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一月 18, 2015

還原宗教本來面目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廿六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传法与教主•勇瑜

还原宗教本来面目

英国明星摇滚始祖披头四(The Beatles)里,最红当属庄连农(John Lennon)。他单飞后,几乎每首歌曲都在批判社会课题。

其中一首名曲就是“Imagine”(义译为“假如”)。某句歌词写到(非直译):“假如没有宗教,天下会不会变得好一点”。

近来,刘维政君亦写了“如果世界没有宗教”,觉得世界若无宗教,也许会和平兼有序。

为何庄连农与刘君,乃至许多人,都认为宗教反而使世界更乱,天天上演某宗教信徒迫害另一个宗教信徒的事件?

首先,我们称宗教大贤为“创教者”或“宗教教主”,其实不甚对。这些大贤,在世时,都只想传法而已。传什么法?人之所以有信仰,就是为了了解为何来世,及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大贤能为世人解答这些问题,传了可得到这些真理之法。

除传法外,从没听说过任何大贤想要“创宗教自封教主、著经典为世所尊”。这其实是对的,身为大贤,岂会在意名声?岂会在意大权在握?大贤明知传法会受当权者迫害,却仍勇气十足的去做,很肯定大贤根本不重视名声与大权。

大贤离开世间了,即便他们生前并无成为教主的意思,但信徒为不使“法”消失,或有不可知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就集合所有信徒,成立了组织,然后把“师父”扛上神台,尊其为教主,以其为象征来团结所有信徒。

有些宗教的信徒,则搜集“师父”生前的言语和事迹等,写成宗教经典,以师父加上宗教经典为“宗教组织”象征。有了组织,为了维持组织秩序,种种的阶级与教条等等也应运而生。

可见,“创教者”“宗教教主”等诸多名号,不是大贤所自封的,而是信徒所冠上的。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著经典?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办组织,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以发动战争建立宗教帝国?

这些宗教信徒的所作所为,说穿了,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而已。我“觉得”须把师父的法传下去,故我编写经典,故我办组织招揽更多信众等等。问题是,从头到尾根本是自己一厢情愿,“师父”根本从没这样叮嘱过。

师父在世时或许有提过用过某些“教条”,我们也只可说那些都是应环境而生,适用于当时当地,未必适用于现在异地。况且,教条何曾是重点?修行之法以提升心灵境界方是重点。在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提倡之礼,就是因应中国当时的环境而生,礼虽有一点“规范”的味道,但核心还是在于借礼来修身修心好“亲近真理”。佛教鼓励信徒的受戒。也都是为了利于修行。各教都有“秘修法”,回教有苏菲主义、基督教和佛教更有不少秘修法,秘修就是为了使自己“亲近真理”。因此,宗教信徒因弄清何谓其教重点才对。

以国内外的各种宗教纠纷而言,通常不是宗教信徒为宗教出一口气,就是担心其“弟兄姐妹”离教而去。说真的,这种心态,可以“执着”二字来形容之。他们觉得须捍卫自己的“真理”,所以要为自己所信的真理“出头”。他们觉得“弟兄姐妹”离开“自己的宗教”,是亵渎了“真理”,冒犯了自己(你怎么可以做出使我对信仰动摇的事?)。

所以,宗教信徒的种种过激行为,表面上是为了宗教,往往都是为了自己。对信仰的信念若坚定如磐石,眼耳所接收的种种的“刺激”丝毫动摇不了信念,通常是信念动摇了才会对种种“刺激”有反应。就好像如果坚信一加一等于二,一天有人说一加一等于三,你就只会嗤之以鼻。只有一种情况下你会生气,就是内心深处开始怀疑一加一是否真的等于三,而自己又不愿承认自己的信念已经动摇,才会以生气来掩饰,而自己又不自觉是因此而生气。种种的宗教纷争,往往都是拜这些各宗教信徒”信念不坚定”所赐。

笔者觉得,若要消除种种宗教纠纷,各宗教信徒必须弄清楚,自己为何信奉目前的宗教。自己有否弄错了宗教重点?有否忘了“教主”传法的真正内涵?有否因执着于“宗教名声好坏、信众人数增减”等等因素,反而辜负了“教主”当初传法的一番用心良苦?

