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一月 23, 2015

Pandangan seorang bukan muslim terhadap "Buddha menyebar ajaran Islam"

Ajaran Buddha ini fokus dalam mencari diri-sendiri yg benar. Dan diri sendiri yg benar adalah Tuhan.

Cuba bayangkan Tuhan ialah Lautan, dan diri sendiri benar kita ini titisan dari Lautan, jika kita dapat mencari diri sendiri yg benar, maka kita dapat mencari Tuhan.

Tuhan ada dalam diri kita, tapi kita perlu membuat latihan minda melalui meditasi. Islam bertujuan yg sama dengan cara berdoa atau "Sufi-whirling". Confucianism pun bertujuan yg sama dengan cara mengawasi reaksi sendiri terhadap setiap peristiwa. Christian pun bertujuan yang sama dengan cara berdoa juga.

Kalau kita hanya fokus dalam cara-cara mendekati Tuhan, maka tiada perbezaan lagi di antara agama. Sekarang perbezaan ditekan kerana kita terlalu fokus benda luaran seperti "sejarah agama tidak sama lah" , "asal usul agama tidak sama lah", "tempat sembahyang agama tidak sama lah", dan lain-lain. Jadi adalah orang yang selalu berpendapat bahawa agama dia yang paling betul, yang satu-satunya  yang boleh membawa "Truth" , dan agama yang lain semuanya sesat dan terpesong.

Adakah ini semua penting untuk manusia?

星期四, 一月 22, 2015

Pandangan Seorang Bukan Muslim yang ber"Kepercayaan" terhadap Agama

Kepada orang Muslim, Quran adalah "Truth". 
 
Kepada orang bukan Muslim yang beragama, mereka masing-masing ada kitab suci yang juga sebagai "Truth".

Sebagai fakta, keajaiban terdapat di sejarah semua agama. Saya boleh kata "setiap agama dicipta kerana manusia mengalami perkara keajaiban".

Perbezaan di antara pelbagai agama cumanya satu:
orang Muslim merujuk kepada Quran dan orang Bukan Muslim merujuk kepada kitab suci agama dia sendiri.

Kalau saudara pernah mengaji kitab-kitab agama lain seperti Holy Bible, Vedas, I-Ching dan lain-lain, saudara pasti boleh mendapati bahawa kitab-kitab suci tersebut amat menakjubkan seperti Quran juga.

Dan Itu merupakan sebabnya penganut agama terus percaya kepada agama mereka. Mereka melihat agama mereka itu agama yang penuh dengan keajaiban.

Saya sebagai Bukan Muslim, saya pernah dan akan terus membaca Quran. Walaupun manusia tidak dapat membukti kewujudan Tuhan, tetapi saya tetap percaya kepada Tuhan.

Sebagai seorang Bukan Muslim, saya berpendapat bahawa semua agama di dunia ini tetap dapat membawa Truth kapada manusia. Ada sebabnya Tuhan mengizinkan begitu ramai agama wujud di bumi. Seseorang hanya perlu pilih yang mana satu agama (ajaran) paling sesuai untuk dia sendiri.

Keindahan agama adalah bukan "apa yang disuruh boleh buat dan disuruh tidak boleh buat", bukan "apa yang disuruh boleh makan dan yang disuruh tidak boleh makan", bukan "asyik berfikir sama ada boleh saya memasuki syurga selepas meninggal dunia",

Keindahan agama adalah penganut berpeluang untuk belajar cara-cara untuk mendekati Tuhan. Solat, Meditation, Sufi-whirling dan banyak lagi (ya banyak lagi di banyak agama, kalau ada masa sila kaji) adalah antara cara-cara yang membolehkan kita untuk merasai kewujudan Tuhan.

Salah satu lagi cara untuk mendekati Tuhan ialah sama ada kita masih percaya kepada Tuhan bila kepahitan hidup datang menghempas. Salah satu contoh ialah untuk berfikir secara rasional meskipun sudah marah dan tidak membuat judgement terhadap sebarang perkara.

