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七月 22, 2013

論馬來西亞的種族政治

種族政治只對巫統有好處,對華人沒好處。所以廢除種族政治華人該走的路線。但是,呼吁廢除種族政治的背后也是為了維護華人在政經文教的利益,本質上也是種族主義的。

一旦廢除了種族主義,巫統政府不能明目張膽的推行只幫助馬來人的政策,如不能公開規定上市企業需有多少百分比的土著員工,不能規定政府大學需收取多少百分比的馬來學生等等。若從種族觀點來看,華人會得益最多。馬來人只會覺得不舒服,因為他們會失去〔原本〕已經有了的利益。

總結是,巫統能輕易利用馬來人的這種恐懼感搞些煽動(他們已經把這項工作外包給土權或什么回教消費人協會或什么法官等)來保住政權。另一方面,反對黨也會盡量使馬來人深信反對黨也能保護馬來人利益。反對黨應該不會膽敢提倡廢除土著政策,他們只能從打擊貪污濫權等方面下手。

再總結就是,巫統肯定離不開種族政治。反對黨也不可能離開種族政治。因為〔土著政策〕本身就是種族政策的代表,而反對黨也聲言要維護土著利益,這也等于繼續支持種族政策。而且,重提之前所提,華社要爭取華社權益而呼吁放棄種族政治,但〔為爭取華社權益〕本身已經是種族主義了。呵呵。

所以,對我這位中文愛好者而言,我想看到中文在這里茁壯成長。如果有人覺得中文是〔代表華人〕的話,我也成了一位〔種族主義〕者了。呵呵

星期六, 七月 20, 2013

传道授业与解惑读后感

王德龙君于“传道、授业与解惑”一文所说所言,笔者由衷认同,也想写写两句。

数十年来的教育趋势,在于栽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为国家社会培養出有“生产力”的学生,也兼顾德行。但總體而言,社會大眾看重生产力多于德行。

多数中小学學生的奋斗目标,往往是在各科封甲,好去名声良好的高等学府,就读日后有良好就业机会的学科。到了高等学府,还要力拼好成绩,最好能考得一等文凭,或大公司聘請拿高薪水,(從此一路亨通?)。很多人對這種模式都深信不疑。有时是学生自己愿意如此走,有时是家长鼓励学生如此走,有时是学校或老师鼓励学生如此走。

有如此风气,是因人人相信,提高人民生产力,经济就会旺盛,会衍生出有更多工作机会,人人就能以赚来的金钱换取更好的物质和服务,有些人甚至想以金钱“换回自主自由”。大家共同塑造這些對金錢的信念與價值觀,乃至想要下一代也玩回同樣的游戲。

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相信,国与国都在競爭,人与人之间都在競爭。是競爭沒錯,但競爭只是一種現象,決不能以好壞論之,身處競爭游戲中眾人的心态才重要。有些人的心態是,害怕自己落于人后,無時無刻要确保自己爬头,贏了有面子,輸了面子掛不住,競爭動機全是為了個人榮辱。爬了頭,就千方百計不讓自己跌下來,落了后,就沮喪頹廢甚至去自殺。這樣一來,爬頭也好,落后也好,終是活在恐懼中,有何快樂可言?他們沒有想過,縱然爬頭,又能爬多久?縱然落后,又豈會是永久?歷史上都有很多諸如此類事跡供人參考。

大家过于崇拜競爭,凸顯個人主義,以致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实,即社会运转須靠人人合作才能走得順暢。各人各司其职,你不能没有我,我不能没有你,群己不可分,缺一不可。大家都沖著同樣的路線,只會使社會失衡。其實,只要知道自己的潛質,就一定找到適合自己的使命,發揮所能,走出一片藍天。

笔者想说,競爭下的“怕輸”心態,其根源乃是“恐懼”。恐懼感對家長學生兩者而言,只會是心理負擔。家长害怕孩子追不上他人,根本是杞人忧天,想得太早,想得太多,是對孩子沒有信心的表現。這種過于擔心的態度,只會形成反效果。很簡單,心中帶著恐懼,腦袋為恐懼所亂,還怎么能把事情辦好?何況還想把恐懼感傳給孩子?不管是有心無心,結果都是害死人。

筆者認為,孩子真正须掌握的,是修身修心的方法。修身修心日久,人自然修養好,會懂得尊重他人,本身也會為人所敬重。宋明儒者深信,一人若德行良好,將能看到清明本性。筆者覺得,若一人有本事看到本性,那意味著腦袋一定已非常清醒。腦袋清醒,思路及分析力一定佳,自然而然會分得出什么對自己好,什么對自己不好,不會輕易被人所左右。思路清晰,肯定也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潛能是什么!知識其實易得,難得的只是清晰思路。若論實際效果,思路清晰,分析力強,只要加上專心,學習任何知識肯定是事半功倍。

故,由老師來“傳道”,教導學生修身修心的方法。修身修心的路上,學子產生不少疑問,這時就由老師來為之“解惑”。學子修身修心到某程度后,老師就能開始為之“授業”。

星期五, 七月 19, 2013

華文應該讀文言文之反響

颜言君于贵报留文,鼓励华人学文言文,笔者由衷赞成。

汉字使华人荣耀之处,在于至今尚活得精彩。华夏历代祖先,着书千千万万,记载无量智慧结晶,期待为后世子孙所继承。这些作品多数都是以文言文写成。就像许多儒佛经典,句法优美,意义深远,对文言文不熟,实难体会。许多外国人都很欣赏文言文,觉得其才是中文精魄,而华语白话有损中文美感。

惟今日本地之“华文”人,鲜少接触文言文,读起文言文时颇不通顺,无法一鼓作气读完,需煞费心思慢慢了解。多人更是需仰赖华语白话译本方能读懂内容。

文言文初始也是“我口写我口”,然后逐渐演变成特定格式。不同朝代的文言文都有不同面貌,如新字新词增加,如字义改变。先秦着作用词就很朴素。是以各朝各代,都有学者为古籍注疏。清代时考证训诂更是大兴。从此处看,各时代之学者文人,参阅古籍时也不易为。只是今人用惯华语白话文,其与文言文又差距蛮多,与古人相比,今人会更加不适应古籍之文法。

惟华语白话文兴盛至今,已有百年,作品累累,为公私界所重用。而且白话文历史也厚,可说自唐以来,民间都有地方白话作品。要今人写回文言文,改变太大,不易实行。笔者浅见,不必急在一时,凡幼稚园及小学,都有华语文课,学府可从中拨出少许时间,熏陶幼童以简易文言文,先做到学子足以“通文言文以览古籍,书白话文以应潮流”。人数渐多后,日后才来商讨文言文的应用范围。

星期四, 七月 18, 2013

佛學心得 - 五戒

我修佛法,不是要成为圣人,而是要提升生活品质。

暂时还做不到心态可以永远〔放下〕,暂时还做不到可以常常没有〔妄想〕〔执著〕。

暂时做不到百分百遵守〔五戒〕。蚊子蟑螂我照杀,酒我偶尔也喝一点。

守〔五戒〕的目的,对我而言,是〔验证〕一人修行到什么程度。做到〔不杀生〕就等于是〔心不受外境干扰而生杀心〕,做到〔不喝酒〕就等于〔心不受放纵的诱惑〕等等。

守〔五戒〕对社会有种〔功能〕。就是〔维持社会秩序〕。如果各人胡乱杀戮胡乱偷盗,秩序无存,修行的环境更加险难。如果各人邪淫不断,社会家庭制度乱糟糟,随时闹出儿子与私生女结婚这种事。所谓的〔道德〕,不是要为行为〔分对错〕,而是是要使社会有秩序而已。

佛學心得 - 自私

佛法是个人所修之法。修来的成就也归个人。但这不代表佛法[自私],只自利而不利人。

修佛法,也是学习放下妄想执着。一个人若起憎恨心妒忌心分别心好胜心等,就会陷入[妄想]与[执着]。起这些负面的心通常都有个对象,那人就整天想着怎样报仇或使他人不好过,把自己弄得也不好过。

一旦学会[放下]这些执着妄想,不仅自己从桎梏里[松绑]了,他人也将不会受干扰,断了恩仇链,从此各走各路,整个社会必定和谐。

当然,佛教的[大乘]里还有[菩萨道],修[慈悲心],那又是另一回事,我这里不谈。

星期三, 七月 17, 2013

佛學心得 - 上帝

其实,佛法并没直接否定〔上帝〕的存在。很多人是根据〔缘起论〕而〔觉得〕佛法是否定〔上帝〕的。

〔缘起论〕是说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从此处看来,佛法不是否定〔上帝〕,而是否定〔人格化〕的上帝。

如果大家对上帝的认知是,能〔直接〕创造世间种种物体,一时大发雷霆,一时大发慈悲,那就是〔缘起论〕所否定的〔人格化〕上帝。

如果大家对上帝的认知是如〔道家〕的〔道〕,或宋明理学的〔理〕、〔道体〕,即〔神圣的法则〕,那这〔上帝〕与佛法的〔缘起论〕并没起任何冲突。

佛學心得 - 情緒

佛陀授予我们[脱苦]之法,使我们放下[妄想][执着],然后达到一种状态,哪怕是些细微念头,都能及时觉察,使我们能以最清净自在清明的心,作出最理想的决定。

处于这种状态,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但处在这状态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能看穿一切事情的真相,觉察一切的念头,自然而然停止造业,终止轮回。

把心停留在当下,就能体验到这种状态,没有妄想,没有执着,若能持续良久,就能修到一切念头都不生而成佛。

这方法有利于世间人,毕竟因[妄想][执着]而生的[情绪]是众人最厉害的障碍。因为[情绪]会使人做出不明智的决定。在事业或私生活,都是如此。

赞叹佛陀!

