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current issues 时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current issues 时事”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星期五, 一月 23, 2015

Pandangan seorang bukan muslim terhadap "Buddha menyebar ajaran Islam"

Ajaran Buddha ini fokus dalam mencari diri-sendiri yg benar. Dan diri sendiri yg benar adalah Tuhan.

Cuba bayangkan Tuhan ialah Lautan, dan diri sendiri benar kita ini titisan dari Lautan, jika kita dapat mencari diri sendiri yg benar, maka kita dapat mencari Tuhan.

Tuhan ada dalam diri kita, tapi kita perlu membuat latihan minda melalui meditasi. Islam bertujuan yg sama dengan cara berdoa atau "Sufi-whirling". Confucianism pun bertujuan yg sama dengan cara mengawasi reaksi sendiri terhadap setiap peristiwa. Christian pun bertujuan yang sama dengan cara berdoa juga.

Kalau kita hanya fokus dalam cara-cara mendekati Tuhan, maka tiada perbezaan lagi di antara agama. Sekarang perbezaan ditekan kerana kita terlalu fokus benda luaran seperti "sejarah agama tidak sama lah" , "asal usul agama tidak sama lah", "tempat sembahyang agama tidak sama lah", dan lain-lain. Jadi adalah orang yang selalu berpendapat bahawa agama dia yang paling betul, yang satu-satunya  yang boleh membawa "Truth" , dan agama yang lain semuanya sesat dan terpesong.

Adakah ini semua penting untuk manusia?

星期四, 一月 22, 2015

Pandangan Seorang Bukan Muslim yang ber"Kepercayaan" terhadap Agama

Kepada orang Muslim, Quran adalah "Truth". 
 
Kepada orang bukan Muslim yang beragama, mereka masing-masing ada kitab suci yang juga sebagai "Truth".

Sebagai fakta, keajaiban terdapat di sejarah semua agama. Saya boleh kata "setiap agama dicipta kerana manusia mengalami perkara keajaiban".

Perbezaan di antara pelbagai agama cumanya satu:
orang Muslim merujuk kepada Quran dan orang Bukan Muslim merujuk kepada kitab suci agama dia sendiri.

Kalau saudara pernah mengaji kitab-kitab agama lain seperti Holy Bible, Vedas, I-Ching dan lain-lain, saudara pasti boleh mendapati bahawa kitab-kitab suci tersebut amat menakjubkan seperti Quran juga.

Dan Itu merupakan sebabnya penganut agama terus percaya kepada agama mereka. Mereka melihat agama mereka itu agama yang penuh dengan keajaiban.

Saya sebagai Bukan Muslim, saya pernah dan akan terus membaca Quran. Walaupun manusia tidak dapat membukti kewujudan Tuhan, tetapi saya tetap percaya kepada Tuhan.

Sebagai seorang Bukan Muslim, saya berpendapat bahawa semua agama di dunia ini tetap dapat membawa Truth kapada manusia. Ada sebabnya Tuhan mengizinkan begitu ramai agama wujud di bumi. Seseorang hanya perlu pilih yang mana satu agama (ajaran) paling sesuai untuk dia sendiri.

Keindahan agama adalah bukan "apa yang disuruh boleh buat dan disuruh tidak boleh buat", bukan "apa yang disuruh boleh makan dan yang disuruh tidak boleh makan", bukan "asyik berfikir sama ada boleh saya memasuki syurga selepas meninggal dunia",

Keindahan agama adalah penganut berpeluang untuk belajar cara-cara untuk mendekati Tuhan. Solat, Meditation, Sufi-whirling dan banyak lagi (ya banyak lagi di banyak agama, kalau ada masa sila kaji) adalah antara cara-cara yang membolehkan kita untuk merasai kewujudan Tuhan.

Salah satu lagi cara untuk mendekati Tuhan ialah sama ada kita masih percaya kepada Tuhan bila kepahitan hidup datang menghempas. Salah satu contoh ialah untuk berfikir secara rasional meskipun sudah marah dan tidak membuat judgement terhadap sebarang perkara.

Tiada seseorang yang beragama pun boleh menafikan bahawa Mendekati Tuhan adalah perkara yang terpenting sekali dalam agama mereka.

Jadi adalah amat extreme seseorang itu mengatakan bahawa agama lain adalah terpesong.

星期日, 一月 18, 2015

還原宗教本來面目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廿六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有话直说:传法与教主•勇瑜

还原宗教本来面目

英国明星摇滚始祖披头四(The Beatles)里,最红当属庄连农(John Lennon)。他单飞后,几乎每首歌曲都在批判社会课题。

其中一首名曲就是“Imagine”(义译为“假如”)。某句歌词写到(非直译):“假如没有宗教,天下会不会变得好一点”。

近来,刘维政君亦写了“如果世界没有宗教”,觉得世界若无宗教,也许会和平兼有序。

为何庄连农与刘君,乃至许多人,都认为宗教反而使世界更乱,天天上演某宗教信徒迫害另一个宗教信徒的事件?

首先,我们称宗教大贤为“创教者”或“宗教教主”,其实不甚对。这些大贤,在世时,都只想传法而已。传什么法?人之所以有信仰,就是为了了解为何来世,及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大贤能为世人解答这些问题,传了可得到这些真理之法。

除传法外,从没听说过任何大贤想要“创宗教自封教主、著经典为世所尊”。这其实是对的,身为大贤,岂会在意名声?岂会在意大权在握?大贤明知传法会受当权者迫害,却仍勇气十足的去做,很肯定大贤根本不重视名声与大权。

大贤离开世间了,即便他们生前并无成为教主的意思,但信徒为不使“法”消失,或有不可知的目的,自然而然的就集合所有信徒,成立了组织,然后把“师父”扛上神台,尊其为教主,以其为象征来团结所有信徒。

有些宗教的信徒,则搜集“师父”生前的言语和事迹等,写成宗教经典,以师父加上宗教经典为“宗教组织”象征。有了组织,为了维持组织秩序,种种的阶级与教条等等也应运而生。

可见,“创教者”“宗教教主”等诸多名号,不是大贤所自封的,而是信徒所冠上的。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著经典?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办组织,其“师父”何曾吩咐他们以发动战争建立宗教帝国?