Tiada seseorang yang beragama pun boleh menafikan bahawa Mendekati Tuhan adalah perkara yang terpenting sekali dalam agama mereka.

Jadi adalah amat extreme seseorang itu mengatakan bahawa agama lain adalah terpesong.

星期日, 一月 18, 2015

還原宗教本來面目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廿六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传法与教主•勇瑜

还原宗教本来面目

英国明星摇滚始祖披头四(The Beatles)里,最红当属庄连农(John Lennon)。他单飞后,几乎每首歌曲都在批判社会课题。

其中一首名曲就是“Imagine”(义译为“假如”)。某句歌词写到(非直译):“假如没有宗教,天下会不会变得好一点”。

近来,刘维政君亦写了“如果世界没有宗教”,觉得世界若无宗教,也许会和平兼有序。

为何庄连农与刘君,乃至许多人,都认为宗教反而使世界更乱,天天上演某宗教信徒迫害另一个宗教信徒的事件?

首先,我们称宗教大贤为“创教者”或“宗教教主”,其实不甚对。这些大贤,在世时,都只想传法而已。传什么法?人之所以有信仰,就是为了了解为何来世,及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大贤能为世人解答这些问题,传了可得到这些真理之法。

除传法外,从没听说过任何大贤想要“创宗教自封教主、著经典为世所尊”。这其实是对的,身为大贤,岂会在意名声?岂会在意大权在握?大贤明知传法会受当权者迫害,却仍勇气十足的去做,很肯定大贤根本不重视名声与大权。

大贤离开世间了,即便他们生前并无成为教主的意思,但信徒为不使“法”消失,或有不可知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就集合所有信徒,成立了组织,然后把“师父”扛上神台,尊其为教主,以其为象征来团结所有信徒。

有些宗教的信徒,则搜集“师父”生前的言语和事迹等,写成宗教经典,以师父加上宗教经典为“宗教组织”象征。有了组织,为了维持组织秩序,种种的阶级与教条等等也应运而生。

可见,“创教者”“宗教教主”等诸多名号,不是大贤所自封的,而是信徒所冠上的。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著经典?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办组织,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以发动战争建立宗教帝国?

这些宗教信徒的所作所为,说穿了,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而已。我“觉得”须把师父的法传下去,故我编写经典,故我办组织招揽更多信众等等。问题是,从头到尾根本是自己一厢情愿,“师父”根本从没这样叮嘱过。

师父在世时或许有提过用过某些“教条”,我们也只可说那些都是应环境而生,适用于当时当地,未必适用于现在异地。况且,教条何曾是重点?修行之法以提升心灵境界方是重点。在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提倡之礼,就是因应中国当时的环境而生,礼虽有一点“规范”的味道,但核心还是在于借礼来修身修心好“亲近真理”。佛教鼓励信徒的受戒。也都是为了利于修行。各教都有“秘修法”,回教有苏菲主义、基督教和佛教更有不少秘修法,秘修就是为了使自己“亲近真理”。因此,宗教信徒因弄清何谓其教重点才对。

以国内外的各种宗教纠纷而言,通常不是宗教信徒为宗教出一口气,就是担心其“弟兄姐妹”离教而去。说真的,这种心态,可以“执着”二字来形容之。他们觉得须捍卫自己的“真理”,所以要为自己所信的真理“出头”。他们觉得“弟兄姐妹”离开“自己的宗教”,是亵渎了“真理”,冒犯了自己(你怎么可以做出使我对信仰动摇的事?)。

所以,宗教信徒的种种过激行为,表面上是为了宗教,往往都是为了自己。对信仰的信念若坚定如磐石,眼耳所接收的种种的“刺激”丝毫动摇不了信念,通常是信念动摇了才会对种种“刺激”有反应。就好像如果坚信一加一等于二,一天有人说一加一等于三,你就只会嗤之以鼻。只有一种情况下你会生气,就是内心深处开始怀疑一加一是否真的等于三,而自己又不愿承认自己的信念已经动摇,才会以生气来掩饰,而自己又不自觉是因此而生气。种种的宗教纷争,往往都是拜这些各宗教信徒”信念不坚定”所赐。

笔者觉得,若要消除种种宗教纠纷,各宗教信徒必须弄清楚,自己为何信奉目前的宗教。自己有否弄错了宗教重点?有否忘了“教主”传法的真正内涵?有否因执着于“宗教名声好坏、信众人数增减”等等因素,反而辜负了“教主”当初传法的一番用心良苦?