星期日, 一月 11, 2015

宗教修行修到歪路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四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天窗亮话:宗教修行到走歪路•勇瑜

宗教修行修到歪路

电影The King's Speech(国王的演讲) 有情节如此:国王天生口吃,找上某著名“治口吃医生”。可是国王受不了治疗过程,某次发飙对医生羞辱一番。医生当场没发脾气,但之后再也不理国王了。之后国王知错了,再去拜造访那位医生,医生说:“我在等着你道歉呢”.

查理杂志社讥讽羞辱宗教确实很伤人心。而那些几位杀人暴徒若是修养良好,大可如电影里的“治口吃医生”般,对羞辱都不理之。若心中怒火还是狂烧,要采取法律行动,或要口诛笔伐也行。但他们最终却选择了以血洗杂志社来回应。

他们的选择,说明了他们多么相信暴力可解决这个羞辱宗教的问题。他们想以此行动带出“杀一儆百”的效果,希望从此没人敢再侮辱他们的宗教。可是,现在人人反而说把焦点放在他们企图以暴力恐吓夺走他人言论自由的权利。所以,他们的选择,根本没有达到所期待的效果,说是事半功倍实不为过。

毕竟被查理杂志羞辱过的对象不少,惟只有这群穆斯林拿武器闯入杂志社“行刑”。 他们之所以觉得暴力能帮得上忙,或许与平时的宗教教育有关。回教宗教师一边高喊“回教是和平的宗教”, 另一边却对信徒走入暴力之路的倾向无能为力。古兰经里句句都是天启,某些信徒怎么可能会修炼成一个接一个以回教名义杀人的杀人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某些句子过于模棱两可,使极端宗教师得到足够的诠释空间,可以为所欲为的向信徒宣传他们自认为符合句子意思的观点?

比较起其它宗教信徒,以宗教名义干下暴力行径,似乎成了回教的特色。若按穆圣在回教徒心中慈悲又宽宏大量的形像,其对羞辱的处理方式应该会一笑置之,不与那些“没教养”的人计较。可是,为何所有回教恐怖份子并不是向穆圣的宽容榜样学习?相信他们心中的穆圣并非是暴力狂。可是,他们又是从何处学得暴力才是为教“抗争”的最佳方法?乃至他们可以为“教”杀敌,甚至作人肉炸弹殉教也不足惜!按理而言,如他们热衷以穆圣为榜样,即便修养功夫未到家而很生气 ,应该也不至于视他人性命如草菅。对此,回教世界不能坐视不管。毕竟那不仅仅是几条人命这么简单,还令许多人对整个回教社群的观感不佳。

 «论语»里有人问孔子要如何报怨,孔子曰:“以直抱怨”。 变形金刚动漫Tranformers Prime里的Optimus Prime(擎天柱),多次逮到可消灭头号歹角的机会,却因希望对方能知错能改而放过对方。可是,对方一次又一次不痛改前非,一次又一次的想加害人,擎天柱后来再次击败对手后,纵使对手万般求饶,擎天柱知道不除之将后患无穷,危害多人,故选择“以直抱怨”, 杀掉对方。像擎天柱的这种杀,是为正义而杀,情形与母亲为护儿错手杀掉拐子匪一样。而查理杂志社暴徒的杀,却是那群暴徒为了想出一口怨气而大开杀戒,与实在谈不上“以直报怨”,以怨报怨才是真!

星期五, 一月 09, 2015

國家形象決定軟實力成敗

印度近年受“桃色”新闻所累,被媒体爆出多宗强奸轮奸案,国家形象受损严重,“强奸之国”称号不胫而走,乃至有国外媒体列之为女游客绝不可单独游玩之第一国。印度的“灵性大师”、“瑜伽”、“甘地”等形象就此暂时被抹走。

其实,若单凭媒体所报导之数宗强奸案为准,而非靠正式的统计数据来断定印度为“强奸之国”,实在有失公允,危害他“国”名声。

惟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当负面消息一而再再而三接踵而来,肯定会给大众制造深刻印象,而发生诸如冠名号的事。这时,当事人或国所能期待的,不外是大众有足够智慧来应付负面消息所传出的讯息。

本地多不乏对印度有深刻感情者,多数都为印裔同胞。印度被冠上强奸之都的称号,这些印裔同胞自然也深感痛心。这些都情有可原,毕竟换作是中国被冠上负面称号,相信本地某些华裔也会感到揪心。