星期二, 七月 16, 2013

多語時代須變通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七月十八日或星洲日报刊登于言论版-多語時代需變通

面子书上,某不谙华语友人,张贴申诉,其收到外资银行的促销电话,而该银行职员只对她说华语。友人只熟闽南语和英语,故以英语回答,惟该职员不谙英语,故友人颇为不爽,觉得受到冒犯。此帖文引起反响,友人之友人纷纷回应,不少〔英语〕人,纷纷抨击该外资银行,说这里并非〔中国〕,外资银行欲电话推销产品,应说英语,英语是〔国际语言〕,或说〔马来语〕,马来语是国语。

就服务水准而言,笔者浅见,若要取悦客户,推销商机,该银行该了解,本地语言生态,非常多元,各语参杂。名字貌似华人,其人未必谙华语。该银行若能提供多种语言选择,方有,助其业务。

对于〔这里并非中国〕,故不该用华语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可能该发言者,多与〔英语〕人社交,不知道本地尚有许许多多的〔华语〕人。当然,不知者不罪。

论以多语提供上佳服务,笔者觉得,不仅私人机构该留意,政府机关也该参考。

本地官方语言,唯马来语与英语两种。受限于此,政府部门种种利民政策,华社群众往往不知。笔者觉得,这应是华基政党的工作,政党应与报章合作,刊登政府的利民资讯。但笔者阅报多年,很少看到相关资讯。这里举例,政府曾推出免费推拿课程,供女性就读,毕业后,尚有证书可得,而笔者不曾于华文媒体处读到此讯息,笔者是经友人告知方知有此好事。

笔者觉得,政府的好意,岂能不为华社知晓?华社诸多辍学生,诸多中下层人士,若错失政府好意,岂不可惜?政府应该考虑,提升其服务水准,以多语方式,传达资讯。现在是网络时代,几乎全民都能上网。网站技术已趋成熟,网站提供多语选项,已是〔标准〕功能。政府只需花费少少,聘请国民母语专才,就能在网站上提供多语服务。

华文媒体读者甚多,政府若能主动接洽华文媒体,传播利民甜头,相信华社群众必能受益矣!

佛學心得 - 求財

昨天我谈到了学〔佛法〕也能〔入世〕。说到入世,众人会先想到〔财〕。〔众人入世皆为财〕,这说法如要代表〔众人〕,或许不太中肯,但每当我环顾四周,旁观亲友,觉得多数人还是为〔求财〕而生活。

〔求财〕很好啊!在世间,丰盛的〔财力〕,能显著的改善家庭的生活。某些人福报很厚,出生就拥有好〔命盘〕,所有的〔福星〕都飞入了紫薇斗数里的〔财帛宫〕和〔福德宫〕,随随便便就有〔财〕了。

那多数的平凡人要怎样呢?一是请到风水明师看〔风水〕,不然就可以借助〔佛法〕。实践〔佛法〕,并不会阻碍某人〔求财〕,反而会使到某人〔财源滚滚〕。请看我下面解释。

〔佛法〕教导众人〔止苦〕之道。众人之〔苦〕在于,很想得到但又得不到,这就是〔执著〕,就是〔苦〕的根源。〔佛法〕教我们〔放下执著〕,借此而〔脱离痛苦〕。一旦〔放下〕,所求所想的,自然而然就来了。举个例子,若是〔求财〕,若能〔放下〕对财的〔执著〕,财就会不请自来。这种〔求财〕方式,与千辛万苦或不择手段去〔求财〕比较,一种是〔心情平静自在〕,一种是〔心情忐忑不安〕,两者完完全全不同。

得到〔财〕后,一旦心起〔贪念〕,就是〔执著〕再现,有〔执著〕,就会再度〔痛苦〕,然后〔想得到又得不到〕。

佛學心得-出世入世

也有人认为佛法是出世间法,要修持佛法,就不能入世。

佛法是教人如何终止痛苦的方法。出世或入世,则由人决定。

出世,不受世事干扰,进而减少"痛苦"的[机会],当然比较容易修。

入世,要受各种世间各种[诱惑],就比较不易修。

佛法教我们[灭痛],习得佛法的精髓,不仅并不阻止我们在世间获得成就,更能帮助我们在世间有所成就。

要注意的是,成就与贪欲,是两回事。

星期一, 七月 15, 2013

佛學心得 - 佛法不消極

很多人认为佛法很〔消极〕,对凡事都讲求〔忍〕〔让〕。

但深入探讨,我发现佛法其实很〔实际〕。

〔过去〕不能改,故不追究〔过去〕,〔未来〕不可知,故不去猜测〔未来〕。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开创出理想的〔未来〕。

他人做了令自己〔不爽〕的事,佛法不是叫我们先去批评人家有〔错〕,而是先探讨自己为何会有〔不爽〕的〔念头〕与〔情绪〕,旨在不让〔情绪〕破坏〔理智〕,然后从中〔生〕出〔智慧〕,〔找出〕最利自己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这哪里是〔消极〕?这简直很实际啊!

再谈白话

某人抛书包引经据典要说服本人对文言文的观点错误。他提出了几点:

一)文言文其实是白话文。是后人误解为文言文。
二)白话文源自毛诗(西汉版本的诗经)。

以下是本人的答复:

白话很早就有,没错。文言文也是源自先秦白话,没错。但之后文言文脱离口语,自成一格,成为正统。书信来往,皆是文言。至于白话作品,则只是流行于民间。

日韩越人就是以文言文与古中国人笔谈,这是历史事实。

五四后,白话才兴盛,淘汰文言文。华语(普通话)也是在这时期兴盛,成为中国[国语],成为马新两地新式学府教学语。

这些已过去,现在〔华语〕盛行,若以各方言写白话,不通该方言者肯定不明意思。除非内容只针对该方言群。

我们若要以方言白话沟通。到不如叫学校不教华语,恢复方言教学更好。汉字则照学

各籍贯人士各写各方言白话,最终众人不仅是鸡同鸭讲,也鸡同鸭写了。

当然,同籍贯者用母语方言交流,就另当别论。

星期六, 七月 13, 2013

学识与谋生

新闻报导,本地大学生需上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课,国际生来本地深造则需上马来语文课。

读到这则报导,笔者首先联想到的,不是其他,而是就业机会。

伊斯兰文明与亚洲文明课,有多少成份教伊斯兰文明?有多少成份教其他文明?笔者不晓得。但该课程肯定有教导伊斯兰文明,由伊斯兰系毕业生来教,才算合情合理。

至于马来语文第二语言课,由马来语文毕业生来教,也一样合情合理。

这些课程,并非免费,无政府津贴,要上课,就要付钱的。政府规定要上课,学子注定需付这笔钱。

那些钱,流入大学或学院账户里,间接用来支付这些课程的讲师薪金。

可以总结,这项政策受益者,是伊斯兰毕业生和马来语文系毕业生。

同理,如果政府规定各大专院校学生需上中文课,中文系毕业生岂会愁无人聘请?

语文与谋生机会,息息相关,从这件事里,就能看得明明白白。

中文没政府撑腰,要活下来,要站得挺,华社可以考虑使之成为必然的谋生工具,中文就自然而然有学生来源,自行开花结果

星期五, 七月 12, 2013

引經據典說名句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或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引經據典說名句

不少作者,写文章,或写论文,都爱引经据典,证明所提出的论点可靠。

莫说经典,即使是名言名句,也大受各写作者欢迎,随时插入文章,增添文章色彩。来到面子书时代,更是天天看到名人或经典的名句四处飞。

引经据典,很好。但所引用之经典,适不适用?若经典是权威,经典往往有无数的注疏,作者又是取何方的注疏?

