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三月 06, 2015

馬幣三千多元的“念力班”

坊间有位江姓讲师是神经语言程序大师,他有数个课程,其中一个是教人使用念力的,收费马币三千多元。

其实,如果付费上这位讲师的其他课程,或许还值得也说不定。但付三千多元上他的念力课,恐怕你要考虑考虑。

我虽没上过其念力课,但从其他管道得知,其实我一早已学得,而且我还是免费学来的。除了一些手法不同,关键的概念简直都一模一样。

这样的话,还需要花三千多马币来上这种课吗?你只需要找些书本照练就可以了。

我就曾多次成功用念力来使奇迹发生。

星期四, 三月 05, 2015

潛意識探測錘



写着书。写着写着,突然想起,当初友人特花上八千多元,向某新加坡郭姓大师级专家学习神经程序语言。

课程共八天之久,故大概平均一天一千元,其中一天是学“潜意识探测锤”法。

後来他来我处表演,弄了老半天,那个探测锤才动了一点点。轮到我出手,一下子就转得又快又大圈。

我告诉朋友,我这招是自老师傅处免费学来的。结果,朋友感觉好像受那位大师所骗了。直至今日,友人也不知要如何应用那门知识,渐渐的,这些宝贵知识已被友人抛诸脑后,八千元就这样烟消云散。

朋友是完全以初哥身份去上那个课程。我觉得,如果他先在该领域多作研究,再来上课的话,应该会自课程处学到更多心得。上课时间有限,只能尽量去接触知识,但若真要融会贯通,还是该多应用才行。

不过,那位郭大师真的很会打广告。记得一回他来隆时,其保时捷座驾贴了其大名,泊在谷中城酒店大门附近,给人很有气派的感觉。八天课程,一人八千多元,上课者三十人,的确是赚得盆满钵满。

星期日, 三月 01, 2015

Kitchen Delight @ Bukit Piatu Melaka

I have written about this some time ago. In Chinese.

http://amadeusbv.blogspot.com/2013/08/kitchen-delightchicken-delight.html

It used to be located at Bukit Baru, just next to a hotel. The name was Chicken Delight. The restaurant's design and operating way is very much like a "fast food" type. My Melaka friend is the one who brought me there. Since then this place has become my all time favorite each time I dropped by Melaka.

When I was still saying in Kulai, I travelled between Kulai and Segamat weekly. If I travelled from Kulai back to Segamat, I usually took the highway between Kulai and Yong Peng.

Sometimes I prefer to take the "Federal Route"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Highway because I wanted to enjoy the fun of passing different small towns along journey home. 

One day as I was passing by a small town - Kelapa Sawit, I saw a fast-food like restaurant with the name "Chicken Delight". I thought this might be the branch of the one in Melaka. So I decided to have my lunch there.

The menu of this restaurant is so different than the one in Melaka. I ordered some but I cannot remember what did I order and whether the food tastes good.

Back to Kitchen Delight, the chicken here is always so tender and juicy. My favorite meal here is Nasi Lemak with Fried Chicken or Snack Plate. I have tried other meals like Claypot Chiken Rice and it is also delicious.

Recently I dropped by Melaka again and had my lunch at Kitchen Delights. This time I tried something different. Nasi Goreng(Fried Rice) Kampung with Fried Chicken Wing and traditional Hokkien famous dish - Mee Hoon Ker Soup. For drink I ordered Papaya Milk which is recommended in the menu. Food wise the quality maintains. Though the price of the Kampung Style Fried Rice is quite expensive.

Very satisfying lunch.





星期二, 二月 24, 2015

馬來西亞柔佛州政府舊邮票有中文字


这张西元一九二一年的旧邮票说明以前的政府开明得多。让中文字堂堂正正印在邮票上。四先的“先”乃音译英语cents。中文的意思是四分钱。

我曾见过沙拉越白人王朝时代的货币,也有印上中文字。独立后,反而由马来民族主义者乱搞一番,官方完全无法容忍华语文出现。所幸民间仍可用之。但官方限制越来越多,目前情况愈发不妙。

故我鼓励我国华人多多使用中文字,敢敢印在车辆上、商店招牌上等等。莫让步野蛮的马来民族主义者。

星期一, 二月 23, 2015

不可全棄文言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二月廿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 语文漫谈:不可全弃文言文

不可全弃文言文

何方圣先生于其文《文言文讣告》说应考虑改革讣告之文言文用词。笔者了解何先生之用心为使民众无需费时看懂讣告,惟笔者觉得作改革,万万不可。

目前,文言文除在学堂课本内尚可见到其踪影,在媒体及各读物上已鲜少出现,我们也不惯于用之。但文言文终究才是中文之“真章法”,华夏一族祖先用上千年,著作无数。今人固已少用,却不代表不能用。