这些宗教信徒的所作所为,说穿了,都是为了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而已。我“觉得”须把师父的法传下去,故我编写经典,故我办组织招揽更多信众等等。问题是,从头到尾根本是自己一厢情愿,“师父”根本从没这样叮嘱过。

师父在世时或许有提过用过某些“教条”,我们也只可说那些都是应环境而生,适用于当时当地,未必适用于现在异地。况且,教条何曾是重点?修行之法以提升心灵境界方是重点。在中国春秋时代,孔子提倡之礼,就是因应中国当时的环境而生,礼虽有一点“规范”的味道,但核心还是在于借礼来修身修心好“亲近真理”。佛教鼓励信徒的受戒。也都是为了利于修行。各教都有“秘修法”,回教有苏菲主义、基督教和佛教更有不少秘修法,秘修就是为了使自己“亲近真理”。因此,宗教信徒因弄清何谓其教重点才对。

以国内外的各种宗教纠纷而言,通常不是宗教信徒为宗教出一口气,就是担心其“弟兄姐妹”离教而去。说真的,这种心态,可以“执着”二字来形容之。他们觉得须捍卫自己的“真理”,所以要为自己所信的真理“出头”。他们觉得“弟兄姐妹”离开“自己的宗教”,是亵渎了“真理”,冒犯了自己(你怎么可以做出使我对信仰动摇的事?)。

所以,宗教信徒的种种过激行为,表面上是为了宗教,往往都是为了自己。对信仰的信念若坚定如磐石,眼耳所接收的种种的“刺激”丝毫动摇不了信念,通常是信念动摇了才会对种种“刺激”有反应。就好像如果坚信一加一等于二,一天有人说一加一等于三,你就只会嗤之以鼻。只有一种情况下你会生气,就是内心深处开始怀疑一加一是否真的等于三,而自己又不愿承认自己的信念已经动摇,才会以生气来掩饰,而自己又不自觉是因此而生气。种种的宗教纷争,往往都是拜这些各宗教信徒”信念不坚定”所赐。

笔者觉得,若要消除种种宗教纠纷,各宗教信徒必须弄清楚,自己为何信奉目前的宗教。自己有否弄错了宗教重点?有否忘了“教主”传法的真正内涵?有否因执着于“宗教名声好坏、信众人数增减”等等因素,反而辜负了“教主”当初传法的一番用心良苦?

星期日, 一月 11, 2015

宗教修行修到歪路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四日获刊登于南洋商报-天窗亮话:宗教修行到走歪路•勇瑜

宗教修行修到歪路

电影The King's Speech(国王的演讲) 有情节如此:国王天生口吃,找上某著名“治口吃医生”。可是国王受不了治疗过程,某次发飙对医生羞辱一番。医生当场没发脾气,但之后再也不理国王了。之后国王知错了,再去拜造访那位医生,医生说:“我在等着你道歉呢”.

查理杂志社讥讽羞辱宗教确实很伤人心。而那些几位杀人暴徒若是修养良好,大可如电影里的“治口吃医生”般,对羞辱都不理之。若心中怒火还是狂烧,要采取法律行动,或要口诛笔伐也行。但他们最终却选择了以血洗杂志社来回应。

他们的选择,说明了他们多么相信暴力可解决这个羞辱宗教的问题。他们想以此行动带出“杀一儆百”的效果,希望从此没人敢再侮辱他们的宗教。可是,现在人人反而说把焦点放在他们企图以暴力恐吓夺走他人言论自由的权利。所以,他们的选择,根本没有达到所期待的效果,说是事半功倍实不为过。

毕竟被查理杂志羞辱过的对象不少,惟只有这群穆斯林拿武器闯入杂志社“行刑”。 他们之所以觉得暴力能帮得上忙,或许与平时的宗教教育有关。回教宗教师一边高喊“回教是和平的宗教”, 另一边却对信徒走入暴力之路的倾向无能为力。古兰经里句句都是天启,某些信徒怎么可能会修炼成一个接一个以回教名义杀人的杀人犯?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某些句子过于模棱两可,使极端宗教师得到足够的诠释空间,可以为所欲为的向信徒宣传他们自认为符合句子意思的观点?

比较起其它宗教信徒,以宗教名义干下暴力行径,似乎成了回教的特色。若按穆圣在回教徒心中慈悲又宽宏大量的形像,其对羞辱的处理方式应该会一笑置之,不与那些“没教养”的人计较。可是,为何所有回教恐怖份子并不是向穆圣的宽容榜样学习?相信他们心中的穆圣并非是暴力狂。可是,他们又是从何处学得暴力才是为教“抗争”的最佳方法?乃至他们可以为“教”杀敌,甚至作人肉炸弹殉教也不足惜!按理而言,如他们热衷以穆圣为榜样,即便修养功夫未到家而很生气 ,应该也不至于视他人性命如草菅。对此,回教世界不能坐视不管。毕竟那不仅仅是几条人命这么简单,还令许多人对整个回教社群的观感不佳。

 «论语»里有人问孔子要如何报怨,孔子曰:“以直抱怨”。 变形金刚动漫Tranformers Prime里的Optimus Prime(擎天柱),多次逮到可消灭头号歹角的机会,却因希望对方能知错能改而放过对方。可是,对方一次又一次不痛改前非,一次又一次的想加害人,擎天柱后来再次击败对手后,纵使对手万般求饶,擎天柱知道不除之将后患无穷,危害多人,故选择“以直抱怨”, 杀掉对方。像擎天柱的这种杀,是为正义而杀,情形与母亲为护儿错手杀掉拐子匪一样。而查理杂志社暴徒的杀,却是那群暴徒为了想出一口怨气而大开杀戒,与实在谈不上“以直报怨”,以怨报怨才是真!

