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一月 14, 2014

雜志《品牌與連鎖》作品:品牌恩仇錄之報界風云

这期我们再来谈谈品牌之间的“演义”

古代各国,为了争土地争宝物争美人,不惜开战。打战耗人力,己方的兵兵将将被对方干掉,就没有了,要补充尚需一段时日,新兵入伍后要重新训练更是费时。

现在的人,虽说并非不必打战,但战争已算少,反而现在的战场已转移至经济领域。君不见各国虽然没有动刀动枪的打战,但是在贸易货币方面还是打得你死我活,只是现在不必再损兵折将了,而是在尽量利用游戏规则漏洞弄垮对手。

品牌的战争更不消说,战情超级激烈。现在全球化得太厉害,甲公司也全球化,丙公司也全球化,公司在全球化下,作业流程可以分拆,设立在不同国度,藉以省下成本或取得税务优惠,产品或服务又能推向全球市场,非常划算。每间公司的胃口都大得惊人,个个都动辄想抢夺全球地盘。但全球生意又岂易维持?故风水轮流转在品牌战场上常常应验。

品牌战争,有些打得露出台面,把淤青伤口通通摊开给大众看;有些则在暗地里交手,表面上是风平浪静,台面下则暗流汹涌。

本地不乏打品牌战打得非常激烈的例子,其中又岂能少得了本地中文大报?身为本地华人,若识得几个中文字,大概不会对国内数大中文报感到陌生,就算没读过,也应该听说过。报纸本身就已是品牌。提起报名就能知道该报的风格。君不见《南洋商报》当年请书法大师潘受挥毫写下《南洋商报》这四个字吗?《南洋商报》至今还在采用潘大师的墨宝啊!

马来西亚大约有十八家华文报刊。比起友族,本地华人算是非常爱阅报。虽然华人人口只有国内四分之一,中文报每日销量竟然接近一百万份!目前,本地有四大中文报,即《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中国报》、《光明日报》和《东方日报》。前四报由世华媒体所控制,《东方日报》则为启德行所拥有。据估计,目前的本地华文报读者大概有二百一十万人。依每日九十万份的销量,和每份报纸价格马币一块二元来算,那意味着每年有约马币三亿元的营业额,利润实在丰厚。这还不包括广告收入。公元二零零二年时,《星洲日报》单在西马的广告收入就有马币二亿四千多万元!如此大饼,无怪乎多家报纸都来抢着吃!

据报道,马来西亚中文报于公元二零一二年下半年的每日发行量达847,400份,《星洲日报》以404,478份称冠,其销量不仅为中文报之冠,接近一半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还胜过国内巫英文报章,马来文大报《大都会日报》平均每天也只发行379,169份(星期天405,191份),落在《星洲日报》之后。《星洲日报》还有早晚两报,早报日均发行量为386,700份,晚报17,785份;《中国报》早报日均169,700份,晚报67,791份;《光明日报》日均发行11万份;《东方日报》平均日发行量为97,900份。只活跃在东马的《诗华日报》,日均发行量则有94,843份。

本地中文报历史悠久,最早那份是公元十九世纪初的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基督教传教士所创所办,图使华人阅报而闻基督福音。这份报纸在世界中文报业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不仅为近代第一份中文报,亦是把西方的办报方式与观念传到中国和东南亚的媒介,内容和形式上都成为后期的中文报的楷模,纷纷以其方式来办报。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就是该传教士的一位印刷师傅,名为梁发,后来在中国出了本著作《劝世良言》,洪秀全有缘读上这本书,受其启发,而踏上了开创“太平天国”之路。而中国清末民初时,保皇派和革命派亦纷纷来南洋办报抢“粉丝”,宣扬各自的意识形态,其中就有孙公中山所创之《光华日报》,至今不衰仍在北马卖得满堂红,算是全马最高龄的中文报了。中华 民国成立后,本地华商也兴起办报潮流,可以为自家产品登广告,亦能通过卖广告和高销量赚钱。彼时东南亚数一数二的树胶大王陈嘉庚公就办了《南洋商报》,另一位东南亚“虎标万金油”大亨胡文虎公则创办了《星洲日报》,由于陈公胡公当时分别代表闽帮与客帮抢当华侨领袖,这两份报纸自面世就相互斗法多年,间中有精彩故事,直到新世纪,两报换上同一位雇主,干戈方止。再多十多年,这两报就可以庆祝百年诞辰了。华文报此时已变得商业味浓厚。而五一三种族暴动事件后,政府推行“亲巫”的新经济政策,华社政经文教权益间接大受压缩,华文报又多了个“华社喉舌”的角色,为本土华裔民族权益发声。

《南洋商报》自创办以来,一直都称霸国内中文报市场,达六十九年之久,更于公元一九八九年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基于国内新经济政策之规定,《南洋商报》之百分之三十需为土著所持。此事为众所知后,流言蜚语即传,说《南洋商报》已成了马来人报纸,不敢再为华社喉舌。此流言蜚语严重损坏了《南洋商报》的形象,《星洲日报》因而得利,故有传“马来人报纸”流言乃《星洲日报》之策略,以击倒对手,趁机夺走对手销量。无论《星洲日报》有否如此做,事实是《星洲日报》的确从这些流言中获得好处。在此之前,《星洲日报》于臭名昭著的“茅草行动”,遭到劫难,被指挑拨种族情绪,出版准证受政府吊销,但俗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政府半年后又恢复了《星洲日报》的出 版准证,而《星洲日报》就从这事件中得到了“敢讲敢登”的美名,并借势打着“正义至上,情在人间”的口号,同时推行不少文教活动,使到其品牌形象深得华社共鸣。《南洋商报》形象受流言蜚语打击后,不敢怠慢,其管理层找来当时的副总编辑,即目前闻名国内的“股神”冷眼冯时能,去劝说当时的土著股东出手《南洋商报》股权,以换回《南洋商报》的形象。当时这两个中文报品牌的战争,甚至还打到“买三份送三份”,“买六份送六份”的程度。就连广告刊户也大受热待,获得半买半送的优惠。另一方面,为了留人,两报当时也争先恐后为派报工友买意外保险,真是派报工友的黄金时刻。后来,《南洋商报》里头内讧不断,管理层之间闹意见不合,许多重要人物纷纷出走,有者则过档《星洲日报》,《南洋商报 》因而渐渐衰落,终于在公元一九九二年败下阵来,输给了《星洲日报》,拱手让出了国内第一中文大报的宝座,结束了领头六十九年的风光历史。之后另一大报《中国报》推出“晚报”策略,异军突起,销量扶摇直上,迫得同属一个集团的《南洋商报》跌至销量榜第三名,此时《南洋商报》更落了《星洲日报》几个马头了。九年后,《南洋商报》再经历另一场著名的风波,即马华公会收购事件,形象再度严重受损。这事在华社引起争议,深怕《南洋商报》从此成了政党喉舌,也间接令马华公会的党争越演越烈。最后,《南洋商报》也一并为《星洲日报》老板张晓卿所买去,与《星洲日报》成了“兄弟”,战争总算告一段落。世华媒体收购《南洋商报》后,《星洲日报》竟能省下整整马币一千万元的促销费!

