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六月 20, 2019

表現提升計劃

週五晚心中帶著一塊大石頭下班回家。下班前,公司空蕩蕩,我座位同排,就只剩同事K沒回。突然,他來找我聊天,悄悄透露英國上司把他放入【表現提升計劃】內,為時三個月。該計劃即將于這個月到期,如果不過關,同事K會被要求當場離開。去年某位與我為要好的同事W也中招,最後不過關當場被請走。

加入公司這個單位三年多,單這個單位我知道中招的就有至少六七位。其實,按我的觀察,他們當中,多數態度與能力都沒問題,像K同事的英語表達能力就很好,問題在於公司的淘汰制度,管理層把他們與其他人比較的原因,要求高,他們才會出事。

還有一點是,由於這裡的白人管理層懶惰,交代東西後就不理員工死活,並指望最好不要出事燒到他們身上,因為他們也不會做,還要應付一堆人包括客戶和內部對手的質問。所以,員工一定要學會定時主動向他們匯報工作事項,不管他們有沒有興趣聽都好,這些都必須做,所謂的Visibility,讓他們知道您還在為公司,甚至是為他們本身的KPI有所貢獻。如果出现问题,最好解决後才汇报。他们才会爽。

什麼管理風格,就用什麼招數應對,這是我給同事K的忠告。

他有宗教信仰,我就跟他分享一些秘诀以解围,可是该秘诀对宗教有不同的诠释,所以他有点抗拒。算了。

我反綠教

我本身多年来阅读大量绿教研究作品,包括其经典(可兰与圣训),还有明代绿教学者借儒家观念术语写绿教的作品,还有本地绿教研究学术著作等等。我读大量绿教作品的日子,曾有许多绿教徒跟我说他们梦到一棵雄壮的树,他们看到我的背影,就坐在树下,转过来看前面,我正在读着可兰。

我想总结,绿教徒的宗教观是不变的,就是其宗教是唯一真理,只不过看他们要不要说出来而已。想当然尔,如果自己的宗教不是唯一真理,那就暗示了【其他宗教也可能是真理,宗教平等】了,这种观念简直是对真主大逆不道,绿教世界是不能接受宗教平等这一点的。

我觉得,的确不必对绿教徒过于恐慌而过分打压,可是绝对要防范他们为了落实教规而影响到非绿教徒生活。他们的问题是,教规不是用来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反而喜欢拿来规范要求别人。我个人,是相信穆罕默德得到了天启,而我也很肯定自他之後很多人都得到了【天启】,我赞赏绿教苏菲主义那套,我觉得绿教应该经苏菲的大改洗才有希望。我对绿教在穆哈默德过世後,由其徒子徒孙所发展出来的绿教,包括绿教法、教规等等非常反感。穆圣要传道,而非要传教!

他们有的确行驶对清真食物要求的权利,设立清真餐厅等,都没问题。可是,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如飞机上,如学校内,往往并不是只有绿教徒在场,还有其他非教徒,那时飞机或食堂理应提供多种食物,包括清真食物的选择,而非只是提供一种选择而已。若是为了成本原因,那就理应提供不考虑到宗教因素的食品,绿教徒、印度教徒与素食者如果觉得食物不适合,请自带食物。

如果是为了成本,又不见飞机、学校等只提供什么宗教徒都能吃的素食餐?

各種兼職

终于于截止日结束前写完!送了一口气。

上个月突来几个挣外快机会。我首重一个撰稿任务,不是写我的【新纪元儒家】,而是写区块链和加密电子货币的题材。

自己虽身在IT领域多年,从前端做到後端在做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转换连接等【服务导向架构】工作,惟不甚熟悉区块链这种新技术,在正职工作上没这样的项目可供玩玩。没想到所接的撰稿任务是写这种题材,这几星期赶快猛补这方面的知识,得益甚多。

由于是一面学习一面撰稿,费时甚巨,截止日方完成规定篇幅与字数。手上其实还有一个小说翻译案子,和两个IT案子。小说翻译不太划算,推掉了。两个IT案子,一个是澳洲那边的工程管理系统要翻新,一个是本地中小型企业要一个信贷评估决策系统。第一个我跟他们说不好意思尚没时间评估并提出翻新策略,第二个我一听就吓了一跳,我正职所服务的单位恰恰是销售信贷评估决策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获取客户的个人资料、信贷记录等等再经过特定方程式的计算得出该不该贷款,和该贷多少给客户的系统),客户都是大型金融机构,这些系统动辄美元几百万,你一个中小型企业也要搞,怎么付得起呢?我问了公司内部,公司对百万美元以下的案子都没兴趣,我又调查了公司部门的其他对手,包括一间本地公司,没一个有开发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评估系统,大家都在抢银行和金融机构。或许,卖给中小企,真的无利可图。

