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种族政治的传统,国阵三大党多年来就各自代表各自的族群争取权益。虽说民联主要政党都是多元种族政党,但公正党巫裔色彩浓,民主行动党则华裔色彩厚,回教党更是宗教至上,大选时,无论国阵还是民联的选战布局,都会考虑到选区是马来区还是混合区等因素,所以看起来种族政治格局看来还会持续很久。
种族政治对华裔非常不利,当华裔人口日渐减少,华人选票的声音只会越来越弱。目前,国内巫裔人口已占了百分之六十,以后该族比例只会越来越大,而华裔人口比例最近几年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徘徊,以后华人比例也会越来越小。所以,许多“华基政党”都放弃成为“华人政党”,而图以“多元种族”政党的色彩来表示不论来自何族都一视同仁帮助。但多数的多元种族政党,党内不是华裔居多,就是印裔居多,巫裔居多的多元种族政党就只有公正党而已。
放眼国内,声称代表华人的政党,目前只得马华公会。其他的许多华基政党,都是以上所提及的“多元种族政党”,他们的特色是,党员大部分为华裔,非华裔党员只占少数。刚过去的大选,民主行动党横扫华人票,照理说该党应该名正言顺的为华人争取权益,但由于该党声称要代表国内所有种族,所以不太敢过于标榜华人色彩。该党为了争取争取巫裔信心而动作频频,培养了一些新生代巫裔党员。林氏父子就分别聘请了巫裔助理。该党如今甚至想要深入沙洲土著腹地,估计应该不会对华社课题有激烈反应。
国内唯一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已几乎溃不成军,最近又闹党争而雪上加霜,而获华社委托的民主行动党又要坚守多元种族路线,加强该党多元种族色彩,那么,谁该在政坛为华社问题出声? 虽说华社有董教总、华总等等组织,但这些都不是选民所投选出来的,而且这些组织只在特定课题上运作,在政治上没有代表性,唯一有代表性的就只有民主行动党而已。若民主行动党对华社课题默不作声,华社就真的没有谁来帮忙说话了。
笔者了解,长远看来,我国如还奉行种族政治,没有“尊重少数权益”的风气,那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整个环境肯定会对少数族群大大不利。多元种族政党的确能开启新风气,使凡事都不须只从族群利益的观点来解读。但是,由于目前朝野双方都还为种族政治所框住,只有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走多元种族路线是行不通的。短期内,华人权益还须保障权益,方能安详的渡过“政治风气转型期”,毫发无损的步入开明政治新境界。
只要一天华人没被同化成巫人,有中文名,继续说华语(甚至其他语言),读写华文(或其他语言),在生活中贯彻中华文化价值观,那"华人"将继续存在,华人就有必要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政策影响。身处同一阵线,民主行动党与也是走多元种族路线的公正党竞争,有浪费资源之虞。该党有必要为华社多做事,方不会辜负了该党所斩获的大批华人选票。
星期四, 十月 10, 2013
星期三, 十月 09, 2013
請想好好來
副首相呼吁国内公立私立高等学府逐渐废弃英语文教学,换之以国语文教学。副首相在国家语言与发展局的活动上作此建议,很明显旨在呼吁国民尽可能巩固国语文地位。
公立高等学府素来有以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要落实副首相的建议并不难。私立高等学府则往往以英语文教学为学校号召力,落实此建议对私立高等学府的影响如何,有待评估,但过程必定没有公立高等学府般顺利。
所有高等学府都以国语文教学,首要受益者肯定是国民中学毕业生。在国民中小学,除了语言科,老师皆以国语文教导其他科目,毕业生之后往高等学府深造,若是身在英语文教学环境,可能会有所不适,若换作身在国语文教学环境,对国中毕业生而言都是熟口熟脸,读起书来也比较容易,不会因英语文程度欠佳而妨碍学习某专业知识。教学语环境剧变会带来不良影响,已有例子。许多华小生,升上了以国语文为教学语的国中后,适应不良而辍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政府不想看到国中生在高等学府步上华小生的路。
政府有心慢慢除去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地位,以把国语文带进私人界。政府之前已播出了不少推广国语应用的广告,鼓励人民在办公室多说国语。现在政府算是延续该政策,加强行动,进一步以国语文取代英语文教学。受国语文教育熏陶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时,就不会碰上因英语文水平不佳而被私人界拒聘的尴尬局面。政府也曾提到,会拨款給相关机构,好尽快把许多的英文知识典籍翻译成国语文,避免形成“以马来语教学,以英文书为要”的情况。
其实,若是技术性的知识,用何种语文来教导并没什么大问题,但以最熟悉的语言学习是当然最理想。对聘请技术型员工的雇主而言,他们要的是会干活的员工,而不是语言专家。以国语文学习知识的大毕业生后,若到时政府成功使许多私人界企业转而使用国语文,那整个提升国语文的计划就成功了。国语文届时会大放光彩,马来人会非常的有尊严。
政府在落实此政策之前,务必要深思熟虑,聚集各界人士,评估英语文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有多重要。千万别重蹈教育大蓝图覆辙,忽略华社意见而一意孤行。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是会有更多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就看此政策会变得怎样了。
公立高等学府素来有以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要落实副首相的建议并不难。私立高等学府则往往以英语文教学为学校号召力,落实此建议对私立高等学府的影响如何,有待评估,但过程必定没有公立高等学府般顺利。
所有高等学府都以国语文教学,首要受益者肯定是国民中学毕业生。在国民中小学,除了语言科,老师皆以国语文教导其他科目,毕业生之后往高等学府深造,若是身在英语文教学环境,可能会有所不适,若换作身在国语文教学环境,对国中毕业生而言都是熟口熟脸,读起书来也比较容易,不会因英语文程度欠佳而妨碍学习某专业知识。教学语环境剧变会带来不良影响,已有例子。许多华小生,升上了以国语文为教学语的国中后,适应不良而辍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政府不想看到国中生在高等学府步上华小生的路。