星期日, 一月 11, 2015

宗教修行修到歪路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四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天窗亮话:宗教修行到走歪路•勇瑜

宗教修行修到歪路

电影The King's Speech(国王的演讲) 有情节如此:国王天生口吃,找上某著名“治口吃医生”。可是国王受不了治疗过程,某次发飙对医生羞辱一番。医生当场没发脾气,但之后再也不理国王了。之后国王知错了,再去拜造访那位医生,医生说:“我在等着你道歉呢”.

查理杂志社讥讽羞辱宗教确实很伤人心。而那些几位杀人暴徒若是修养良好,大可如电影里的“治口吃医生”般,对羞辱都不理之。若心中怒火还是狂烧,要采取法律行动,或要口诛笔伐也行。但他们最终却选择了以血洗杂志社来回应。

他们的选择,说明了他们多么相信暴力可解决这个羞辱宗教的问题。他们想以此行动带出“杀一儆百”的效果,希望从此没人敢再侮辱他们的宗教。可是,现在人人反而说把焦点放在他们企图以暴力恐吓夺走他人言论自由的权利。所以,他们的选择,根本没有达到所期待的效果,说是事半功倍实不为过。

毕竟被查理杂志羞辱过的对象不少,惟只有这群穆斯林拿武器闯入杂志社“行刑”。 他们之所以觉得暴力能帮得上忙,或许与平时的宗教教育有关。回教宗教师一边高喊“回教是和平的宗教”, 另一边却对信徒走入暴力之路的倾向无能为力。古兰经里句句都是天启,某些信徒怎么可能会修炼成一个接一个以回教名义杀人的杀人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某些句子过于模棱两可,使极端宗教师得到足够的诠释空间,可以为所欲为的向信徒宣传他们自认为符合句子意思的观点?

比较起其它宗教信徒,以宗教名义干下暴力行径,似乎成了回教的特色。若按穆圣在回教徒心中慈悲又宽宏大量的形像,其对羞辱的处理方式应该会一笑置之,不与那些“没教养”的人计较。可是,为何所有回教恐怖份子并不是向穆圣的宽容榜样学习?相信他们心中的穆圣并非是暴力狂。可是,他们又是从何处学得暴力才是为教“抗争”的最佳方法?乃至他们可以为“教”杀敌,甚至作人肉炸弹殉教也不足惜!按理而言,如他们热衷以穆圣为榜样,即便修养功夫未到家而很生气 ,应该也不至于视他人性命如草菅。对此,回教世界不能坐视不管。毕竟那不仅仅是几条人命这么简单,还令许多人对整个回教社群的观感不佳。

 «论语»里有人问孔子要如何报怨,孔子曰:“以直抱怨”。 变形金刚动漫Tranformers Prime里的Optimus Prime(擎天柱),多次逮到可消灭头号歹角的机会,却因希望对方能知错能改而放过对方。可是,对方一次又一次不痛改前非,一次又一次的想加害人,擎天柱后来再次击败对手后,纵使对手万般求饶,擎天柱知道不除之将后患无穷,危害多人,故选择“以直抱怨”, 杀掉对方。像擎天柱的这种杀,是为正义而杀,情形与母亲为护儿错手杀掉拐子匪一样。而查理杂志社暴徒的杀,却是那群暴徒为了想出一口怨气而大开杀戒,与实在谈不上“以直报怨”,以怨报怨才是真!

