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四月 23, 2012

舊巴生路炒冬粉炒果條 Char Tang Hun & Char Kuey Teow @ Jalan Kelang Lama

某夜,与友人约在旧巴生路一带喝茶。对那区人生地不熟,就随地选餐馆,看中了这小食档。

小食档位于某政府公共食阁内。诺大的食阁只有两三档在营业,只有这档较有人潮。另一个卖印度料理的档口顾客则稀稀落落。

食阁的巫文名,大意是《美佳食阁》
这档煮食的是一位矮小老婆婆,看样子年级大概有六十多岁了。负责招待客人及准备煮食材料的则是一位样子三四十多岁的女人。

该档所卖食物琳琅满目,一时间不好选择,就点大大个字印在招牌上的炒果条。

夹着果条入口!赞,可谓火候十足!有锅气!不湿,也不过干,恰恰好!吃时配上特制辣椒酱更是美味!其辣椒酱味道不是太特出但也有另一番风味。果条内的料也给得足,虾子虾米猪肉片豆芽葱都给了很多,都炒得香香的。还真的是“招牌”菜啊!

之后某日冥想静修后,与友人再度前往此处。这回试试其炒冬粉。哇!一流!这炒冬粉据我知蛮难做的,我只吃过黄师傅的这道菜。如今竟能在此处吃到,而且水准堪比黄师傅,真是谢天谢地!

炒冬粉的料大概与炒果条一样,只是冬粉要炒得不会过软过硬还真难。我告诉你,这档做到了!

若君有心,就来试试吧!这食阁就在华联广场后面而已。

小食档外观

炒冬粉,赞!
炒果条,赞!


View 旧巴生路炒冬粉 in a larger map

星期日, 四月 08, 2012

突如其來的美食

這日從八達靈家里出發,先往敦拉薩交通總站載了母親尾妹,再續程前往丹絨士拔。這條路頭一次走,特別不順特別慢。抵達萬宜(Bangi)這小市鎮,已是傍晚七點多。車里一眾饑腸轆轆,估計到了丹絨士拔(Tanjung Sepat)時也該餓飽了,故想找些路旁小食暫時頂頂。

在萬宜市鎮慢慢兜,看看沿路有甚么好料。本來擔心這里巫裔市民占多數,無甚華人小食,卻原來這里就像一般華人小市鎮,很多店鋪都是華裔經營。

駕著駕著突見前方右邊有個華裔流動小販,看清楚原來是包點點心,停車光顧。老伯伯突然有這么多生意做,大概也是樂翻天吧?

老伯伯的包點檔

老伯伯的包點檔


母親先買燒賣,一到手我便迫不及待的把一個放入嘴,頓時滿口溢香,盡是豬肉鮮香味,燒賣口感軟卻很充實,沒偷工減料,好吃!那味道似曾相似,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家鄉昔加末的路旁晚間燒賣檔,這檔不只賣燒賣,也賣經濟面米粉等,我是其宵夜常客,其老店鋪遭收購翻新,已經關閉好幾年,駕車經過原處時,往往嘆: 好味道不復尋矣!沒想到今日竟在萬宜吃到了家鄉味道。有幸也,呵呵!

至于包點,沒有驚喜,平平無奇。


一口咬開燒賣,只見鮮嫩的肉


吃到真爽啊!


星期五, 四月 06, 2012

落黄泉的季节?

从小就留意到,住宅区内凡有住家治丧,那段时间内同一区必也会出现很多丧事。

清明季节方过,不少人也跟着离开,下九泉去了。友人女友父亲刚过世,另一位友人婆婆则在医院性命垂危,而我昨晚开车路经某处,也看到另一个丧礼。

难道清明是落黄泉的季节吗?

我身在外乡,常开车回家乡,有时在同一天都能路经数个丧礼。世事真有这么巧吗?

先父乃于重阳节之后一天逝世。已忘了从何处读到,清明、中元和重阳都是扫墓或祭拜祖先季节。我想这些时期大概也是落黄泉季节吧!听同事说,身体虚弱者,一旦熬不过这些非常时期,就会走了。

星期一, 三月 26, 2012

中共要政改?