政府有心慢慢除去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地位,以把国语文带进私人界。政府之前已播出了不少推广国语应用的广告,鼓励人民在办公室多说国语。现在政府算是延续该政策,加强行动,进一步以国语文取代英语文教学。受国语文教育熏陶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时,就不会碰上因英语文水平不佳而被私人界拒聘的尴尬局面。政府也曾提到,会拨款給相关机构,好尽快把许多的英文知识典籍翻译成国语文,避免形成“以马来语教学,以英文书为要”的情况。
其实,若是技术性的知识,用何种语文来教导并没什么大问题,但以最熟悉的语言学习是当然最理想。对聘请技术型员工的雇主而言,他们要的是会干活的员工,而不是语言专家。以国语文学习知识的大毕业生后,若到时政府成功使许多私人界企业转而使用国语文,那整个提升国语文的计划就成功了。国语文届时会大放光彩,马来人会非常的有尊严。
政府在落实此政策之前,务必要深思熟虑,聚集各界人士,评估英语文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有多重要。千万别重蹈教育大蓝图覆辙,忽略华社意见而一意孤行。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是会有更多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就看此政策会变得怎样了。
James Nakason @ The Xtra Factor 2013
I met my friend James Nakason in year 2007. He shared with me a lot of his life stories including his hatreds towards the UMNO government and the Cheating Taxi Drivers. He also shared with me a lot of his meditation experience. To me he is really a very special guy. He's like living his life at the fullest.
He's always full of passion, he is especially very very passionate in singing. Last time I heard from him talking about wanting to become singer and I thought he was just daydreaming. Each time he sings he puts all his sentiment in his voice. The audience can feel his feeling via his voice without judging his singing skills. And this time he really flew to UK to take part in The Xtra Factor Singing Contest despite of him going through som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lthough he did not pass the audition, at least he dare to go all out to try his luck. I completely salute his courage! James I hope you can continue to improve your singing skills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in another singing contest again.
James Boleh!
He's always full of passion, he is especially very very passionate in singing. Last time I heard from him talking about wanting to become singer and I thought he was just daydreaming. Each time he sings he puts all his sentiment in his voice. The audience can feel his feeling via his voice without judging his singing skills. And this time he really flew to UK to take part in The Xtra Factor Singing Contest despite of him going through some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lthough he did not pass the audition, at least he dare to go all out to try his luck. I completely salute his courage! James I hope you can continue to improve your singing skills a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in another singing contest again.
James Boleh!
星期五, 十月 04, 2013
略談羅馬字母和漢字的切磋
南老某次讲学时,说了以下这句
"现在人都是讲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很有学问。谁家的孩子坐在门口读英文,哪怕他拿本英文书来玩,人家也认为这家孩子很有出息。如果谁家孩子坐在门口读《易经》的话,那一切就完啦!"