星期五, 一月 09, 2015

國家形象決定軟實力成敗

印度近年受“桃色”新闻所累,被媒体爆出多宗强奸轮奸案,国家形象受损严重,“强奸之国”称号不胫而走,乃至有国外媒体列之为女游客绝不可单独游玩之第一国。印度的“灵性大师”、“瑜伽”、“甘地”等形象就此暂时被抹走。

其实,若单凭媒体所报导之数宗强奸案为准,而非靠正式的统计数据来断定印度为“强奸之国”,实在有失公允,危害他“国”名声。

惟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当负面消息一而再再而三接踵而来,肯定会给大众制造深刻印象,而发生诸如冠名号的事。这时,当事人或国所能期待的,不外是大众有足够智慧来应付负面消息所传出的讯息。

本地多不乏对印度有深刻感情者,多数都为印裔同胞。印度被冠上强奸之都的称号,这些印裔同胞自然也深感痛心。这些都情有可原,毕竟换作是中国被冠上负面称号,相信本地某些华裔也会感到揪心。

很不幸,在本地各族心里,中国形象其实并不那么美好。 中国政府近年高喊“中国梦”口号,但似乎忘记了该国有许多女国民在世界各地卖身的事。

身为中国公民,这些女国民其实须为其国家形象负责。若卖身只是数个个案,或许还不至于破坏国家形象,可惜中国妓女人数不少,故其政府其实正视这种现象。

在我国,谈到妓女,几乎人人都会先想到中国妓女。国人还因此“赐予”中国妓女名号-有“小龙女”,也有PRC。

警方扫黄行动中逮到的妓女,往往以中国国籍为多(当然,越南好像有“迎头赶上”的趋势),由此可证明中国妓女在本地之泛滥。

印度的强奸事件,有人以中国来比较,说这种事在中国不会是大新闻,只因中国已经“输出”太多妓女,强奸事件又算什么。当然,这些都是讽刺话,算是胡言乱语,不可当真,但这种玩笑也实实在在反映出中国“妓女大国”的不良形象。

印尼女佣受虐事件在马越传越多时,其政府会与我国政府谈判,好保护其女国民在大马的安全和权益。而现在中国政府要准备肩负更多国际责任,变成名副其实的强国,是否也应该先改善其女国民在国外卖身的问题呢?

星期四, 一月 01, 2015

加影七禧中西餐(Seven Wonders @ Kajang)

我超爱传统中西餐店。通常卖西餐如鸡扒火腿薯条之类,然后也兼卖中餐小炒如炒饭炒面之类的。我超爱这种配搭,感觉好像有很多很多的选择,给人一种富足感。

这种中西餐小店往往是在小镇才有,价格比西餐厅便宜许多,又有空调,算是中小学生或学院生吃西餐的好去处。在雪隆要找到这种店,以我所知,只能到巴生。那天知道加影也有这类店,实在惊喜,赶紧去试试看。

抵达时已下午三时,是“不正常午餐时间”,该店有下午茶套餐,烤面包加咖啡或茶,我点了一份。至于正餐,我当然也要试试啦!怎么可错过?就点了招牌之一的“葡式鸡扒套餐”。

鸡扒够香脆,炒饭味道普通,薯条也不甚特别。不过,整体而言,不失水准。中西餐食肆就有这样的特色,食品不会太精致,但亦不会难吃。

至于下午茶配套,该店舍得放份量甚多的牛油加椰,很好吃。就连咖啡乌(黑无糖咖啡),该店也以精美茶具呈上,任客人自己加糖加奶,过过英式贵族瘾,只不过瓷壶里的乃咖啡非茶而已。再此店喝下午茶,比起那些著名新式咖啡店好得多了。


第二次再去,点了海南鸡扒。鸡扒水准不错,香脆而肉又不会太干,但少了海南鸡扒的经典-少了包裹整个鸡扒的炸蛋皮。至于酱汁方面,非常地道,看得出是家庭式煮法,把青黄豆等以番茄辣椒酱煮过。这与外面的海南鸡扒真的不一样。









View Larger Map

星期二, 十二月 30, 2014

保留方言新聞,下來如何?