《星洲日报》称霸西马,还不能满足胃口,东马人张晓卿入主后,《星洲日报》就开始“进攻”东马市场。鉴于《星洲日报》乃西马报,为了取得东马读者信任,其所采取的策略与其他国际品牌一样,就是“本地化”,把东马新闻列为报纸头条,新闻上以东马新闻为先,之后才轮到全国新闻和其他新闻。这策略凑效,深深威胁了东马大报《诗华日报》。《诗华日报》的东主启德行集团,就在公元二零零三年于西马创办了《东方日报》,与世华媒体旗下的四大报抗衡。创办《东方日报》,即可抢攻西马中文报市场,亦能为《诗华日报》提供西马新闻,算是划算生意。《东方日报》面世后,为中文报界带来新鲜气息,一洗报界为马华公会收购《南洋商报》事件所创的沉重氛围,也使报界不至于为一家集 团所垄断。但在商言商,《东方日报》因而也成了世华媒体集团旗下四大报的眼中钉,就如宋太祖所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四大报通过种种途径来刁难这卧在榻旁的《东方日报》。四大报用“通路封锁”策略,向代理商施以压力,若代理商代理《东方日报》,将须承担无法代理四大报风险。《东方日报》唯有积极开拓销售通路,最后不仅成功在全国的7-11便利店销售该报,也成功在全国设置了近一千个专卖东方日报的报摊。与此同时,《东方日报》也成立了自身的派报员团队,以确保派报无误。另外,《东方日报》也曾使用免费赠送报纸策略提升名气,在打响名号后,《东方日报》再接再厉以订报有优惠价或赠送礼物方式拉客,例如“定三个月送三个月”。对手虽强,但《东方日报》毕竟不是省油的灯, 在该报版位声张对手使用不义手段打压该报,也利用华社不喜报业受垄断的情绪,制造悲情,走“华社同情分”的策略,另加上积极树立“捍卫华社言论自由”的形象,多方面耕耘,总算是打稳了根基,朝每日平均十万份销量的目标前进。

报业恩仇谈不完。这些纸媒在混战时,许多网络新闻媒体也已悄悄崛起,加入战团抢读者,精彩好戏还在后头矣!

星期五, 一月 10, 2014

緬懷漢字興盛期

友人传来以下这图片,使余对当年汉字盛行于琉球国神往不已!

这是当年马六甲国(图里译为满剌加)之将军(梵文laksamana,马来文照搬,图里译为乐系麻)写给琉球国王的公文。

详读该公文,发现其为正统中文写法,可见当年琉球国不仅使用汉字,还根据中文的写法即文言文来书写公文。

当年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琉球、日本等都用汉字、都写文言文,汉字风光一时啊!

而如今,汉字只能在大中华地区获官方使用,以上诸国如越南韩国等都已弃用之!日本更是能少用汉字就不用。惜矣!

目前是英文在世界肆虐!汉族和朝鲜族、越族等族沟通竟需用上英文,真令人不服气啊!


星期一, 一月 06, 2014

本地華文與方言詞匯

马来西亚华文理事会近日发言说在教育范围不宜使用方言词汇。

华文理事会的理由是本地华人籍贯繁杂。笔者赞同这理由。

试想想一班同学,有各种籍贯,若各自写文章时把各籍贯的用语词汇都写入文内,成何体统?老师又从何改起?

据笔者所知,香港虽然有所谓粤语字,惟不成主流。学府还是教学生以正统书面语来书写。政府机构更是如此。

即使是市面上所谓方言白话小说,不论古今,多数都是在对话内才写上方言白话,描述情节时,文笔还是归于正统书写方式。读者看不明白的只是对白,看懂情节尚不成问题。

华文报乃国内华社支柱,亦应晓得读者分为不同籍贯,有责任确保其文章归于正统,不过度用上方言词汇。毕竟如华文理事会所言,本地是本地,香港归香港。香港乃广府人天下,本地华社则是各籍贯一大堆。华校毕业生大多是靠读华文报来保持或提升自身的华文水准的。

马来西亚之所以由广府话主导媒体天下,据笔者所知,乃在于媒体高层多由“只谙广府话、不谙中文”的人所霸占。这些人不懂得读写华文,却又一口流利广府话。他们在决定电台或电视节目以何语进行时,理所当然比较倾向使用“广府话”。

再者当年香港娱乐节目纵横华人圈子,本地才有人嚣张的认为所有华裔都必然晓得广府话。遇上华人一开口就是广府话,实在岂有此理。闽南语客语潮州语又岂会输给广府话?要配合你们来学习广府话?难道学府教我们华语来忘记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者在雪隆,有时与印度国同事吃饭,他们之间用兴地语交谈,笔者也曾备受冷落。有时这些人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们要尽兴,故没去理会在场有人听得懂或听不懂。

笔者还是觉得,吃饭交流,还是用共同语才公平。如果要尽兴而谈,避免邀请那些不懂得你母语的同事比较好。




漫談孔子與華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夏历癸巳年十二月十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漫谈孔子与华文●勇瑜

历史今日】2500多年前圣人孔子诞生| 儒家| 大纪元

孔子与华夏文化,系在一起,分不开。谈及华夏文化,不提孔子,没理由。

孔子的儒家学说,古今多少人都沉醉于其中。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被人诠释又诠释,就如大树,后人竟可从中生出枝节,洋洋数十万文章书籍围着《论语》而生,真不可思议。

孔子受万人敬仰的另一身份是“老师”。他开启民间讲学之风,门下弟子有聪明的、愚钝的、富裕的、穷困的,是所谓的“有教无类”。其门下弟子资质个性各有不同,有时,同样的问题,孔子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这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孔子甚至谦卑到说出他自身某些方面尚不如学生的话。以上种种,《论语》里通通都能读到。故孔子有“大成至圣先师”的称号。

所以,中国政府最近把教师节改至落在孔诞日,非常合理。这是继在各国设立孔子学院后的另一项推崇孔子的举动,孔子学院是外国人学华语文的地方。

俗语说,学语言,就能学到文化。穆罕穆德是阿拉伯人,其所创立的伊斯兰教广传各地后,连带所有穆斯林都能学上一些阿拉伯语,这是因为《古兰经》及《圣训》等等伊斯兰圣典皆以阿拉伯文书写。所有穆斯林所念的经文都是阿拉伯语,乃至某些地方的的语言吸纳众多阿拉伯语词汇,或原生文化也受阿拉伯文化影响而改变。可以这么说,只要一天有穆斯林,阿拉伯语就不会消失。这就是前几年大家都在热谈的“软实力”。这是阿拉伯人的“软实力”。借推广宗教,间接也推广了语言,可谓一石二鸟!