我放在面子书(脸书)上,友人见了留言:
“Abcefghijklmnopqrstuvwxyz只有二十六个,汉字有多少个?我没数过”
我因而有感而发:
“罗马字母虽然只有二十六个,但从中变化出来的生字多不胜数,单看字面不明其义,需要查字典才懂,有时需要看整段句子来猜。最糟糕的是,“我手写我口”,当生字新词越来越多的时候,由于没有如汉字般的“象形”功能,后人完全就看不懂了。古英语的文学巨作《贝奥武夫》的英文与现代的简直是完全两样。
至于汉字,简单的常用汉字才几百个,每个字都能和其他字组成一个词,比如“好人”“好事”“好色”“好玩”“好心”,只用一个“好”字就能生出这么多种配搭,再学懂“人”“事”“色”“玩”“心”就完完全全能了解了。那些字那些词,单看字面都能略懂。而且中文长久以来书面语(文言文)盛行,所以中文程度中等的人都能对数千年前的著作稍微懂一点,再加把劲读多点就能读懂了。”
汉字集合型、音、义功能,是老祖宗的伟大发明。我们此生有幸学到汉字,千万要珍惜。而且据传说,仓颉造汉字时,“惊天地动鬼神”,开启了汉字文化时代。依次传说来看,汉字的确是神圣的。
"现在人都是讲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很有学问。谁家的孩子坐在门口读英文,哪怕他拿本英文书来玩,人家也认为这家孩子很有出息。如果谁家孩子坐在门口读《易经》的话,那一切就完啦!"
我放在面子书(脸书)上,友人见了留言:
“Abcefghijklmnopqrstuvwxyz只有二十六个,汉字有多少个?我没数过”
我因而有感而发:
“罗马字母虽然只有二十六个,但从中变化出来的生字多不胜数,单看字面不明其义,需要查字典才懂,有时需要看整段句子来猜。最糟糕的是,“我手写我口”,当生字新词越来越多的时候,由于没有如汉字般的“象形”功能,后人完全就看不懂了。古英语的文学巨作《贝奥武夫》的英文与现代的简直是完全两样。
至于汉字,简单的常用汉字才几百个,每个字都能和其他字组成一个词,比如“好人”“好事”“好色”“好玩”“好心”,只用一个“好”字就能生出这么多种配搭,再学懂“人”“事”“色”“玩”“心”就完完全全能了解了。那些字那些词,单看字面都能略懂。而且中文长久以来书面语(文言文)盛行,所以中文程度中等的人都能对数千年前的著作稍微懂一点,再加把劲读多点就能读懂了。”
汉字集合型、音、义功能,是老祖宗的伟大发明。我们此生有幸学到汉字,千万要珍惜。而且据传说,仓颉造汉字时,“惊天地动鬼神”,开启了汉字文化时代。依次传说来看,汉字的确是神圣的。
星期三, 十月 02, 2013
周易小知識 - 電腦
我喜欢编程,也喜欢《易经》。易经是中华第一经,里头有八卦及河图洛书的原理。孔子写了不少书为之注疏。电脑的运作原理是来自易经的。电脑是二进制,就是1或0。电脑就是考解读一连串的1或0来运作的。1和0可以变化成10,01,00,11。再变成001,010... 等。而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阴阳生两仪变四象变八卦就是如此。二进制是一位德国人莱布尼兹(当时德国还没成为一个国家)发明的。他的发明就是受到易经的启发。
读者问:周易注重卦辞不中阴阳。汉代才把易经推向阴阳,五行,先天,观察历法等等。
我答:周易是谈卦辞。而卦辞就是谈卦。卦是由阴爻和阳爻所组成。孔子的系辞传已谈到"一阴一阳之谓道"。我认同五行等是汉儒的杰作,进步一完善了易经的功能。
读者问:周易注重卦辞不中阴阳。汉代才把易经推向阴阳,五行,先天,观察历法等等。
我答:周易是谈卦辞。而卦辞就是谈卦。卦是由阴爻和阳爻所组成。孔子的系辞传已谈到"一阴一阳之谓道"。我认同五行等是汉儒的杰作,进步一完善了易经的功能。
周易系辭傳心得 - 根本無吉兇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 《周易 系传》孔子