很不幸,在本地各族心里,中国形象其实并不那么美好。 中国政府近年高喊“中国梦”口号,但似乎忘记了该国有许多女国民在世界各地卖身的事。

身为中国公民,这些女国民其实须为其国家形象负责。若卖身只是数个个案,或许还不至于破坏国家形象,可惜中国妓女人数不少,故其政府其实正视这种现象。

在我国,谈到妓女,几乎人人都会先想到中国妓女。国人还因此“赐予”中国妓女名号-有“小龙女”,也有PRC。

警方扫黄行动中逮到的妓女,往往以中国国籍为多(当然,越南好像有“迎头赶上”的趋势),由此可证明中国妓女在本地之泛滥。

印度的强奸事件,有人以中国来比较,说这种事在中国不会是大新闻,只因中国已经“输出”太多妓女,强奸事件又算什么。当然,这些都是讽刺话,算是胡言乱语,不可当真,但这种玩笑也实实在在反映出中国“妓女大国”的不良形象。

印尼女佣受虐事件在马越传越多时,其政府会与我国政府谈判,好保护其女国民在大马的安全和权益。而现在中国政府要准备肩负更多国际责任,变成名副其实的强国,是否也应该先改善其女国民在国外卖身的问题呢?

星期四, 一月 01, 2015

加影七禧中西餐(Seven Wonders @ Kajang)

我超爱传统中西餐店。通常卖西餐如鸡扒火腿薯条之类,然后也兼卖中餐小炒如炒饭炒面之类的。我超爱这种配搭,感觉好像有很多很多的选择,给人一种富足感。

这种中西餐小店往往是在小镇才有,价格比西餐厅便宜许多,又有空调,算是中小学生或学院生吃西餐的好去处。在雪隆要找到这种店,以我所知,只能到巴生。那天知道加影也有这类店,实在惊喜,赶紧去试试看。

抵达时已下午三时,是“不正常午餐时间”,该店有下午茶套餐,烤面包加咖啡或茶,我点了一份。至于正餐,我当然也要试试啦!怎么可错过?就点了招牌之一的“葡式鸡扒套餐”。

鸡扒够香脆,炒饭味道普通,薯条也不甚特别。不过,整体而言,不失水准。中西餐食肆就有这样的特色,食品不会太精致,但亦不会难吃。

至于下午茶配套,该店舍得放份量甚多的牛油加椰,很好吃。就连咖啡乌(黑无糖咖啡),该店也以精美茶具呈上,任客人自己加糖加奶,过过英式贵族瘾,只不过瓷壶里的乃咖啡非茶而已。再此店喝下午茶,比起那些著名新式咖啡店好得多了。


第二次再去,点了海南鸡扒。鸡扒水准不错,香脆而肉又不会太干,但少了海南鸡扒的经典-少了包裹整个鸡扒的炸蛋皮。至于酱汁方面,非常地道,看得出是家庭式煮法,把青黄豆等以番茄辣椒酱煮过。这与外面的海南鸡扒真的不一样。









View Larger Map

星期二, 十二月 30, 2014

保留方言新聞,下來如何?

(为马来西亚讲华语运动所撰,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卅一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保留方言新闻,下来如何

方言新闻_互动百科

去年年末,国营华语电台有意取消方言新闻播报时段。此消息一出,华社衮衮诸公皆如草木皆兵,纷纷为方言新闻叫屈,呼吁国营华语电台保留方言新闻节目。结果国营华语电台也顺从“民”意,保留方言新闻播报时段。

国内华裔籍贯众多,多以各方言为母语,方言新闻播报节目也算是顾及民情。国内有五大中文电台,国营华语电台只为其一,也唯有国营电台设立各方言新闻播报时段,而国营电台到底有多少收听者,无从得知。不过,听众若平常不听国营电台,然后冲着方言新闻播报时段特地转台收听,恐怕是不太可能。

力挺保留方言新闻播报时段的人,出发点在于保护自身方言,用意良好,值得鼓励。惟他们到底有没有做过研究,到底有多少人收听方言新闻。而且,收听方言新闻,对保护母语又会起着多大的作用?
若只听方言新闻,但生活中不与同籍贯者说母语,甚至与同籍贯者说另一种方言,那又要如何解释自己热爱自身的母语?举例,身在雪隆,不时可见客家人之间用广府话交谈,或闽南人之间以广府话交谈,假设他们有收听客话和闽南语新闻播报,但自己又好用他人的母语来交谈,请问这种作法又如何能够称得上是保护自己的母语?