阿拉伯人活在伊斯兰的制度里,而华人则活在儒家的制度内!儒家有宗教与社会二元性,古代中国人可谓活在“神道设教”的儒家制度下,若某人有意效劳朝廷,必先熟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以应考。近代儒家社会制度已跟着帝王制度一起崩溃,今人已不奉四书五经为做人处事的参考书。这并不稀奇,任何教义或学说都能被人曲解,成为控制人的工具。就如儒家内的礼教,本意是使人晓得“克己复礼”,以礼来修心,讲求自发自省。可是千百年来有心人反而是利用礼教来束缚人,以一展自己的权威。这跟人性有关,任何时代都有人不相信“仁”道,可说十之八九的帝王就不相信儒家“内圣外王”这一套,他们手中大权在握,岂会跟你谈“内圣”?当然,今人也已了解到不能把近代中国没落的问题通通都推到儒家身上。庆幸儒家圣贤如孔子、孟子等人魅力犹在,儒家学说重人文的特点还是对全球众人有所启发。

阿拉伯人借宣传伊斯兰教推广阿拉伯语,而华人也能借以传播儒家思想来巩固华语文的地位。儒家的“天道”思想虽有宗教特性,但其学说的实践方法仍是重人文多于重宗教,乃至儒家往往不被世人视为一种宗教,而被当成一种哲学,甚至成为一种制定社会活动规则的学说。所以,儒家学说与各种宗教其实并不会有冲突,这是儒家学说的优点,有意推广儒家学说者应该好好把握这优点。

最后,笔者想说,林连玉精神奖得主兼国家文学奖得主-诗人沙末赛益,也已读过四书里的《大学》与《中庸》!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三日(夏历癸巳年十二月十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信手拈来:漫谈孔子与华文●勇瑜

星期三, 一月 01, 2014

西元二零一四年新年好開頭!

昨夜没去倒数晚会,只在家中看电视倒数,看放不停的烟花。

今早比平常早起,近八点就自己逼自己醒了,也不靠闹钟,就是自己醒了。其实,夜间还醒了数次。

为的是一早去打坐中心参与西元新年第一场打坐。不知怎么的,今天很快就进入状态,整个人感到似要飘到哪里去,不过整个过程意识清醒。尽量接纳吸收来自上天所赐的力量。今早也吃素,不动黄豆制品和肉类。因为上天所赐能量如能不费在净化肉类毒素和黄豆加工毒素上当然会更好。

之后老师为众人祝福。给了鲜花苹果等。吃了所准备的素食,就离开去商场买东西了。

没想到在商场逛着,都能拾到十块钱,又一上天所显现的奇迹!也顺利把某临时所卖的年货交给了客户,今天确是丰收天奇迹天!希望代表着今年丰收奇迹满溢!

星期二, 十二月 31, 2013

西元二零一三奇迹年總結

年头我排了紫微斗数盘,由一位低调的算命师解盘,逐月预测。

现在看会分析,好事如有业余收入和赢奖等的夏历月份可谓全中,庆幸所预测的衰事并未发生。当然,所谓的命盘,其实是依夏历为准,故尚省下一个农历十二月以供对证。

我感谢上天让吉事全中!这是上天所降之福。凭着对上天的信心,近几年我过得非常不平凡。万事充满了奇迹。

近三年吧,我可说是几乎天天都睡到自然醒。我的纪录是吃了午餐到办事处已下午两点多,然后六点不到就离开了。而大致上我都是早上十点半左右才到办公处的。我这三年多就是如此过生活。然后这三年里,我不仅年年加薪,今年更升了职,你说是不是上天所赐的奇迹?当然我这里的上天并非某些基督徒或回教徒认为的“有意志的上天”。我的信仰是倾向华夏民族儒家思想的那个“天”。即便是儒家里,有人也会对天持不同看法,像董仲舒这位汉朝名儒的“天”就是有思想有意志的天。不过,我信仰的“天”是制定一切宇宙神圣自然法则的“天”,也可说是老子所谓的“道”,即至尊法则也。

今年更厉害,我用秘法向老天求不用工作而又有收入,果然我今年从五月头开始,直到九月末,完全不必上班,又有收入。这段期间,我曾在家乡休息了两个月之久,也曾去不少雪隆的名酒店度假,用尽我的酒店配套份额。就在我在家乡休息期间,某天我收到公司电邮,竟然升了职。我对升职非常的百思不解,你道为何?那是因为在我公司,若要升职,还须填一个非常复杂的升职表。升职表有许多项目,你须要为每个项目提供“证据”。比如其中一个项目是“工作项目”,你就要天下你曾参与过的每个工作项目,列出你的成就,证明你所说的成就等等,过程其实非常不简单,兼繁琐。天完后,这个表会交由一群高层审议,看看这填表人是否有资格升职。

我刚才说对升职百思不解,那是因为我今年根本没填升职表!不填升职表却获升职加薪,实在太奇了。我对上天的神力感到万分敬佩!真的非常敬佩!赞叹上天!赞叹上天!如果基督徒就会说哈利路亚!哈哈哈。

然后,我最近检查薪水单,发现自两个月前,我的薪水竟然静悄悄的起了。这又是个奇迹啊!我今年大半年不工作,竟然起了两次薪水。我实在不得不赞叹秘法的威力,而当然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上天成全我的秘法!

想当年,初毕业,最担心就是前往我某大学学长的公司。原因是我听闻那位大学学长在那间公司被操得厉害,几乎天天都半夜才离开公司。岂知,就是这么巧,我的第一间公司恰恰是学长的那间公司。

当初第一天向公司报到,老板向我介绍学长时,我吃了一惊。当时脑袋一片空白,完了完了!要做苦力了。之后四年,除了在马六甲的最后一年。前面三年的确是几乎天天半夜回。哈哈。我在这里有苦有乐。我且一一道来。然后才进入主题跟你们大谈“秘法”。




Ads: Local Second-hand Books Trading Site!

I get to know this site http://bookup.my/ recently. It is a online trading platform for 2nd books sellers/buyers with delivery service.

To be honest the concept is nothing new as I have seen some organizations running similar activity before in Petaling Jaya and Subang jaya. However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 get to know there is a local website that does this. Perhaps BookUp is really the first site that does this.

What is so special about this site? It's delivery service t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If you are seller, BookUp will help deliver books to your buyers. First you have a platform to sell your books. Secondly you will have them to help deliver your books to the buyers. As a buyer, the books will be delivered to you just like the way you made any online transaction for any physical items.

What about shipment fee? The buyer will get FREE shipment from BookUp if the total purchase amount is over MYR50. Otherwise it will be a fair game, you buy a little only then you gotta pay for the shipment fee.

What about if your books are not sold for a long time. In fact you only have 6 month time. If your books are not sold within 6 months, you can choose to take the books back or give to BookUp for free.