事物有分吉或凶,好或坏。但事物好和坏是由我们所说的。我们念头一动,或者我们对事物起反应,动念头,那同时我们就是在为事物分吉凶。即使是凶事,若我们能看得正面,很快这凶事就会变成吉事。因为凶只是我们动念去定义而已。
若您对“凶”不起反应,不动丝毫念头,加上对“道”的信心。那“道”此时将会“佑”你,使凶变吉。“天自佑之,吉无不利也”。
举个例子,你有天穿过森林,遇上老虎,此时你若能冷静,求助于天。结果可能是,
一、老虎自己跑了,二、或你被老虎伤了,三、或你被老虎吃了。
老虎跑了,你保住了命,大吉。老虎伤了你,是凶,但因你不下判断,当此事为凶事,故你虽然伤了,但你的心却很平静,不因受伤而怨天尤人或过度伤心惧怕,然后突然某人来到此地,看到你受伤而救你,而此人可能成为你日后的伴侣、良友等等,这就是凶中带吉,所以你还会认为被虎咬伤是坏事吗?第三种结果,你被老虎吃了,归“天”了,这是注定你该被吃,但这可能是你被吃了会成就了宇宙其他的事情,就比如你孩子可能注定要在无父的环境中受磨炼,日后成为伟人。而你被吃就是要造就孩子无父的情形,使他可以在无父的环境中成长。
当然,事情没有所谓的注定,所以才有“变易”,就是说万事无时无刻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这就是“不易”。
我们人的信念可以改变一切注定,只奈何不了宇宙自然之“道”而已。信念有了,“道”才会因此产生作用。为了建立信念,我们需先找个事物好依托,可能是宗教或其他等等,当我们亲历其境有所领悟后,我们的“信念”将获得巩固,“信念”越巩固,效力就越强,届时就真的是“天自佑之,吉无不利了!”
事物有分吉或凶,好或坏。但事物好和坏是由我们所说的。我们念头一动,或者我们对事物起反应,动念头,那同时我们就是在为事物分吉凶。即使是凶事,若我们能看得正面,很快这凶事就会变成吉事。因为凶只是我们动念去定义而已。
若您对“凶”不起反应,不动丝毫念头,加上对“道”的信心。那“道”此时将会“佑”你,使凶变吉。“天自佑之,吉无不利也”。
举个例子,你有天穿过森林,遇上老虎,此时你若能冷静,求助于天。结果可能是,
一、老虎自己跑了,二、或你被老虎伤了,三、或你被老虎吃了。
老虎跑了,你保住了命,大吉。老虎伤了你,是凶,但因你不下判断,当此事为凶事,故你虽然伤了,但你的心却很平静,不因受伤而怨天尤人或过度伤心惧怕,然后突然某人来到此地,看到你受伤而救你,而此人可能成为你日后的伴侣、良友等等,这就是凶中带吉,所以你还会认为被虎咬伤是坏事吗?第三种结果,你被老虎吃了,归“天”了,这是注定你该被吃,但这可能是你被吃了会成就了宇宙其他的事情,就比如你孩子可能注定要在无父的环境中受磨炼,日后成为伟人。而你被吃就是要造就孩子无父的情形,使他可以在无父的环境中成长。
当然,事情没有所谓的注定,所以才有“变易”,就是说万事无时无刻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本身,这就是“不易”。
我们人的信念可以改变一切注定,只奈何不了宇宙自然之“道”而已。信念有了,“道”才会因此产生作用。为了建立信念,我们需先找个事物好依托,可能是宗教或其他等等,当我们亲历其境有所领悟后,我们的“信念”将获得巩固,“信念”越巩固,效力就越强,届时就真的是“天自佑之,吉无不利了!”
周易系辭傳心得 - 無思無慮致天人合一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假借得,指成果)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 《周易-系辞传》孔夫子
这是孔夫子从咸卦得来的心得,寫得非常浅白。孔夫子说天下“殊途而同归”,又何须有挂虑!夫子也解释自然法则如日月、寒暑、屈伸等现象都能生出各种结果。“精义入神”,南老说是指“天下何思何虑”也。“利用安身”的意思是,只要静下身心,就能“得到”成果了,也是在谈“天人合一”的境界啊!
友人問我,可以解释一下天人合一是怎样的竟界吗?