星期五, 一月 09, 2015

國家形象決定軟實力成敗

印度近年受“桃色”新闻所累,被媒体爆出多宗强奸轮奸案,国家形象受损严重,“强奸之国”称号不胫而走,乃至有国外媒体列之为女游客绝不可单独游玩之第一国。印度的“灵性大师”、“瑜伽”、“甘地”等形象就此暂时被抹走。

其实,若单凭媒体所报导之数宗强奸案为准,而非靠正式的统计数据来断定印度为“强奸之国”,实在有失公允,危害他“国”名声。

惟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当负面消息一而再再而三接踵而来,肯定会给大众制造深刻印象,而发生诸如冠名号的事。这时,当事人或国所能期待的,不外是大众有足够智慧来应付负面消息所传出的讯息。

本地多不乏对印度有深刻感情者,多数都为印裔同胞。印度被冠上强奸之都的称号,这些印裔同胞自然也深感痛心。这些都情有可原,毕竟换作是中国被冠上负面称号,相信本地某些华裔也会感到揪心。

很不幸,在本地各族心里,中国形象其实并不那么美好。 中国政府近年高喊“中国梦”口号,但似乎忘记了该国有许多女国民在世界各地卖身的事。

身为中国公民,这些女国民其实须为其国家形象负责。若卖身只是数个个案,或许还不至于破坏国家形象,可惜中国妓女人数不少,故其政府其实正视这种现象。

在我国,谈到妓女,几乎人人都会先想到中国妓女。国人还因此“赐予”中国妓女名号-有“小龙女”,也有PRC。

警方扫黄行动中逮到的妓女,往往以中国国籍为多(当然,越南好像有“迎头赶上”的趋势),由此可证明中国妓女在本地之泛滥。

印度的强奸事件,有人以中国来比较,说这种事在中国不会是大新闻,只因中国已经“输出”太多妓女,强奸事件又算什么。当然,这些都是讽刺话,算是胡言乱语,不可当真,但这种玩笑也实实在在反映出中国“妓女大国”的不良形象。

印尼女佣受虐事件在马越传越多时,其政府会与我国政府谈判,好保护其女国民在大马的安全和权益。而现在中国政府要准备肩负更多国际责任,变成名副其实的强国,是否也应该先改善其女国民在国外卖身的问题呢?

星期二, 十二月 30, 2014

保留方言新聞,下來如何?

(为马来西亚讲华语运动所撰,于西元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卅一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保留方言新闻,下来如何

方言新闻_互动百科

去年年末,国营华语电台有意取消方言新闻播报时段。此消息一出,华社衮衮诸公皆如草木皆兵,纷纷为方言新闻叫屈,呼吁国营华语电台保留方言新闻节目。结果国营华语电台也顺从“民”意,保留方言新闻播报时段。

国内华裔籍贯众多,多以各方言为母语,方言新闻播报节目也算是顾及民情。国内有五大中文电台,国营华语电台只为其一,也唯有国营电台设立各方言新闻播报时段,而国营电台到底有多少收听者,无从得知。不过,听众若平常不听国营电台,然后冲着方言新闻播报时段特地转台收听,恐怕是不太可能。

力挺保留方言新闻播报时段的人,出发点在于保护自身方言,用意良好,值得鼓励。惟他们到底有没有做过研究,到底有多少人收听方言新闻。而且,收听方言新闻,对保护母语又会起着多大的作用?
若只听方言新闻,但生活中不与同籍贯者说母语,甚至与同籍贯者说另一种方言,那又要如何解释自己热爱自身的母语?举例,身在雪隆,不时可见客家人之间用广府话交谈,或闽南人之间以广府话交谈,假设他们有收听客话和闽南语新闻播报,但自己又好用他人的母语来交谈,请问这种作法又如何能够称得上是保护自己的母语?

再另举一例,许多客家人占多的城镇,如芙蓉、劳勿等,今天所流行语言竟然是广府话,这叫那些以客家人身份为荣的客家人情何以堪?这就是保护母语的表现吗?

国内五大中文电台,其中竟有四台(如此高比例)一大早都播放广府话节目,除了一两台有些许的闽南语时段之外,想要在这些私立电台听到其他方言播音,简直是难如登天。这好像是对人说,国内多数华裔都是广府人,和少许的闽南人,其他籍贯根本不存在!

那些高喊保留方言新闻时段的人,为何也不呼吁这些电台设立客家话、潮州话、海南话等电台节目?私立中文电台一大早就以广府话“轰炸”国内华裔,难道只因香港文化流行,就可以漠视本土其他籍贯的华人方言吗?切莫忘了,广府话在本国地位仅仅为方言,理应与其他方言平起平坐,不同籍贯的华裔共同语应该是华语才对。

星期一, 十二月 01, 2014

國語與團結的迷思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五年一月十四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国语与团结的迷思

毫无意外,今届巫统大会又有许多针对华裔的言论。有代表拿出数据说许多参与国民服务的华小生国语差劲,以国语能力弱为由抨击华小教育影响国民团结。

这种说法有许多不对劲的地方,反驳者不小心就会被牵着走,在国语弱的环节上争论不休。

不对劲之处首先是,该代表假设我国有“国民不团结”的问题。他并无在这方面提出任何证据。国内确实有不少人曾发表侮辱各族宗教文化等的言论,惟论这些案例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都只在媒体上或咖啡店内为人热闹讨论一时,往往很快就过时,被其他新闻所盖过。一般百姓依然照常上下班、堵车、接送孩子上下课、月尾等薪水、年尾等花红、周末逛商场等等。大家各过大家的生活,何来国民不团结的问题?

当我们要同心协力解决一些问题,或达成某个目标时,才来谈团结。可如果我们活得好端端的,还需要搞什么团结?假设某天个个华小生真的说得一口流利马来语,我们充其量只能说国民之间沟通无障碍,但岂能说国民团结了?

目前国内各族主要是喜欢与自己同语言同文化的人交流,少有跨族群沟通。族群之间或许欠缺了解,但我们不能因此说各族之间不团结。有者甚至认为没有跨族群交流就是种族主义,这是无根据的指控。要知道,族群之间欠缺了解是一回事,因偏见而侮辱他族又是另一回事。当有人因缺乏对他族的了解而产生偏见而侮辱他族或以自身的权力剥夺他族权利,那才是种族主义。不愿了解他族文化语言,或只想跟自己同语言同文化的人来往,那是人之常情,也是个人的意愿,惟我们万万不可说此人是种族主义者。

不对劲之二为,以该巫统代表认为,华裔掌握一口流利马来语是促成国民团结的条件。这番言论,是由“国民国语一定要佳”的思维所致。他忽略了我国最引以为傲之处恰恰并非是“马来伊斯兰国”,而是“多元族群与文化”的国家。“讲好国语、才是国民”与马来西亚多元的形像根本格格不入。举中国为例,不谙该国“普通话”和中文的少数民族比比皆是,又何妨他们“中国公民”的身份?何况我国许多华人子弟皆受过正规马来语文教育,说得不好不地道不流利,但多数都起码会看会写,论水准可比中国某些少数民族不懂得说普通话不懂得读写中文等好得多了。