雜誌《品牌與連鎖》作品: 麵包恩仇錄

面包,虽发源自中东,惟对亚洲人而言,也算是西方传来的食品。西方世界人人爱吃汉堡、热狗、三文治,这些,通通都是面包食品。大家皆知,亚洲人常吃米饭,而面包就等同于西方人的米饭。

当然,狭义的面包往往指常见的白面包等。而广义的面包,其实包括了中东印度人爱吃的〔馕〕等种种由面团发酵的食品。

华人传统面食多样,有包子、馒头、发糕等,就是没面包。我们现在所谓的面包,是明末清初由西方传教士传入华裔祖籍地-中国的。

目前,世界各地,许多人每天的食谱都少不了面包。在本地,许多人的早餐,都是面包。不管是有馅无馅切片,形形色色,都广受欢迎。

不仅如此,本地有种特色面包,即海南式烤面包。这种面包,曾几何时,但凡有海南人咖啡店之处,都有售卖,全马各地,就连新加坡,都能吃到。虽然是〔红毛种〕,却已在此处落地生根,涂上本地才有的加椰酱,〔变种〕成了海南式。吃海南式烤面包,配上本地特色海南咖啡,再加上半生熟蛋,这道早餐,十足美味。商人点子多多,看中马来西亚人,不分种族,都对烤面包和海南咖啡情有独钟,就开了装潢新颖的新式海南咖啡连锁店。这些咖啡店,可说是卖环境,沙发少不了,更备有无线上网,不出几年,如雨后春笋,开遍全马各地。当中,某著名品牌,更是打入国际市场,而且站得蛮稳,可说是光耀大马,是值得参考的经典例子。

固然,烤面包随处都有卖。但很多家庭还是较喜欢自买,然后在家里慢慢享用。本地各霸级市场及杂货店,若不卖面包,就好像不欢迎人去他们的店一样,还真是不可思议。

本地最著名的白面包生产商,大概就是〔加迪那〕(Gardenia)了。曾经,本地人想吃好吃的切片白面包,就会想到〔加迪那〕。〔加迪那〕就是有办法,把其品牌形象,深深烙在消费者心中。这招使〔加迪那〕曾称雄本地切片白面包市场十数载,〔加迪那〕因而风光一时。当然,品牌只是外表,俗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产品吃香,除了塑造品牌务必使其〔金玉其外〕之外,万万不可〔败絮其中〕。〔加迪那〕就是深谙这道理,故其所制造的面包,都保持良好水准,不只像之前所提到〔金玉其外〕而已,还升级至〔真金不怕烘炉火〕,不怕你鉴定品质,只怕你不吃。据非证实估计,公元二零一二年六月,〔加迪那〕的马来西亚市场占有率达高达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可见此品牌之成功。

自公元一九八六年起,〔加迪那〕已在本国投资了近马币八十亿元。该公司在巴生谷沙亚南设有五间产房,十二条生产线,员工人数两千五百。其中两千两百位都是马来西亚人。算算该公司也为马国经济贡献良多。年产平均一百万包的切片白面包,医保许多消费者的肚子。

〔加迪那〕成功归功于三因素:1)塑造良好品牌形象 2)很广的销售渠道 3)随时调整价格应付竞争。该公司拥有整千辆卡车,日日夜夜从各厂把新鲜出炉的面包输送至全国各地整二万间的销售点。而那些逾期仍未被卖出的面包则会被〔加迪那〕公司回收。这些回收面包大概有百分之五至十五。公司设有电脑软件监督面包回收率,管理层随时能依面包回收率高低来调整生产量,这能有效避免浪费节省成本。

〔加迪那〕在零售市场威风多年,现在正部署打开企业市场。各酒店、连锁餐厅、航空公司等都是公司的新销售对象。

细细追溯〔加迪那〕历史,这品牌发源自沙巴,乃由某美国商家所创。尔后被新国公司〔佳福集团〕(QAF)所拥有。〔加迪那〕于公元一九八六年推出第一批产品,大获好评,从此踏上青云之路。千禧年后,公元二零零一年,〔佳福集团〕为了获政府机关发出制造执照,而把马来西亚〔加迪那〕(Gardenia Bakeries (KL) Sdn Bhd)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卖给本地巨企-〔国家稻米公司〕(BERNAS),但〔佳福集团〕仍持有马来西亚加迪那集团的百分之七十的股权。〔国家稻米公司〕的大股东是著名的企业家-赛莫达先生。赛先生近年来频频出手收购不同公司,故当〔国家稻米公司〕收购〔加迪那〕的百分之三十股权时,众人皆热论纷纷。

〔加迪那〕统治国内面包市场期间,有间〔银鸟〕公司也曾飞来,欲分一杯羹。〔银鸟〕集团生产的是Hi-5牌切片白面包,但久战之下,还是无法撼动〔加迪那〕的地位。其实,Hi-5的业务也曾经蒸蒸日上。资料显示,Hi-5曾于二零零五年占有百分之二十七的市占率,较公元两千年的百分之九已算大跃进了。不过,最近几年,该品牌似乎已渐渐销声匿息了。

何处有元宝,人人皆觊觎。公元二零一一年,马来西亚的面包市场迎来了一位巨人-〔麦细磨〕(Massimo),该品牌来势汹汹,有非打到〔加迪那〕方休的气势。〔麦细磨〕的面包厂设在巴生港口,与其面粉供应商〔联邦面粉厂〕近在咫尺,单单运输费就省了许多,占了优势。不说君不知,〔麦细磨〕也是〔联邦面粉厂〕的子公司,而〔联邦面粉厂〕的大老板就是鼎鼎有名的马来西亚新山大富豪-郭鹤年郭老先生了。面包厂就在面粉产旁,这是一流的商业策略。刚刚推出时,同款的面包,〔麦细磨〕就比〔加迪那〕的便宜了几毛钱,惹众人抢购。

〔麦细磨〕不仅是新兵,其实也算是小兵。其运输车队数量不比〔加迪那〕,只有约两百辆货车。这些车队天天把产品输送至怡保、槟城、马六甲、芙蓉。其主要销售点是粮食店与中药店。论销售渠道,肯定比不上〔加迪那〕,即使是论生产线,〔麦细磨〕也只有那么一条,而〔加迪那〕的足足多了十二倍之多。荡然,这是非战之罪,毕竟〔麦细磨〕只打了短短两年战,现在论输赢,还言之过早。何况,〔加迪那〕与〔麦细磨〕,虽说是对手,也挺勉强,毕竟两者现在的规模实在差得远。

其实,不久前,有流言盛传,该流言牵涉到〔加迪那〕和〔麦细磨〕这两间公司。〔加迪那〕之股东〔国家稻米公司〕的股权有变更,辗转下,控制权落入马来裔企业家赛莫达手中,之后短短时间内,〔加迪那〕就停止向我国巨富郭鹤年的〔联邦面粉厂〕拿面粉,而郭鹤年就推出〔麦细磨〕品牌与〔加迪那〕分庭抗礼。流言里,双方的公司股东背景通通成了焦点,被人写成是华巫两种族间的企业战争,只因双方都属不同种族。当然,流言毕竟是流言,纯属〔大胆假设〕。俗语说,遥远止于智者。真相其实就像种子一样,深埋土中,往往需时才会开花结果,其时就是所谓的〔真相大白〕时刻了。不过,流言所造成的损失,使〔加迪那〕公司也乱了阵脚,急急发文告澄清,惟破坏已形成,需时修复矣。