高表現團隊結構

自步入新的一年,部门高层突搞【高表现团队结构】,设定了增速三成、减本三成的项目。为了这个项目,亚太高层打算接下来每个月来马数次。此项目规定每位员工,上至经理主管,下至普通员工,都必须按自己的工作范畴,拟定增速三成、减本三成的计划细节,属工作范畴之外的额外事。近数星期,许多普通员工都为须费时想出计划而怨声载道,可是,最焦头烂额的还是一班经理及主管。亚太高层一来到,都会集他们于一室数小时盘问进展及种种细节等等,开完会後只见大家脸露疲态,纷纷快点收拾回家。

簡生教派

中国满清曾涌出宗教团体“义和拳”,被慈禧利用来“扶清灭洋”,最後局势失控导致八国联军侵华。九十年代的港漫“义勇门”讲的就是这段故事。

义和拳人自称可刀枪不入,俗称“神打”。或许真有那么几位真可刀枪不入,其他人在洋人的枪炮下,死的死,伤的伤。

不过,自称刀枪不入非中国人的“专利”,在十八世纪初期的法国,出现了某天主教新教徒教派-简生教派(Jansenists),其信徒经历了许多“神迹”,有些甚至真的可刀枪不入。

K 小姐

上司说,即将有新人加入。这真是好消息,我充满期待,问是谁。上司说是K小姐,我的期待顿时被冷水冲走。我直言,K小姐未从马来西亚转职到纽西兰之前,其单位队友对其工作态度常有怨言。不仅如此,与她共事的其他单位同事,一样对她持负面看法。我继续说,虽然如此,我希望您不要只听我一面之辞,毕竟我未曾与K小姐共事过,对她的了解不过是听来的。我说,你最好自己亲自与她谈,甚至来个面试一探虚实。当初申请调往纽西兰,不过一年多又要回来,感觉好像有什么不对劲。上司说不如你面试她,我婉拒了,我说,我都对她有偏见了,万一她改过前非,焕然一新,我也很难会让她及格啊!还是由上司去面试吧!

我祖父是太平局紳

今日除夕,家里必祭拜祖先。

小时候觉得奇怪,为何每逢祭拜祖先,必摆放三碗饭。後来才知道因为阿公娶三个【某】,二三皆为寡妇,可是最尾那个并没入神主,所以没摆多一碗。其实,我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这样。

同事问我,为何要购买JP这个车牌。我跟他说,实为我先父所欲,JP英语为【太平局绅】Justice of Peace,先父此举欲纪念曾获封太平局绅的祖父,而我则是为了纪念先父。

这里顺道祝大家欢庆除夕。很奇怪,今天怎么这么多人这个时间放鞭炮呢?

爭先恐後搶吃在神廟

我常逛神庙,观察【跳童】。昨日元宵下班後特去了这间关羽庙看元宵庆典。

神庙是本国华人其中一大支柱,带有浓厚籍贯特性,如法主公庙多为闽南人设。华人从乡镇往大城迁移,要立新庙困难重重,一在大城无法也无意集同籍贯者于一地,二大城车辆太多出入很耗精神从一地赶往另一地要人命,三本国国情可轻易立绿教寺却不可轻易立非绿教之外的宗教场所,四许多华人认为神庙信仰为迷信落伍。我要谈第四点。

像视频中舞狮闹神庙,关公童身与双狮玩乐,这不就是民俗表演吗?孩子们最爱看了。公寓、商场或HDB林立的地方,岂会有这种东西?

民俗的东西并非尽善尽美,神庙信众多为老粗,谈不上精神修炼,更别说要求有跟随礼仪保持良好姿态等。其实,这也是神庙的特色,可说没有很多规矩,并不要求庄严,信众要怎样穿都行,穿得超清凉的女生拿香拜拜并不鲜见,男人多数都是一身短裤,有些衣领在胸前还左歪右斜。开餐时,可看到众人阿公阿嫲安娣如何争先恐后插队拿食物,後面的人还没吃就抢着打包。难看固然难看,他们的没教养行为,在那一刻,竟然令我看到了【真实】,美丽还从中穿透而出。。。

我曾上街

伯拉时代,拉惹布特拉【揭露】许多蒙古女郎事件的内幕,乃至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我曾出席amcorp mall对面大草场的声援会,当时大家冒着雨唱迈克杰克逊的You Are Not Alone,然後散会到临近A&W续会,其妻子马丽娜也有到场。记得那时净选盟1.0才落幕几个月,净选盟2.0则是纳吉当首相後的事。

第二次在同一个地点的声援会,伯拉政府甚至出动了FRU,大家四处乱逃。拉惹布特拉的特色在于善于运用逻辑,很喜欢他用逻辑抨击宗教的文章,乍看之下确实无懈可击。往往许多留言者不作逻辑思考,写出了遍布漏洞的留言,给拉惹反击得体无完肤。曾几何时,此人竟变成马来民族主义的捍卫者,把华社争取应有权益扭曲成欲控制马来西亚政经二权。