诚然,掌握马来语的好处多多,马来族毕竟是本国人数最多的族群,懂得马来语就有机会交上马来友人,做生意者也可运用懂得马来语的优势做马来族的生意,一句话,就是为了方便!由此观之,马来语的身份应该是本国官方语言和“普通话”,“国语”则应是象征性的。任何国人学马来语的动力应是为了方便,偏激者不应把语言当政治武器,动辄以他人国语弱为由而质疑他人的爱乡爱土爱国之心。

最后,把话题带回国语会话程度。莫说华小生国语会话弱,即便是成人国语会话弱,真的有心补救,永远都来得及。问题只在于他们周围有没有个环境,华小生国语会话不好,国民服务结束后肯定会有所进步;成人若身在政府部门工作,不出一两年,国语会话堪比中小学时期所学还进步得快。但是,众所周知,华裔国民往往只能在私人界谋生,私人界又是英语世界,试问华裔成人的国语会话又会好得到哪里去?偏激者真有心要“帮助华裔说好国语”,那他们要检讨的是如何令私人界多用国语及如何使更多华裔成为公务员。当然,两者对他们而言,都有不小的代价,问题是,他们敢担当吗?

星期日, 八月 17, 2014

華文教育新定位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一月三日获刊登于当今大马- 华文教育新定位

Malaysiakini - 华教的危机在哪里?

国庆日快来临,国民团结又突然成了大家热烈讨论的话题。

若大家常上国内著名网站或面子书专页与各友族交流,会注意到一些现象,即最热衷反对种族歧视的,以在半岛占最少数的印裔居多,其次是华裔,接下来才是马来友族。很明显,印裔国民

而若谈到国民团结这热门话题,多数印裔和华裔往往都言明,土著非土著之分严重使国内各族分裂,有趣的是,多数马来友族往往都不赞同,而且还说要团结,华印裔就该先放弃母语源流小学教育,好显示团结的诚意。首相署副部长拉查理最近关于停建华小的谈话,就反映出这种“民意”,此类意见一定会三不五时的跑出来吓华社一跳,以前如此,现在如此,日后也必如此,除非我们能找出改变“华小破坏团结”印象的方法。

笔者看过千千万万关于国民团结的讨论,以上所提到各族的看法,往往都会不间断的在各种不同的讨论中重复出现。每次双方都各持己见,没完没了。

笔者纳闷已久,缘何华文教育,尤其是华文小学,时不时都被人当作国民不团结的罪魁祸首?华教因何特质被某些友族视为破坏各族团结的洪水猛兽?

为了配合国族主义,尊重马来语为国语的地位,华文小学把国语列入正课。此举由来已久,当今,可谓众华小毕业生都能掌握一定程度的国语。

而论收学生,华小往往都不分种族来收学生,许多华小有友族学生并不出奇,完全没有种族之分。

论学习效果,以母语学习,比以非母语学习来得更有效。

以上所提种种,都足以反驳华小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的说法。即便如此,还不足以使反方心服口服。

笔者推测,说华教破坏国民团结的人,往往是觉得,华校不该与国民学校“抢学生”。他们认为,国民学校才是各族学生就读的首选。国语是国内马来同胞的母语,国民学校以国语为教学语,选择国民学校对马来同胞而言,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依这些人所见,身为国内少数族群的华裔和印裔,应配合友族的需求,入读国民学校,一起用有国语上课,才显得正确。

这种看法,说是霸道,并不过份。因为以少数族群应该配合多数族群的母语教育,从中否定了少数族群的母语教育权利。笔者甚至看过有人如此说,要团结,少数族群就要作出一些牺牲。

而如果我们说,学习母语是基本人权,就会有部份人跳出来说,有关当局积极在国民学校推出母语课,各族学生可一起在国民学校上课的同时,也不会把母语荒废掉。这说法还真令人有时百口莫辩。

我们又不能说,华小的教学水平比较高。说实在,某些国小的教学水平,不会比华小差。况且,若真的要追求卓越的教学水平,家长往往都会选择把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又何时轮到华小呢?

依笔者浅见,我们应该从“华校对华人的意义”这点来使反方了解,华裔没有了华教会是多么严重。举个例子,我们常强调华小有着与国小不同的环境。我们常听到的说法是,华小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其实更有“传承华人文化”的使命。

但是,所谓的“华人文化”,到底是指什么呢?剪纸?华乐?书法?水墨画?但是,反方会问,如果这些“华人文化”真对华人非常重要,为何还要一班华人不把孩子送往华校?而且,文化传承不该是在家里发生的吗?把孩子送往国民学校念书,孩子还能通过家庭学习本身的文化啊!

笔者因此认为,华校是时候作调整,重新定位了。我们该为华校赋予“神圣”的地位,使其重要程度犹如伊斯兰教育之对马来人般。而要做到这点,依笔者所见,应为华校课程和环境注入更多的“儒家”元素。

目前,在许多华校校园内,都可见到“万世师表”孔子的塑像。孔子是儒家的宗师,是世世代代华人所尊崇的圣人。今天所谓的华人文化思想,其实大部分还是儒家所流传下来的思想,日日夜夜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华人。

我们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乃至为人处世都可隐约见到儒家的影子。例如,我们天天挂在口边的“良知”,乃出自儒家亚圣孟子,而明代大儒王阳明更是使“良知”广传天下。又例如,我们天天谈要孝顺父母,而孝恰恰是儒家最注重的修身方法之一。

虽然如此,在当今的华校,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却完全被忽略了,学子只能偶尔在华文课本上读到一些相关的文章和名句。

笔者建议,我们不妨重新教导四书五经,使华校学子有机会接触到儒家经典,使华校成为真真正正的华人文化学堂,届时人家已经不能以“在国民学校也能学到华语”这么简单了。我们可以这么说,儒家经典可用作华人生活的指导,就如可兰经之为穆斯林生活提供指导一样。你反对华校,就等同于反对“伊斯兰宗教学校”,不合理。

那么,如何安顿各种宗教信徒的学生,如穆斯林、基督徒、佛教徒、道教徒等等?我们不必担心,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思想是注重人道多于天道的,所以儒家的宗教色彩非常淡薄,永远没有被认为是宗教。许多儒家士大夫都曾信奉其他的宗教。以基督徒为例,明代儒家士大夫徐光启就信仰耶稣基督。更何况,本地多数华人所信奉的佛教早已是“中国化”的版本,若干年前已与儒家思想内的元素相结合。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与各种宗教无冲突。

笔者希望华教诸公可考虑这建议,至少日后碰到有人重新提出华校破坏国民团结的谬论时,在华校学儒家可以成为一个反驳对方的理由。对方若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大概也无法不以同理心看待华人学习“生活指导”的重要性。


星期二, 十二月 17, 2013

現代版嫦娥和玉兔登月

嫦娥奔月是华人传统故事。嫦娥在月球有玉兔作伴,也一样家喻户晓。

日前中国上演了现代版嫦娥奔月。那是嫦娥三号飞舰也,经飞行数星期,终成功突破挑战,成功登陆月球。嫦娥三号载有玉兔号月球车。余打着字的同时,玉兔号正在月球地表游走作探测工作。

恭喜中国的宇航业!这场登月盛世,对中华民族而言,意义重大,虽说同时打破了祖先对月球的浪漫遐想,但也恰恰算是在为祖先圆梦!


