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二月 23, 2015
不可全棄文言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二月廿三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 语文漫谈:不可全弃文言文
不可全弃文言文
何方圣先生于其文《文言文讣告》说应考虑改革讣告之文言文用词。笔者了解何先生之用心为使民众无需费时看懂讣告,惟笔者觉得作改革,万万不可。
目前,文言文除在学堂课本内尚可见到其踪影,在媒体及各读物上已鲜少出现,我们也不惯于用之。但文言文终究才是中文之“真章法”,华夏一族祖先用上千年,著作无数。今人固已少用,却不代表不能用。
数十年前,东南亚诸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排华。华文学堂被关闭,华文媒体被查封。一时间,各国华人无法学习母语,无法使用母语。此举挂上“民族主义”之名,实是侵犯人权。
所幸,虔诚之华人佛教徒,尚能履行其宗教信仰。那些常于华人佛寺内诵经读经之人,从无数经书内习得许多汉字。日后中文解禁 ,这些华人阅读华文报刊,完全不费力。不过,由于多年所读之经典皆以文言文书写,他们反而看不惯报上某些白话文写法。
华文之特色在于“我手不必写我口”,书写时思考与说话时思考有别。文言文更是凸显了这方面的特点。“我手不必写我口”的特点曾为不少人视作缺点,他们甚至把中国落后西方都归咎于这种语言特色。有人更曾想完全以罗马拼音取汉字而代之。他们都是衷心为了整个华夏民族着想,心态却过于急切,变得极端。
当时北京官话已成”国语“,其音调只有四音,多音多义字多不胜数,若以罗马拼音书写,只会一片混乱。读者试想想,若笔者这篇文章全以汉语拼音写成,要读懂只怕费时良久。职是之故,汉字也免于被废的劫数,很庆幸。罗马拼音如今变成汉语拼音,成了辅助学习中文之工具。
“我手不必写我口”最有用之处,还在于可跨语言交流,谓之“笔谈”。言语不通没关系,就用笔谈来交流。这在古代汉字文化圈诸国(中、日、韩、越、琉球)是普遍之事。举古代琉球国为例,其与中国之往来官方文书皆以文言文章法书写。
最近中日韩三国相关单位,就一齐发表了八百八个常用汉字表。想不到,单八百八个汉字,就可以使三国民众作简单交流,这就是汉字表义功能的作用。拼音文字根本就没有表义这回事,无法表义,就无笔谈可言。
若要全面笔谈,只用汉字不够,还须共定章法,大家共用特定形式书写才行。有些网站如维基百科就有吴语、粤语选项,虽皆以汉字书写,惟却是依方言结构来写。不谙该方言,犹如读天书。
不跟着特定书面语写法书写,整个中文世界必定分裂,不利华夏文化传承。为未雨绸缪,一法为推广“华语”,另一法则是推广标准书面语,再适当保留文言文。
标签:
登報 published,
華夏,
thoughts 感想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