(为马来西亚讲华语运动所撰,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卅一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保留方言新闻,下来如何

方言新闻_互动百科

去年年末,国营华语电台有意取消方言新闻播报时段。此消息一出,华社衮衮诸公皆如草木皆兵,纷纷为方言新闻叫屈,呼吁国营华语电台保留方言新闻节目。结果国营华语电台也顺从“民”意,保留方言新闻播报时段。

国内华裔籍贯众多,多以各方言为母语,方言新闻播报节目也算是顾及民情。国内有五大中文电台,国营华语电台只为其一,也唯有国营电台设立各方言新闻播报时段,而国营电台到底有多少收听者,无从得知。不过,听众若平常不听国营电台,然后冲着方言新闻播报时段特地转台收听,恐怕是不太可能。

力挺保留方言新闻播报时段的人,出发点在于保护自身方言,用意良好,值得鼓励。惟他们到底有没有做过研究,到底有多少人收听方言新闻。而且,收听方言新闻,对保护母语又会起着多大的作用?
若只听方言新闻,但生活中不与同籍贯者说母语,甚至与同籍贯者说另一种方言,那又要如何解释自己热爱自身的母语?举例,身在雪隆,不时可见客家人之间用广府话交谈,或闽南人之间以广府话交谈,假设他们有收听客话和闽南语新闻播报,但自己又好用他人的母语来交谈,请问这种作法又如何能够称得上是保护自己的母语?

再另举一例,许多客家人占多的城镇,如芙蓉、劳勿等,今天所流行语言竟然是广府话,这叫那些以客家人身份为荣的客家人情何以堪?这就是保护母语的表现吗?

国内五大中文电台,其中竟有四台(如此高比例)一大早都播放广府话节目,除了一两台有些许的闽南语时段之外,想要在这些私立电台听到其他方言播音,简直是难如登天。这好像是对人说,国内多数华裔都是广府人,和少许的闽南人,其他籍贯根本不存在!

那些高喊保留方言新闻时段的人,为何也不呼吁这些电台设立客家话、潮州话、海南话等电台节目?私立中文电台一大早就以广府话“轰炸”国内华裔,难道只因香港文化流行,就可以漠视本土其他籍贯的华人方言吗?切莫忘了,广府话在本国地位仅仅为方言,理应与其他方言平起平坐,不同籍贯的华裔共同语应该是华语才对。

星期六, 十二月 27, 2014

談中庸說儒教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四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焦点课题:谈中庸说儒教•勇瑜

谈中庸说儒教

“教”之原义为“教化”。《说文解字》如此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先生是上,学生是下;先生教,学生学。故儒教乃指以儒家学说教化人。

儒教由孔夫子始,经后人不断阐发扩充孔门教义,渐成体系。中国汉代,儒教被帝王定为“国教”,儒教自此方茁壮成长,惟也逐渐失真,不同时期都有不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儒教添了自己的东西,成了社会制度一部分後,儒家更须为许多陋习背负罪名,乃至民国时期有打到孔家店之说,乃至中国文革时期有批孔之说。若回到经典,可发现孔夫子实在是冤大头。

儒家虽自成一家,惟其经典如六经,皆是流传已久之古籍,非孔子所书,孔子只作整理修改,“述而不作”而已。故六经可谓华夏经典,归于儒家乃只因儒家奉之为圭臬。除六经外,宋时诸儒启发自禅宗各派,专研儒家“性理”之说,故有朱子之定“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大学》《中庸》之文甚简,乃取自《礼记》。

近来,众人高呼挺“中庸”,实乃针对极端者。众人如此爱“中庸”,可曾好好读《中庸》?

按普遍解法,中有不偏不倚之义,庸则是平常之义。

《中庸》言:“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大家要政府行中庸之政,要政府对国内各意见各有取舍,并考虑现实情况,以照顾各方利益,因为若只取一端,就已成了极端。斜塔不调正,反而加重之,塔身倒塌,迟早而已。中庸为调整之法。

以上是对处理事情而言,中庸之义非仅止于此。取庸字“平常”之义,中庸也有劝人活在当下的意思。“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口里咀嚼食物却不知其滋味,思绪不知已漂往何方,这根本就不是活在当下。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也有做好本份之义。身为何种角色,就该扮演好该角色,不怨天尤人,不埋怨为何命运不好等等,因为埋怨就是想太多。只须做好本份,自然会有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这是儒者所深信的天道运作法则。