引用经典,有时也免不了断章取义,从文中抽出几句来大做文章,而忽略了全文到底要说什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夫子的〔以德报怨〕了。以德报怨,字面意思名目了然,但已离原句意思十万八千里。原句是〔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生是旅程,经历越多,看法越多。你我他天天都有功课做,天天都有新领悟与新体会,有时也会推翻自己以前的想法。普通人如此,伟人亦如此。许多人可能很早就能写出许多伟大著作,说出许多名句,但这些著作名句,都是应彼时的大环境而生,他们生命后期可能否定了这些著作与名句。故引用这些名句或经典时,需考虑到彼时的语境与作者当时的心路,是否真能准确表达引用者所处情境。

所以,引经据典,实在要谨慎。当然,写文章罢了,又不是在写论文,若是以写论文的时间精力来写一些应时的文章,实在太强人所难,现在的〔吃快餐〕环境也不太鼓励如此作。

所以,读者应所读每一篇文章存有疑问,不可篇篇都深信。读者不一定要去研究某文写得真实与否,但不该读了该文就照单全收。

所谓学问学问,学了就要问(疑)。这种精神很科学,有助破除迷信。某些宗教如佛教,就是鼓励信徒持这种批判精神,一直疑下去,直至疑无所疑。

星期三, 七月 10, 2013

立法行孝之感想

中国要立法行孝,以法规定子女需不时孝顺父母。这证明了一件事,即中国目前许多人无法或 不想行孝。

立法不是不可,但肯定不是在对症下药。立法志在缓和〔不孝〕的现象而已。

当今社会讲经济发展讲国内生产总值,人人通通向钱看,〔强国必先强经济〕成了信仰。乡下人为了一圆发达梦,通通往数千里外的城市挣钱去,但政府为妥善安排城市资源,又不愿让他们常住城市,不发出居住证,结果问题一萝萝。他们宁愿抛下父母儿女,甘愿痛苦的在城市赚钱,也不愿回乡去品尝贫穷的痛苦。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若心中有正确的价值观,其实就会以家庭为重,不会舍得放下家人,去求取无谓的钱财。为了顺应民主潮流,帝皇被推翻了,而儒家社会系统也受牵连被连根拔起,儒家被缩小成〔形而上〕的哲学了。宗祠一毁,家族观念也淡薄了,所有人的思想都变了,不再以家庭为重,不再以守土为先了,而要出去闯天下,希望能闯出个春天,衣锦还乡。写到这里,笔者感觉他们有点当初南洋华裔先辈的影子,也怪可怜的。但当初先辈是为了温饱而来南洋,当然最终很多遗憾无法回乡,只能落地生根。

当然,可能在有些乡区,实在无法谋生。要知道,农活是看天吃饭的,以传统方式耕耘无法确保产量丰盛。但是,现在农耕科技一日千里,一台机器就能顶上好几个人的合力耕作收割等。靠农业致富,不是神话,想求温饱,更加不是问题。

其实,以上种种现象,何止出现在中国。本地也有许多〔留守父母〕〔留守儿童〕,即从故乡来城市打工,一年到头来只回乡几次看望父母,顺便探望留给父母照顾的子女。

有时觉得,为了经济发展,〔国家〕强盛,离乡背井远走他方,值得吗?地球需要的是和平,不是各国相互竞争猜疑争夺利益资源。儒家自上而下形成的社会规范,放在今天,其实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何况,当今网络远程科技先进,从事知识行业,何须往大城市挤?在家乡也能胜任各种工作了,城市也不需要这么拥挤了,家乡也不用再怕人才外流沦落为死城了。



星期五, 七月 05, 2013

文白一起来

自古以来,文人都是以文言文书写。多不胜数的古籍,都以文言文完成。

以文言文书写,以稀稀数字带出万千内容,单是纸张就省了不少。

文言文形式固定,千百年来变化不算太多,赶不上口语的变化。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文言文因此神奇的使口操不同语言者相互得以〔笔谈〕,甚至跨出〔中原〕,流行于日韩越一时。欧洲传教士所著〔中华大帝国史〕有记载,连苏门答腊地区都有人书写文言文与〔中原〕人笔谈。

直至五四运动,白话文方才如雨后春笋迅速发芽茁壮,圆了许多人以白话文广传知识以壮民强国的梦。

白话文的优点众多,简单易用,能使雅俗共赏,兼使中文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

虽然不时有〔中文捍卫者〕批评白话文日趋西化,依笔者浅见,正面看来,中文写得西化,虽别扭,却也不失为一种风格,使中文写法及文风更加多姿多彩。

何况,现代有科技法律社会等现代知识,各门各科术语用词包罗万象,中文必需一变再变,才能以中文写出精确的句子,为各领域所用。文言文用词过于简洁,需用上许多多义字,难以准确阐明某句某词在众多语境中的意思。白话文在这方面比较能胜任。

白话文文学这棵树,经百年灌溉,也已开花结果,芬芳非常,诗词散文小说果实累累。

世事难料,今天已是信息通讯科技发达的时代,手机短讯面子书推特等流行,大家不再喜欢长篇大论了,反而想以短短数言叙述某事。文言文简洁有力,不需削足,已经适履,如果人人掌握得当,将是文言文复兴的好时机。


相对文言文,写白话文如果用词泛滥,则显得累赘,不及文言文简洁。

白话文还有个问题。如以方言写白话,就有以下现象:
广府语:“你仲嚟搞搞震?”
闽南语:“拢总没法度”
客语:“恩此等係不同伊帮手”
川话:“格老子,你跟老子充壳子?”
沪话:“儂舍体啦”

总之,华人写方言白话肯定无法彼此沟通。

至于文言文,随时代前进而有进展。虽说各时代的文言文大体上差别不大,但环境、政治、文化、体制不断改变,某些字字义会古今不同,词汇会比以前增多。毕竟,如果历代大哲都能轻易读通上古时代古籍,他们都不需要搞什么训诂学考证学了,也不需要出版一大堆的古籍注疏,注了又疏、疏了又注。何况某段句子,解读角度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心得。

目前,很多人觉得文言文难通,偏偏万千古籍都是文言文作品。古籍云集古人智慧知识累累,是华夏文化之宝,岂能不读。所幸诸多专家学者都有作翻译的工作。唯堂堂中文著作,竟需经翻译才能读懂,汉字流传千年的荣耀又有何意义?

白话文兴盛乃近百年之事。虽说唐有〔变文〕,宋有〔话本〕,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等白话作品,但彼时的主流文体还是文言文。现在白话文,配上华语(中国的普通话),已成主流,而我们的文言文水平竟已下降许多,有了断层。

笔者浅见,唯有从小熏陶幼童以文言文,之后才教他们白话文,可能足以弥补以上所提之断层。那就能使众人〔通文言文以览古籍,书白话文以应潮流〕了。

星期三, 七月 03, 2013

延續中文名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七月十六号或刊登于《南洋商报》言论版 - 延续中文名

东南亚多国华裔,都曾受同化之苦。各国政府,如泰国印尼,曾于不同时期欲同化其华裔臣民。其中一项同化政策,就是要华裔舍弃传统命名方式,换之以土着味十足的名字。所以,若不谙中文,以罗马字母拼音语文认知泰国或印尼华裔名字时,会以为当地华裔已全面脱离了华夏文化。

关闭华校也是各国政府所采用的同化策略之一,主要在于使华裔臣民不得有机会接触中文教育,取而代之以国家所确定的主流文化教育。唯如今各国政府已倾向开放,对华裔国民不再有戒心,兼看到中文教育对国家经济有所帮助,所以泰印两国子民都能学习中文了。但是,两国的华裔子民向官方所登记的名字仍是泰印形式的名字。在本国,不时会听到说,泰印两国的华裔都取泰印官方主流文化名字,又在同裔国民之间说〔国语〕,可谓拿出了诚意,使国民不分种族团结一致。这些持赞赏态度的人觉得,我国华裔子民应该也效法之。

可是,这几年,如果谙中文,读中文报。都会发现许多泰国印尼华裔国民,都有了中文名。当然,这些中文名并无官方地位,只是为了方便才会出现在中文世界中。但比起被禁止使用中文名,已算是大跃进了。这事实,又岂是那些蔑视仇恨中文的人所知晓的?就是因为不知晓,他们才会贸贸然觉得泰印两国华裔〔做得太棒了〕,〔值得大马华裔国民效法〕。

泰印两国华裔,有中文名但不被官方记载,确乃事实。即使在我国,华裔国民也需以罗马字母拼音向政府登记身份,汉字则不受承认。中国自古以来有宗祠有族谱,所有家族成员名字都会写入族谱,死后则会入宗祠与祖先聚在一起受后人纪念。世界各国华裔,祖先皆来自中国原乡,想必个个都有族谱,但后代毕竟已成了他国国民,族谱又会有几人去关心去修?