辦公室趣聞

面试某友族,履历表相当出色,毕业自澳洲RMIT,毕业後先後在渣打、埃森哲、数码通讯及目前的戴尔效力。这四间通通为名企,我跟同事说单看履历表,这个可以要了。

可惜他这四间的经验不太有连贯。面试时,我问了比较深入的技术细节,他不太能作答,左一句右一句都非正面回答。後来他才说,我问的技术,他最後一次使用是数年前的事了。目前的公司用的是不同的技术,而上一间在数码通讯完全无技术下手的经验。

致命题在于同事问的,您怎样规划您的职业生涯?要几年?用什么策略去实现?他回答得很模糊。面试结束後,与同事还有上司讨论,同事的评语是他缺乏清晰思考能力。我说也许许他临场发挥欠佳准备不足,因为据我所知,至少在数年前,埃森哲内,个个都是能人精英,可我不知道如今这间公司变得怎样了。由于这是资深职位,责任非常重大,此人的应答怎样都无法给我们信心,被刷掉了。上司说,宁缺毋滥是公司的文化,不要破坏。

午餐的时候不知为何同事之间谈起了吊花场。富家子同事曾花了几千元吊花,有的同事则只花几百元,他说非常尽兴好玩。听说现在要吊花起码千元以上。

之後跟另一位同事喝茶聊天,才知道有两位被派往印尼银行做项目的同事,欢乐得不得了,去高级风月场所,有女生酥胸全露奶奶任摸还有点小姐陪睡服务,每人一晚花掉了千多元马币。当然,没人知道他们有没有打炮。

後来在我的桌位上,又不小心从同事之间的闲聊中听到,有一位已婚友族女同事,一样被派到印尼做银行项目。在那边应该是一个月吧,按耐不住寂寞,闹外遇了。

煙霾

屋里屋外尽是焦味,微风似热浪,极盼"宋江"快到。

肯雅公寓

昨天吃到很好吃的炸鷄椰浆饭,然後不知怎么想起了马六甲某印尼人卖的炸鷄炒饭。

那印尼人很有本事,在我居住的公寓楼下开了间餐馆。我初迁入该公寓时,第一个印象是有很多非洲人,可以说十之八九都是非洲人。我天天搭乘电梯,电梯每一次开门每一次关门,见到的往往都是卷发黑面孔。黑人女孩通常都体型庞大,可有次我在电梯遇上了一个较为亚洲身材的,样貌也比较姣好,她用英文说我可爱,问我住那楼哪单位。。。

我在那边住了一年,黑人现象从没变过。因此我为公寓冠上名堂,为[肯亚公寓],并向友人宣传。友人每当听到我提起[肯亚公寓],就知道我指的哪一座公寓了。为什么是肯雅而不是几内亚或其他非洲国家,老实说,我不知道,当时脑海浮现的首先就是肯雅。

公寓就只有那么一家餐馆,而且还是马来餐馆!我跟自己说,没关系,就天天开车到公寓附近商业区享用华人餐吧!我从没想过有一天也能品尝到这位印尼头家的厨艺。当时我对马来餐的印象,就是炒饭总爱加入不少软骨,令人吃得实在辛苦。最要命的是,有些马来餐馆甚至先炒了一大堆的饭放入一个大桶内,待顾客点到时,就拿出来弄热一下上桌,吃这种炒饭,根本吃不到一丁点的【锅气】。

当时,我常加班赶工。有时,离开公司或客户处已是晚上九点多,我只想立刻回家洗澡休息。洗了澡,懒散了,不想驾车到商业区吃饭的念头,反正楼下有餐馆,就将就点,下楼吃吧,随便也是一餐。结果给我发现了这个餐馆竟然也有【好料】。听老板讲马来语的口音,就知道是印尼人。

通常餐馆顾客不多,有时更只有我一位顾客。我很喜欢坐在餐馆外面用餐顺便阅报(前智能手机时代),该处空旷,凉风习习,若是雨後,更加凉爽。凉风相随下,吃着热腾腾的炒饭,非常温暖我心。不仅如此,而且更觉得感恩。这种感恩,很深很深,说真的,如果要用嘴巴说出来形容一番,我还真的不会。

幫派喪禮

过年回乡时途经利民达看到的,应该是洪门支流。若有加入该帮派,亲属过世时,会馆弟兄都会来做特别仪式。[出山]前夜,他们会齐聚在灵堂念文辞然后倒酒杯结束仪式,[出山]当日,则有某弟兄带头以福建话高唱类似山歌的歌谣,剩下的人就合音,很特别。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