虽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身为消费者,当然不愿见一虎坐大。消费者千期万盼成为那渔翁,从〔鹬蚌相持〕的局面中〔得利〕。

星期日, 十二月 29, 2013

雜誌《品牌與連鎖》作品: 歐洲品牌房地產

欧洲,现代文明起源之地。

提起文艺复兴,就想起意大利;提起航海时代,就想起葡萄牙西班牙;提起民主人权,就想起法国大革命;提起现代金融,就想起荷兰;提起工业革命,就想起英国;提起铁血宰相,就想起德国。

以上事件,件件重要,人类文明,自此大变。而以上各国,皆在欧洲。

当然,欧洲各国,曾在全球各地为殖民地争得你死我活,最后由大不列颠帝国夺得最多殖民地。而被殖民者虽然凄惨,资源遭殖民宗主掠夺,惟误打误撞,也有得到些微甜头,就如马来西亚,就继承了英国的典章制度、行政及法律,当年的独立政府的确是省下一些功夫。

欧洲,如今正处于多事之秋。欧债危机,危及欧盟数年。欧洲是合是分,就看众领袖智慧,也看众国能否同心协力共患难。

唇亡齿寒不是废话。房地产既然与经济息息相关,经济不好,房地产市场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变动。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日前就预测,欧洲房地产价格将持续下跌。

以下是标普之二零一三年预测各国房价之涨跌幅度:

西班牙 -8%
荷兰 -5.9%
法国 -5%
葡萄牙很严重,连续三年下跌。
德国则令人眼前一亮,预料其房地产市场将增长。这是托工资涨就业者增多的福。
比利时则〔如如不动〕,在欧债风雨中,站得稳稳的。比利时少人欠债,个人债务只是国内生产总值的 54.7%。与欧元区的平均水准相比,低得多了,健康得很。

欧洲人,很重视历史人文。平房处处,高楼大厦反而难见。四处都是私人物业,要开发大型房地产项目,还真的不容易。有时某市最高建筑,竟是教堂也!

当然,搞房地产品牌的,仍有。

在瑞士,有个图恩市。那边有个乡区,名为塞尔夫(Selve),是个房地产活品牌。

这乡区,曾是工业重镇。其生命乃由瑞士钢铁工程公司(Swiss Metal Works)所支撑,是为区内最大雇主。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该公司不幸于一九九三年关闭,真个乡区也没落了。公元两千年,该地区为人购买,投资者更雇用品牌公司,为之注入新活力。

无独有偶,该品牌概念与中国万科雷同,即建设一个〔天人合一〕的社区。即宜居、也宜劳。该区景色怡人,接近大自然,吸引了大班追求劳逸平衡的人来此地居住。

该社区之目标住户为有家庭者,或任何享受乡区生活,享受大自然滋润的青年男女。

这社区的品牌商标也是经过精心设计。该品牌设计简单,反映该社区建筑之时尚、清新、简洁。左边色深青,代表城市,右边色浅黄,代表大自然。双色融合相济,代表着〔天人合一〕。

在欧洲的另一端,有个叫罗马尼亚的国家。

典型的东欧之国,信奉东正教。历史文化底蕴十足,而且都曾受共产党〔蹂躏〕。现在已是欧盟的一分子。

不说你不知,罗马尼亚也是虚构小说任务〔吸血鬼伯爵〕居住之地。

在罗马尼亚的东北处,有个叫拉西(Lasi)的古城。这里有个叫帕拉斯(Palas)的房地产品牌,由罗马尼亚的本土公司-优留斯(Iulius)所拥有,项目总值2.6亿欧元,为全东南欧之最。

这项目品牌口号为“城内有城”,集住宅、商业、消闲娱乐于一处。社区内有民居、有时尚高雅的〔帕拉斯购物商场〕(Palas Mall)、有〔联合商业区〕(United Business Center)的办公大楼,这楼盘的商标乃依〔握手〕的理念所设计。

该品牌商标色彩缤纷,充分散发着拉西市双特点:悠久历史及皇家风范。这商标有浓浓的〔纹章〕味道。仔细留意该商标,中间那圆球其实乃由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物品所组成,里头有皇冠、笔、电话、杯子、手提袋、鞋子等等。每件物品都是帕拉斯社区的代言物,旨在使众人一见到商标就能看得出该品牌的内涵与功能。

纵观以上例子,可见各品牌各有不同策略。品牌核心需针对不同人群需求逐渐提炼而成。品牌商标则代表了整个房地产项目,其所能带出的讯息,及其重要,绝对不可忽视。

星期四, 十二月 26, 2013

反駁李敖先生關于閩南語的錯論

且先看看这段视频:


李敖在视频里说“闽南话”是“落伍的语言”,“只有声音没有文字”“浪费时间”。这说法实在有失公允。我不认同。

李敖本身好像是满洲人。我们且抛开他的身份不谈,就假设他是就事论事吧。

其实,不论是闽南语也好、广府话也罢,其生活口语似乎很难以汉字书写成正统书面文,会导致许多人看不懂。这真的是很奇怪的事。

我想,会不会在古代(我是指战国时代以后,因为许多先秦书籍如《论语》《楚辞》等据说都是以当时的“口语”所写成的),即使是“官话”,其口语也可能像闽南语广府话一样,无法完全书写成文言文。这事极有可能,因为自秦汉后,口语渐渐与书写脱节,大家都模仿先秦写法体裁来作文,就是所谓的文言文。

我要说的是,李敖忽略了一事,即当初各语的地位本来就与华语相等,而且当时华语也像他语一样,也有许多口语无法堂皇入文(文言文)。若不是当局当年积极推广“华语”,教学生以“华语白话”作文,也不会发展出今天的白话文标准写法。

若当年华语不被推广,说不定我等今天所写之“白话文”也许会有另一番风貌?也许我们一群各操各语的华人能写出一种简单化的“白话文”,不论用“华语”“广府话”“潮州话”“客家话”“海南话”“闽南语”都能读得通顺?