所以,各国,包括我国的华裔籍贯会馆或其他机构,可以考虑增添多一功能,就是帮忙其华裔国民注册中文命,可能可以与官方登记号码校对,使之有一个系统记载,好延续中文姓名的生命。这样,方不会有看了其名(罗马拼音)而不知其名(真实汉字)的遗憾。

星期六, 六月 29, 2013

绍佳娜太子城印度煎饼或印度面包或印度甩饼 (Roti Canai @ Bandar Saujana Putra)

这地方也不可说是穷乡,但绝对是僻壤。离吉隆坡市区近五十公里,算是雪兰莪州与森美兰州的边境地带了。

若不是有缘来此,绝没想到此处竟有好吃的印度煎面饼。

老实说,许多连锁麻麻档的印度煎面饼真的是倒人胃口,有时余想,做好煎面饼有这么难吗?

唯独这间,吃了这间店的煎面饼,你会觉得该师傅很用心。

如果是无馅料面饼,这师傅还会在呈上面饼前以双手拍拍面饼。这样吃了才会松脆。

洋葱蛋面饼也不错,但这类面饼没有太多变化空间,吃了与其他的连锁店不相上下。

要赞他的沙丁鱼面饼,又香又脆,师傅很贴心的把面饼切割成几片。

谈谈吃面饼最重要的佐料,咖喱汁黄豆汁。黄豆汁很有水准,非常香浓。我把咖喱鱼汁加入黄豆汁,然后面饼沾上这些汁液来吃,很享受那一刻。

沙丁鱼

空。很脆。

配搭黄豆酱与咖喱

沙丁鱼馅,内见洋葱
黄豆汁参鱼咖喱,香浓极了,常被余一扫清光!
老板和头手在奋斗着啊!

星期五, 六月 28, 2013

方言節目給誰看

本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七月三号或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缺乏同理心

我国华校,华小与独中,推广华语(即中国大陆的普通话或台湾的国语)已有多时。

记得念华小时,校方都不准同学之间说方言。方言只能在家里或亲友间说上。

在笔者的家乡,闽南语是主流华人方言,很多人开口闭口都是闽南话。殊不知还有不少非闽南籍人士,若对他们也说闽南话,不太妥当。当然,他们当中迫于生计也把闽南话学熘了,不提还真不知并非闽南人。

雪隆区是国内经济最昌盛之区,无数各籍贯华裔都从各自的家乡来此谋生。若他们多数都念过华小,想必都懂得华语。但很奇怪,很多华裔来到雪隆谋生都得学上广府话,自愿学的话算还好,但往往都是为了生计而学。于三语之外再多学一语。原来我们都是语言天才,宝贵时间通通拿去学语言。

语文地位左右经济机会,这是事实。不然当年政府也不会千方百计要强化国语地位。

笔者想说,先辈推广华语的目的就是要打破籍贯间隔阂,以华语交流。毕竟像古时般鸡同鸭讲时以写字取代说话太过古怪。

从前,全国都只能收听得到一家政府中文电台。这台都是纯以华语广播。之后几年,陆陆续续出现了广播范围遍及全马的私立中文电台,算算目前已有五台。

五台中,有四台制作不少广府语节目。甚至把早上黄金时间都让给了广府语节目。某些台今年也增设了闽南语时段。笔者不解,全国华裔多数都是广府人吗?

至于广告,广府语广告也多不胜数。笔者想问,难道广告公司都认为全国华裔都是广府籍,所以要制作很多很多广府语广告来推销产品或服务?

华裔热衷保护母语(方言),笔者大力赞成。人人都有权学习并使用母语。唯若认为本国华裔都理所当然懂得某籍贯方言,实在很没有同理心。

星期三, 六月 26, 2013

中國夢

中共中国

江泽民有〔三个代表〕。

胡锦涛有〔科学发展观〕。(什么东东?)

现在的习近平有〔中国梦〕。

巫统马国

阿都拉有〔文明回教〕。(我至今还不知道是什么概念)

纳吉有〔一个马来西亚〕。

两国领导竟这么爱提〔口号〕。

习近平已知道过度发展正渐渐摧毁中国,就联合李克强以〔中国梦〕来缓和一下。

的确,中国目前需要搞好民生,泄泄民怨,使中共政权不至溃堤。

要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实在不容易。

若有一个追求理想的〔士大夫〕阶层顶着,对现状会比较好。

目前的时代,民声已盖不住,中共现在不逐渐放权,要死撑到几时?等大乱吗?

星期三, 六月 19, 2013

Yaya satu bahasa satu negara dan Malaysia akan terus Boleh

Yang pertama sekali, kita mansuhkan sekolah aliran.

Kalau nak hapuskan sekola yang pelbagai aliran senang saje, tapi kena pinjam Bahasa Inggeris dulu.

Bahasa Inggeris itu akan memain peranan sebagai satu senjata untuk menubuhkan sekolah sekolah aliran Inggeris, seterusnya kaum Tiong Hua di Malaysia ini akan menghantar anak anak mereka ke sekolah tersebut sebab Bahasa Inggeris itu banyak kaum tiong hua yang CINTA.

Sekolah aliran Inggeris itu pun tidak perlulah ajar bahasa ibunda pun sebab ajar pun membazirkan masa saje sebab kalau murid-murid tidak dapat belajar subjek-subjek dengan bahasa ibunda apa gunanya bahasa ibunda? Lagipun banyak kaum Tiong Hua pun lebih cinta Bahasa Inggeris kerana Bahasa Inggeris merupakan bahasa 'Karyawan'. Mereka berpandangan kalau dapat Bahasa Inggeris mereka bagus maka status mereka adalah sama dengan orang putih di Asia. Kita pun tahu bahawa orang putih banyak disanjung tinggi oleh banyak orang Asia.

Lepas itu kita samakan semua rakyat dengan satu agama sebab penggunaan bahasa yang sama pun tidak terjamin akan menghapuskan semua gap-gap di antara orang Malaysia ini. Tengok rakyat Thailand rakyat Indonesia dia orang masih hari hari bergaduh. Dan Kaum Tiong Hua in Indonesia pun kena dibunuh ramai-ramai pada tahun 1999 walaupun nama mereka and bahasa mereka tidak berbeza dengan kaum-kaum yang lain di Indonesia. Jadi saya fikir mestilah warna kulit atau agama yang berbeza yang menyebabkan mereka dibunuh. Oleh sebab itu semua rakyat Malaysia kena menganut agama Islam untuk memastikan semua kaum boleh bergaul mesra dengan bahasa dan agama yang sama.

Ok semua sudah ready. Sekarang kita pasti dapat menjadi sekuat negara Jepun sebab rakyat sudah bersatu dengan bahasa ibunda dan agama yang sama. Rakyat akan berpendapat sama tidak ada pendapat yang lain lagi. Seterusnya dengan bijaksana dan kemampuan peminpin-peminpin kita ini, kita dapat enjoy beli barang-barang dengan harga yang murah sebab negara kita sudah kuat nilai Ringgit kita sudah menaik banyak-banyak.

Terakhir sekali kita halaukan Bahasa Inggeris bahasa penjajah dari negara kita dan terus mencapai Merdeka yang benar.

Malaysia terus Boleh!

星期一, 六月 17, 2013

就是爱虚荣

大家都知道,以母语习得知识,效果胜过以他语学习多多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把学习母语的权利还写入公约内。

这些相信许多国人都懂得。若不是国人对英语教数理适应不良,政府也不会取消该政策了。

最终证明,多数国人还是比较喜欢母语教学。

某些国人,如某张姓教授或某消协会等,却思路不清,这边厢支持母语教学,那边厢则反对其他国人以母语教学。

我国宪法保障国人学母语权利,这班人竟找得到破绽,说母语可以在国民学校学,何须另立母语源流学校,分隔国人?这样也行,我佩服。

在国民学校学母语,这点子不错。但国民学校都以国语教学,如果学生不是从小说国语,怎能以之来了解某知识的来龙去脉?

另外,华小有教国语,有百分之十的华小生是友族,分隔国人这说法不攻自破。

他们又认为,华小国文程度浅,国语口音没有马来化,没错。但谁说国民团结要靠口音一致程度一样?吉兰丹人本身就说着另一种腔调了。

至于国文程度很好不好,在于学生的资质。古时华人文盲多,我们不能说他们不谙汉字不配为华裔。同等道理,若国人国语半桶水,我们也不能说他不配为马来西亚人。

说到底,我们要培养有知识的国人,还是要成就某语独尊的虚荣?

这些人支持母语教学,却又阻止他人以母语教学,不是〔双重标准〕是什么。

双重标准,只有我讲,没有你讲,难怪世界不曾安宁。

星期四, 六月 13, 2013

MalaysiaN tentu Boleh!