溫家寶喊話,中共要政改?

希望不是說來玩玩。

政改是明智之舉,以確保經濟穩穩前進,保民生。

不政改,民間遲早會多了替天行道的組織,中國又会回到了以前的叛黨流竄時代,如白蓮教太平軍之類的。这意味著要內戰,肯定不是中國國民之福。

政改,猶如古時變法,惟程度更深,探討整個政治制度,希望不會像王安石變法般漏洞處處而匆匆落幕。主要是須提防既得利益集團捣乱。要知道,王安石就是毁于既得利益之徒的。谨记谨记!

星期三, 三月 21, 2012

別再說華人應該懂華文






此文于西元2012年3月21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沟通平台 - 樂觀看華教發展

董总要搞华教集会,笔者在网上不时都会看到有人说,是华人就该去支持等论调。仿佛说是华人就该懂华语,该支持华教?

事实是,国内许多华裔不谙华文,都不是很在乎华教课题,华教存亡与他们无关。

他们身上流着华人的血,他们选择非华语为母语。而所选母语也非一些华人方言如广府话或闽南话等,往往都是英语,是所谓的红毛屎或二毛子或香蕉人。

其实,他们所作所为,都符合人权,并没侵犯任何人。

爱华文者该尊重这些人的语言权利,不应谴责他们。若要改善问题,则该把焦点该放在“为何华文无法吸引这些人?”。

况且,很多受华文教育者出来社会打滚后,不再重视华教,有些甚至认同政府思维,觉得单元文化政策才是团结国民良方。这也是他们的权利,全都在于个人的经历与体会。这些人为何认同政府政策而不再支持华教,也是爱华文者该探讨的课题,而且非常重要。

大马是前英国殖民地,碰上英语近百年来通行世界,华语难免需与英语竞争。独立后政府又坚信单元文化政策方能有效团结国民,发布许多不利华教的教育法案,华教路途荆棘满布,惟还是一路走到了今天。

所以,当受华文教育者不再支持华教,这问题非同小可,不可忽视。是否华教真阻碍国民团结,真不合时宜了呢?所以华教团体的种种论调不不能让人信服了呢?

华教在中国未改革开放前都能屹立不倒,现在碰上中国大陆经济起飞华语需求激增,是突破的好时机。虽偶有阻碍,但成长必定更加容易。我们可以乐观看待。

星期一, 二月 27, 2012

報紙無立場,不可能


之前的政党头头辩论,星洲日报版位分得不均匀,遭网民抨击,说星洲日报不中立。

然后星洲日报“软硬兼施”,即为此事道歉解释,也刊登文章反击网民。

我想说,星洲日报由商业集团控制,先不说编辑部独立与否,该集团老板其实有权干涉编辑部,指定报道偏向某某人或某某党或某某理念,毕竟这是他的报纸啊。

公司由我出钱出力,要做些什么竟要你来管?要不要刊登我的稿,也是该报编辑的权力呀!读者这种越界的心态,我真的想不通。

读者若不爽星洲日报报道偏颇,则该罢读该报,以市场力量还击该报。但很多读者要求该报编辑道歉甚至污蔑报人,该做的也做,不该做的也做。如此行为恰恰反映出读者仍关心星洲日报,内心希望该报能做得更好!

其实,读者若想要看某某党的新闻,可以读那些党报啊!或者读星洲日报以外的报纸(纸媒网媒都有)啊!如此他们将能读到他们想读的新闻,无需大动肝火发脾气,伤身啊。

或者,稍有财富者也能考虑办报,发扬自身理念,譬如搞一个“立场中立”的报纸,相信读者不会少。而且,华文报在多报竞争下必会办得愈发出色。

当然,在本国办报,陷阱多多。《1984年印刷机与出版法令》一日不除,办报终会办得战战兢兢。这该是各报管理层包括星洲日报管理层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