《中庸》亦于多处谈“诚”,主要是要求先对自己坦诚,然后自然而然的能真诚对待外人。许多人因不肯对自己坦诚,不肯接受自己不足或阴暗的一面,想方设法遮遮掩掩,最终才会酿成种种错误。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自己对自己坦诚,觉得自己不肯要不肯做的东西,肯定不好意思给予他人。

以上只列举部分例子,《中庸》里尚有许多类似的精华待读者慢慢体会。从前,蒙童必修四书五经;如今"何谓四书五经?"则已变成“常见问题”。所幸国内读经班逐渐增多,使家长有机会让孩子接触四书五经等。可是,儒家哲学思想精 髓,尚须经过生活历练方可得知其可贵之处。初读之似乎懂了,後来经历某些事情后,方知之前之“懂”并不算真懂,此时此刻之懂才是真懂才是真心得!

比起小孩,成人由于身处复杂环境,成长时更接触各种似是而非的价值观,故更需要这种修身知识。知道了,还须练习,如《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又有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越多人勤于修身,社会风气肯定越来越好。

既然现在人人喊中庸倡中庸,那就顺带仔细读读《中庸》,了解《中庸》思想,尝试于生活中实践中庸的修身法,那才是“中庸”最可贵之处。

星期五, 十二月 19, 2014

守住本土華語文使用之地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七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守住本土华语文使用之地 

马来西亚华语概况An Overview of Chinese Language in Malaysia | Peatix

民主行动党辛苦多年,上届大选获几乎所有华裔选民支持,即便如此,改朝换代仍旧遥遥无期,只因友党马来选民票数不够多。

痛定思痛,该党高层或许觉得华人票根已稳,与其把马来选民都交托友党,不如自己也力争马来票,最近一年可见该当确实欲淡化华人色彩,如积极招纳马来裔党员,栽培马来裔党员等等,甚至在最近的党大会上破天荒鼓励代表用马来语阐述各项议题。

当然,民主行动党向来都标榜自己为多元族群政党,所以这回让“国语”当大会主角确实无可厚非。但是,该党数十年来都被视为在朝华基政党的头号对手,竞选的地区往往都是以华裔居多的地区,就如前所言,该党上届大选大捷,靠的是广大华裔选民的票数。

虽说非所有华裔都受华语文教育,但是受国民教育或已英语文为母语的华裔绝对不占多数,若看华文第一大报销售量,每天可上十万份,从中可知谙华文的人数可不少。

政经文教,文教活动场合是我国华语文主要“露脸”之地。政经场合,华语文当媒介的机会,所剩无几。经济,商店招牌弃用华文、商用车辆不能印上华文字体、上市企业股东大会和年度报告不用华语文等如今已成平常事。政治,全马应该只有马华公会还可于正式场合用华语,就是指以华语讨论事项,演讲和以华文写会议记录等。

每逢大选,华教课题也是各政党的心头爱,政党皆知华社心系华教,善于利用此课题,便可得到许多华裔选票。所以,当几乎所有华裔选票都投往某个政党时,除了其它重要议题如执政能力、执政透明度、清廉度等等,理所当然也期待该政党可以为华教也出一份力。

民主行动党受几乎所有华裔选民的委托,在情在理,是否应在该党的正式场合也保留空间给华语文呢?为何不可令友族习惯听台上的人讲着自己听不懂的语言呢?多一份以华文书写的会议记录,会很难做到吗?

千万莫为了争取他族支持而辜负那些投给该党的种种希望啊!




星期五, 十二月 12, 2014

華校應當變變變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获刊于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华校应当变变变•勇瑜

嘉联青华小数学金杯赛】江瑞云:争取改变和认同为华教把关非捣乱| 东 ...