我只能说我看过的“天人合一”。就是问题在前,突然间有“讯息”“画面”等等自天而降,这是一种。我偶尔有经历过,不常有。心至纯的人会保持这种能力。
另一种是,身陷困境,平常时都会焦虑,但若那时“正心”“诚意”(《大学》),把专注拉回自心,不为眼前事分好坏,突然间事情会大有转折。这我就曾经历过。
总之,要天人合一,就是要顺着“道”走,前提是要信任“道”(可以把这个换成,信任上帝、上苍、神明,顺服上帝、上苍、神明),不为眼前事分好坏,保持“中庸”。正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天人合一是种状态,我们普通人要达到不会难,但可能无法持久。圣人就不同,圣人时时刻刻保持着“赤子之心”,所以随时都能通天地。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假借得,指成果)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 《周易-系辞传》孔夫子
这是孔夫子从咸卦得来的心得,寫得非常浅白。孔夫子说天下“殊途而同归”,又何须有挂虑!夫子也解释自然法则如日月、寒暑、屈伸等现象都能生出各种结果。“精义入神”,南老说是指“天下何思何虑”也。“利用安身”的意思是,只要静下身心,就能“得到”成果了,也是在谈“天人合一”的境界啊!
友人問我,可以解释一下天人合一是怎样的竟界吗?
我只能说我看过的“天人合一”。就是问题在前,突然间有“讯息”“画面”等等自天而降,这是一种。我偶尔有经历过,不常有。心至纯的人会保持这种能力。
另一种是,身陷困境,平常时都会焦虑,但若那时“正心”“诚意”(《大学》),把专注拉回自心,不为眼前事分好坏,突然间事情会大有转折。这我就曾经历过。
总之,要天人合一,就是要顺着“道”走,前提是要信任“道”(可以把这个换成,信任上帝、上苍、神明,顺服上帝、上苍、神明),不为眼前事分好坏,保持“中庸”。正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庸》。
天人合一是种状态,我们普通人要达到不会难,但可能无法持久。圣人就不同,圣人时时刻刻保持着“赤子之心”,所以随时都能通天地。
周易系辭傳心得 - 不急而速、不行而至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細微)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事物);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 《周易-系辭傳》孔子
第一段孔夫子先说《易》有四种为人处事之道,即看卦辞、观变化、阅卦象、玩占法
之后孔夫子说《易》是无思无为,静静不动,生感应然后能知天下事。这边很有“天人合一”的味道。
末段孔夫子说圣人会把《易》研究得巨细靡遗。《易》精深而能知天下之意愿。《易》很仔细故完成知天下之事物。《易》很神奇故能达成“不走而能抵达”的境界。这“不行而至”简直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啊!果然是“天自佑之,吉,无不利”!
。。。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細微)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事物);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 《周易-系辭傳》孔子
第一段孔夫子先说《易》有四种为人处事之道,即看卦辞、观变化、阅卦象、玩占法
之后孔夫子说《易》是无思无为,静静不动,生感应然后能知天下事。这边很有“天人合一”的味道。
末段孔夫子说圣人会把《易》研究得巨细靡遗。《易》精深而能知天下之意愿。《易》很仔细故完成知天下之事物。《易》很神奇故能达成“不走而能抵达”的境界。这“不行而至”简直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啊!果然是“天自佑之,吉,无不利”!
星期二, 九月 24, 2013
印尼都能掛上中文招牌了,巫統政府仍欲”清洗“中文招牌乎?