以上都是假设。当今世上华语白话已成标准了,大势所趋,有时不得不说是天意。

星期三, 十二月 25, 2013

雜誌《品牌與連鎖》作品: 亞洲品牌房地產

步入新世纪,众人皆野心勃勃,冀能在亚洲市场尝到甜头。

亚洲崛起,并非新事。三十年前之亚洲四小龙,就曾使人惊艳,日本更差点问鼎世界,把美国拉下来。虽不得逞,换来二十年衰退,唯日本终究根深叶茂,至今仍先进如昔,还是多人向往谋生之地。

金砖四国,亚洲就占了其二。金砖四国热尚未退烧,又来了VIP经济圈(越南丶印尼丶菲律宾)。

房地产,房与地之产业,也称〔不动产〕。

房地产世界多姿多彩,有排屋丶公寓丶工厂丶办公楼等等。

房地产冷或热,向来对一国经济举足轻重。公元二零零七年,次贷危机爆发,美国经济严重受创,全世界亦遭殃,震波至今仍未消,刚刚美国才再次印钱救经济。当年华尔街众精英所发明的次级贷款,对造就次贷危机〔贡献良多〕,这些次级贷款便是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产物。

银行最欢迎房地产项目了。银行收着大笔钱,急着要放贷收利息,找房地产投资者最划算。建筑商因而受〔灌溉〕,资金到手,分出去给各承包商供应商或支付员工薪水。整个建筑行业因此〔活〕起来了。而且,也只有房地产行业才需要这么多的钱,可说是经济核心也。

房地产或楼市大旺,金融家就想出了一些点子来,如房地产投资信托,集资大买特买房地产,或出租或出售,所得毛利再分红给投资者。不论亏赚,信托管理者都能收取〔水钱〕赚一笔。

居者有其屋,更是全球各地不同政府的共同理想。

房地产不只能买来住,或买来当办公处经营事业。房地产一旦被乱炒一番,买主更能借此飞黄腾达,或至少能积成一桶金,或至少还能保值。许多人都是那样想的。

现在,房地产竞争日盛,为了促销旗下房地产产品,各公司各出奇招,图在这篇红海内找到蓝海!因此房地产〔品牌〕兴起。业者似乎要效法法国路易威登或美国苹果科技,塑造人人易懂的品牌,使人一见到品牌,就会联想品牌后的种种特点、个性、价值等。

经营品牌很关键,品牌越著名,业者才能卖得顺、销得快、赚得多!

至于买者,不只买了良好〔物质〕,更购得美好〔生活〕。

经营品牌,可谓费财费力费时,故许多房地产企业都想实行品牌连锁,就无须一地一品牌那么累赘多工。

经营品牌连锁,有办法。办法一,找出品牌核心理念,使各地客户,即使身在各地,都能感受到一致的理念。就像中国〔奥利匹克花园〕,提出了〔运动就在家门口〕的理念,一目了然,客户都能即使了解奥园是打着什么招牌的。办法二,品牌风格要统一。之前提到理念要一致,其实品牌形像也该一致。就如中国万科楼盘遍及各地,名字不尽相同,却能使客户一眼就看得出该楼盘是万科的。

其实,酒店业者,早已重视品牌策略。许多国际知名酒店业者大肆发展亚洲市场。例子有丽思卡尔顿(Ritz-Carlton)、康莱德(Conrad)等等。他们在亚洲各地,不仅建设传统酒店而已,也利用自身品牌形象,建设家居花园等。

以下會謝謝某些亞洲國家或地區的知名房地產品牌。
  
中国

中国,可谓亚洲经济火车头,最近二十年最旺了!其股市这数年来软趴趴,热钱无处可闯,只好进攻房地产,中国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一飞冲天,叫苦的是普罗大众,爽的是一众炒家。房价冲劲十足,牛气无法挡,民怨日盛,中共政府被迫插手,严管房价,才稍微缓和涨气。

但是,政府出手,仍无阻各房地产公司壮大。以下是二零一二年中国大陆各房地产品牌价值排行榜(人民币)。

万科集团:

品牌价值260.03亿元

合生创展:

品牌价值115.33亿元

远洋地产:

品牌价值 103.56亿元

珠江地产:

品牌价值 86.25亿元

泰禾集团:

品牌价值 82.63亿元

华夏幸福基业:

品牌价值 77.89亿元

光耀东方:

品牌价值 54.48亿元

宏立城集团:

品牌价值 32.95亿元

中国房地产公司运用了两种品牌策略。一是单一品牌策略。二是副品牌策略。奥林匹克花园就是走单一品牌策略路线之例。其在全中国各地的楼盘都以〔奥林匹克花园〕命名。在广州的奥园与在北京的奥园都属同公司走同风格。至于使用副品牌策略者有万科、中海、珠江、美然、阳光100等。即为产品命名使用主品牌-副品牌格式。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万科-四季花城、万科-城市花园等楼盘都是万科家族成员;中海-雅园、中海-紫金苑、中海-馥园等楼盘则是中海家庭的兄弟姐妹;珠江有珠江-骏景、珠江-绿洲、珠江-帝景、珠江-罗马嘉园、珠江-国际城等楼盘;美晟则有美然-香榭里、美然-百度城、美然-动力街区等楼盘。 

谈谈万科,这公司名字听来,像是在搞科技,其实不然,万科是中国大陆首要房地产品牌!

万科称霸房地产,乃有备而来。为塑造顶级品牌,该公司找来驰骋国际的广告专家合作,即〔精信广告公司〕也。双方合作至今,经有十一年。

首先,万科花了三个月时间,调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趋势,从而提出了〔建筑无限生活〕的品牌口号,确立〔以消费者之生活为本〕的品牌核心。

万科看重社区文化,把之列为二零一三年之品牌策略。〔幸福社区〕是该企业宗旨。

万科也试图让客户把万科当知心朋友,时时关怀体贴客户,并以此为其品牌个性。万科更创立了〔万客会〕,随时随地与客户交流,能及时听取客户反馈,及时行动。这大大使客户非常信任万科。

为了精益求精,万科甚至换商标,以便能贴近大众。

万科之战略核心,乃开发大众住宅。其产品众多,旗下有〔四季花园〕丶〔金色家园〕丶〔城市花园〕等,深受大众喜爱。万科更为某些产品申请专利,〔情景花园洋房〕就为一例。各产品各具特色,但风格一致,都很清新、很活泼、很温馨、很体贴。

二零一二年,万科无比风光,其销售额率先破千亿人民币,居首全球!万科更在全年拿了超过四十幅地,独领风骚!

日本

据报,投资在东京房地产,回酬至少有6%至10%。东京是大都市,是日本首都,是日本首要经济重地,磁力超强,吸引了各形各色的公司,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上班族。谋生人口之多,必对家居形成供不应求之势。上班族卖掉青春也未必能清还房贷。上班族多住东京外围,每天涌往东京向老板报到。东京列车来来去去,全天候为上班族加油!