星期日, 十二月 08, 2013

新時代的呼喚

国家银行总裁洁蒂之名家喻户晓。身为国行总裁十余年,其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无需赘言。

鲜少人知道的是,洁蒂国行任内,曾发起某非营利组织,经费由国行所负责。该组织专门探讨提升领导力和为亚洲企业领导人提供精良的企业管理模式课程。

与众不同的是,该组织不重“教人”,反之强调激励人“往内”学习,方式新颖。儒家有通过“诚心”“正意”后而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往内“学习的理念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颇有雷同之处。

不久前,该组织办了二零一三年亚洲领导力大会。洁蒂于该大会受访时说电费涨价仅稍微推高通胀而已。笔者认为,许多媒体忽视了该大会的一些“精华”。

该大会邀请了不少非主流领域的重要人物前来演讲。这些非主流领域人物,有搞“超心理学”科学验证的丁拉定(Dean Radin);有搞“新意识运动”、研究念力秘密和另类医疗的麦塔咖女士(Lynne McTaggart);有搞超能力研究多年的柯罗夫(Konstantin Korotkov)等人。这些领域常受世人忽视或贬之为“伪科学”,如今却能在堂堂世界级企业领导人会议上发表,我们绝不可等闲视之。

笔者要强调的是,这些领域所提倡的理念,一朝若获采用,将会是另一场“革命”,改变人类未来的思维与行为。如麦塔咖女士就提出证据说明人类天生有“奉献”的倾向,自私自利或零和游戏其实并非人之本性,而是社会行为。她认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论分化了社会,使人与人之间愈发疏离。人本性就是合作无间,大家齐齐奉献,共存共荣。

又如还有位拉吉夫先生(Rajeev Peshawaria)则在大会分享了如何以“观想”增进思维能力。读者若有对宗教修行法门深究,必知“观想”是某些宗教的修行法门。他又说人人皆唇齿相依,人人体内皆有股能量,这股能量不受现有物理法则所束缚。

又如柯罗夫先生说水有记忆。他的说法与著名的日本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一样,说明人在以思一索所发出的脑电波足以影响水的素质。为了证明这说法,他示范了如向盐水发涩微波,将产生燃烧现象。柯罗夫也说现已有方法可测量人的生命力。他向众人展示了特制相机(GDV Camera)可用来测量某人的潜在疾病,并可建议相关的疗程或预防方法。

至于丁博士更有趣,他向众人展示了由不同机构和人所搜集的证据,在以证明确实有“心灵感应”这一回事。

若读者有深究,诸如“心灵感应”“超能力”“观想”“念力”等等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最近几年再度红透半边天。这些都是新时代运动或新纪元运动份子所致力研究的范围。笔者当初知道亚洲领导人大会竟邀请了研究这些的科学家到来,实在大跌眼镜。其实,这何尝不是种讯息,即世人也该是时候正视这些领域了。

星期三, 十月 09, 2013

請想好好來

副首相呼吁国内公立私立高等学府逐渐废弃英语文教学,换之以国语文教学。副首相在国家语言与发展局的活动上作此建议,很明显旨在呼吁国民尽可能巩固国语文地位。

公立高等学府素来有以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要落实副首相的建议并不难。私立高等学府则往往以英语文教学为学校号召力,落实此建议对私立高等学府的影响如何,有待评估,但过程必定没有公立高等学府般顺利。

所有高等学府都以国语文教学,首要受益者肯定是国民中学毕业生。在国民中小学,除了语言科,老师皆以国语文教导其他科目,毕业生之后往高等学府深造,若是身在英语文教学环境,可能会有所不适,若换作身在国语文教学环境,对国中毕业生而言都是熟口熟脸,读起书来也比较容易,不会因英语文程度欠佳而妨碍学习某专业知识。教学语环境剧变会带来不良影响,已有例子。许多华小生,升上了以国语文为教学语的国中后,适应不良而辍学的例子比比皆是。政府不想看到国中生在高等学府步上华小生的路。

政府有心慢慢除去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地位,以把国语文带进私人界。政府之前已播出了不少推广国语应用的广告,鼓励人民在办公室多说国语。现在政府算是延续该政策,加强行动,进一步以国语文取代英语文教学。受国语文教育熏陶的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时,就不会碰上因英语文水平不佳而被私人界拒聘的尴尬局面。政府也曾提到,会拨款給相关机构,好尽快把许多的英文知识典籍翻译成国语文,避免形成“以马来语教学,以英文书为要”的情况。

其实,若是技术性的知识,用何种语文来教导并没什么大问题,但以最熟悉的语言学习是当然最理想。对聘请技术型员工的雇主而言,他们要的是会干活的员工,而不是语言专家。以国语文学习知识的大毕业生后,若到时政府成功使许多私人界企业转而使用国语文,那整个提升国语文的计划就成功了。国语文届时会大放光彩,马来人会非常的有尊严。

政府在落实此政策之前,务必要深思熟虑,聚集各界人士,评估英语文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有多重要。千万别重蹈教育大蓝图覆辙,忽略华社意见而一意孤行。我们未来会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是会有更多的失业大学毕业生,就看此政策会变得怎样了。

星期四, 九月 19, 2013

省點補習費也好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十月四日或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省點補習費也好 

马来语- Mǎ lái yǔ - Chinese character definition, English meaning ...