某人最近到印尼办公,顺便往商场逛逛,拍了不少照。
其中一图竟见中文字,什么“海鲜酒家”。余无意中看见,十分惊讶。想当年印尼排华三十多年,直到二十一世纪头方解禁,解禁至今短短十年,中文招牌再度登堂入室,不再是当地政府眼中的妖魔鬼怪。印尼华裔有福了。
看了印尼看本地。本地巫统政府近日推出新版“教育大蓝图”,官方还说推出此蓝图旨在提升国民“国语文”程度,促进各族团结。这种提升马来语文地位的思考方式,根本就说不通。其他族裔并非马来族,你政府怎能以非巫裔的马来语文水准来衡量各族的团结程度?说穿了,他们是借“种族团结”之名以行“大马来人主义”,使全国非巫裔都乖乖臣服于马来语言及文化下,最好是你们全部同化成马来人,当然,如果所有国民都变成马来人,巫统又会失去斗争意义,到时可能就倒台了,很好笑是吧。
巫统不敢明目张胆排华,就以“教育大蓝图”这种看似合理的方式来“以华排华”。我没说要你不教华语文,我只要你多上马来语文课,好好提升马来语文程度,所以你需加倍用工,同时我也要你多上英语课,保持良好英文水平。等你上这些课上到筋疲力尽时,再去学你的华语文,然后给你华语文难拿甲等成绩。渐渐的你对华语文兴趣乏乏,自己放弃华语文教学。这招真高明,但很快就给余看破。如果以余的智慧都能看破此招数,那么想必大多数人都能直到巫统政府的“司马昭之心”。
巫统不敢明目张胆排华,就以“教育大蓝图”这种看似合理的方式来“以华排华”。我没说要你不教华语文,我只要你多上马来语文课,好好提升马来语文程度,所以你需加倍用工,同时我也要你多上英语课,保持良好英文水平。等你上这些课上到筋疲力尽时,再去学你的华语文,然后给你华语文难拿甲等成绩。渐渐的你对华语文兴趣乏乏,自己放弃华语文教学。这招真高明,但很快就给余看破。如果以余的智慧都能看破此招数,那么想必大多数人都能直到巫统政府的“司马昭之心”。
印尼排华三十多年最终仍旧解禁,你巫统现在还想学人家排华,有没有慢了点?当初日本经济起飞二十年后,你才来提出“向东学习”口号。拜托你巫统政府不要每次都这么迟钝,好吗?
星期五, 九月 20, 2013
衛生部的中文傳單
本国卫生部,乃少数由华人当部长的部门,虽然目前由印裔当政,但总算还是非马来人。由于该部门种族色彩较淡,所以当余在政府医疗中心看到以下的传单时,并不出奇。
余很感谢卫生部为国内六百多万华人印了不少传单、布条、册子等等。但余希望该部门有诚意,认真写好各种传单文字,不是随便找人或网上翻译器来敷衍人口众多的本国华人。余如此说,是因为这传单的文字十分有问题。
如果发生上述情况(这句没问题),
请立刻于附近的医院或诊疗所(应该写成:请立刻前往附近的医院或诊疗所)
或致电999(没问题)
您的快速行动可以援救生命(这句子怪怪的,尤其是“援救”好像用得不太对,常人都用“挽救”。这传单也犯了“欧化”的问题,写中文不一定要“您的我的他的”。所以,余认为,该句可以如此写:马上行动,保住生命!)
余很感谢卫生部为国内六百多万华人印了不少传单、布条、册子等等。但余希望该部门有诚意,认真写好各种传单文字,不是随便找人或网上翻译器来敷衍人口众多的本国华人。余如此说,是因为这传单的文字十分有问题。
如果发生上述情况(这句没问题),
请立刻于附近的医院或诊疗所(应该写成:请立刻前往附近的医院或诊疗所)
或致电999(没问题)
您的快速行动可以援救生命(这句子怪怪的,尤其是“援救”好像用得不太对,常人都用“挽救”。这传单也犯了“欧化”的问题,写中文不一定要“您的我的他的”。所以,余认为,该句可以如此写:马上行动,保住生命!)
星期四, 九月 19, 2013
省點補習費也好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十月四日或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省點補習費也好

华教团体对最新的教育大蓝图有异言,因为教育大蓝图要增加华小生的国语文上课时间。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学校上课时间有限,国语文课节数增加,那其他课的节数大概就要调整一番。华小顿时变得好像是“语言学校”,专攻三语。
吊诡的是,本地上一代华裔平民只说巴刹马来语就可以与马来人嘻哈一番,而他们根本没受过正统马来文教育。现在的华裔生的国语文水平比他们的祖辈好得多了。
其实,前首相敦马曾说,国语文目前不是知识语言,所以敦马才坚持要落实英语文教数理。而国语文水平,只能靠官方去推动,然后期盼可以挨到发光发热的一天,在本地和国际上抬头。目前私人界几乎都拜英语文为神。当局其实也想打破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好让国语文可以成为民众真正的工作语言。这方面可以由当局曾打出在私人界推广国语文的应用广告来证明。
家长对学府的首要期望是把孩子栽培成才,而如果增加国语文的上课时数增加影响到学生花更多时间在学习各种实用知识时,那将令家长失望。何况当局是说提升国语文水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团结,理由很牵强,许多家长不能信服。
许多人担心,在小学中学时力拼国语文拿甲等,补习国语文花了父母不少钱,最后上高等学府时国语文渐渐从眼中消失。在私人界打工后国语文更是抛回给老师。而所花的时间与精神此时再已追不回了。这算是很多人的经验。
不同领域所需的语言程度都有所不同。举个例子,英语文程度不一定要能达到文学水平才能学数理或工程。政府若是觉得只要搞好华裔子弟的会话和读写,那么简化国语文课程会比较实际(拿掉古文和文学内容)。毕竟华裔子弟是把马来语文当“第二语文”来学习的。
多懂得一种语言的确很好很上进。但那应该是个人选择。如果学生知道自己不是多语的料,或只想专注在学习实用知识上,那强制学生学多语,唯恐弄巧反拙。毕竟 有几人真正精通多语? 有几人是赵元任?