有幸住在东京的居民,60%都是租屋族。这么多人租屋,屋主岂会怕房子租不出去?依这道理来看,东京房租不起也难。东京屋主,可以学学弥勒佛般,捧着肥肚笑呵呵。

租业这么旺,一定惹人来采蜜。众多租屋代管公司就是采蜜者也。

就拿住友房产为例,所建公寓楼,多在东京地区繁华之地,交通方便之地,如涩谷丶神乐阪丶麻布和东京湾等。该公司也有卖高档产业,这些产业多处在东京区之外。

有件事值得一提,日本政府注重房地产。政府备有维修储备基金,以保房屋质量,一切设施损坏,皆能向该基金领款修理。

有佳音有佳音!海外人士投资日本房地产很划算,为什么?毋须交律师费也。在日本购房,不必通过层层法律关卡。省钱省时也。

星期六, 十二月 21, 2013

雜誌《品牌與連鎖》作品: 品牌恩仇錄

近数百年,资本主义烧遍全球。人人都活在金钱世界里。自由经济更是人人捍卫的口号。

进入新世纪,信息科技成熟许多,信息在全球流通,无往而不利,交通更是越趋方便,从“飞得起惟富人”,到今天“人人都能飞”,短短数年就有如斯变化!商品经济之蓬勃可说是前所未有。

从古至今,商人做买卖,少不了取个吉利商号。取好商号与取好名字道理相同,就是戴顶大帽子,使人看了听了,易记易懂,成功者,更能偷偷让商号躲在内心深处,必要时就会及时有心底浮出脑里。

若是经营些特殊产品服务技能或专利,只有商号或公司名,略显不足。商人都会讲究为产品设立〔品牌〕。有了品牌,再洒下金钱作宣传,以图把品牌打入人心。这是种心理战,讲求潜移默化,目的在于使人人听得多看得多,然后第一时间想到这品牌。因为有效,故数百年来商人都屡试不爽。若有留意政治,国阵其实也在塑造〔一个马来西亚〕品牌,以让人民有好感。可见品牌效应不只商界重视,他界也不会忽视。

传统上,要商品好卖旺生意,靠口碑是王道。口碑之道,在于人传人,有好口碑,招牌自然就有人帮你擦得亮晶晶。现代很流行很受欢迎的传销概念,说到底,根本就是请代理来树立口碑,因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工具。当然,口碑靠真心,作传销,有人真心,有人则假意。假意者,无心于产品细节,只要闪电致富,根本无法为产品立口碑,故易失败。

靠口碑,需耐着性子,能等的话,其实是必能等出一番春天。这策略胜在够真材实料。不想靠口碑,不想慢慢来,其实也可以,把品牌快快推销出去就行了。

一般上,电视电台纸媒上都可以见到各种品牌广告。最近数年宽频当道,网媒火红,帮品牌打广告,多了线上这管道。网站上、电邮上、布罗阁上、面子书上都能看到品牌广告踪迹。再加上通讯技术愈发达,广告公司更能通过手机短讯即时通等把品牌传播于大众!

广告公司见机就趁。若君有看英超足球联赛,在过去短短数年,更是看到各公司为推销品牌,对球场一切设施无所不用其极!球衣、球场广告栏、全都能看到无数品牌在飞扬。对消费者而言,这些都不晓得是福是祸,但对企业而言,品牌宣传管道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当下的世界,商品流通全球,各行各业都各有出色品牌。举手机业为例,苹果与三星近两年就斗得难分难解,曾经的老大哥诺基亚都不知被挤到何处去了。电器业更是老早就百花齐放,要什么品牌就有什么品牌,连本地品牌本视利都来分一杯羹。再看看汽车业,品牌也多得惊人,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本土汽车品牌,去年我国国产车普腾就被其他外国品牌打得头低低的,当然有时候,若是自己不争气,就也怨不得人。总之,各行各业都有品牌。

其实,有竞争,不垄断,对消费者而言,才是好事。至少,价钱不会太贵,产品也不会太不堪用。

举个经典品牌战例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斗了百多年,他们的交锋故事相信君也听得多看得厌了。有些人甚至是耳熟能详。两方如此斗法,得益者,终究还是消费人。其实两者都很可口,喝得也很可乐。若君有留意到,吃麦当劳,必只能喝可口可乐,吃肯德基家乡鸡,则只能喝百事可乐。双方好像很有默契,斗到河水不犯井水。价钱方面,两者皆不会很贵。消费人爽爽喝可口,爽爽喝百事,自得其乐矣。

行行虽出状元,但状元毕竟就是一个而已,不然也不会有榜眼探花甚至〔落榜〕这种字眼出现了。有阴必有阳,世界方平衡。故品牌世界,有我当老大,就容不得你来争。但毕竟不认命者多,爱挑战者多,老大又怎样?我就是要与你一起逐鹿中原。

品牌大战,近年最出名的例子,要数手机界的三星战苹果了。

苹果公司,曾陷入谷底,后又凭一系列科技产品重新抬头,其手机更是风靡全球。苹果公司其实也不小,创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这公司其实曾与不同巨企争霸,第一个品牌对手乃当今的电脑操作系统大哥大-微软也。一九八十年代,苹果发起官司打微软。苹果控告微软所生产的视窗软件涉嫌抄袭苹果操作系统的某些设计专利。这场官司,苹果输了。微软则因而坐大,最终统治全球。

沉寂多年后,苹果在音乐播放界重振雄风,更趁胜追击,攻入手机界。其所设计的苹果手机简单易用又酷又炫,全球热爱。苹果就以这一款手机,就突然长高。高过了其他的手机生产商不只几个头。直到最近三星以百万雄师大肆来侵,苹果方受威胁。

与苹果打微软不同,三星与苹果,则是围绕着专利权来争个你死我活。两公司都在全球各地不断相互起诉对方侵犯专利,相信他们所聘的律师最乐开怀,是黄雀也。世上无奇事,方是奇事,三星这边厢与苹果互斗,那边厢继续与苹果合作愉快,日日夜夜供应零件于苹果。

一切要说回二零零五年,苹果当时已有了数种畅销产品。这些科技产品都需用上快闪记忆体。苹果因此四处寻找供应商。当时三星供应了市场上百分之五十的快闪记忆体。理所当然,苹果找上了三星合作供应快闪记忆体。

最初,两方都一起合作生产处理器,但毕竟一山不容而虎,之后苹果则渐渐把三星排挤在外,自己作主掌管处理器生产程序。

至于三星,通过与苹果合作,三星意识到未来手机市场有利可图,故也不放过,踏入这领域,并于二零零九年推出了装有视窗操作系统的手机,但销售欠佳。而同一年,苹果的第一款苹果手机面世了,并空前成功,盛况犹如微软之视窗95面世时。三星从苹果身上看见了自己不足之处,快马加鞭,取长补短,同年年尾就推出了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银河S系列手机。

二零一一年,三星继苹果退出平板电脑后,也跟着销售自己品牌的平板电脑。苹果高层大为恼火,他们觉得三星并不是跟风而,而简直是抄袭苹果平板电脑。三星于年头推出三星牌平板电脑,四月苹果就起诉三星抄袭,也不顾三星握有苹果最大零件供应商的把柄,可见苹果高层是真的怒火中烧了,可说是要与三星拼了。

这场官司,这两年来拖拖拉拉,去年终于下判了。结果是苹果赢了。但三星还是趁官司期间推出了不少优良产品,可谓争取到了时间。随着官司结束,去年苹果也成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而三星则成了全球营业额最大的科技公司。双方各尝甜头,也算是双赢吧?