我国华校自有特色。课内各科目以华语文教学,课外也有如书法华乐等传统华夏艺术活动,华校因而有“传承华夏文化”的形像。

华校有独中与华校。就读华校,须报考政府考试。由于父母皆望子女能成绩标清,华小故亦以助学生“获甲”为重任。许多华校致力耕耘,考试成绩很耀眼,华校故又有“考试成绩顶呱呱”的形像。

惟与华校竞争者,除国民学校外,尚有劲敌如国际学校。故华校理应精益求精,不可仅仅满足于现有特色而已,何况华校还须顾及政治因素,更是不可不设法加强自身地位好自保。

喜闻某些华小办静坐,不啻是个好点子,华校锦上又添花,这种创意应该学。

静坐非宗教仪式,静坐纯粹是运动,静坐可令忙碌的脑袋休息,即如俗语所谓“静心”。每日静坐十分钟,只要得法,长年累月下,人不再轻易胡思乱想,心常定而不乱。心定有助思路清,思路清有助勤思考,勤思考有助长智慧。那些办静坐的学校皆有数据证明静坐之功效。

如勉强扯上宗教,实则各宗教亦有类似的静坐故事。基督教耶稣基督曾于野外禁食四十日,日日静心祷告。回教穆圣于圣洞闭关坐静多日,后得见大天使加布里显现,传授天启句子。华人印度人对静坐更不陌生,无论是相片或雕像,佛陀、印度瑜伽行者等往往都是以静坐形像示人。还有,中国先秦古籍《庄子》《孟子》里形容静坐甚多,“坐忘”“养气”等词皆一一可见于典籍。宋儒乃至明代大儒阳明子,皆视静坐为日课。

静坐只是引子,笔者所强调的重点还在于华校须不停创新。除学术外,华校也应在其它领域培养学生,使学生不但很会考试,也能在融入现代社会当儿,保有良好人格。

例如,目前许多人都大谈方言式微之问题,华校亦可考虑与现有华团合作,办方言班,有兴趣的学子都能报读。方言根底好的人多是老前辈,他们多数都已事业有成甚至退休享乐安享晚年了,如果无所事事,这些老前辈大可考虑为本身籍贯族群献力,教方言。

又如,今人以几乎不读华夏传统精髓-儒家思想之四书五经。校方可与校外各儒教团体合作,为学子开办四书五经班。四书五经曾是华夏数千年的“经典”,今人虽已弃之一旁,惟其在华夏民族心里之地位仍尊贵,故许多华裔父母想必会很乐意让孩子读之。而且,以目前的教育而言,有“授业”,有“解惑”,华裔子弟所缺,恰恰是“传道”-即“修养”课。四书五经很看重个人修养,视锻炼心性为人生大事,对学子、父母、乃至整个社会而言,皆佳事也!这些都可为华校形像锦上添花!

星期三, 十二月 03, 2014

感謝獲頒西元2014年大馬中文部落格祭十博推薦獎

感谢上天!感谢筹委会!以下是我得奖原因:

純粹毛遂自薦。余對華夏思想及本國社會宗教文化等課題研究多時,欲把心得傳達出去。稿件曾多次獲大報刊登。今次則欲借貴平臺繼續在網絡上傳播心得于眾人。



我所写的关于〔心想事成秘法〕之书计划明年出版。读了此书你不单可知心想事成之秘,也可知我们华夏圣贤的智慧与知识并非如教科书那样死板板毫无乐趣泛道德主义的!知道越多我就越惊讶!知道越多你就越惊讶!

希望可以与更多人分享不用诡计多端心机处处也能活得富裕的秘法。

星期一, 十二月 01, 2014

淡边的金馬士姆斯達法雞飯(Nasi Ayam Gemas Mustafa @ Tampin)

我不可不说,此店鸡饭可“完胜”许许多多其他的华人鸡饭。而且此店经营者乃印裔穆斯林,我心想,到底厨师师从何人?鸡饭乃华人的传统食物,而这位印裔穆斯林店主竟能把鸡饭做得如此出色美味,实在令人佩服!