如果当局还是注重数理或其他实用知识,那就不该过于注重语文科。时间有限,对欲学习实用知识的学生而言非常宝贵。当然,如果有学生真要成为马来文文学家,我们应当鼓励之,皆因那是自愿的。
当然,若当局真如所承诺般,为华小国语文补课派出上等师资,那么家长可以省下补习钱了。目前家长把孩子送去补习已成了风气,所以若学校师资良好,家长可以省下补习费,学生也能省下补习时间。

华教团体对最新的教育大蓝图有异言,因为教育大蓝图要增加华小生的国语文上课时间。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学校上课时间有限,国语文课节数增加,那其他课的节数大概就要调整一番。华小顿时变得好像是“语言学校”,专攻三语。
吊诡的是,本地上一代华裔平民只说巴刹马来语就可以与马来人嘻哈一番,而他们根本没受过正统马来文教育。现在的华裔生的国语文水平比他们的祖辈好得多了。
其实,前首相敦马曾说,国语文目前不是知识语言,所以敦马才坚持要落实英语文教数理。而国语文水平,只能靠官方去推动,然后期盼可以挨到发光发热的一天,在本地和国际上抬头。目前私人界几乎都拜英语文为神。当局其实也想打破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好让国语文可以成为民众真正的工作语言。这方面可以由当局曾打出在私人界推广国语文的应用广告来证明。
家长对学府的首要期望是把孩子栽培成才,而如果增加国语文的上课时数增加影响到学生花更多时间在学习各种实用知识时,那将令家长失望。何况当局是说提升国语文水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团结,理由很牵强,许多家长不能信服。
许多人担心,在小学中学时力拼国语文拿甲等,补习国语文花了父母不少钱,最后上高等学府时国语文渐渐从眼中消失。在私人界打工后国语文更是抛回给老师。而所花的时间与精神此时再已追不回了。这算是很多人的经验。
不同领域所需的语言程度都有所不同。举个例子,英语文程度不一定要能达到文学水平才能学数理或工程。政府若是觉得只要搞好华裔子弟的会话和读写,那么简化国语文课程会比较实际(拿掉古文和文学内容)。毕竟华裔子弟是把马来语文当“第二语文”来学习的。
多懂得一种语言的确很好很上进。但那应该是个人选择。如果学生知道自己不是多语的料,或只想专注在学习实用知识上,那强制学生学多语,唯恐弄巧反拙。毕竟 有几人真正精通多语? 有几人是赵元任?
如果当局还是注重数理或其他实用知识,那就不该过于注重语文科。时间有限,对欲学习实用知识的学生而言非常宝贵。当然,如果有学生真要成为马来文文学家,我们应当鼓励之,皆因那是自愿的。
当然,若当局真如所承诺般,为华小国语文补课派出上等师资,那么家长可以省下补习钱了。目前家长把孩子送去补习已成了风气,所以若学校师资良好,家长可以省下补习费,学生也能省下补习时间。
政府欲提升国语文程度有感
华教团体对最新的教育大蓝图有异言,因为教育大蓝图要增加华小生的国语文上课时间。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学校上课时间有限,国语文课节数增加,那其他课的节数大概就要调整一番。华小顿时变得好像是“语言学校”,专攻三语。
我们的祖先说巴刹马来语就可以与马来人好好交流,又何需受什么马来文教育?这些教育时数问题完全是政府为了实现“大马来人主义”而搞出来的,骨子里全都是为了“马来人的面子”。
说穿了,政府要提升华人的马来语文水准的背后目的只是为了"马来民族的面子"。他们当中包括老马都知道国语文目前根本不是知识语言,只能靠官方去推动。然后期盼可以挨到一天国语文发光发热在本地和国际抬头。目前私人界拜英语文为神。政府也想打破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好让国语文可以成为民众真正的工作语言。
为了“马来民族的尊严”,我们需要拨出更多时间学习马来语。原来学习好国语文比学习实用知识与技能要重要得多。我想请问政府,搞“国民团结”当真重要过培养“知识人才”?