华教团体对最新的教育大蓝图有异言,因为教育大蓝图要增加华小生的国语文上课时间。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学校上课时间有限,国语文课节数增加,那其他课的节数大概就要调整一番。华小顿时变得好像是“语言学校”,专攻三语。

吊诡的是,本地上一代华裔平民只说巴刹马来语就可以与马来人嘻哈一番,而他们根本没受过正统马来文教育。现在的华裔生的国语文水平比他们的祖辈好得多了。

其实,前首相敦马曾说,国语文目前不是知识语言,所以敦马才坚持要落实英语文教数理。而国语文水平,只能靠官方去推动,然后期盼可以挨到发光发热的一天,在本地和国际上抬头。目前私人界几乎都拜英语文为神。当局其实也想打破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好让国语文可以成为民众真正的工作语言。这方面可以由当局曾打出在私人界推广国语文的应用广告来证明。

家长对学府的首要期望是把孩子栽培成才,而如果增加国语文的上课时数增加影响到学生花更多时间在学习各种实用知识时,那将令家长失望。何况当局是说提升国语文水准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团结,理由很牵强,许多家长不能信服。

许多人担心,在小学中学时力拼国语文拿甲等,补习国语文花了父母不少钱,最后上高等学府时国语文渐渐从眼中消失。在私人界打工后国语文更是抛回给老师。而所花的时间与精神此时再已追不回了。这算是很多人的经验。

不同领域所需的语言程度都有所不同。举个例子,英语文程度不一定要能达到文学水平才能学数理或工程。政府若是觉得只要搞好华裔子弟的会话和读写,那么简化国语文课程会比较实际(拿掉古文和文学内容)。毕竟华裔子弟是把马来语文当“第二语文”来学习的。

多懂得一种语言的确很好很上进。但那应该是个人选择。如果学生知道自己不是多语的料,或只想专注在学习实用知识上,那强制学生学多语,唯恐弄巧反拙。毕竟 有几人真正精通多语? 有几人是赵元任?

如果当局还是注重数理或其他实用知识,那就不该过于注重语文科。时间有限,对欲学习实用知识的学生而言非常宝贵。当然,如果有学生真要成为马来文文学家,我们应当鼓励之,皆因那是自愿的。

当然,若当局真如所承诺般,为华小国语文补课派出上等师资,那么家长可以省下补习钱了。目前家长把孩子送去补习已成了风气,所以若学校师资良好,家长可以省下补习费,学生也能省下补习时间。

政府欲提升国语文程度有感

华教团体对最新的教育大蓝图有异言,因为教育大蓝图要增加华小生的国语文上课时间。表面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但学校上课时间有限,国语文课节数增加,那其他课的节数大概就要调整一番。华小顿时变得好像是“语言学校”,专攻三语。

我们的祖先说巴刹马来语就可以与马来人好好交流,又何需受什么马来文教育?这些教育时数问题完全是政府为了实现“大马来人主义”而搞出来的,骨子里全都是为了“马来人的面子”。

说穿了,政府要提升华人的马来语文水准的背后目的只是为了"马来民族的面子"。他们当中包括老马都知道国语文目前根本不是知识语言,只能靠官方去推动。然后期盼可以挨到一天国语文发光发热在本地和国际抬头。目前私人界拜英语文为神。政府也想打破英语文在私人界的垄断,好让国语文可以成为民众真正的工作语言。

为了“马来民族的尊严”,我们需要拨出更多时间学习马来语。原来学习好国语文比学习实用知识与技能要重要得多。我想请问政府,搞“国民团结”当真重要过培养“知识人才”?

最糟糕的是,小学中学力拼国语文拿甲等,补习国语文花了父母不少钱,最后上高等学府时国语文渐渐从眼中消失。在私人界打工后国语文就可抛给老师。所花时间与精神此时已追不回了。

我想请问政府,你要学生提升国语文程度,目的为何? 培养一两位华裔马来语文专家? 或文学家? 还是国语文水准提升后,学生比较能通过"国语文"来掌握"实用知识"?若只是要基本会话和读写,何须用上这么多时间?去简化你的马来文课程不久行了吗(拿掉那些什么古文和文学内容)。毕竟华人子弟应该把马来语文当“第二语文”来学习的。

多懂得一种语言的确很好很上进。但那应该是个人选择。如果学生知道自己不是多语的料,或只想专注在学习实用知识上,那你政府强制学生学多语,岂不是在捣乱? 有几人真正精通多语? 有几人是赵元任?

语文强不保证就能很容易学到其他技能。学实用知识,难道英语文程度就要强到可以写文学作品?读工程难道英语文就要顶呱呱强到像白人一样?学马来语文学到顶呱呱,我们华人就会更加了解马来人国民更团结?有没有搞错?

如果政府还是注重数理,那么请不要在逼华人子弟提升马来语文程度。时间有限,我们还要用来学其他实用知识的。当然,如果有人真要成为马来文学家,我们也不应阻止他。

最毒的是,慢慢使你们华人觉得学华语很麻烦,很没用,很耗时间精神,又不能用华语文谋生,最后华人你自己放弃华语文,这才是高招。

星期五, 九月 06, 2013

种族团结的悖论

人类都是倾向与同类相聚的。我不觉得马来人华人喜欢各自活动各自各精彩会有什么不妥,那很正常很自然,河水不犯井水。我们不可能为了两族更融洽而不吃猪肉等等。若两族有什么误会与纠纷,我们该好好协调,或用法律方式处理。所以我觉得,如果某华人选择一生不与马来人打交道,没有问题,也不算不健康,他有权这么做,也有权选择不学马来语文,他只是没有权因对马来人有偏见而攻击马来人。

现在,为了“马来民族的尊严”,我们需要拨出更多时间给小学生学习马来语。原来学习好国语文比学习实用知识与技能要重要得多。我想请问政府,搞“国民团结”当真重要过培养“知识人才”?

语文强不代表就能很容易学到其他技能。政府是要借语文课题来搞“国民团结”。问题是他们这样做实在牺牲学生学习其他实用知识的时间!根本就是不可理喻。

学实用知识,难道英语文就要强到可以写英语文学程度?读工程难道英语文就要顶呱呱?要强到像白人一样?学马来语文学到顶呱呱,我们华人就会更加了解马来人?国民会更团结?政府有没有搞错?