Sudah diketahui oleh ramai orang bahawa cara yang paling berkesan untuk mununtut ilmu ialah belajar dengan bahasa ibunda. 

Saya rasa itu sebabnya kerajaan membatalkan Program Pengajaran Sains and Matematik dengan Bahasa Inggeris pada tahun 2009. Keputusan kerajaan ini amat betul kerana Bahasa Inggeris itu memang bukan bahasa ibunda bagi mana mana satu kaum pun di negara kita ini. 

Kalau nak belajar Sains dengan Bahasa Inggeris, pelajar kena mengambil dua langkah, pertama sekali pelajar kena menguasai Bahasa Inggeris dulu, kemudian baru pelajar boleh belajar ilmu Sains dan Matematik . Kalau kita tengok pelajar Amerika Syarikat, mereka hanya  perlu mengambil satu langkah sahaja. Mereka tidak payah susah-payah menguasai Bahasa Inggeris dulu sebab bahasa itu sudah merupakan bahasa ibunda mereka.

Bahasa Inggeris dikenali sebagai Bahasa Ilmu tetapi adakah semua ilmu di dunia boleh dibelajari dengan Bahasa Inggeris sahaja? Banyak konsep-konsep dan terminology yang terdapat dalam pelbagai bahasa di dunia. Adalah perkara yang mustahil bagi Bahasa Inggeris untuk menerangkan konsep-konsep dan terminology dalam bahasa-bahasa lain dengan tepat. 

Saya rasa kreativiti and pemikiran kritikal itu lebih penting daripada penguasaan bahasa bukan ibunda. Kalau seseorang itu berfikiran kritikal, dalam masa yang singkat orang itu sudah dapat mencari punca bagi satu masalah dengan menggunakan cara-cara kritikal. Dan fikiran yang kreatif boleh membantu seseorang untuk menyelesai masalah. Kedua-dua kemahiran itu langsung tidak ada kena-mena dengan penguasaan Bahasa Inggeris

Belajar bahasa Inggeris itu hak seseorang. Saya hanyak rasa status bahasa Inggeris itu terlalu tinggi sehingga ramai orang berpendapat bahawa kalau tidak tahu bahasa Inggeris maka tidak ada langsung saluran lain untuk belajar ilmu. 

Malaysian tentu Boleh! 









星期一, 六月 10, 2013

母語國語何來沖突?

笔者看到报道,缅甸政府正在限制该国大城的汉字招牌数量,只允许商家在招牌写上缅文和英文。

笔者不知道为何东南亚诸国都曾经有此排华现象,反而对英文就情有独钟,大开国门欢迎英文在国内满地开花。是不是英文比华文更有斤两?这有待专家学者研究研究。

大选过后,就有不少人及团体吵嚷要政府关闭各母语源流学校,说什么阻碍国民团结。还有人不爽某些公司聘请谙华语文人士就是歧视国语文等等。其实这些论调不新鲜,算是在炒旧菜。

本地华文环境,实话实说,目前尚算健全。当然,这是比较曾经排华的泰印越诸国而言。若与中港台比较,当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是马来西亚乃多元环境使然。

在很多国人看来,本土华裔国人如今仍能学华文读华文报听华文广播看华文戏写华文文章,华裔国人实在应该感恩。这话说得没错,相比起他国政府来硬的,逼所有华裔国民同化,我国政府温和多了,只是采用不鼓励华教的政策。

显然华教先贤也贡献良多,他们煞费苦心与历届政府周旋斗智,甚至一度要使华文成为官方语言,虽然失败了,但可谓虽败犹荣。政府始终保持君子风度,没有霸王硬上弓,忽视华社声音而强行关闭所有华文学校。

所以,我们今天华文能够应用自如,对,应该感谢当局宽容大量。

但是,感恩不代表必需让步,任由权益受侵蚀。

许多地区华小供不应求,华社因而争取增建华小。这类例子,是应他人需求而帮忙,不算是不感恩,不算是忘恩负义。

华小为免学生功课过重,使用较国小浅的国语文课程,这也算不上不感恩。毕竟华小还是尊重宪法,看重国语文,教授学生国语文。

大家有没有想过,数十年前,华裔国人先祖,自中国南来。他们多数不谙英文,但当中某些为了生计,需与各友族打交道,不管是对印度人对马来人,都是一律说国语。

甚至,华裔之间,若其中一方不谙英语,或不懂得对方方言,有的也以国语来沟通。现在多数华裔国人懂得华语,不同籍贯只见,都可用华语交谈,所以用国语的现象的就少见了。

即使是现在,各小贩中心,或咖啡店,或各行各业,聘请了许多外劳,华裔顾客都倾向以国语来与他们沟通。

以上种种例子说明,华裔国人在与不谙华语者沟通时,都很自然的用上国语。即使聘请外劳的老板也好,华裔国人也从没去强迫他们来学习我们的母语。我们华裔国人其实都很尊重国语。

至于国语程度,因人而异,人人资质各有不同,不能强求人人国语一定有上等水准·。

口音方面更是如此,英语华语都会有各地口音有异的现象,国语又岂能避过?

所以,笔者很不解,华裔国民很尊重、很配合政府,但还是被有心人士耍弄,久不久拿华社课题来大做文章,刺激华社,不乱不罢休。

其实,国语受宪法保护,理应很易成为全民通用语,之所以困难重重,笔者认为,是英语文在国内占据崇高地位所致。

英语文,乘着全球化坦克,横扫全球。为了因应国际化,很多机构或行业都鼓励员工以英语文交流。这些机构这些行业是不是非使用英语文不可,从来没人去探讨,可见英语文地位非常崇高。

很多国人,非常依赖英文,开任何店,从外到内,从装潢字体到招牌,一定是英文为先,就连开单做帐,没英文都不行。

笔者发现,在某些地区,甚至有国人认为华裔都是说英语的。他们往往选择以英语,而不是国语,与笔者交谈。

大家都习惯使用英语交流,国语当然就用不着了。

国语文得到官方保护,许多官方消息,都有以巫英两语文发表。很多官方消息,不经华文媒体报道,华社都难知晓。

由此观之,比起国语文有受政府照顾,华语文处境更加艰难,怎么可能威胁国语文地位?怎么还有人要限制国人学习母语?

萬國寫中文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六月二十六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论版-斯裔僧的中文作品

笔者在中文报发表文章,从未想过谁会是读者。

当然,读者必谙汉字,否则怎么能阅读中文报?

笔者很清楚,除非经翻译,否则笔者藏在文章内的信息,应该没机会为友族所识。

最近,笔者在贵报副刊读到某则文章,作者中文程度很好,把某佛教理论写得很透彻,笔者十分欣赏该文。

瞧瞧作者哪一位,笔者又惊又喜,竟是斯里兰卡裔僧人。

笔者学中文用中文二十余年,中文文章读过万万篇,要读到非华裔所书写的,数载难逢。

很多外族可以把华语说得又准又溜,一旦要读写汉字,就气泄了一大半。像有关僧人般能以汉字阐明某些论点的,不可多得。

世界最多人学的语文,非英文莫属。以英文写作,已非英美人的专利。各洲都有人写出英文佳作。早前著名英文小说《追风筝的孩子》作者就是伊朗裔。所谓的〔软实力〕,英文国际化就是成功范例。

其实,即使汉字初学者,只要懂得丁点汉字,也能写上琅琅上口的白话文,作简单书面沟通,不成问题。至于要写得生花妙笔字字珠玑,当然就须熟悉多些汉字读多些中文书了。

语言功能多,传承知识是其一。如果非华裔觉得用汉字能读上的东西,用英文也能读上,学汉字就显得多余。

汉字流传数千年,著作众多,佳作不少,里头有智慧有知识,值得众民族共赏。这些智慧、知识、概念、术语,属白人语系的英文,要译得比原文传神,绝对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学中文来得干脆利落。

随手拿来的例子,有〔天下〕、〔江湖〕、〔君子〕等等。英译这些词汇,只能做到含义接近,但要准确表达,尚需无数时日。不亲自学习中文了解华夏文化,难以真正融会贯通。

笔者期待一天能有见到更多的安倍仲麻呂(日本)、崔致遠(朝鲜)、利玛窦(欧洲)、白毫子(越南)、鸠摩罗什(印度)、李约瑟(欧洲)等。

当然,以上都是大师,退而求其次,外国人若能以简单汉字作书面沟通,已是大大进步了。

人人,不分族裔,都读得懂自己的作品,想必是每位中文写作人的梦吧?

星期日, 六月 09, 2013

Kita tidak pernah Merdeka

Sudah lama saya tidak berkarangan dalam Bahasa lepas SPM. SPM itu pun yang sudah sepuluh tahun yang lalu. Jadi saudara-saudari di sana tolong jangan ketawakan saya. Tolong memberi doa kepada saya supaya saya boleh terus berkarangan dalam Bahasa dan makin cekap menulis karangan dalam Bahasa.