数十年前,东南亚诸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排华。华文学堂被关闭,华文媒体被查封。一时间,各国华人无法学习母语,无法使用母语。此举挂上“民族主义”之名,实是侵犯人权。

所幸,虔诚之华人佛教徒,尚能履行其宗教信仰。那些常于华人佛寺内诵经读经之人,从无数经书内习得许多汉字。日后中文解禁 ,这些华人阅读华文报刊,完全不费力。不过,由于多年所读之经典皆以文言文书写,他们反而看不惯报上某些白话文写法。

华文之特色在于“我手不必写我口”,书写时思考与说话时思考有别。文言文更是凸显了这方面的特点。“我手不必写我口”的特点曾为不少人视作缺点,他们甚至把中国落后西方都归咎于这种语言特色。有人更曾想完全以罗马拼音取汉字而代之。他们都是衷心为了整个华夏民族着想,心态却过于急切,变得极端。

当时北京官话已成”国语“,其音调只有四音,多音多义字多不胜数,若以罗马拼音书写,只会一片混乱。读者试想想,若笔者这篇文章全以汉语拼音写成,要读懂只怕费时良久。职是之故,汉字也免于被废的劫数,很庆幸。罗马拼音如今变成汉语拼音,成了辅助学习中文之工具。

“我手不必写我口”最有用之处,还在于可跨语言交流,谓之“笔谈”。言语不通没关系,就用笔谈来交流。这在古代汉字文化圈诸国(中、日、韩、越、琉球)是普遍之事。举古代琉球国为例,其与中国之往来官方文书皆以文言文章法书写。

最近中日韩三国相关单位,就一齐发表了八百八个常用汉字表。想不到,单八百八个汉字,就可以使三国民众作简单交流,这就是汉字表义功能的作用。拼音文字根本就没有表义这回事,无法表义,就无笔谈可言。
 
若要全面笔谈,只用汉字不够,还须共定章法,大家共用特定形式书写才行。有些网站如维基百科就有吴语、粤语选项,虽皆以汉字书写,惟却是依方言结构来写。不谙该方言,犹如读天书。

不跟着特定书面语写法书写,整个中文世界必定分裂,不利华夏文化传承。为未雨绸缪,一法为推广“华语”,另一法则是推广标准书面语,再适当保留文言文。

星期二, 二月 17, 2015

孔聖

与各大宗教比较,孔子重世间、重人道(人文)的路线是对的。因为人道通天道。

孔子承认有“天”(造物主,上帝),承认有“鬼神”,但“罕言性与天道”,教人“敬鬼神而远之”。就因为他知道“人道其实就是天道”,他知道世间就是最好的修炼场地。

孔子的"仁"有各种各样英文译法,而我觉得“仁”根本就是广义的Love。

这是我敬佩孔子的原因。

星期一, 二月 16, 2015

讀經心得

读经多年,做个小小总结。先说说儒和佛之别。



儒家经典心性修炼境界之解释不如佛家经典般精密。

儒家的性理,全在《易传》(孔子)、《孟子》、《大学》(曾子)、《中庸》(子思)里,三言两语就讲完了,剩下的就是靠亲自锻炼去体会。或许这与华夏一族善于归纳的思维有关,如把世界万象由仅仅八八六十四卦来解释。

佛家的,单是一部《成唯识论》就令人吃不消。而且那还是“论”而已,还不是“经”。

也许因为学说繁杂,民众不易了解。伊斯兰一来,印尼和马来亚等地佛教就完全不堪一击,如山倒。

原始佛教经典为四阿含经,教义与较后才出现的大乘经典不一样。

大乘经典可说全是附佛外道,成经过程应是取材自婆罗门等等诸法。

其实,最先传入汉地的是原始佛教经典,最早的就是金庸小说《鹿鼎记》提到的“四十二章经”,属于原始佛教经典。随后有更多小乘经典传入及被翻译成中文。但以华夏一族的思维方式而言,不惯于消化原始佛教经典,故原始佛教因而渐渐在中土没落。

至于大乘经典传入汉地后,反而能在汉地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大乘佛教虽是附佛外道,但不表示其信徒不能以大乘法门证悟。举例,强调专心念佛的净土宗阿弥陀佛信仰肯定是外道,但不代表念佛这法门没有功效。

不过,现代多数华人思维方式注重个人主义,而且多有受英文教育,反而容易消化注重“个人证悟成就”的原始佛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