星期一, 九月 02, 2013

論馬來西亞種族團結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九月十日或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谈大马种族团结



独立日刚刚过去。独立日前陆陆续续发生许多种族宗教纠纷。我们是时候来反思国民团结的意义。

放眼诸国,惟我国政府最重视国民团结。当局好像认为我国各族不能团结,常常闹纠纷?但事实果真如此?华裔印裔陆陆续续来到此地经已有上百年,印象中严重的种族冲突好像就只有那么一回,就是五一三事件了,而某些人还认为五一三是精心策划的政治夺权事件。邻国新加坡其实也蛮重视国民团结这课题,他们的政府干脆利落,直接以英语文为共同语,化解以哪一族的母语为官方语言的矛盾。虽说新国华人人口最多,但新国受印尼和马来亚等传统马来伊斯兰文化国家包围,所以不太敢光明正大成立一个意义上的华人国家,即以华语文为官方语言,以华人文化为国家主流文化。当然这些纯属猜测,我们无法捉摸当时新国领导是作如何想。

我国的情况有点不同。我们的领导人不曾想过以前殖民着的语言-英语文来成为各族之间的沟通工具。相反的,我们的领导比较倾向建立一个“进步”的民族国家。当初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传统马来土邦,人口以马来人为多,领导也多来自马来族。马来族看到自己的土邦酋长等受西方殖民者蹂躏多时,想要摆脱一切殖民的影子,建国时以马来文化为官方主流文化,以马来语文为官方主流语言,以图彻底撇清与英殖民政府的关系。至于英语文方面,由于当时美国赢了世界二次大战,成了世界强国,英语文再度强势起来。为了方便,马来人领导不能忽视英语文的地位,也把之列入官方语言内。但马来领导人的大方向还是建立一个能反映出优秀马来伊斯兰文化的马来西亚,一个可以使马来人抬头于世界舞台的强国。

但我国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当年独立各族领导人都有份参与。所以如果要把这个国家塑造成马来国家,对其他族裔而言不太公平。其实,我国种族关系尚算和谐,河水不犯井水,我们大多数因为相同的生活习惯,比较喜欢活在各自的圈子中,没有深入与他族交流,所以鲜少看到各族同座或共同搞活动,并不是没有,而是罕见。但即使某人不想与他族来往,其实也是他的权利与自由,只要他不去打扰他族生活,那又何错之有呢?我过我想过的生活,我执行我的宗教仪轨,我吃我想吃的食物,我堂堂正正使用我的母语,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可能会因对友族不了解而有偏见,但偏见不该成为我攻击歧视友族的原因,而且我国法律也应该阻止我这么做。

种族间交流理应要自然不做作才有意义,不然就只流于形式。何况,之前有提到,三大种族于国家独立前已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为何又不曾听闻什么严重的种族或宗教流血冲突?难道英殖民政府真的这么厉害,以简单的分而治之就能做到这点?那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重新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呢,让各族从事各行业呢?如果说当时三大种族能团结的原因,是因为把枪一致对英殖民政府,有个共同敌人,这又好像说不过去,毕竟当时许多华人还是无时无刻想回衣锦还乡回“唐山”去的,想要落叶归根的还是少数而已。

国民团结要搞到什么才程度才算成功? 多数的同化少数的? 全民不分种族说同语、书同文? 如果有这种结果,那是霸道,而不是团结。我们其实根本不需搞什么种族团结,而是要学会放下偏见以协调各族间的纠纷与误会,确保各族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这就已经足以使这片土地太平了。当然,若各族彼此能多了解对方,就更能避免许多的误会发生了。

星期三, 八月 14, 2013

國語文與國民團結

根据即将落实的《教育大蓝图》,政府有意提升国民的国语文能力,其原因是,尚有许多华裔印裔学生无法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中的国语文科取得优等(credit)成绩。当局的看法是,若国民无法掌握好国语文,就会对跨族裔沟通形成障碍,不利国民团结。所以政府要从小学时就下手,增加小学国语文授课时间,务必使小学生赶上新制定的程度。

显然,当局认为那些学生,既然国语文科成绩并非优等,就意味着国语文程度太差,差到难以与全国最大族群-马来族沟通。若不能与全民最大民族沟通,那将无法了解巫裔,很难搞民族融合。

当局的心意很好,我国华裔人口比例逐年减少,身为少数民族的华裔理所当然有责任要多多了解国内最大族裔的一切,以方便双方交往。

当局却忽略了一个要点。许多华小毕业生,中学没上华语文课,大学和毕业后身在英语文世界,变得汉字只能认得几个而已。同样的道理,当学生日后在工作领域中使用国语文的机会微乎其微,即使中学时期国语文科考得优等,国语文也会因少用而变得生疏。毕竟我国政府尚重视英语文,通晓英语文从独立至今都是我国的特点,招英语系国家外资时非常管用,对经济有益无害。虽然政府努力扩大国语文应用范围,甚至欲跨越至私人界。但国家经济为重,所以要私人界以国语文取代英语文为工作语言简直是不可能,那只会是舍本求末。

那国语文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有利国民团结?这问题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单靠全民国语文程度一致就能使国民团结吗?如果有这么简单就好了。根据《教育大蓝图》,政府也将祭出另一法宝,即加强各校学生共同参与一些活动。

其实,政府也应该看看各族市井小民的相处之道。某些华裔市民,没什么受教育,与巫裔同胞相处久了,也会以马来话与巫裔侃侃而谈。民间的“巴刹”马来语的出现并非偶然。有些中小型企业华裔老板,国语文程度有限,聘用许多巫裔员工,如送货员、司机、书记等等,老板员工之间,不也是以马来语沟通吗?生意还不是做得好好的。

由此观之,或许政府可以考虑往非巫裔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下手,但并不只教导正式的国语会话而已,还要兼顾马来同胞的各种俚语俗语口音等,才会使马来同胞感到亲切和到地。

至于国文读写方面,笔者认为,若要读写官方文件等,现有的程度已经足够。若有意在国语文领域工作,在大学或学院深造时自会选择以国语文为媒介语的课程,或趁暇时好好进修国语文。至于有意往私人界闯的学生,若在私立大专深造,其大专媒介语多会是英语文。毕业后的工作语言也多半是英语文,与亲友则用母语,国语文只在与巫裔同胞共处时才会用得着。在这种情况下,之前打好的基本国语会话就够用了。

所以,政府其实只须提升华小学生的国语会话程度,就很足够了。增加华小国语文科的授课时间只是乱枪打鸟。毕竟,这一切只是为了促进国民之间的了解,而非为了培养国语文专家。华小生另有母语,所以国语文还是以第二语言的方式来教华小生才比较恰当,就让华小生专心以母语求取知识吧!