Saya inging memberitahu saudara-saudari bahawa kita rakyat Malaysia ini tidak pernah MERDEKA! Kita tidak pernah bebas daripada cengkamam penjajahan! 

Kita masih dijajahi oleh Bahasa Inggeris! 

Ini jelas dilihat sekali. Bahasa Inggeris bukan bahasa ibunda kepada mana-mana satu kaum pun di negara ini. Bahasa Inggeris itu bahasa yang ditinggalkan oleh Pihak Penjajah. Fenomena ini semakin serius dengan perkembangan Globalisasi. Kita masih banyak menggunakan Bahasa Inggeris dalam banyak sektor pada masa hari ini. Cuba saudara-saudari fikirkan, kita sebagai rakyat Malaysia, tentulah pernah belajar Bahasa Kebangsaan. Walaupun selain daripada sekolah kebangsaan, kita ada pelbagai jenis sekolah, tetapi yang saya boleh 'confirm', semua sekolah vernekular pun ada mengajari Bahasa Kebangsaan di semua darjah. Jadi sepatutnya hampir semua orang Malaysia boleh memahami Bahasa Kebangsaan. Sepatutnya Bahasa Kebangsaan, bukannya Bahasa Inggeris, yang wajib menjadi Lingua Franca bagi semua rakyat Malaysa ini. Masa dulu atuk-atuk kaum Tiong Hua di Malaysia sudah lama tahu berkomunikasi dengan kaum lain dalam Bahasa Kebangsaan, cuma ayat dan perkataan tidak beberapa betul sahaja, dan 'accent' pun lain. Tapi semua bahasa termasuk Bahasa Inggeris, Bahasa Mandain pun menpunyai pelbagai 'accent'. Ini perkara yang biasa sahaja kalau sesuatu bahasa nak maju ke tahap antarabangsa. 

Ya masa sekarang ini ada orang yang masih tidak bagus dalam Bahasa Kebangsaan, tetapi ini bukan pasal dia orang tidak suka Bahasa Kebangsaan, itu sebab mereka tidak pernah ada peluang menggunakan Bahasa Kebangsaan lepas bersekolahan. Di kalangan keluarga dan rakan-rakan mereka betutur dalam bahasa ibunda, pada masa kerja mereka berkomunikasi dalam Bahasa Inggeris, jadi bila dia orang dapat mengguna Bahasa Kebangsaan? Lagipun penguasaan bahasa juga memerlukan seditkit bakat. Kemahiran bahasa  merupakan salah satu "Intelligence". Salain daripada IQ, EQ, ada banyak Q lagi, salah satu ialah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Hari ini, banyak sektor-sektor swasta ini banyak mementingkan Bahasa Inggeris. Itu menyebabkan banyak pekerja kena berusaha dalam menguasai Bahasa Inggeris. 

Tetapi adakah semua kerja memerlukan orang yang pandai dalam Bahasa Inggeris ini? Jawapannya tentulah tidak. Kalau seseorang itu ingin belajar bahasa asing, itu pilihan dan hak orang itu sebab ini negara demokrasi, tetapi kerajaan tolong jangan mewajibkan semua orang itu belajar Bahasa Inggeris di sekolah-sekolah. Saudara-saudari mesti tahulah betapa banyaklah masa dan usaha yang diambil untuk belajar sesuatu bahasa. Sebernanya kita boleh menjimatkan masa yang belajar bahasa asing ini untuk belajar ilmu-ilmu yang lebih penting. Baguslah orang-orang yang bahasa ibunda Bahasa Inggeris sebab mereka boleh menuntut ilmu dengan bahasa ibunda. Mereka tidak perlu mengambil usaha untuk belajar bahasa asing. Memang perkara yang indah kalau kita boleh menguasai banyak bahasa, tetapi itu terpulang kepa kita diri sendiri, bukan ditentukan oleh pihak lain. 

Fakta sekarang ini adalah kita masih dikuasai oleh Bahasa Inggeris. Jadi perubahan kena dilakukan secara perlahan-lahan supaya boleh mengelakkan kerugian kepada negara ini dalam proses perubahan. 




星期二, 五月 21, 2013

不貪誰人要當官?


有人說,當官不能發達,誰還想當官?

此話說真的,也蠻有道理。但有道理只能用在加入当权者的一众官员身上。对加入反对党阵营的人,此说法绝对不公平。

道理很简单,既然不能执政,岂能从中获得利益?

首先,社會以〔錢〕為重,已是事實,且此風已久,成了〔傳統〕,人人都以〔发达〕为人生目标,视〔富贵〕为成功。

殊不知,中國古代,有〔士人〕這階層,他們畢生只求在科舉登科,而后望能一展抱負。

對了,就是〔抱負〕,而非〔求財〕。当然,或许他们当中也有人是要求财的。或者当官后受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走上贪污之路。

人若受禮教熏陶,一生只求實現〔抱負〕,這種人當官,對民眾绝对有益。

全球人民,需要对最是这种官。

若绝大多数官员都有〔修身养性〕,〔克己复礼〕,什么样的制度,都会运作得好好的。不论是民主独裁制,有了这种为国为民为社会的官员为骨干,人民着实真正有福!

顺道一提,中国古时不谈民主制度,那要如何来实现官民齐和谐呢?儒家就提出了〔内圣外王〕这概念。君主若贤明以成为圣人为志,不求私利只求胜任君主之位求利益全民,那其所统治之臣民皆能安居乐业快乐生活,他们也会打从心底顺服该君主。

星期日, 五月 19, 2013

叫我們怎能不用華文?

今年的大选,很精彩很刺激。大选后,激情已过,突然涌现了很多人,包括前法官等等,都很热衷地讨论国民团结的课题。之所以此,只因有人把矛头指向华裔,以〔华人海啸〕来形容今次大选结果。

有人觉得,华人其实应该要顾及他族感受,最好别再于公开场合中使用华语华文。

也有人不嫌其烦,老调重弹,说若政府继续允许各源流小学操作,何朝方能集不分族裔全民于一堂,共吃共玩共学习?不如此又何来全民团结?

当今呼吁大家公开场合不讲华语不写华文,之后是不是也为了要所谓顾及他族感受,而不吃非清真食物,不拜祖先,最后彻底同化?这片土地曾有种族融合的典型例子,如〔峇峇〕与〔娘惹〕,华巫联婚,以闽南化马来语为母语,祖先照拜,猪肉照吃,以浓浓〔儒家〕味过生活,来到现代,碍于当局喜以宗教来分身份,峇峇娘惹因而式微,他们的后代更是融入华社里了,与某些华裔一样,汉字一颗也不懂得,成了所谓〔英化华裔〕。为何峇峇与娘惹不能花越开越多,果越结越丰?这些当局又不去探讨?再者,子孙汉字不识得,坟墓碑文无人认得,族谱之文无人懂得,汉字名由来无人晓得。问君是否能接受?

所谓顾及他族感受,有此看法者,也是因已被当权者受洗脑已久所致。殊不知独立前,诸公都公开谈论或争取华语华文列为官方语言之事。林连玉公沈慕羽公及诸先贤付诸心血与当权者为华教课题兜兜转转四处奔波。如今时过境迁,因为林公的不幸遭遇(招剥夺公民权),此课题竟成〔毒蛇猛药〕,敏感之极,已不可谈,更甚的是,自己设限,避过不谈,完完全全放弃了该权利,任由当局渐渐压缩华文华语使用之地。环顾四周,各商店各交通工具,尚印汉字者几许?

华文环境,得之不易。华文教育、华文报、华文电台、华文电视节目种种,都是活招牌,标示着本地多元文化的特色。当今各机构还有提供华文华语服务,我们不乘机多使用华文,难道要等到有一天醒来时发现周遭环境已剧变,华文无处可用了。我们该无时无刻提醒自己,争取独立的先辈源自不同族裔,当时已注定此地必以多元文化为命根。华裔先贤秉承祖训,一心一意为华裔子孙打算,不想子孙断了根,辛苦建华校、立校训,为学生准备个能好好修心养性学新知的好地方。这番心血,又岂能任由不甚知道或不肖了解华教的外人来抨击甚至恫言要关闭之?

