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一月 18, 2015
還原宗教本來面目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廿六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传法与教主•勇瑜
还原宗教本来面目
英国明星摇滚始祖披头四(The Beatles)里,最红当属庄连农(John Lennon)。他单飞后,几乎每首歌曲都在批判社会课题。
其中一首名曲就是“Imagine”(义译为“假如”)。某句歌词写到(非直译):“假如没有宗教,天下会不会变得好一点”。
近来,刘维政君亦写了“如果世界没有宗教”,觉得世界若无宗教,也许会和平兼有序。
为何庄连农与刘君,乃至许多人,都认为宗教反而使世界更乱,天天上演某宗教信徒迫害另一个宗教信徒的事件?
首先,我们称宗教大贤为“创教者”或“宗教教主”,其实不甚对。这些大贤,在世时,都只想传法而已。传什么法?人之所以有信仰,就是为了了解为何来世,及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大贤能为世人解答这些问题,传了可得到这些真理之法。
除传法外,从没听说过任何大贤想要“创宗教自封教主、著经典为世所尊”。这其实是对的,身为大贤,岂会在意名声?岂会在意大权在握?大贤明知传法会受当权者迫害,却仍勇气十足的去做,很肯定大贤根本不重视名声与大权。
大贤离开世间了,即便他们生前并无成为教主的意思,但信徒为不使“法”消失,或有不可知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就集合所有信徒,成立了组织,然后把“师父”扛上神台,尊其为教主,以其为象征来团结所有信徒。
有些宗教的信徒,则搜集“师父”生前的言语和事迹等,写成宗教经典,以师父加上宗教经典为“宗教组织”象征。有了组织,为了维持组织秩序,种种的阶级与教条等等也应运而生。
可见,“创教者”“宗教教主”等诸多名号,不是大贤所自封的,而是信徒所冠上的。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著经典?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办组织,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以发动战争建立宗教帝国?
这些宗教信徒的所作所为,说穿了,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而已。我“觉得”须把师父的法传下去,故我编写经典,故我办组织招揽更多信众等等。问题是,从头到尾根本是自己一厢情愿,“师父”根本从没这样叮嘱过。
师父在世时或许有提过用过某些“教条”,我们也只可说那些都是应环境而生,适用于当时当地,未必适用于现在异地。况且,教条何曾是重点?修行之法以提升心灵境界方是重点。在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提倡之礼,就是因应中国当时的环境而生,礼虽有一点“规范”的味道,但核心还是在于借礼来修身修心好“亲近真理”。佛教鼓励信徒的受戒。也都是为了利于修行。各教都有“秘修法”,回教有苏菲主义、基督教和佛教更有不少秘修法,秘修就是为了使自己“亲近真理”。因此,宗教信徒因弄清何谓其教重点才对。
以国内外的各种宗教纠纷而言,通常不是宗教信徒为宗教出一口气,就是担心其“弟兄姐妹”离教而去。说真的,这种心态,可以“执着”二字来形容之。他们觉得须捍卫自己的“真理”,所以要为自己所信的真理“出头”。他们觉得“弟兄姐妹”离开“自己的宗教”,是亵渎了“真理”,冒犯了自己(你怎么可以做出使我对信仰动摇的事?)。
所以,宗教信徒的种种过激行为,表面上是为了宗教,往往都是为了自己。对信仰的信念若坚定如磐石,眼耳所接收的种种的“刺激”丝毫动摇不了信念,通常是信念动摇了才会对种种“刺激”有反应。就好像如果坚信一加一等于二,一天有人说一加一等于三,你就只会嗤之以鼻。只有一种情况下你会生气,就是内心深处开始怀疑一加一是否真的等于三,而自己又不愿承认自己的信念已经动摇,才会以生气来掩饰,而自己又不自觉是因此而生气。种种的宗教纷争,往往都是拜这些各宗教信徒”信念不坚定”所赐。
笔者觉得,若要消除种种宗教纠纷,各宗教信徒必须弄清楚,自己为何信奉目前的宗教。自己有否弄错了宗教重点?有否忘了“教主”传法的真正内涵?有否因执着于“宗教名声好坏、信众人数增减”等等因素,反而辜负了“教主”当初传法的一番用心良苦?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