最糟糕的是,小学中学力拼国语文拿甲等,补习国语文花了父母不少钱,最后上高等学府时国语文渐渐从眼中消失。在私人界打工后国语文就可抛给老师。所花时间与精神此时已追不回了。
我想请问政府,你要学生提升国语文程度,目的为何? 培养一两位华裔马来语文专家? 或文学家? 还是国语文水准提升后,学生比较能通过"国语文"来掌握"实用知识"?若只是要基本会话和读写,何须用上这么多时间?去简化你的马来文课程不久行了吗(拿掉那些什么古文和文学内容)。毕竟华人子弟应该把马来语文当“第二语文”来学习的。
多懂得一种语言的确很好很上进。但那应该是个人选择。如果学生知道自己不是多语的料,或只想专注在学习实用知识上,那你政府强制学生学多语,岂不是在捣乱? 有几人真正精通多语? 有几人是赵元任?
语文强不保证就能很容易学到其他技能。学实用知识,难道英语文程度就要强到可以写文学作品?读工程难道英语文就要顶呱呱强到像白人一样?学马来语文学到顶呱呱,我们华人就会更加了解马来人国民更团结?有没有搞错?
如果政府还是注重数理,那么请不要在逼华人子弟提升马来语文程度。时间有限,我们还要用来学其他实用知识的。当然,如果有人真要成为马来文学家,我们也不应阻止他。
最毒的是,慢慢使你们华人觉得学华语很麻烦,很没用,很耗时间精神,又不能用华语文谋生,最后华人你自己放弃华语文,这才是高招。
我们的祖先说巴刹马来语就可以与马来人好好交流,又何需受什么马来文教育?这些教育时数问题完全是政府为了实现“大马来人主义”而搞出来的,骨子里全都是为了“马来人的面子”。
说穿了,政府要提升华人的马来语文水准的背后目的只是为了"马来民族的面子"。他们当中包括老马都知道国语文目前根本不是知识语言,只能靠官方去推动。然后期盼可以挨到一天国语文发光发热在本地和国际抬头。目前私人界拜英语文为神。政府也想打破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好让国语文可以成为民众真正的工作语言。
为了“马来民族的尊严”,我们需要拨出更多时间学习马来语。原来学习好国语文比学习实用知识与技能要重要得多。我想请问政府,搞“国民团结”当真重要过培养“知识人才”?
最糟糕的是,小学中学力拼国语文拿甲等,补习国语文花了父母不少钱,最后上高等学府时国语文渐渐从眼中消失。在私人界打工后国语文就可抛给老师。所花时间与精神此时已追不回了。
我想请问政府,你要学生提升国语文程度,目的为何? 培养一两位华裔马来语文专家? 或文学家? 还是国语文水准提升后,学生比较能通过"国语文"来掌握"实用知识"?若只是要基本会话和读写,何须用上这么多时间?去简化你的马来文课程不久行了吗(拿掉那些什么古文和文学内容)。毕竟华人子弟应该把马来语文当“第二语文”来学习的。
多懂得一种语言的确很好很上进。但那应该是个人选择。如果学生知道自己不是多语的料,或只想专注在学习实用知识上,那你政府强制学生学多语,岂不是在捣乱? 有几人真正精通多语? 有几人是赵元任?
语文强不保证就能很容易学到其他技能。学实用知识,难道英语文程度就要强到可以写文学作品?读工程难道英语文就要顶呱呱强到像白人一样?学马来语文学到顶呱呱,我们华人就会更加了解马来人国民更团结?有没有搞错?
如果政府还是注重数理,那么请不要在逼华人子弟提升马来语文程度。时间有限,我们还要用来学其他实用知识的。当然,如果有人真要成为马来文学家,我们也不应阻止他。
最毒的是,慢慢使你们华人觉得学华语很麻烦,很没用,很耗时间精神,又不能用华语文谋生,最后华人你自己放弃华语文,这才是高招。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