当然,世事无对错,问君如何看。君要捍卫什么,要放弃什么,全都在于君。



星期二, 五月 07, 2013

再談華人稱謂

此文于西元二零一三年五月十日获刊登于星洲日报言路 - 再談華人稱謂

感谢编辑,笔者之文【華人的稱謂】曾在此获发表。文中建议呼吁各界欲用英巫文来称呼华人时,以Tiong Hua或Zhong Hua取代Cina/Chinese。今天笔者想要旧文重提。

选战前夕,笔者曾于故乡昔加末出席民联演讲。笔者始料未及,民联候选人皆以Kaum/Orang Tiong Hua来称呼华裔大马人,而非使用传统词汇Cina/Chinese。这是种突破,足以在巫英界,把华裔大马人彻底与中国切割开来。

首相匆匆于选战隔天凌晨就公开声明,大选出现所谓的【华人海啸】(英语Chinese Tsunami),使国阵华基政党一败涂地,国阵因而无法大胜。

在巫英文世界中,【华人海啸】Chinese Tsunami这形容词,非常令人混淆。如今,该词更被有心人所利用,大事渲染我国已种族两极化等等。截笔前,笔者已听到有极端者叫华人纷纷回中国了(马来文Cina Balik China)。各位读者请把该【口号】以马来文念一念,是不是很顺口?Cina 华人,China 中国。Orang Cina 可以说是华人,也可以用来称呼非中国国籍的华人。是不是很混淆人?是不是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称呼真的很重要。许多人对命名更是慎重其事。无论华语英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伊班语什么语,大家都深信只要名字取得好,将有助塑造良好形象。当然,笔者所说的,都是表面功夫。因为【日久见人心】,要晓得某人内涵,费时良久,而且需经过种种考验方能得知一二。故人人仍会在意树立、保持形象美好。首相这数年来不也搞了许多【形象工程】吗?其实,又何止首相这么做呢?

当然,笔者之所以作此建议,也是属于权宜之计。归根究底,种族思维深植许多大马人脑内,不少人打从心底,都不先以国民身份为先,而是以宗教或民族或文化为首要身份认同。

笔者在此呼吁,希望各华裔大马人能先以大马人自居。可能把华裔大马人贴个新【标签】,即马来西亚人,谙华语华文也有不谙华语华文,生活则儒化或全盘西化,血统则能追溯至中国大陆。

星期五, 五月 03, 2013

保方言說華語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各地居民各操各语,自然不过。春秋战国时,各国字体字形多有不同之处。

之后秦始皇一国并六国,蛮有丰功伟绩,也有大过无数。姑且不论秦皇之过而论其功,其中一功就是〔书同文〕,使异地人民不至于说也不通,写也不通,乃至无法沟通。

自有书同文后,汉字字形受到规范,大家写的都是同一字形。汉字本固而得以发扬光大。随着儒家文化圈逐渐影响各非中原地区,以汉字笔谈也曾风行一时。说话你我听不懂,就用笔来传情达意吧!中国明末时期欧洲传教士所著之《中华大帝国史》,就曾提到中国周遭各国,日韩越,甚至包括苏门答腊人,皆有以汉字交流之例子也。

直到近代,民族主义盛行,各地说各语似乎已不合潮流,不利于形成强大〔国民〕,建设强盛〔国家〕。故有人提倡以〔华语〕来团结国民。此运动获众人响应,身在东南亚的诸先贤也不落人后,纷纷建校,教导华语华文。

华语运动经有百年余。直至近年,振兴乡音之说随处可闻。说真的,方言才是母语。

中国古时虽有〔官话〕,朝廷也没强制人民学习之。当然,要做官就另当别论。但也有像梁启超公般官话说得一塌糊涂的官员,皇帝也没怪罪,可谓说不好官话的现象,是稀松平常的。

本地华语,经先贤大力推广,卓有成效。凡毕业自华小者,都能听能说。而电台电视台也制作了不少的华语节目。新闻主播以华语报导的画面也蛮司空见惯了。当然,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的华语说得带有乡音,有时也词不达意,脑子为了组句找词而口脑不协调。但当他们说起母语即方言时反而流畅自如。本地的华语,囿于环境,也变化不少,语法词汇等都很有地方特色。若在以前,这些特色难以登堂入室,现在则已悄悄步入电台甚至电视节目内。

然而,在国内许多地区,方言依然盛行,日常生活中各籍贯人士喜用之交流。最著名的例子就有雪隆及怡保,广府话大行其道。北马槟城,则是漳州闽南话通行。本地电台节目,有不少都是说广府话的,可见全国不少籍贯者皆通广府话,否则这些节目哪来的听众呢?就连刚刚登科的叶娟呈女士,虽不谙华文,但却能说上一口流利客家话。

本来华语就是要方便各籍贯人士沟通,但既然使用方言用习惯了,说华语又拗口,那还需学华语吗?干脆就说方言吧,反正说方言都好,说方言都好,书写方面都是使用汉字。所以,汉字,我们照学,至于授课,则可以考虑用方言。以前的私塾时代不也是如此吗?

除非,人人都愿意顺着中国台湾等地华语普遍的趋势,慢慢习惯说华语,而非本末倒置,要外地不同籍贯者都来学他人方言来沟通。学语言要时间要成本,除了巫语英语,若竟还需学上非本身籍贯的方言,实在累人。在《历史慕羽》一书中就曾提及,沈慕羽公曾有感闽南语太过盛行,而以身作则,带头说起华语,非常用心良苦。我们该不该珍惜千人的用心呢?

谈谈印度。印度官方语言乃兴地语,但淡米尔人则多不谙兴地语,两个不同语系,音异字也不同。怎么沟通?印度淡米尔裔友人说,幸好有英语。

由此观之,英语之所以盛行,就拜各族都自认自身的语言优秀,不输他语,只逊于英语。而英语宗主国英美又掌控全球经济,英语地位超然,就理所当然被封至尊的地位。新加坡列英语为官方语言,不也是秉持着相同的道理吗?

华语要与英语并驾齐驱,绝对需要大家来配合。

星期日, 四月 07, 2013

馬六甲峇株安南煌昌雞飯粒(Glory Chicken Rice Ball @ Batu Berendam Melaka)

吾其实是近期才知晓这鸡饭粒店名为〔煌昌〕。

吾上回得以品尝这廉价美食,已是十年前矣!

当年,此店尚未开。老板在某店租一摊位默默耕耘。此店就在吾大学校园附近出。吾马六甲友人一天心血来潮,带吾前去慰劳慰劳胃口。

时间已过了太久。吾再也想不起当年鸡肉鸡饭粒在嘴里是什么味道了。吾惟一记得的味道,是鸡场街〔中华茶餐室〕的超滑鸡肉。当年中华茶餐室上午十一时人已排得满满的,但不需等太久就座位了,多数应该是外带的吧?忘了。现在,每次经过中华,几乎无时无刻都人头挤挤,实在是不敢光顾了。这是另一位马六甲友人所带吾吃的。呵呵呵。

记忆中的鸡饭粒都大如乒乓球,吾当年友人光顾中华时,初初一人五粒,最多也只吃上十粒,大概等于两三碗饭吧?这〔辉煌〕的鸡饭粒却只如普通鱼丸般大小。十粒显然是不够一张嘴了。

这店出名了,闻香而来的人也多得很啊。这里不像中华般位处旅游热点,而是在某个不知名的住宅区而已。惟其名声太威,顾客是来个不停的。座位永远满满。外带队伍永远不断。等了半个钟头,各菜终于上桌了。

吃了白斩鸡,实在大失所望。根本就不滑嘛。不知是否吃到鸡胸肉的缘故?只是吾吃了整盘,实在不行。吾认为,白斩鸡肉要够滑溜才算上等。

鸡饭粒,蛮香。其实一般海南鸡饭都有那股香气。吾觉得没什么特别的。

虽然此行吾并没觉得〔值得〕。但吾还是学到了一种新吃法。就是鸡饭粒沾上黑酱油吃,别有不同风味哩!黑酱油带有点鲜甜味道,配上鸡饭团,是蛮不错的吃法。

此行另一失望之处,是没等到卖〔五香〕的那位电单车师傅来。他通常都会在店前卖五香。老饕可有多样化选择,吃鸡肉配五香,满足味蕾。此师傅就是一辆电单车,载着装满五香的白钢柜子,〔云游四海〕到处卖他的五香。吾曾在熊山住宅区的夜市吃过,至今念念不忘,因为别处实在找不到。当然老板的脸孔吾是不记得了。这位仁兄与当年那位是否同一人,吾不知。

吃了,走了,才看到五香仁兄姗姗来迟。下次吧!