其实,就在三星输了圣荷西的那场官司后,三星立即花了十亿美元,在三藩市设立了三星设计工作室,主打设计专利。三星甚至聘请了前谷歌员工-米罗瑟斯基,负责为旗下科技产品设计美好的用户体验,营造对使用者对三星产品的美好感觉。

至于苹果,现在也正考虑断绝与三星合作,另寻其他供应商如台积电等供应快闪记忆体。

因此,两者之斗争,尚未告一段落,这场硬战战果,真的还待看下回分解。

品牌纠纷,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哪处有市场,哪处就有品牌。哪处有品牌,哪处就有品牌战。中国大陆,经济一飞冲天,不用怎么解释也知其消费市场大得令人不敢想象。既然有云云商机,自会备受关注。中国市场,国内国外都在争朝夕,挟品牌以夺市场份额。

若君有常喝灌装饮料,该会留意到,曾几何时,那罐红红的王老吉凉茶,竟静悄悄的换了名,成了〔加多宝〕。惟其包装设计保留,不细看还真不会发现这变动。

王老吉这品牌,不说君不知,已有近两百年。但王老吉并没显得老态龙钟。相反,经业者用心经营,王老吉这几年名牌越来越响。生意越做越大,利润越来越令人垂涎。也就引人有人就来分点利润。也不知是谁先眼红,也不知是谁对谁错。总之也是一场恩仇录。

苹果与三星之战,是属于不同公司欲争夺市场之战。至于王老吉品牌纠纷,则是不同性质的战争。

上世界九十年代中期,广药集团,找上鸿道集团,生产并销售罐装王老吉。双方之间和和气气,合作多年,毫无分歧。直到公元二零零一年,是时候补充合约了。鸿道公司以年费约五百万元人民币,与广药集团签下补充协议,继续由鸿道公司旗下加多宝公司生产经营红色罐装王老吉,直至公元二零二零年为止。

那合约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广药集团万万没想到,仅短短数年,加多宝公司也算是经营有道,卖红罐王老吉卖得非常畅销,盈利当然非常可观。广药集团从中,只仅得鸿道所付年费五百万元人民币,犹如大量金银财宝送到门前却不可得。广药集团自是觉得亏了,就在公元二零一零年为其品牌估值,并宣布要招募新伙伴。

广药集如何下手,去了结原先与鸿道所签下之协议?原来广药竟找到了证据,证明鸿道当年曾贿赂广药集团高层,从而换得有效至二零二零年之协议。故广药认为当初之协议签得不正当,不愿承认之。当然,利益当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鸿道之加多宝公司岂肯错过红罐王老吉这只会生金蛋的鸡,就当年所签协议之有效,不可置疑。广药应该继续履行该合约。

就这样,双方谁都不让谁。公司有冲突,在法治精神下,就交给司法单位处理。一番费时费力后,就在去年即二零一二年五月,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判决,广药与鸿道之间所签之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三年之补充合约无效,委员会同时下令鸿道公司即日起禁止使用〔王老吉〕商标。这场仗,由广药集团胜出,1-0。鸿道集团岂肯就此罢休,也向中国国内法庭申请撤销该委员会之裁决,惟最终铩羽而归。

之后,双方陆陆续续你攻我守或我攻你守,相互发起各种官司起诉对方,图阻止对方贩卖各种各样的王老吉产品。故现在,在市场上,还是能找到当初的王老吉包装,可已安了新名堂了。

加多宝毕竟也经营王老吉多年,即使换了名,重新出发,其加多宝凉茶仍蛮得人心,在市场经营这块,无可否认,比广药厉害多了。可见品牌形象虽然重要,其他因素也不见得可以忽略。

星期五, 十二月 20, 2013

雜誌《品牌與連鎖》作品: 餐飲品牌帶動檳島經濟

槟城,曾经的马来亚半岛贸易中心,开埠至今已有两百年左右。

槟城土地面积1030平方公里。人口有大概16099000人。

槟城有个优雅称号,号东方花园,从前风景宜人,如今发展了,另有一番风情。

槟城地理,分槟岛与威省。槟岛亦称槟榔屿(槟榔屿此称呼出现较早),威省乃威斯利省之简称。

槟城是马来西亚旅游胜地,又有世遗资格,游客来马,必不会错过槟城。

旅游业乃槟城的摇钱树。据大马经济网所载,旅游业占州内生产总值之比例为39%。

至于游客类型,据大马经济网所载,1991年时,来槟城旅游的国内游客占60%,国际游客占40%。而2011年国内游客占51%,国际游客则占49%。

槟城,除了世遗古迹,除了风景名胜,除了近年的医疗服,最最最重要的,还有五脏庙的祭品。

槟城小食,名闻海内外。马来裔、华裔、印度裔等等不同族裔在此地生活“赚吃”,饮食方面自然也是多元化,各族大食小食云集槟城,天天都有数千万张嘴巴在细细咀嚼着炒粿条、亚参叻沙、扁担饭、椰浆饭、甚至巴巴娘惹等美食。其食物世界可谓“多彩多姿、共存共荣”。

游客除了来游山玩水看庙,当中老饕不少,很多都是冲着槟城的美食而来。

故旅游部多多向游客推销槟城美食,是明智之举。毕竟每个游客一天都要吃上数餐。

餐饮业,租店买店,聘请人手,消耗水电煤气,购进食物原料,每个环节都对经济形成影响。餐饮业旺,经济没理由不旺。

根据大马统计局2010年的资料,槟州共有9865间餐饮店,总产量值马币2509645000。有了22433位员工。共发出薪酬马币27315400。饮食业固定产业总值马币305191000。

饮食店越开越多,店面因此供不应求,发展商就快速发展店面,理所当然带旺了经济。

当然,无可否认槟州小食贡献良多,惟也有琳琅满目的著名餐饮品牌。这些餐饮业者与小食业者一并照顾来自不同阶层的食客,致力为槟州经济效劳。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食物,有了名堂,就好像中国古代科举考生封进士,身份大大不同。

就像怡保旧街场白咖啡,招牌打得响亮,也使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得知有怡保这地方,也知道原来怡保有得玩有得吃,间接使怡保旅游业受惠。

就亚参叻沙来说,有格成、愉园、乐平(译音)、南光等等餐馆。他们都是老字号,名堂响亮已久。

至于炒粿条,出名业者则有福隆轩、亚龙、老虎(Tiger)等。这些地方正是老饕的“寻欢地”。

至于环境较好(相对街边小食)的餐饮店,举手拿来的例子有龙王(Dragon King)。龙王的娘惹食物风味独特,是槟州数一数二的娘惹餐馆。既然是卖娘惹美食,店内免不了都是巴巴娘惹的海峡殖民地装潢。全世界大概只有在马来西亚能享有这种风味。

槟州美食谈不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默默的为槟州拉拢游客,祝福槟州经济越搞越旺,兴啊!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