再另举一例,许多客家人占多的城镇,如芙蓉、劳勿等,今天所流行语言竟然是广府话,这叫那些以客家人身份为荣的客家人情何以堪?这就是保护母语的表现吗?

国内五大中文电台,其中竟有四台(如此高比例)一大早都播放广府话节目,除了一两台有些许的闽南语时段之外,想要在这些私立电台听到其他方言播音,简直是难如登天。这好像是对人说,国内多数华裔都是广府人,和少许的闽南人,其他籍贯根本不存在!

那些高喊保留方言新闻时段的人,为何也不呼吁这些电台设立客家话、潮州话、海南话等电台节目?私立中文电台一大早就以广府话“轰炸”国内华裔,难道只因香港文化流行,就可以漠视本土其他籍贯的华人方言吗?切莫忘了,广府话在本国地位仅仅为方言,理应与其他方言平起平坐,不同籍贯的华裔共同语应该是华语才对。

星期六, 十二月 27, 2014

談中庸說儒教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四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焦点课题:谈中庸说儒教•勇瑜

谈中庸说儒教

“教”之原义为“教化”。《说文解字》如此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先生是上,学生是下;先生教,学生学。故儒教乃指以儒家学说教化人。

儒教由孔夫子始,经后人不断阐发扩充孔门教义,渐成体系。中国汉代,儒教被帝王定为“国教”,儒教自此方茁壮成长,惟也逐渐失真,不同时期都有不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儒教添了自己的东西,成了社会制度一部分後,儒家更须为许多陋习背负罪名,乃至民国时期有打到孔家店之说,乃至中国文革时期有批孔之说。若回到经典,可发现孔夫子实在是冤大头。

儒家虽自成一家,惟其经典如六经,皆是流传已久之古籍,非孔子所书,孔子只作整理修改,“述而不作”而已。故六经可谓华夏经典,归于儒家乃只因儒家奉之为圭臬。除六经外,宋时诸儒启发自禅宗各派,专研儒家“性理”之说,故有朱子之定“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大学》《中庸》之文甚简,乃取自《礼记》。

近来,众人高呼挺“中庸”,实乃针对极端者。众人如此爱“中庸”,可曾好好读《中庸》?

按普遍解法,中有不偏不倚之义,庸则是平常之义。

《中庸》言:“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大家要政府行中庸之政,要政府对国内各意见各有取舍,并考虑现实情况,以照顾各方利益,因为若只取一端,就已成了极端。斜塔不调正,反而加重之,塔身倒塌,迟早而已。中庸为调整之法。

以上是对处理事情而言,中庸之义非仅止于此。取庸字“平常”之义,中庸也有劝人活在当下的意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口里咀嚼食物却不知其滋味,思绪不知已漂往何方,这根本就不是活在当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也有做好本份之义。身为何种角色,就该扮演好该角色,不怨天尤人,不埋怨为何命运不好等等,因为埋怨就是想太多。只须做好本份,自然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这是儒者所深信的天道运作法则。

《中庸》亦于多处谈“诚”,主要是要求先对自己坦诚,然后自然而然的能真诚对待外人。许多人因不肯对自己坦诚,不肯接受自己不足或阴暗的一面,想方设法遮遮掩掩,最终才会酿成种种错误。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对自己坦诚,觉得自己不肯要不肯做的东西,肯定不好意思给予他人。

以上只列举部分例子,《中庸》里尚有许多类似的精华待读者慢慢体会。从前,蒙童必修四书五经;如今"何谓四书五经?"则已变成“常见问题”。所幸国内读经班逐渐增多,使家长有机会让孩子接触四书五经等。可是,儒家哲学思想精 髓,尚须经过生活历练方可得知其可贵之处。初读之似乎懂了,後来经历某些事情后,方知之前之“懂”并不算真懂,此时此刻之懂才是真懂才是真心得!

比起小孩,成人由于身处复杂环境,成长时更接触各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观,故更需要这种修身知识。知道了,还须练习,如《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有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越多人勤于修身,社会风气肯定越来越好。

既然现在人人喊中庸倡中庸,那就顺带仔细读读《中庸》,了解《中庸》思想,尝试于生活中实践中庸的修身法,那才是“中庸”最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