其是非巫裔,都不怎么想使用马来语,这是事实。假设你是华裔,家里说方言或华语,小学上华小,跟友人说华语。中学也许上国中,马来语环境,可是,纵然花十多年学习兼考试,依然对马来语“无感”。同时,周遭众人也在强调,英文有多么多么的重要,国内实际情况也告诉你,私人企业皆首重英文,而非马来文或其他语文。身为华裔,根本就不觉得马来语有什么实质利益处,自然而然不会看重之。

再来,出来社会工作,体验了赚钱不容易这个事实。以前对国内的种族宗教偏差政策,只是报章上看看知道就好而已,如今,晓得赚钱要看脸色要付出心力劳力等,对种族宗教偏差政策的体会非常深入,可谓是酸又是苦。种族宗教偏差政策与种族的语言是两回事,可是,人有人性,感情复杂,既然不喜欢种族宗教偏差,下意识也会抗拒与之有关的语言,更别说是要掌握好改语言了。

国内许多人,往往不屑了解非巫裔不用马来语的真正原因,随随便便就把一切归咎于多源流教育制度,甚至觉得,国语说的流利地道,才算爱国;说得不好,就是不爱国不爱马来西亚。这种观点,完全就是出自从单元主义角度,令人反感,根本无助于使马来语深入非巫裔心。

没有认清根源,就没法对症下药。勉强没有幸福,语言要深入民心,就不应该靠政府的硬性规定,反而应该语言自然而然的成长及壮大,就像马六甲王朝时期的马来语般。政治人物要国内非巫裔诚心接受马来语,就应该积极一点,一,想办法使马来语成为经济科技知识语言,令私人企业主动放弃英语转用马来语,二,检讨以单一种族和宗教来制定政策的坏风气,渐渐不分种族宗教按现实需要作政策考量。

若是今天就坐言起行,数代之後,马来语必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马来西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