白斩鸡还不错,只是不滑不溜,有失水准

鱼丸大小的鸡饭团

海南鸡饭粒餐

学到新吃法,饭团沾上黑酱油,美好配搭

寿司不知是否抄自鸡饭团呢?呵呵

辉煌鸡饭粒


View Huang Chang Chicken Rice Restaurant in a larger map

星期六, 三月 23, 2013

馬六甲熊山阿旺印度煎餅 Roti Canat Awang @ Bukit Beruang Melaka

吾好久好久没光顾这档了!第一,要来就要趁早,这里很早就卖完关门了,大概做到上午十一时左右吧。第二,这里处在繁忙车道旁,位置还低过马路许多。从花园区的方向来这里,要先经过左边学校,再前往前方的红绿灯打回头,才能左转进入此店。

是有点麻烦,但为了美食,是值得的。

吾会知道这里,也是拜当地朋友所托的福。

如今到了这里,竟有华人招待,吾印象中似乎没见过华人招待呢?十年了,地方没变,员工面孔则变了。当然,吾其实也不太记得当初的老板,当时的员工,呵呵,这不好意思。

踏入店内,华裔顾客占了多数,反而马来顾客寥寥几人。老板员工除了一位华人外,全都是马来人。

这里的印度煎饼很脆,建议你们来两个,一个空、一个洋葱蛋。吾不说香脆,因为论香,还好而已,脆则没骗你,很好咬,口感十足。

其实你们能吃得朴素,也能吃得豪华。当天吾是吃得朴素,两份煎饼而已。要吃的豪华,就该点点该店的各种咖喱鱼了。一边吃煎饼配咖喱鱼汁,一边吃咖喱鱼肉,还不奢华吗?吃了流下整身汗,身心畅快。

不是是否老板也,卖力做着饼

等待当儿,先叫杯拉茶喝喝

蛋饼。当天洋葱很早完了。所以只有蛋饼。

空饼,意思就是没料,只吃面粉而已

阿旺

这里是店的外观。很简陋不起眼但有好料在里边。


View Awang Roti Canai in a larger map





星期一, 三月 04, 2013

馬六甲武牙拉也街咖喱汁蛋皮叉燒燒肉飯 Char Siew Rice @ Bunga Raya Melaka


谨此吾欲谢马六甲友人。当年友人带吾到此处初尝此叉烧饭,吾为此叉烧饭〔惊为天人〕。吾从未于他处吃过像这样美妙配搭的〔叉烧饭〕。

游客到马六甲,大都会穿过武牙拉也(Bunga Raya)区。因这是至著名旅游景点〔红屋〕(Stadthuys)的必经之地。

〔武牙拉也〕区留着老马六甲人的〔城市〕回忆。这里曾是马六甲最热闹之地。商贩云集,车水马龙,人潮汹涌,多个人,多张口,故好吃小食绝对少不了。

叉烧饭销得快,不到中午已人去档空。吾这数年来多次空手而回。吾上一回吃到这叉烧饭,不知不觉竟已有十年了!

吾到此处,通常都光顾左手边第一档的〔肥佬〕老板。这里还有数档,皆卖叉烧饭。配搭都一样,差别只在佐料多少而已。

老板不等吾坐下,就开口问〔咖喱?卤汁?〕〔咖喱〕。老板快手快脚切了叉烧烧肉,放在白饭上,淋上咖喱汁,加上蛋皮与特制辣椒酱〔叁巴〕,一盘美味可口的叉烧饭在五分钟内就大功告成了。

不能不提的是,街口有甘蔗水档,卖的甘蔗水超纯正,绝没偷偷加入开水。吃叉烧饭,喝甘蔗水,是这里食客的习惯也。

叉烧烧肉很美味,但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白饭透着咖喱香,重点是蛋皮煎得香软,重点是叉烧烧肉沾上特制辣椒酱,放进口内咀嚼,再送上几口咖喱汁白饭,再塞入蛋皮,各种料混在口内咬,让舌头细细过滤分析所有的香味。赞啊!

吃着吃着,发现辣椒酱竟吃完了!别急,勿躁,跟老板开口讨就行了!老板很慷慨的,尽量加吧!

当年甲之旧巴士站尚在之时,吾曾从巴士站走路前往该档口,品尝叉烧饭。由于吾乃最后一位顾客,该老板非常慷慨,把所剩叉烧烧肉通通往吾盘上塞。这种人情味,吾感恩至今未曾忘怀。

同样一条街。你可以晚上再来。这回却吃着不同的食物。有名的白色云吞面及蚝煎也!


叉烧烧肉蛋皮咖喱汁饭

左边是叉烧,右边堆着蛋皮。前方有吾所点之甘蔗水

马六甲老街-武牙拉也街 (Jalan Bunga Raya)

蛋皮旁是卤汁及其他的料等



View Jalan Bunga Raya in a larger map
很多档哦,满满品尝,满满选,尽早来,方吃到




星期五, 三月 01, 2013

馬六甲板底街或称打铁街肉羹湯芋頭飯 Yam Rice with Bak Kee Soup @ Lebuh Pantai Melaka

当年多得友人带路,尝过这道美食,留下美好的回忆。多年来常想到这里光顾,多次漏掉后,这天终于有幸再吃了!

其实,吾也曾在〔拉美士〕看过数档肉羹汤芋头饭。惟他们的汤都是透明的。而板底街这角落间的肉羹汤则黑黑的,感觉有点像肉骨茶汤。

那天是星期天早上,顾客不多。踏入店面,老板问要几人份的?要不要猪内脏?还是纯肉羹?任君选择。我们胃口不大,叫了一碗一人半的份。要价马币八元。

肉羹很新鲜,完全无猪骚味,夹着肉羹沾上辣椒黑酱油,配上芋头饭,是大大享受。

既然打着肉羹汤芋头饭的招牌,那芋头饭也绝不比肉羹汤逊色。很香。我一时间回到了小时候的时光,星期天的早晨,吃着家里附近的肉骨茶配芋头饭,那店已消失良久,有二十年了,但那味道尚留了下来。

板底街其实就在古迹区附近,若您身在鸡场街附近,很快就能找到这间店了。来试试看吧!

马六甲板底街肉羹汤芋头饭

肉羹汤,内有肉羹,加上超软超滑豆腐

肉羹汤

肉羹汤配芋头饭





星期三, 二月 27, 2013

新春馬華公會大請吃

那天,因事前往鹅麥,刚巧办事附近是南益小学,马华在当日搞全民免费大吃宴,吾最喜欢凑热闹,刚好还没祭肠胃,就去该华小吃了。

从没踏入南益华小半步。看到李光前公的照片,想起他所建立的学府培养出了一班又一班的学生,至今仍运作中,好不感动。

然后看到〔光前堂〕。我们就是在这里头边吹冷气边吃美食的。

现场好多人,操场处备有舞台音响等。表演者众,马华也请来了台湾电音三太子。

食物摊位蛮多,有整二十摊。摊前大排长龙的有四个,即华人炒果条、马来式烤肉串(沙爹)、印度格拉啦煎饼、及猪肠粉。我几乎尝了每一摊。

沙爹烤得香,咬下去还会溢出油脂,赞不绝口。这是我吃过数一数二的沙爹。

炒果条也很香,镬气十足,料绝没少。摊主只用五分钟快炒,想不到还是那么好吃。在大太阳下排队也排得值得。

我赶时间,不想再钻人龙,印度煎饼不吃了,猪肠粉也不吃了。

其他的食物也很不错啦。

学校入口

学校内

国阵宣传车

全民大吃

吃吃吃

这位阿姨:快帮我霸位啊!(纯属玩笑,别当真)

这位小姐:哇,这龙好长,要等到何时?(纯属玩笑,请别当真)

李光前公相片高挂

这档的沙爹好吃啊!赞!

南益华小(南益是李公所创立之公司,曾为东南亚最大)

远处有舞台。

电音三太子,精彩演出

排着队,嗅着香

光前堂,南益华小的礼堂,有冷气

感谢马华。虽然我知道他们也是旨在〔买票〕。礼貌上还是要谢谢的。呵呵。










星期四, 二月 21, 2013

蛇年天公诞!

又到了拜天公时刻!

今年虽然过水蛇年,但天公作美,我们不受水患烦。老妈大大安心。感谢天公啊!

全素祭品。无红鸡蛋、烧猪等。当然面线少不了。



星期五, 二月 15, 2013

葵巳年大吉!

立春到,壬辰转葵巳。

过了数日,已到除夕。

与往常一样,拜天公,拜家中神明,拜祖先。

自父亲以佛教仪式超度后,我们之后就只祭拜斋菜而已。



我放的天灯,飘了好远

闽南式迎财神,祭品也是全素。

左邻右舍放爆竹庆祝大年初一



夜里,子时迎财神,摆祭品、上香、燃爆竹、玩烟花、放天灯。

等到丑时,再去临近庙宇拜拜。

谢天谢地,今年无水患。大年初一整天,则热得很。之后,下雨,之后,又热了。

我家的爆竹屑,红彤彤,很有喜庆味

爆竹屑

爆竹屑

对面家的爆竹屑美得多

爆竹屑

前往远一点的寺庙拜拜

以茶会客,健康为重