金马士坐落于柔佛州与森美兰州边境,所以离金马士不远的城镇如淡边及昔加末等都能找到分店。不过我只尝过淡边的,实在令人回味无穷。该店不卖白斩鸡,只卖烤鸡,印象中,只有雪州八打灵十七区祖屋楼下的那著名的叉烧鸡饭档的烤鸡可相媲美。

饭更是煮得香喷喷,粒粒分明,与十七区的简直一模一样,我还怀疑十七区与此店是不是同一渊源呢。呵呵。至于汤方面,此店的有自己的特色,汤料可看到姜、花生等,也可尝到许多香料的味道,非常的“印度”特色。














View Nasi Ayam Gemas Mustafah Tampin in a larger map




國語與團結的迷思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四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国语与团结的迷思

毫无意外,今届巫统大会又有许多针对华裔的言论。有代表拿出数据说许多参与国民服务的华小生国语差劲,以国语能力弱为由抨击华小教育影响国民团结。

这种说法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反驳者不小心就会被牵着走,在国语弱的环节上争论不休。

不对劲之处首先是,该代表假设我国有“国民不团结”的问题。他并无在这方面提出任何证据。国内确实有不少人曾发表侮辱各族宗教文化等的言论,惟论这些案例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都只在媒体上或咖啡店内为人热闹讨论一时,往往很快就过时,被其他新闻所盖过。一般百姓依然照常上下班、堵车、接送孩子上下课、月尾等薪水、年尾等花红、周末逛商场等等。大家各过大家的生活,何来国民不团结的问题?

当我们要同心协力解决一些问题,或达成某个目标时,才来谈团结。可如果我们活得好端端的,还需要搞什么团结?假设某天个个华小生真的说得一口流利马来语,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国民之间沟通无障碍,但岂能说国民团结了?

目前国内各族主要是喜欢与自己同语言同文化的人交流,少有跨族群沟通。族群之间或许欠缺了解,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各族之间不团结。有者甚至认为没有跨族群交流就是种族主义,这是无根据的指控。要知道,族群之间欠缺了解是一回事,因偏见而侮辱他族又是另一回事。当有人因缺乏对他族的了解而产生偏见而侮辱他族或以自身的权力剥夺他族权利,那才是种族主义。不愿了解他族文化语言,或只想跟自己同语言同文化的人来往,那是人之常情,也是个人的意愿,惟我们万万不可说此人是种族主义者。

不对劲之二为,以该巫统代表认为,华裔掌握一口流利马来语是促成国民团结的条件。这番言论,是由“国民国语一定要佳”的思维所致。他忽略了我国最引以为傲之处恰恰并非是“马来伊斯兰国”,而是“多元族群与文化”的国家。“讲好国语、才是国民”与马来西亚多元的形像根本格格不入。举中国为例,不谙该国“普通话”和中文的少数民族比比皆是,又何妨他们“中国公民”的身份?何况我国许多华人子弟皆受过正规马来语文教育,说得不好不地道不流利,但多数都起码会看会写,论水准可比中国某些少数民族不懂得说普通话不懂得读写中文等好得多了。

诚然,掌握马来语的好处多多,马来族毕竟是本国人数最多的族群,懂得马来语就有机会交上马来友人,做生意者也可运用懂得马来语的优势做马来族的生意,一句话,就是为了方便!由此观之,马来语的身份应该是本国官方语言和“普通话”,“国语”则应是象征性的。任何国人学马来语的动力应是为了方便,偏激者不应把语言当政治武器,动辄以他人国语弱为由而质疑他人的爱乡爱土爱国之心。

最后,把话题带回国语会话程度。莫说华小生国语会话弱,即便是成人国语会话弱,真的有心补救,永远都来得及。问题只在于他们周围有没有个环境,华小生国语会话不好,国民服务结束后肯定会有所进步;成人若身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出一两年,国语会话堪比中小学时期所学还进步得快。但是,众所周知,华裔国民往往只能在私人界谋生,私人界又是英语世界,试问华裔成人的国语会话又会好得到哪里去?偏激者真有心要“帮助华裔说好国语”,那他们要检讨的是如何令私人界多用国语及如何使更多华裔成为公务员。当然,两者对他们而言,都有不小的代价,问题是,他们敢担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