星期二, 七月 23, 2013

嚇跑非穆斯林家長

目前是斋戒月,全国穆斯林都需要守斋戒。非穆斯林若能也一起守,会使穆斯林深受鼓舞,觉得非穆斯林也有心来深入了解伊斯兰斋戒。但是,若非穆斯林没这么做,也并没问题。毕竟斋戒是属于穆斯林的范围。

某国小校长,竟吩咐非穆斯林学生在浴室用餐。不知道校长是怕穆斯林会受到食物诱惑?若是如此,该校长可能想得太多。毕竟他不可能晓得所有穆斯林学生的想法。而且,若是因受食物诱惑而烦恼而破空,那就代表该人并没有心守斋戒。何况穆斯林学生又岂会于斋戒期间聚在食堂?为何非穆斯林不能在食堂用餐呢?

笔者某年在新加坡出席会议,席上有数名新加坡穆斯林。会议期间某华裔新加坡人请众人吃糖果,她并不知道适逢斋戒月,在她的新加坡穆斯林同事都谢绝她的好意后她方知道同事正守着斋戒。之后这位新加坡人继续咀嚼她的糖果,还问其穆斯林同事介不介意,那班穆斯林说不介意因为他们都习惯了,不会因看到人家吃东西或嗅到食物的味道而轻易破功。而笔者本人则谢绝糖果,毕竟笔者生活在马来西亚,学会怎样不去刺激穆斯林,哪怕是无心的。所以即使是身在一个非以回教为国教的国家,笔者仍习惯避免挑衅穆斯林。所以当笔者看到“性爱二人组”的“清真肉骨茶”举动,笔者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两人简直是不想住在这里了。

那些单元文化份子,时常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认为小学生不该再分裂,他们呼吁把各族学生聚在一起,曾几何时也呼吁搞宏愿学校。但是,如果国民学校时不时搞出各种花样,就像此事般,或像什么学生被骂妓女或被请回中国,那对华淡小而言,都是好消息。这种事若一再发生,只会吓跑非穆斯林家长,不敢送孩子就读国民学校或宏愿学校,怕孩子有一天会被迫在厕所或浴室用餐,那华淡小就不愁学生来源了。当然,华淡小够不够,还是另一回事了。

星期二, 七月 16, 2013

多語時代須變通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七月十八日或星洲日报刊登于言论版-多語時代需變通

面子书上,某不谙华语友人,张贴申诉,其收到外资银行的促销电话,而该银行职员只对她说华语。友人只熟闽南语和英语,故以英语回答,惟该职员不谙英语,故友人颇为不爽,觉得受到冒犯。此帖文引起反响,友人之友人纷纷回应,不少〔英语〕人,纷纷抨击该外资银行,说这里并非〔中国〕,外资银行欲电话推销产品,应说英语,英语是〔国际语言〕,或说〔马来语〕,马来语是国语。

就服务水准而言,笔者浅见,若要取悦客户,推销商机,该银行该了解,本地语言生态,非常多元,各语参杂。名字貌似华人,其人未必谙华语。该银行若能提供多种语言选择,方有,助其业务。

对于〔这里并非中国〕,故不该用华语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可能该发言者,多与〔英语〕人社交,不知道本地尚有许许多多的〔华语〕人。当然,不知者不罪。

论以多语提供上佳服务,笔者觉得,不仅私人机构该留意,政府机关也该参考。

本地官方语言,唯马来语与英语两种。受限于此,政府部门种种利民政策,华社群众往往不知。笔者觉得,这应是华基政党的工作,政党应与报章合作,刊登政府的利民资讯。但笔者阅报多年,很少看到相关资讯。这里举例,政府曾推出免费推拿课程,供女性就读,毕业后,尚有证书可得,而笔者不曾于华文媒体处读到此讯息,笔者是经友人告知方知有此好事。

笔者觉得,政府的好意,岂能不为华社知晓?华社诸多辍学生,诸多中下层人士,若错失政府好意,岂不可惜?政府应该考虑,提升其服务水准,以多语方式,传达资讯。现在是网络时代,几乎全民都能上网。网站技术已趋成熟,网站提供多语选项,已是〔标准〕功能。政府只需花费少少,聘请国民母语专才,就能在网站上提供多语服务。

华文媒体读者甚多,政府若能主动接洽华文媒体,传播利民甜头,相信华社群众必能受益矣!

星期三, 六月 26, 2013

中國夢

中共中国

江泽民有〔三个代表〕。

胡锦涛有〔科学发展观〕。(什么东东?)

现在的习近平有〔中国梦〕。

巫统马国

阿都拉有〔文明回教〕。(我至今还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纳吉有〔一个马来西亚〕。

两国领导竟这么爱提〔口号〕。

习近平已知道过度发展正渐渐摧毁中国,就联合李克强以〔中国梦〕来缓和一下。

的确,中国目前需要搞好民生,泄泄民怨,使中共政权不至溃堤。

要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实在不容易。

若有一个追求理想的〔士大夫〕阶层顶着,对现状会比较好。

目前的时代,民声已盖不住,中共现在不逐渐放权,要死撑到几时?等大乱吗?

星期一, 六月 17, 2013

就是爱虚荣

大家都知道,以母语习得知识,效果胜过以他语学习多多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学习母语的权利还写入公约内。

这些相信许多国人都懂得。若不是国人对英语教数理适应不良,政府也不会取消该政策了。

最终证明,多数国人还是比较喜欢母语教学。

某些国人,如某张姓教授或某消协会等,却思路不清,这边厢支持母语教学,那边厢则反对其他国人以母语教学。

我国宪法保障国人学母语权利,这班人竟找得到破绽,说母语可以在国民学校学,何须另立母语源流学校,分隔国人?这样也行,我佩服。

在国民学校学母语,这点子不错。但国民学校都以国语教学,如果学生不是从小说国语,怎能以之来了解某知识的来龙去脉?

另外,华小有教国语,有百分之十的华小生是友族,分隔国人这说法不攻自破。

他们又认为,华小国文程度浅,国语口音没有马来化,没错。但谁说国民团结要靠口音一致程度一样?吉兰丹人本身就说着另一种腔调了。

至于国文程度很好不好,在于学生的资质。古时华人文盲多,我们不能说他们不谙汉字不配为华裔。同等道理,若国人国语半桶水,我们也不能说他不配为马来西亚人。

说到底,我们要培养有知识的国人,还是要成就某语独尊的虚荣?

这些人支持母语教学,却又阻止他人以母语教学,不是〔双重标准〕是什么。

双重标准,只有我讲,没有你讲,难怪世界不曾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